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都没了,他也不投降,这才是真正的忠义将军


朝廷都没了,他也不投降,这才是真正的忠义将军


那天,李庭芝在扬州城部署城防,手下急忙跑来,呈上一份圣旨。李庭芝看了后,怫然大怒,把圣旨撕得粉碎,扔在地上。

在中国历史上,敢这么干的将军,恐怕一共也没几个。但李庭芝身边的人却毫不意外,他们自愿,与李将军站在一起。

要想把这“大逆不道”的情况说清楚,事情得从头讲。


有点“轴”的李庭芝

李庭芝这个人,当年肯定不止一个人说过他“轴”。

1240年,长江防务紧急,已经考上公务员的李庭芝却选择投笔从戎。

他上书荆州将帅孟珙,要求为国效力,而且是马上!

孟珙不光打仗猛,看人也很准,他认为李庭芝这孩子可堪大任,遂将他收至麾下,担任幕僚。

孟珙死后,李庭芝感念他的知遇之恩,随即弃官回到故里,为孟珙服丧三年。

扬州人都爱李庭芝

朝廷都没了,他也不投降,这才是真正的忠义将军



李庭芝后来去了扬州发展,初到扬州时,那里刚遭遇了火灾,房屋尽数被毁,民众负债累累。

李庭芝先是借钱给百姓修房子,后又免掉债务

为了促进盐业发展,他疏通运河,使得产盐户不再受舟车劳顿之苦

为了巩固城防,他修围墙,收难民,并对他们做了一系列培训。

发生水旱灾荒时,他就打开官库赈济灾民,钱不够,就搬出自己的私人财产。

扬州的民众感恩戴德,敬李庭芝如父母。


投降?对不起,没学过!

朝廷都没了,他也不投降,这才是真正的忠义将军



李庭芝所在的那个年代,山河破碎,狼烟四起。

元兵大举南下,长江沿线各州纷纷溃败。扬州成为朝廷的最后防线

,李庭芝和扬州老百姓死守着这片孤岛。

元军久攻不下,什么招都用上了。既然你们不开门,我们就围住你们,总要吃要喝吧!

确实如元军所料,再富甲一方的扬州,经历十个月的坚守,也终会弹尽粮绝。然而元军没料到的是,城中军民就是吃树皮草根,也不投降。

在围困期间,元军派出5批说客前来劝降,高官厚禄许之,话还没说完就被砍了。


朝廷都没了,他也不投降,这才是真正的忠义将军



后来,元军抓来了李庭芝的妻子在城下逼降。

李庭芝依旧没有屈服。

痛吗?一定是撕心裂肺的。但我李庭芝扛的是大宋的战旗,只要旗帜不倒,国家就留着一丝希望。

元军是真没招了。李庭芝这家伙真是硬骨头啊,咱惹不起还是躲得起。于是他们绕城而过,直取临安,俘虏了南宋皇帝和太后。


就算皇帝放弃扬州,我也不放弃

故事回到开头,惨兮兮的南宋皇室发来圣旨,劝降李庭芝。

扬州城牺牲了多少,才得以保存!从古至今,只有皇帝鼓励作战的将军,哪有皇帝来圣旨劝降的?可笑至极!

李庭芝撕了圣旨,拿起武器,继续“抗旨”守扬州。

我什么都没有了,那就能活一个百姓是一个百姓吧。

死守孤城17个月以后,扬州失守,李庭芝殉国。

一代忠义豪杰,就此谢幕。


有一种“轴”,叫忠义

朝廷都没了,他也不投降,这才是真正的忠义将军

李庭芝不是“轴”,忠义,才是李庭芝这一辈子信的“道”。

在他心中,忠,不是单纯地忠于君王,更重要的,是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从他弃笔投戎的那一天起,就下定决心,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哪怕这条路上充满坎坷,哪怕这条路上没有同伴。

该打的仗,我李庭芝已经打过了。

该跑的路,我李庭芝也跑到了尽头。

生命或许很脆弱,但我一生所信,坚硬如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