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小書蟲
說到兩江總督名稱的來源,很多人可能會以為兩江總督的江是因長江而來,但實際上兩江總督所說的江並不是長江的江,而是清朝初年江南省和江西省的江。
江西省我們都很熟悉,在此就不用介紹了,而江南省大家瞭解的就比較少了。
江南省是清朝初年所設置的一個省份,由現如今的江蘇和安徽構建而成,後來隨著歷史局勢的發展,才逐漸被拆分成了安徽、江蘇兩個省份。
原本兩江總督只管轄這兩個省份,但是在江南省被拆分成兩個省份後,兩江總督所統轄的省份卻由原本的兩個省份增加成了三個省份,分別就是江西、江蘇和安徽。
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的權力衝突
兩江總督的官邸所在地位於江蘇省當時兩大省會之一的的江寧,也就是我們現如今所說的南京。
而我們提問中所說的江蘇巡撫,官邸所在地則在江蘇當時的另外一個省會蘇州。
因為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的官邸都位於江蘇,所以在權力重疊之下,二者就發生了不少的權力衝突。
不過像提問中所說兩江總督鬥不過江蘇巡撫的話語我覺得是有些危言聳聽的,雖然說清朝中早期時兩江總督確實無法對江蘇巡撫進行太多的壓制,但是從整體上來說,兩江總督對江蘇巡撫仍然是保持著巨大優勢的,我覺得不能說兩江總督鬥不過江蘇巡撫,我們只能說,為什麼兩江總督拿捏不住江蘇巡撫?至於在清朝時期品級、統轄範圍遠遠超出了江蘇巡撫一大截的兩江總督為什麼拿捏不住江蘇巡撫,其實主要跟清朝皇帝對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的權力分配以及定位有關。
在說到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之間的關係。
排在天下第二位置的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的地位非常崇高,單純論本身的官職來說,是正二品的官職,如果再加上清朝皇帝一般會給兩江總督授予的兵部尚書、右都御史加銜,那麼兩江總督的品級將會晉升到從一品的高度。
在清朝末年設置東北總督之前,清朝一共在全國各地設置了8個總督官職,這八大總督官職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陝甘總督。在這些總督官職中,要論地位最高者當屬掌管著天子腳下直隸省的直隸總督,而除了直隸總督之外,這些總督中重要性最大的就是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之所以能擁有這樣的地位,主要跟兩江總督掌管地區的富庶有關。
在清朝的所有地區中,最富庶的地區就是兩江總督所掌管的江蘇、江西、安徽等省份。
這些省份在古代屬於江南地區,自唐宋大量漢人南遷之後,江南地區肥沃的土地就得到了有效的開發,漸漸的,江南地區成為了天下糧食出產的中心。
這點在以糧食為重的封建王朝時期是最為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就不難看出兩江總督的地位為什麼那麼高了。
而除了豐厚的糧食出產,江南地區還有著非常發達的商業以及鹽產業,種種的稅收,更加無形中增加了江南地區的財政稅收。
正是由於兩江總督所統轄地區的糧食出產、財政稅收佔據了整個清帝國的重中之重,兩江總督這才能排到了那天下第二的位置上。
兩江總督所掌握的軍權
在清朝時期,兩江總督同時掌握了軍權和政權,不過雖然兩江總督同時掌握了軍權和政權,但是總的來說,兩江總督的權力更多還是偏向于軍權方面的。
在軍權方面,兩江總督所掌握的權力是分為兩部分的,其中第一個部分就是直屬於兩江總督的督標,這是獨屬於兩江總督的部隊,只有兩江總督能調遣。
