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如果晁蓋不死,梁山好漢的結局會怎樣?

左傾-45°


說起來是梁山英雄,但我們看到更多的卻是劫富,而卻很少能看到濟貧。梁山一群人上山很多都是由於主觀原因,比如宋江比如晁蓋。

言歸正傳,假如晁蓋沒死,梁山英雄會有如何的命運?個人覺得,如果晁蓋沒死最大的可能就是梁山分為兩派!


從眾人價值觀來看,梁山可以分為三個隊伍,如果可以自由的選擇,這些人無疑會這樣站隊。

公孫勝為代表的安樂派

公孫勝是排名比較靠前的一位頭領,基本上每一次關鍵的權利之爭他都“錯過了”。與其說是錯過了,倒不如說他早已看透,所以每次都偷懶不參與,直到後面乾脆分道揚鑣不幹了,自己一個人瀟灑。而跟他有差不多價值觀的還有武松魯智深等人,他們上山的目的是想過得安靜自由。


上山之前,大家對水泊梁山的宣傳是。地廣人稀,不分東西南北,那裡可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官府都管不著。哪知上山後,被宋黑兒搞得烏煙瘴氣。即使是晁蓋在,也不會長久幹,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真正的迴歸自我。

宋江為代表的招安派

宋江的陣容無疑會是非常大的,因為就連晁蓋的心腹吳用都來到了他的隊伍。除了他本身的名聲之外,就是他的拉人能力確實厲害,所以隊伍發展很快。 再加上有不少的人盼望招安,呼延灼、盧俊義都是典型的希望朝廷招安,這也是他們上山的初衷。名義上都是報國無門,這兩人絕對是不會跟著晁的。


晁蓋為代表的享樂派

而晁蓋這邊才是梁山真正的精神代表,他們嚮往兄弟義氣,有錢一起花,有酒一起喝,有財一起劫。寧願死也不要和朝廷為伍,並且有這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數。比如阮氏三雄,白勝等,這個隊伍看淡生氣名利。

如果晁蓋沒死,宋江的招安還是會進行,但不會進行得很順利,該給宋江墊背的還是得墊,像李逵這樣的死粉。而更多人的命運肯定也會不同,會去世,但不會去的不開心。


沒長書


如果晁蓋不死,梁山好漢的結局同樣好不到那裡去,將會發生內訌火併或者分裂。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晁天王為什麼而死。

宋江上梁山以後,數次主動出征建功,恰封金毛犬段景柱盜得一匹好馬叫"夜照玉獅子馬"要獻給宋江,"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前來進獻與頭領,權表我進身之意。不期來到凌州西南上曾頭市過,被那曾家五虎奪了去。小人稱說是梁山泊宋公明的,不想那廝多有汙穢的言語,小人不敢盡說。逃走得脫,特來告知。"看看,人家是獻馬給宋江的,晁蓋心中能沒有想法?所以執意要下山去打曾頭市被史文恭射死。

(影視形象 晁蓋)


這個時候梁山上宋江的勢力已經很大了,晁蓋的班底除了七星聚義時的寥寥數人(三阮吳用劉唐公孫勝及林沖)。剩下大部分是宋江收伏的,而宋江的理念是“招安”,即投降朝廷求取官職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就連不弟秀才吳用也是態度曖昧。

這樣我們就可以推測晁天王不死會發生的事情。由於晁蓋身犯大罪,直接跟朝廷當權者叫板,肯定會反對招安的,根據書中交待,此時已經接近一百多位好漢上山。


(影視形象 宋江)

而晁天王不死的話,盧俊義燕青不一定會上山,梁山會採取其它方式拿下曾頭市,亦或盧上山入夥。不管如何,都有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排坐次的問題。

就連宋江在排坐次時都很為難,終合考慮了各方勢力,還捏造了一個上天降石碣才將坐次排妥,可想而知,如果晁天王仍在,能否繼續坐第一把交椅?宋江嫡系會不會鼓譟晁蓋不配坐頭把交椅,由其是李逵,被人私下裡慫恿出頭,其餘宋江的人一附和,晁蓋如何是好?

我們想想看,能替晁蓋說話的人: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林沖(可能),魯智深(比較正義),公孫勝。

中間派有吳用,盧俊義,燕青,武松,雷橫,朱仝。


(影視形象 宋江和花榮)

剩餘都是替宋江說話的人。這裡只列三十六員正頭領,餘下的七十二人有七成站在宋江一邊。有三成選擇沉默,裡面即便有個別人想替晁蓋說話但也不會出頭,否則會被缺心眼李逵斧劈。要說那幾員正將李逵不敢動手的話,象杜遷宋萬朱貴白勝之流,這二百五李逵可真能下得了狠手。

所以這一次若動起真格的,若文鬥,晁蓋敗下臺;若武鬥,雖然梁山內訌可能損失幾員大將,但不會動搖根本,晁蓋敗,可能丟命。所以從結果來看,都是宋江上位,晁蓋要麼死,要麼下臺。


(影視形象 吳用)

如果上述事件不會發生,平穩排位,晁天王仍為老大,宋公明老二,梁山事業如日中天進入鼎盛階斷,這時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梁山兩破童貫三敗高俅,最後將高俅活捉上梁山。

因這高俅和林沖仇深似海,一見捉了高俅,林沖肯定就要報仇雪恨;而宋江欲招安,絕對不會同意殺高俅。這時身為寨主的晁蓋會站在那面?按晁蓋性格肯定同意殺高俅。如果殺了高俅,以宋江為首的招安派就會斷了招安之路。所以這一次站隊的事件又將會上演,但這次晁蓋將會略佔上風。因為與朝廷大戰數次全部勝利,梁山很多頭領已經逐漸適應反朝廷之事,很可能殺掉高俅或者宋江帶人救高俅。不管怎樣依宋江性格,一種情況是使陰謀與官府裡迎外合,二是直接反出梁山投降朝廷,作為朝廷的馬前卒“宋先鋒”掉頭來攻打梁山。


