2019一季度全國23個省市GDP數據出爐,14省市同比增速回落或持平


2019一季度全國23個省市GDP數據出爐,14省市同比增速回落或持平

山川網:在四月份接近尾聲的這個時間段,全國多個省級行政區,陸續公佈了各自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據我個人的不完全統計,截至最新已經有23個省級行政區公佈了一季度經濟基礎數據。

整體來看,全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134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4%,與上年四季度相比持平。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769億元,同比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82346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122317億元,增長7.0%。

對於這一數據,官方和主流媒體的評價是四個字——好於預期。通過下面的這份“2018~2019年一季度全國23個省市GDP數據情況”表格,我將23個省份2018年一季度同期的總量與2019年一季度做了對比,大家可以一起來做下基礎瞭解。


2019一季度全國23個省市GDP數據出爐,14省市同比增速回落或持平

能夠在四月下旬前如期公佈一季度經濟數據的省份,多數都是經濟數據不會太難看的。如果單獨看23個省份的2019年一季度GDP增速情況,最低的天津也達到了4.5%,比去年同期的1.9%明顯轉好不少。

對比同期全國6.4%的平均增速,23個省份中共有14個省份GDP增速在均值之上(廣東、江蘇、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湖南、福建、安徽、江西、雲南、陝西、貴州、寧夏),7個省份GDP增速在均值之下(遼寧、陝西、天津、重慶、內蒙古、海南、青海),還有2個省份GDP增速與均值持平(北京、廣西)。

如果是將各省2019年一季度GDP增速與2018年同期進行對比的話,有12個省份呈現下滑(廣東、江蘇、四川、湖南、北京、安徽、陝西、江西、重慶、廣西、貴州、青海),9個省份呈現上升(浙江、湖北、福建、遼寧、天津、雲南、內蒙古、陝西、海南),2個省份保持持平(河南、寧夏)。

官方和主流媒體之所以對一季度區域經濟情況普遍持“好於預期”態度,跟上面的兩組數據息息相關。在整體經濟放緩趨勢明顯的大背景下,2019年一季度各區域能夠取得如上的經濟表現,的確可以用著實不易來形容。

由於各省GDP增速均採用“可比價格計算”,所以呈現出的結果整體都比較樂觀。如果我們進一步查看23個省份的一季度GDP增量的話,還是能夠看出些許端倪。其中22個省份GDP在一季度都實現了正向增長,只有一省例外——廣西。

2018年一季度廣西省GDP為4271.31億元,2019年一季度為4225.32億元。兩相比較,我們發現廣西省一季度的GDP名義增量事實上是-45.99億元。

廣西省的經濟在2018年是否出現了問題,是擠水分還是其他什麼,目前我們都還並不清楚。截至最新,我這邊看到的情況是廣西省2018年分地級市的經濟數據仍未對外公佈。而按照一些媒體的統計數據,是廣西省多地級市GDP在2018年出現了名義增量下降的情況。由於未經官方證實,我也就一直沒向大家進行分享。不過關於一點,值得大家繼續保持關注。


2019一季度全國23個省市GDP數據出爐,14省市同比增速回落或持平

通過上面的“2019年一季度全國23個省市GDP數據情況”表格,我們能夠對已公佈一季度經濟數據的省市GDP變化情況更加一目瞭然。

整體上來看,經濟基量越大的省份,經濟增速越趨於穩定。比如廣東江蘇之間,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湖南、福建之間,基本上GDP增速線條是非常平滑的。我們可以將以上省份,視作是中國區域經濟漸入成熟期的成員。成熟期的最突出表現,是在面臨複雜的經濟背景下,保持經濟增長的強穩定性。這些佔比全國經濟總體量頗大的權重大省能夠實現穩定,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自然也就有了託底。

而到了經濟基量相對處於中低區間的省份,經濟增速的差異兩極分化就展現得十分突出:比如西南板塊的雲南和貴州兩省,是一季度全國唯二經濟增速超過9%的省份,大幅領先全國均值3個百分點左右;而天津、內蒙古、海南、青海四省一季度經濟增速均不足6%,明顯落後於同期相同體量省份的經濟表現。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份2019年一季度分省GDP數據,事實上是非常初步的版本。數據來源基本都是各地方官媒對於相關政府會議的報道,原文格式化非常強,可讀性較差。

相關的財經媒體,對於一季度這個區間各省的經濟數據普遍關注度也並不高,個別稍作整理的,內容也相對比較簡單。由此也可見,大家對於區域經濟季報可讀性有限的認知還是比較統一的。

尤其是在分省市的經濟數據中,由於各自產業結構的明顯差異,一年中經濟數據的發力時間點往往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個人對於季度數據的觀點,一貫還是點到為止,瞭解即可。只要沒有出現明顯與常理不匹配的狀況,便沒有過度深入的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