第二部分就是對所轄地區內其他部隊的調遣,如果情況緊急的話,兩江總督是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手續直接調遣巡撫(相當於省委書記)、提督(相當於省軍區司令)直屬的撫標、提標部隊的。
如果情況更加緊急一些的話,那麼兩江總督還可以通過獲得朝廷的授權調遣自己統轄內的其他綠營兵。
當然,無論情況再怎麼緊急,兩江總督都是不可能調遣得了八旗軍隊的。
兩江總督在江蘇的行政權上比不過江蘇巡撫
從總體上來說,清朝中早期的兩江總督實際上有點類似於現如今我們所說的大區司令。
不過兩江總督雖然能調遣巡撫和提督們的直屬軍隊、擁有著統轄巡撫和提督們的權力 ,但是在名義上,巡撫和提督卻並不是兩江總督的手下。
在名義上,兩江總督和巡撫、提督是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的人物,他們的直接上司都是皇帝,只有皇帝才動得了他們,他們互相之間是產生了相互節制作用的。
如果巡撫和提督們有什麼不軌的行為,兩江總督是無法直接處理他們的,他只能通過上報皇帝來彈劾他們,而如果兩江總督有什麼不軌的行為,巡撫和提督們也可以通過上報皇帝來對總督進行制衡、彈劾。
不過因為這三者的地位不同,所以皇帝在處理他們地位關係的時候,一般首先會偏向於兩江總督,然後再偏向於巡撫,最終才是提督。
單純論軍權以及大範圍的統籌權來說,江蘇巡撫是根本比不過兩江總督的,但是如果要對比在江蘇省內的民政處理大權,兩江總督就比不過江蘇巡撫了。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皇帝不想讓總督擁有太過於龐大的權力。
要是如果總督既擁有了龐大的軍權,又擁有了龐大的民政權力,其實就跟唐朝時期的節度使差不多,將會對清朝皇皇帝的權力產生巨大威脅。
為了防止出現這種狀況,清朝皇帝才把各省份的主要民政權力分配給了巡撫們。
所以說這就是清朝兩江總督拿捏不住江蘇巡撫的原因,究其根本,主要還是因為清朝皇帝覺得兩江總督的權力太過於巨大了,為了對其進行制衡,就給予了江蘇巡撫龐大的權力以及和兩江總督抗衡的地位,因此在清朝產生鉅變之前,兩江總督才遲遲無法完全壓制住江蘇巡撫。
孤客生
首先,我們看一下巡撫和總督的歷史。在明朝統治時期,逐步出現了巡撫和總督。起初都是臨時性的官職,到了明朝的中後期,巡撫逐步成為了固定的地方官員,總督則仍是臨時性的。只有薊遼總督、三邊總督比較例外,例如浙直總督這樣的官職都是臨時的。清朝入關以後,採用了明朝一系列的制度,但進行了改善。在清朝統治時期,總督和巡撫逐步成為了常態化的地方官員。按照清朝的規定,每個省都有巡撫,每兩三個省設立一位總督,只有直隸總督和四川總督管理一個省。
從表面來看,巡撫管理一個省,總督管理兩三個省,總督應該是巡撫的上級,其實並不是這樣。 總督是從一品,掛兵部尚書頭銜。巡撫則是正二品或者從二品,掛都察院右都御史頭銜。從品級上,總督高於巡撫。但掛職頭銜都是虛的,關鍵時刻還需要看實權。總督負責兩三個省的軍務,例如兩江總督坐鎮南京,能夠管理江蘇、安徽、江西三個省的綠營軍。除了江寧將軍以外,兩江總督是東南地區最高長官。但兩江總督只能管理軍務,巡撫是一個省的最高長官,負責軍政民財各方面工作。
布政使負責經濟建設和民政,按察使負責治安和司法工作,學政負責全省的教育工作。巡撫在全省擁有很大的特權,被稱為撫臺或者中丞大人。與總督相比,巡撫有自己的優勢。 總督雖然能管理兩三個省的軍務,但無法插手地方行政工作。其實巡撫也有管理一個省軍務的權力,但如果在軍務上與總督發生了矛盾,需要以總督的意見為準。但是在經濟、民政等其他方面,總督無權干涉。否則,巡撫、布政使和按察使很有可能聯合彈劾。在戰爭時期,由於以戰事為主,總督確實能夠節制巡撫。
