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明朝傳統服飾,金髮簪、綾巾,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你看過《錦衣衛》和《龍門飛甲》嗎?這是400年前的服飾。2019年4月,在山東濱州博物館,可以看到泰州出土的明朝服飾。明朝服飾是對傳統服制進行創新性的恢復與迴歸。圖為八寶孔雀補服。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自古以來,服飾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明朝服飾以其品種繁多,等級森嚴,製作精良。明朝中晚期的江南地區文化繁榮,人們的生活講究。

據瞭解,泰州所有出土明代服飾的墓葬,都有共同特點:選用珍貴耐腐的楠木、柏木,精工製作棺槨,全用榫卯緊密接合,槨內放棺,棺外有槨,棺內外髹漆。

具體是怎樣保存的呢?人去世以後擦洗全身,換上全套新的衣飾,外用包屍綢緞紮緊,塞進木棺中,棺內屍體下墊燈草,將木棺停放在少有人出入、環境較為穩定的堂屋裡;安葬時棺槨間用桐油、石灰攪拌後填塞;槨外上下前後左右六面全用石灰糯米拌和澆漿;在上層澆漿上再堆起高大的封土堆,使整個墓葬處於符合保護屍體條件的相對恆溫、恆溼的環境。這種屍體與服飾的防腐技術,已是相當高的水平,所以百年出土後依然不腐。

這是孔雀藍釉香爐。

金髮簪。雕琢紛而不繁,巧奪天工。

鑲綠松石戒指。清代以前,綠松石又被稱“甸子”。色澤淡雅,絢麗的綠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愛的傳統玉石,作為佩戴和使用已有5000年以上歷史。

銀耳挖。

綢緞帽。

白玉瓶。

棉靴。

弓鞋。

雲紋翹頭鞋。你可以分清楚左右腳嗎?

木篦,篦子的齒要比梳子密。理頭髮最忌諱起靜電,牛羊角、黃楊木、樹脂梳子防靜電效果好。

銅鏡。它是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紫砂罐,它依然可以裝茶葉。

綾巾是一種佩巾,既可佩戴在身上作裝飾用,也可以擦手、臉和物品,男女通用。後來分工漸細:擦拭物品用的叫做“紛”,擦手拭面用的叫做“綐”。

明朝服飾,等級制度也表現在服飾上,影響深遠,每一件文物都很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