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紅燒肉

在外工作十多個年頭,吃過很多地方的紅燒肉,唯獨迷戀老家的紅燒肉。

泰興紅燒肉

老家在蘇北的鄉村,被譽為“銀杏之鄉”的泰興,其紅燒肉是當地有名的特色菜,塊大,分量足,一塊就有半兩,且肥瘦各半,一碗上了桌子,尖尖的高過碗口。

老家的紅燒肉烹飪方法簡單,小時候經常見村裡的大廚師傅在灶臺上做,通常取一根肋條,先用開水洗一遍,削下肋骨,切成規則的大塊。肉下鍋前無需放油,直接將肉炸出五成油後,倒一點自家釀的糧食酒,放上生薑和少許的醬油燒就行了。

老家紅燒肉的特點就是香,現在看來與豬肉的“綠色環保”品質有關,因為豬都是鄉親們自家養的,是吃著莊稼地裡草長大的,誰家做了紅燒肉,其香飄出半里路。

小的時候,我們生產隊裡的小孩子都饞肉,每家一個月才能吃得上一頓肉,為了過把解饞的癮,就是尋著肉香味靠近,然後圍著燒肉人家的房子四周轉圈,使勁用鼻子嗅,一直嗅到心滿意足了回家。每次回想起來,我都會忍不住地竊笑,都說望梅止渴,童年聞肉香解饞竟然是個“翻版”。

如此迷戀老家的紅燒肉,更是回味與吃紅燒肉有關的故事。

泰興紅燒肉

五歲那年,生產隊長聖之娶兒媳婦,我與鄰居丁木匠的娘蘭芳一桌。丁木匠,與我一樣大,兒時最好的伴,家裡窮,一年半載吃不上肉。蘭芳上了桌子自然一個勁地吃菜,特別是紅燒肉,大家最多吃上三四塊就膩了,她一口氣吃了七塊。

突然,蘭芳放下筷子,歇了一下,扭動了一下身子,因為桌子擋著,加上動作比較快,大家沒看清她做了什麼,就都詫異地盯著她看。蘭芳見大家都看她,不好意思地趕緊解釋:“我鬆一下褲帶!”大家立即鬨堂大笑,蘭芳也不羞,跟著大家樂。那次飯後,聖之隊長特地讓蘭芳帶了一碗紅燒肉回去,囑咐要讓兒子好好吃。

三天前,丁木匠吵著跟蘭芳要紅燒肉吃,以前她都以紅燒肉難吃來唬他,這次實在沒辦法了,就割了半斤全肥的回來,什麼都不放,直接放在鍋裡,加了一瓢水,煮爛了端給丁木匠吃。

結果丁木匠吃了噁心得大吐,痛哭著跑出去了。如今蘭芳和聖之隊長都已經故去二十多年,丁木匠每次在他們的祭日這天,都會端上一碗上好的紅燒肉到墳頭祭拜。

在老家,上人家桌子吃飯,得講禮數。小時候我若去鄉鄰家作客吃飯,出去前父母就會教育與叮囑,特別是吃紅燒肉,不能用筷子夾別人面前的瘦肉。不過那時的長者都照顧小孩子,會先把骨頭夾給小孩子。

姨父卻說,上人家桌子不要吃骨頭,浪費時間不說,哪有直接吃瘦肉划算。

一次我們一桌吃飯,他坐我對面,教了我一招,很文明又很有教養地吃到別人面前的瘦肉。他用筷子通過三次夾肉時的帶動,竟把旁邊人面前的瘦肉悄悄移到他面前去了。飯後回家,他還一路總結,吃肉也要有心眼,肥肉軟不好運動,瘦肉是硬的,運動幾下就到你面前了。

如今時間過去二十多年,我依然記得姨父那次醉酒後的總結和狂笑,在那樣的黑夜,他笑得是那樣的粗獷,那樣的純樸。

去年回家過春節,我家的紅燒肉依然那麼香,母親笑著說,也就是咱家,其他人家都吃不到了,大家都是用添加劑和飼料喂,只有我們家還在用莊稼地裡的作物喂,所以咱家的豬按頭計價,一頭兩千三。

我吃著噴香的紅燒肉,腦子裡想著的盡是小時候關於紅燒肉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