但是在和平發展時期,總督的權力不一定比巡撫大。例如陝甘總督,陝西巡撫對陝西省的管理控制力,遠高於總督大人。在江蘇省,兩江總督坐鎮南京,江蘇巡撫坐鎮蘇州。在清朝中期,江蘇巡撫甚至能壓制兩江總督。由於天下太平,兩江總督沒有任何辦法。 湖廣總督、雲貴總督的情況更加尷尬,湖廣總督和湖北巡撫都住在武昌,雲南巡撫和雲貴總督則都在昆明。由於總督和巡撫都在一個城市裡,好戲就開始了。總督名義上壓了巡撫一頭,但巡撫的實權比總督大。兩位封疆大吏經常相互明爭暗鬥,甚至上演了相互彈劾的故事。
在所有的總督中,只有直隸總督和四川總督比較特殊,這兩位總督都是隻管理一個省份,因此兼管巡撫的職務。換句話說,屬於總督加巡撫。因此,四川總督和直隸總督掌握所有的大權,其他省份的總督都非常羨慕。 由於督撫同城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直接影響了清朝的財政開支。到了清朝統治的末期,清朝決定進行行政改革。
那些督撫同城的省份,裁撤巡撫。例如湖廣總督兼任湖北巡撫、雲貴總督兼任雲南巡撫,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不在一個城市,為了加強兩江總督的權力,清朝把兩淮地區的鹽務也交給了兩江總督。到了清朝統治的最後階段,由於各地都出現了混亂的局面,清朝在各省訓練新軍,並且把地方財政權交給了總督們。截止這個時候,總督的權力才超過了巡撫,但是這樣的情況在清朝滅亡以後戛然而止。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從行政體系來說,兩江總督為正二品,加尚書或者右都御史為從一品,巡撫為從二品,加兵部吏部侍郎及左副都御史為正二品,但總督巡撫都是中央派遣官員,沒有上下級的隸屬關係,而在督撫互相彈劾時,清政權一般按照爭權處理,各打五十大板。
🍊總督控制區不如江蘇巡撫
兩江總督名義管轄三省,但實際只控制徐州南京一線,江蘇省其他地方歸江蘇巡撫管。
對綠營軍隊,兩江總督駐南京,實際只控制江北提督。江蘇巡撫駐蘇州,控制江南提督及江南水師提督。
🍅權力差距
江蘇巡撫實際控制學政、布政使、按察使等主要省級官員,在具體操作中侵奪了這些官員的權力,對省內的控制權遠超總督。而總督畢竟對民政經濟等方面不能太多插手。
同時,江西安徽巡撫一般不受總督令,兩江總督也不會自找沒趣。
🍏最能說明總督巡撫問題的就是湖廣總督與湖北巡撫的糾紛。1851年太平軍逼近武昌,湖北巡撫常大純擠兌總督程矞採,說您不是管兩省軍政嘛,請領兵鎮壓叛亂。無奈的總督出兵後被太平軍擊敗,兒子陣亡,被撤職留任糧臺事務,向北京請假治理喪事未果,棄官出走被彈劾充軍新疆,幾年後得赦免。而巡撫常大純在武昌城破後攜妻、子、媳、孫女全家自殺。湖北省及當地的主要官員,比如湖北省學政、布政使、按察使、道臺及知府、同知、知縣等人全部死於戰火。
從這裡可以看出,巡撫更類似地方官,轄區管理權責更重。而總督的地方守禦責任顯然不如巡撫。所以巡撫丟失省城,就只能自殺,而總督丟失轄區不過只是充軍流放。
四川達州
本來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但題目有明顯的誤導之嫌,所以解答一下,以正視聽。
現在許多人都認為清朝的巡撫可以與總督平起平坐,甚至可以一爭短長,這個看法是來自於百度,百度裡有許多錯誤信息,誤導了很多頭條作者。如果頭條作者喜歡在網上查資料,我建議去知乎,或者花點小錢上知網,會比百度靠譜很多。
清朝的兩江總督所轄之地是清朝的根本所在,國之命脈,因此,兩江總督一職是地方督撫的第一人,所謂疆臣領袖,在這種情況下,皇帝不可能任由他的部下挑戰兩江總督的權威,因為後果很嚴重。
兩江總督的轄區由安徽、江蘇、江西三省組成,包括現在的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的全部轄區,還包括今天浙江省舟山市全部以及湖南、湖北、浙江三省的個別市縣和鄉鎮。
兩江的戰略地位是元朝建立起來的。當時元朝定都北京,需要解決京城裡皇宮、官員和軍隊的糧食供應問題,於是將建於隋朝的京杭大運河取直,甩開洛陽,由杭州直達北京。
