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青山綠色 興“綠色殯葬” 鹽盆街道多措並舉推進移風易俗工作

2019-04-25 09:4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鄭茜

行駛在瀋海高速複線鹽盆段,可見群山環繞,綠意盎然,之前視線範圍內的部分青山白化現象有了不小改善。今年以來,鹽盆街道深入移風易俗工作,建設公益骨灰堂、啟動墓地改造,是樂清市瀋海高速複線兩側進行墓地改造的第一個鎮(街)。

截至目前,鹽盆街道已拆除墓地30多座,並將於5月底前拆除瀋海高速複線鹽盆段兩側視線範圍內380座墓地。此次改造範圍涉及吳岙、田垟、鹽盆、楊岙4個村。

还青山绿色 兴“绿色殡葬” 盐盆街道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墓地改造中。

開展生態改造

說起墓地,總給人們陰森和詭異的印象,為重塑墓地形象,樹立文明新風,鹽盆街道以“鄉村振興”為契機,以墳墓生態化改造為突破口,按照“去除墳圈、墳背覆土、保留墓碑、整體綠化、自然生態”的要求向喪葬陋習“亮劍”,掀起墓地改造高潮。

昨日,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在盛岙村墓地改造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在拆平1米多高的“椅子墳”,下一步將有序地覆土和綠化。“剛開始有些群眾對政策不清晰、不理解,以為是拆除整座墳墓。為此工作人員耐心細緻講政策做工作,街道還設立了諮詢熱線和地址,安排了專人為居民答疑解惑。”鹽盆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對墳墓進行綠化改造,令墓地更加美觀,目前大部分居民都比較配合。盛岙村一名村名說,祖上的墳墓經改造後,由市政府出錢進行綠化,種上樹和小草,美觀很多。

3月份,鹽盆街道組織工作人員到各鎮(街)調研,學習墓地改造經驗。這些村莊在推行綠色公墓改造、節約土地資源、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等方面的做法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深化移風易俗,去年底,鹽盆街道相關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宣傳墓地改造政策。今年以來,該街道通過多次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形式開展墓地改造前期工作,並在村文化禮堂宣傳欄等處張貼《關於瀋海高速複線兩側青山白化治理工作的通知》,對擅自在區域範圍內濫埋亂葬、亂建墳墓現象一律強制平毀處理,並依法追究責任;對阻礙殯葬管理人員依法執行公務、聚眾鬧事、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部門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还青山绿色 兴“绿色殡葬” 盐盆街道多措并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建設中的樟北村骨灰牆。

推行生態葬法

目前,鹽盆街道樟北村的骨灰牆和樟南村的骨灰堂正在施工中。完工後,兩村逝者入葬有了生態化的新選擇。節約土地資源、美化城市環境,骨灰安葬由“入土”到“入室”,該街道走出了一條節地生態殯葬改革之路。

樟北村在建的骨灰牆約有1755平方米,主體建築正在建設中,將於7月完工。屆時可容納500對骨灰格,並配置綠化、照明等基礎設施,打造園林式骨灰牆。

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旭強給村民算了一筆賬:購買普通公墓約需3至5萬元,稍微豪華些的要近十萬元,而購買公益性骨灰格,預計僅支付不到1萬元的成本價。另外,骨灰牆建在本村的山上,村民祭奠也方便。“不少村民已經向我預訂骨灰格,但具體價格要等驗收後由相關部門制定。”他說。

據悉,樟北村有2000餘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約370人。該村每年人口死亡率約為5‰-8‰,按此計算,今後20年若建設公墓約需5畝土地。若按傳統的骨灰安置方式,土地佔用面積頗大,而安葬在骨灰堂只需2畝。

“建設骨灰堂,村民們都很支持。”據樟南村黨支部書記王金龍介紹,該村骨灰堂面積約3300平方米,可容納約2000對骨灰格,五六個月後即可完工。

樟南村一名村民說,過去上墳祭祀,又是燒紙又是放炮,到處煙霧繚繞。今後大家把先人請進骨灰堂,祭祀時只要擦擦牌位、擺上鮮花,既省錢又環保。

革除喪葬陋習

在改造墓地、建設骨灰堂的基礎上,鹽盆街道上下合力開展移風易俗工作,整治各類喪葬陋習行為。目前,喪事大操大辦、喪事擾民等現象基本杜絕,移風易俗工作深入人心,全街道形成依法、文明、節儉辦喪的良好社會風尚。

“轄區絕大多數家庭殯期控制在3天,使用花塔現象基本杜絕,節約了不必要的開支。喪事期間,平時用餐的桌數基本控制在5桌以內,沒有出現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現象,互相攀比、講排場之風明顯轉變。”鹽盆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經統計,該街道喪戶辦喪費用基本控制在3-5萬元,平均每例喪事節約約30萬元,大大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