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区”到“城市群”——让我们更上层楼看淮海

“抓住城市群,就抓住了中国经济的重心。”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时报》如此评价城市群的重要性。

从“经济区”到“城市群”——让我们更上层楼看淮海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夜景。

最近一段时间,“城市群”成为国内大范围讨论的热门话题。从京津冀到长三角,再到祖国南方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引领着新时期经济的转型和人们的生活。而对于徐州和周边城市的居民们来说,“城市群”的概念并不陌生。

淮海城市群概念的提出

今年3月,全国“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徐州作为地级市代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的学者、政要分享了淮海城市群的发展历程。

从“经济区”到“城市群”——让我们更上层楼看淮海

淮海经济区。

▶ 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倡导成立“淮海经济区”。

▶ 2003年,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徐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旨在通过培育徐州都市圈(淮海城市群),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 2010年,第一届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在徐州举行,标志着淮海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正式启动。

▶ 2014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对徐州、淮北、宿州、济宁、枣庄、商丘、连云港、宿迁8个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牵头完成了"淮海城市群发展研究课题"。

▶ 2015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徐州代表组联合提出《关于将淮海城市群纳入国家跨区域城市群规划试点工作》的议案。

▶ 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从国家层面确立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

▶ 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淮海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到这一国家战略当中。

▶ 2018年12月,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徐州召开。

看,这就是今天的大淮海

无论是“淮海经济区”还是“淮海城市群”,这一地域范围内的兄弟城市之间血缘相亲、民俗相近,产业基础发达,文化认同度高,有着广阔的合作共赢空间,也已经形成了相当密切的区域间协作框架。

从“经济区”到“城市群”——让我们更上层楼看淮海

2018年12月,首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徐州举行。与会十座城市共同发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宣言》,未来将在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加快城市交通互联互通、深化城市产业协作协同、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促进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

区域内还规划了一大批产业、交通、民生项目,将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催化剂↓↓↓

(点击查看详情)

深度解读 | 重磅协议签订!13条城际铁路、逐步取消公路收费站…未来的淮海经济区是这样!

什么是经济区 什么是城市群

有学者指出,“经济区”相对来说专注于经济规划和建设,而“城市群”则涉及城市的环境、政策、交通、基础设施、人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可以说,“城市群”关于经济,但绝不止于经济——它可以是一种景观样态,更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

从“经济区”到“城市群”——让我们更上层楼看淮海

中国东部地区夜间灯光图。

对于徐州来说,作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在经济带动作用之外,也要承担更多的城市功能。从文化科教到医疗健康,从交通物流到产业合作,徐州提出“四个中心”建设的目标,也印证了这样一种“跳出淮海看淮海”的时代需求。

而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要如何理解“城市群”发展正在带给我们的变化?

或许,我们应该和兄弟城市的朋友们一起聊一聊。大家对彼此的城市有怎样的印象,大家对中心城市徐州有怎样的期许,大家愿不愿意常来徐州转转,甚至——家在淮海,住在徐州?

2019·徐州首届淮海城市群春季房展会即将召开,围绕“大淮海”概念,诚邀周边多座市县伙伴共同关注,让我们与淮海好兄弟共聚一堂,一起为为淮海城市群点赞,一起为中心城市徐州加油!

都看到这儿了,点下

从“经济区”到“城市群”——让我们更上层楼看淮海

再走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