這樣,皇帝就確立了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模式,即由長江三角洲地區作為經濟支柱,為中央樞廷和常備軍隊輸血。而帝國的其它地方則儘量保持自給自足,遇有戰事或災荒,由中央撥款支持,派軍隊或官員去鎮壓或賑濟。所以,元、明、清三朝,兩江都是國家的重中之重。
清朝更是強化了這種模式,設立了專管糧食運輸的漕運總督和倉場侍郎等官職,並沿大運河建立了糧食儲備和平準機制,進一步強化了兩江總督的地位。
因此,有清一代,兩江總督一直都是全國督撫中頭號工作崗位,擔任兩江總督的人也無一例外不是朝廷重臣,就像于成龍、尹繼善、陶澍、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劉坤一等人,很少有不稱職的。
尤其是進入晚清,兩江總督一般都需要節制江南各省的文武,這個意思是,一旦江蘇巡撫的職位有空缺,原則上都是由兩江總督提出人選,再報朝廷。而皇帝也會尊重兩江總督的治權,讓他先舉薦,很少有兩下不對板的情況發生,除非總督和巡撫兩人都是新到任。
兩江總督如果看江蘇巡撫不順眼,很容易就可以換人,不用費太大的周折。大多數情況下,江蘇巡撫一般都是兩江總督的心腹愛將擔任,所以沒有哪個江蘇巡撫閒的無聊去挑戰總督的權威。
清朝的總督和巡撫工作內容上沒有本質區別,而且,兩江總督、四川總督、直隸總督、閔浙總督,都要兼巡撫的工作。
所謂兼任巡撫工作,是指總督衙門以下,也要像巡撫衙門一樣,設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管理全省的官員考績、升遷、罷黜,以及民政、糧秣、賦稅、協餉、賑災、學務、訴訟等日常工作,這些工作看起來不起眼,實際上非常繁重,而且,責任重大。清朝實行的是純天然責任政治制,官員位高權重,責任也重。平時起居八坐,威風凜凜,但一旦出事,殺頭的都有。
而河南省作為全國唯一沒有總督管轄的省份,巡撫還要兼總督的工作,即管理省內的綠營部隊,節制總兵以上的武官。遇有戰事,巡撫要挺身而出,作為豫省最高軍事長官指揮軍事。
也正因為如此,河南巡撫成了天下巡撫們心中的首善之地,那個由模範巡撫田文鏡開創的天地,自有一番讓各位撫臺大人怦然心動的好處。
據《清朝通典》卷23記載,總督“掌總治軍民,統轄文武,考核官吏,修飭封疆”。尤其是最後一句“修飭封疆”,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總督就是巡撫的上司。
大多數情況下,巡撫有的權力總督都有,但總督有的巡撫則沒有,這主要是軍權。總督所轄各省的綠營駐軍都歸總督管,而地位與總督一樣的駐防將軍則只管八旗駐軍,有戰事時他甚至也也要服從總督的指揮。設想一下,如果巡撫可以隨便向總督叫板,那朝廷為什麼還要設總督一職,乾脆裁撤了用巡撫取代,還能省一大筆銀子。
所以,大的原則上,總督的職責偏向軍事,巡撫的職責偏向民政。但也因地因時而異,遇有戰事,總督以兵部尚書的身份直接指揮巡撫。但巡撫也帶兵,江蘇省的撫標中軍是全國各省中人數最多的幾個省之一。但兩江總督的兵則更多,除了督標以外,兩江各省的綠營部隊、長江水師、各省武官中的提督、都統、總兵,悉歸兩江總督節制。
此外,還有個很關鍵的因素,那就是對所轄各省巡撫人事任免的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總督對所轄巡撫有人選推薦權和一票否決權。這其實是皇帝的一種變相的授權,沒有明文規定,但按照慣例都如此辦理。在皇帝心目中,一個地方的安危要遠遠高於吏治和其它的目標,而保一方平安主要依靠總督而不是巡撫。
兩江總督實際上是與江蘇巡撫分治江蘇省。
乾隆二十五年,朝廷將原駐江寧的江南左布政使遷往安慶,改為安徽布政使,另設江寧布政使,直屬兩江總督,下轄江寧、淮安、揚州、徐州、海門、通州六府州之地。實際上是劃江而治,江左之地歸總督。
