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元凶”找到了,專家:3個習慣不改,痛風一直“盯”著你!

痛風究竟有多痛?

有人形容:如刀割肉、如錐刺股。

在古代,痛風多發於王侯將相中,故被稱為“帝王病”。但是現代,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大魚大肉也頻繁的上了餐桌,這也使得痛風發病率越來越高。

痛風“元兇”找到了,專家:3個習慣不改,痛風一直“盯”著你!

醫學上將痛風疼痛分為5種,病情越嚴重,痛感越強烈

1、只是輕微疼痛,對正常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

2、比較疼,行走的時候會不舒服。

3、很疼,但是扶著牆還可以勉強前進。

4、痛感強烈,下肢幾乎不能動。

5、痛感劇烈,全身關節不能動。

痛風“元兇”找到了,專家:3個習慣不改,痛風一直“盯”著你!

痛風是怎麼發生的?

痛風主要由於體內嘌呤較多,代謝出大量尿酸,不能及時排洩出體外,所析出的尿酸鹽在關節、骨骼沉積,形成痛風石。

簡單來說,就是尿酸太高了。因此,控制尿酸,也成為遠離痛風的關鍵。

痛風頻繁發作,警惕3大因素,莫忽視。

因素1:飲食不當

吃的“太好”,有時候反而不是件好事。

經常食用大魚大肉等高油脂食物,會攝入大量的嘌呤,導致體內尿酸值飆升,增加痛風發作幾率。

因素2:過度肥胖

臨床顯示:

45%的痛風患者是肥胖者。

肥胖者身體代謝較慢,尿酸不能及時被分解,在體內殘留時間較長,會誘發痛風。

痛風“元兇”找到了,專家:3個習慣不改,痛風一直“盯”著你!

因素3:腎臟病變

尿酸代謝主要是腎臟的“工作”。

一旦腎臟出現問題,腎功能下降,會影響尿酸排洩,引發痛風。

這3個習慣不改,痛風會一直“盯”著你。

習慣1:海鮮配啤酒

夏天,一邊吃海鮮,一邊喝啤酒,想想都覺得美。

但是海鮮屬於高嘌呤食物,大量食用,會“加速”尿酸的生成。

而啤酒,雖然本身嘌呤含量較少,但是進入人體後,會產生乳酸。乳酸會抑制尿酸的排洩,導致尿酸鹽的堆積。

不只是啤酒,白酒、紅酒、酒精飲料,都是影響尿酸的代謝,建議少喝。

痛風“元兇”找到了,專家:3個習慣不改,痛風一直“盯”著你!

習慣2:無法抵擋美食“誘惑”

中國是世界上最會吃的國家,沒有之一。

許多熱愛美食的人,都無法抵擋美食的“誘惑”,管不住嘴。一方面,會導致嘌呤攝入過多,尿酸含量激增。另一方面,還會導致肥胖,抑制胰島素分泌,限制尿酸排出。

特別是:動物內臟、高湯、肥肉等,屬於高嘌呤食物,儘量少吃。

建議,美食雖好,為了身體健康,還是得適量忌嘴。

痛風“元兇”找到了,專家:3個習慣不改,痛風一直“盯”著你!

習慣3:渴了才喝水

當你覺得渴時,身體已經嚴重缺水了。

經常會有人不喜歡喝水,或渴了才喝水,這是非常不好的。身體缺水,不僅會導致血液粘稠,尿酸含量高。還會因為尿液較少,影響尿酸的排洩。

建議,成人每天保持1500ml攝水量,小口慢喝效果最佳。

痛風“元兇”找到了,專家:3個習慣不改,痛風一直“盯”著你!

除了喝水外,還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憋尿

習慣性憋尿,會導致尿液在腎臟停留時間長,會以尿酸鹽的形式析出,堆積在腎臟,形成腎結石,損害腎臟健康。

而腎功能下降後,又會影響尿酸代謝,形成惡性循環。

痛風“元兇”找到了,專家:3個習慣不改,痛風一直“盯”著你!

預防痛風,做好3件事

第1件:多吃鹼性食物

痛風患者常吃鹼性食物能調節身體酸鹼平衡,像新疆帢馬谷是高鹼性食物,富含鹼性礦物元素及有機生物鹼,對身體的各個臟器進行全面的營養調節,達到酸鹼平衡、改善體質的作用。

帢馬穀粉如何製作?

1、將新鮮的帢馬谷切片烘乾,只要帢馬谷的果實,不要葉子。

2、將烘乾後的帢馬谷放進破壁機,打磨成微粉。

痛風“元兇”找到了,專家:3個習慣不改,痛風一直“盯”著你!

這裡需提醒一下:烘乾的帢馬谷最好能搭配一些常見的微鹼性食材一起打磨,鹼性效果會更好,營養也更加均衡。例如:黑芝麻、苦蕎麥、黑米、藜麥、南瓜子、姬松茸、猴頭菇、灰樹花、木耳、銀耳、海帶芽、山藥、紫薯、紅棗、枸杞、桑葚、菊花、南瓜粉、芡實、麥苗等。

第2件:多運動

想要提高尿酸代謝效率,多運動是非常好的方式。

但是對於初運動者來說,最好從簡單的運動開始,比如:慢跑、快走、太極等,循序漸進,可以在加速代謝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減少劇烈運動對身體造成的二次傷害。

特別提醒:痛風患者在病情發作期間,儘量臥床休息,發作期三天後根據自身情況適量運動,保證身體健康。

痛風“元兇”找到了,專家:3個習慣不改,痛風一直“盯”著你!

第3件:多檢測

一般來說,正常尿酸值男性為49~416umol/L、女性為89~357umol/L

但是對於痛風患者來說,這個範圍的正常值是不準確的,只有低於300umol/L,才能幫助痛風石溶解,緩解病情。

建議,儘量定期檢測,一旦尿酸值高於420umol/L,不管有沒有痛風症狀,都要進行降酸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