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引育“新乡贤” 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

央广网天长4月24日消息(记者 鲍玉婵 通讯员 张文清)说起王凤歧,当地村民都竖起大拇指,他时刻把村民的事情放在心上,一切为村民所想,努力解决村民的困难。天长市大通镇便西村的王凤歧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当地有名的新乡贤,他凭借成长于乡土、奉献于村里,地熟、人熟、事熟和为乡亲所信任的优势,为便西村化解矛盾、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越来越多的新乡贤正在成为天长“乡村振兴”重要的推动者、建设者和引领者。

近年来,天长市在构建乡村治理体系中活用新乡贤,以“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为突破口,建设新乡贤文化,培育新乡贤群体,探索出一种新型“引才、用才、育才”的用贤模式,走出一条“用贤之路”,充分发挥了新乡贤的补位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强大正能量。

多渠道“选贤”, 夯实基础

乡贤是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能人贤人。他们熟悉本地各方面的情况,贴近百姓和生活,深得民心,与老百姓在沟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天长市通过摸排、聚焦村内英才;联动、着眼村外能人,动员村干部主动联系乡贤能人,建设一套较为完备的乡贤信息库。采用联系、推荐、选举等办法吸纳引育更多的能人志士。通过聚合和引入乡贤,弥补乡村人才资源短缺,增强乡村后备力量。选举乡贤是一个择优的过程。村两委将符合标准的乡贤提交给村代会。由村代会选举产生乡贤能人,既体现了程序的合法,又顺应了民众的意愿。平安社区居委会通过内部商议,将有公益心、奉献心爱心的乡贤推荐给居两委,参与社区环保、调解等。同时,社区居民向居委会推荐有公信力、有威望的乡贤,参与社区矛盾纠纷调解。

天长市还从纵横两个方向对乡贤进行了划分。横向上,按照各自的领域,乡资分为文化乡贤、道德乡贤、经济乡贤等。纵向上,同类型的乡贤内部有层次之分,专业人士有水平高低之别,经济和人脉资源有广狭之分。依据乡贤的类型与能力引导乡贤参与乡村事务。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因才设职、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最大限度的让乡贤“出彩”。

为了更大程度吸纳新乡贤参与家乡治理,重大节日当新乡贤回乡之际,天长市动员村干部与其座谈,学习经验,共议村庄事务,共谋村庄发展。

多平台“用贤”, 筑巢任能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贤是星火,做好服务才能燎原。天长市通过给乡贤搭建“用武之地”的乡贤理事会、志愿组织、服务团体,“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极大的激活了乡贤的积极性。乡贤依托平台,在民事调解、法治宜传、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变乡贤能人有贤不为、有能不为的困境。

大通镇便西村率先成立了乡贤理事会,乡贤们制定了人情标准,如酒席中,饭菜不超过10个盘、4个碗。乡贤们以身作则,“润物细无声”,形成了丧事简办、厚养薄事、婚事小办、小事不办的风尚。百子村乡贤牵头制定了《乡贤理事会章程》,明确了理事会的宗旨、组织机构,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等。雷庄的“博爱基金会”成立了秘书处,制定了章程与管理体系,以帮助弱势群体为理念,将爱心转化为服务,将自愿转化为责任,将乡愁转化为担当。

多举措“爱贤”,提升后劲

为了留住乡贤能人,天长市采取政策优惠、组织用人、荣誉激励等方式来鼓励他们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破解乡村后续发展动力不足问题。

杨村镇为乡贤提供家庭农场项目,吸引了在外经济能人回乡投资发展。晏公村加大在公路、电网等项目上的投资建设,保障乡贤能人“有的用”,在水费、电费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让乡贤能人“用得起”。

最美乡贤要宣传,要鼓励。大通镇便西村王凤歧品行高尚、存善心、行善事,获得“最美乡贤”称号。作为一名老师,王凤歧退休之后,依然积极主动参与村里开展的每一项工作,主动承担收电费的工作,解决了其他村民的奔波之苦。姚庄组徐开王和姚培银两家因为庄基产生的矛盾纠纷难以调和,王凤歧利用自己威望与长辈优势,加之认真钻研“问题来源”化解途径,以当事人心理为突破口,采取一对一调解法,实现矛盾纠纷的快速解决。生活中遇到邻里乡里有困难,王凤歧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他热心地帮助困难村民去村委会申请低保,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解决他们基本的生活困难。王老师在便西村所做的这些小事数不胜数。他说,这些年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只要乡亲们来找到我的事,我都不折不扣给他们办好。便西村将王凤歧的事迹在公示栏展示,尽显其道德风采,让更多的人了解新乡贤,尊重新乡贤。

新乡贤是难得的乡村人才,更承载着宝贵的乡村文化。天长市将进一步通过新乡贤,发挥他们在提升乡风民俗、修复乡村记忆、聚拢乡愁文脉、焕发德行光芒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