同時,《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以後,現在的上海市轄區,歸蘇松太兵備道管轄,直屬兩江總督,上海等於是兩江總督的直轄市。蘇松太兵備道也叫上海道,或者上海海關道。
此外,兩江總督兼管河務、長江的江防(操江)、兩淮鹽政、南洋大臣、五口通商事務等。
所以當時的江蘇巡撫並不像其它省的巡撫一樣權力可以覆蓋到全省,尤其是,學務是其它省巡撫的要務,而江蘇則全被總督所奪,甚至不能染指一二。能管全省的是江蘇臬司,江蘇的司法權還是完整的。
清朝的督撫同為封疆,都可以直接向皇帝報告工作,尤其是康熙皇帝發明密摺制度以後,督撫在給皇帝的奏摺裡寫了什麼,皇帝如果不說,誰也不知道。
尤其是,督撫都有都察院的例加銜,分別例加右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而御史的督察權是沒有限制的,只要他本人不怕亂子大,別說是上司,參太后都在他的權限範圍之內。所以,清朝的地方督撫的確有互相攻訐的事。
但督撫由於位置太重要,一旦互參,後果很嚴重,皇帝也很少和稀泥,都會有個結果。一般來說,皇帝會偏向總督,很少例外。而且,兩個人中,至少有一個會調離原來的職務。就結果而言,大多數情況都會兩敗俱傷,很少有一方全身而退的。所以,作為發起的那一方,在發起時必須權衡利弊,考慮清楚再下手。
題主說的兩江總督鬥不過江蘇巡撫的事,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
有清一代,江蘇巡撫找兩江總督的麻煩,鬧得朝堂不得安寧的,只有一次,那就是康熙五十年的江南科場案。但結果是兩敗俱傷,江蘇巡撫一方吃了大虧,以後再也沒有人敢試了。
康熙五十年三月(1711年四月),江蘇巡撫張伯行向康熙皇帝奏報,江南鄉試發榜後,數百名學子抬著財神塑像進入學宮,抗議兩江總督噶禮收受賄賂,造成考試不公。張伯行據此參劾兩江總督噶禮。
噶禮姓董鄂氏,是正紅旗滿洲人,他的四世祖是開國功臣何和禮,他的母親與曹寅的母親一起給康熙皇帝當過乳母。因此,康熙皇帝對他十分親厚,像自己的親兄弟,給他的待遇,也與曹寅一樣。
噶禮本來是循祖上軍功例,加國子監廕生,後隨康熙皇帝徵準噶爾起家,當過山西巡撫,與他的另一個後任毓賢一樣,是個酷吏,而且,他還是一個貪官。他在山西巡撫任上就曾被御史參劾,說他貪婪無壯,酷吏害民。但康熙皇帝迴護他,還讓他升了兩江總督。
噶禮仗著皇帝的寵愛,十分狂傲。康熙皇帝的迴護加重了他的自負,他甫一到江寧,立即以剋扣錢糧為由彈劾江蘇巡撫於準、布政使宜思恭、按察使焦映漢,康熙皇帝準如他請,罷了這三人的官。
但噶禮不算完,繼續參劾蘇松太道賈樸、蘇州知府陳鵬年、松江知府朱廷志、江寧常鎮通海道徐廷世等人。康熙皇帝毫不猶豫地撤了他們的差,然後命刑部尚書張鵬翮徹查,要治他們的罪。
更過分的是,噶禮還向皇帝舉報江寧織造曹寅和蘇州織造李煦虧空嚴重,要求皇帝允許他抄沒他們的家產抵債。康熙皇帝沒有理他,但私下裡將此事告訴了曹寅。曹寅和李煦此前自認為與噶禮是同一條船上的人,但那以後與噶禮勢不兩立。
噶禮這種一篙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極其罕見。他剛剛到任,情況都還沒摸熟,就把江蘇省委和省府連窩端了,接著又將半個省的官員一網打盡,純屬不顧大局。
更何況,像江寧常鎮通海道等是他的直接下屬,壓根就不是江蘇省管幹部,如果看不慣可以直接換人,沒有必要捅到皇帝那裡,斷了人家辛苦讀書的後路不說,以後自己的隊伍也不好帶了。
曹寅和李煦的身份與他一樣,都是皇帝的私人,而且是皇帝派在江南的耳目,聖眷甚至比他還優隆,連曹李二位都想動,噶禮如此不講政治,差不多是瘋了。
噶禮是個情商很差的人,做官缺乏韜略和章法,做人也欠厚道。尤其是,他下車伊始,就把自己擺在了整個江南官場的對立面上了。
所以,當他主持的江南貢院出問題時,新任巡撫張伯行第一時間出奏,並彈劾噶禮收受五十萬賄銀。與此同時,江寧織造曹寅也將此事密奏康熙皇帝。
噶禮也不含糊,得知張伯行參他,第一時間反擊,參張伯行七大罪。
督撫互參是很嚴重的問題,康熙皇帝不敢怠慢,派刑部尚書張鵬翮、漕運總督赫壽、戶部尚書穆和倫辦案。按照慣例,督撫互參肯定有一個要離任,因此皇帝會在附近找一個封疆大吏參與辦案,待案情明瞭時好接替離任的那個人,漕運總督赫壽就是這樣一個備胎人選。
康熙皇帝一開始還是袒護噶禮,一方面是他與噶禮的特殊關係,另一方面是出於對噶禮職務上的尊重。噶禮出事,康熙皇帝會給他充分辯解的機會。尤其是,康熙皇帝還將張鵬翮調查來的細節透露給他,讓他了解辦案的整個過程,而彈劾案的發起人張伯行並沒有這個待遇。
開始時,張鵬翮揣摩聖意,曲意袒護噶禮,因此向康熙皇帝奏報處置意見,張伯行革職,噶禮降一級留任。對於噶禮收受賄賂一節,以查無實據為由不予追究。
但朝中的江蘇籍官員對此大為不滿,他們紛紛上疏抨擊張鵬翮辦案不公,袒護噶禮,而且,讓康熙皇帝意外的是,朝野上下,漢大臣同仇敵愾,幾乎全是支持張伯行的,許多滿大臣也參與其中,並且揭發出噶禮參與皇八子胤祀爭儲。
同時,康熙皇帝在江寧織造曹寅、蘇州織造李煦的密摺中漸漸瞭解了真相,尤其是他們在密摺中報告說,江蘇省地方官紳群情激奮,如果再袒護噶禮,江蘇有可能出事。這讓康熙皇帝深感不安。
於是最後的處置結果是,噶禮革職,張伯行革職留任。康熙皇帝念舊情,明知噶禮貪腐和辜恩,卻仍然放過了他。
康熙皇帝對兩人的處置是基於不同理由的,把噶禮革職,是因為他貪腐和犯了眾怒。把張伯行革職留任,是惱他以下犯上,給他惹事。
不過惡人自有惡人磨。噶禮撤職回京不久,噶禮的母親“叩閽”告御狀,說噶禮夥同他的弟弟色勒奇、兒子幹都等在食物裡下毒,想毒死她,噶禮妻子與噶禮另一個養子幹泰則糾集一夥人去拆他老孃的房子。
噶禮母親是個重量級人物,出入大內像回家一樣,她的話在康熙面前極有分量。康熙聽他乳母告狀,幾乎是血脈僨張,恨不能立即把那幾個不孝之子抓來親自打一頓。
經刑部審訊,一切屬實,這下,噶禮徹底完蛋了。刑部擬的是,噶禮凌遲,其妻絞刑,色勒奇和幹泰斬首,家產籍沒入官,其餘家人發往寧古塔為奴。康熙皇帝念舊情,不忍他凌遲棄市,加恩令其自盡,其妻也一併自盡。前幾天還不可一世的噶禮竟家破人亡了。
噶禮弒母是康熙一朝轟動朝野的逆倫大案,他的老孃估計是電視劇《都挺好》裡蘇大強一類的人,為了家庭瑣事搞得兩個兒子身敗名裂,甚至凌遲和斬首,也是一朵奇葩。
噶禮和張伯行一案,是很極端的情況,不能由此得出江蘇巡撫可以隨便挑戰兩江總督那樣的結論。
發生那樣的事,最主要的原因是康熙皇帝用人不當。噶禮這樣的人實際上是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康熙皇帝如果實在想栽培他,可以讓他去當只有旗人才能當的駐防將軍,地位甚至高於總督,但沒有總督重要,不會誤大事。但康熙皇帝昏了頭,過於看重人情了,以至於噶禮德不配位,搞亂了江南官場。
愛之適足以害之,康熙皇帝這輩子最重舊情,很多時候卻適得其反,就像後來的曹寅、李煦,他想關照的私人,都沒有有好下場。
如果沒有兩江這段經歷,噶禮家裡也許不會釀出弒母那樣的大禍。所以,時也,命也,運也。
國史館
清朝就是封建社會的高潮階段,落後愚昧,官場上下級交錯不清,與洋人交戰,那些總督,巡撫,將軍,提督之類的,誰也難指揮誰,一旦洋人進攻,清軍個個象死豬一樣,成為洋人屠殺的靶子!以致於幾個洋兵就可打敗幾百人清兵!
滿清時代,男人結辮子,穿花衣花裙,讀之呼者也,跪拜大人,女人纏小足,是他們最感興趣的項目,實際上,滿清政府,就純屬一邦變態之眾,將中華民族推向水深火熱,落後世界上百年!
用戶創維
其實就和政府主官與書記的關係差不多差不多,雖然級別都差不多,但當主官的都想當書記,不一定誰權利大,但都是往更高層爬的一條路!
白河一臥龍
督撫事實上是平等的,職權也基本一樣,總督雖然高半級但是並不是直接領導,加上古代通訊落後,所以除了督撫同城外,其他情況大家都是各管一攤,互不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