(影視形象 晁蓋和林沖)

不論那種情況發生,都是梁山所不能承受的,要知道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所以,最後晁蓋領導的梁山被鎮壓。只不過宋江的結果就不好說了。


神舟六


如果晁蓋不死,梁山的局面會很複雜,我認為梁山好漢的結局可能存在幾個方面的可能性:

其一,佔山為王,與朝廷長期對抗。

晁蓋帶領兄弟們不斷充實實力,宋江勢力也甘願接受領導。梁山好漢團結一心,不斷鞏固“國防”,抵禦政府的一次次的打擊。這個過程可能是長期的,並且也是非常艱苦的。在長期的抵抗戰爭中,不可能避免流血犧牲,部分好漢為保衛梁山可能會獻出生命,部分好漢可能會長期堅持戰鬥。比較好的結果是梁山會延續若干年,但在政府強大的政治、軍事壓力下,最終可能會走向滅忘。

其二,晁蓋讓位宋江,最後還是走向招安的道路。

鑑於宋江的個人影響力和晁蓋的感恩之心,可能會出現晁蓋最後讓位給宋江。由於宋江的“忠君”的信念,最終還是會帶領梁山好漢們接受朝廷的招安,最後為朝廷出力。

其三,宋江奪權,內部分裂。

在晁蓋不想放權,而宋江想“上位”的情況下,梁山內部會出現奪權鬥爭。其結果,如果兩幫勢均力敵的話,內部將出現嚴重的內耗,實力將受到極大的削弱,朝廷如此時乘虛而入,梁山可能短時間內將走向滅亡;如果宋江勢力戰勝晁蓋勢力,奪得領導權的話,宋江最後肯定還是要帶領好漢們歸順朝廷,晁蓋勢力可能會被滅亡或者逃離;如果晁蓋勢力有幸戰勝宋江勢力的話,宋江勢力可能會被滅亡或者脫離梁山投靠朝廷,但梁山實力將大大減弱,最終可能與朝廷的對抗中逐步走向滅亡。


文齋堂


這個問題的答案,與回應者的主觀意向還是有些關係的。筆者很強烈期盼的結局是,不要是悲劇就好!

不過,最“客觀”的假設結局,肯定與原作結局是有出入的。

講一個驚心動魄的反轉真實故事。某偏遠山村,一個勤奮好學的大山裡的孩子,數年耕讀,勵志考出這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窮苦大山,考出窮鄉僻壤,考出一個嶄新的未來。終於迎來中考,全校全村人都認為這個小夥子能夠考進縣城重點高中,從而改變命運。但是就在考試當天凌晨,竟然沒有搭乘上一天唯一的一次破班車。這是家人砸鍋賣鐵省吃儉用擠出來的學費,這是唯一的一次應試中考機會。且不說是如何誤車,只管體會這個大山裡的孩子是如何的痛苦悲催,欲死不能!也就是當天晚上,信息極其閉塞的老山村得到一個更加悲慘的消息,那輛破班車在開往縣城的盤山路上,栽進了山崖,全車人喪命。

假如……,假如……,假如……,這就是人生假如的版本!人生的任何版本,以及所含結局,萬緣合和而成,所有的緣,其中的一念之差,生命軌跡或稍有偏離,或是生死之別。

回到梁山上,繼續假如梁山的故事。晁蓋,即晁天王是也!這可是義字當頭,威信名望蓋天的人物,是梁山的“義魂”!梁山人多嘴雜,初心及“義”的經營理念不雜。假如晁蓋不死,必然反對招安,因為朝堂裡沒有“義”字,只有忠臣遭遇陷害和爭權奪利的嘴臉,這不符合梁山好漢們的價值觀。宋江還沉浸停留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綱常裡,肯定伺機而動,說服眾好漢。這其中的劇情,如同下棋,其中一子一步有了反轉,其後走子的版本迥然不同。何況,晁蓋是何其重要的棋子。

分成兩派,守梁派、招安派。就這,就夠徹底改變劇情和結局的因緣了。

若,晁蓋不死,順從了宋江主張呢?就不死二字,也足矣改變一眾梁山好漢的發展軌跡,結局不致慘重地步。

人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人生,萬緣合和而成,結局,不一而終。





如法先生


小說《水滸傳》裡的托塔天王晁蓋,是梁山泊第二任寨主。

晁天王本來是一個在江湖有一定名望的,為人義氣豪爽的地方土豪。當然,晁蓋不僅僅是土豪,他還是東溪村的保正,也就是相當於村長。與朝廷方面也保持著比較好的關係,所以雷橫帶著兵丁巡夜之後,會一大早跑到晁蓋莊上“討口酒喝”,而晁蓋也是滿臉陪笑的接待。

晁蓋如果當初沒有被吳用,劉唐蠱惑去劫生辰綱的話,那他一定就是一個衣食無憂,八面玲瓏,江湖和朝廷都給他面子,本人也比較強勢的地方土豪。但是,晁蓋最終還是被兩件事所誘惑:第一是“十萬生辰綱”這個鉅額的財富,晁蓋沒有禁得起誘惑,饒是晁蓋有錢估計也就最多可以形容為“腰纏萬貫”,十萬貫的誘惑力實在太大。第二是“去年的生辰綱”就被搶了,至今沒有人知道是誰搶的這個利好消息---晁蓋的意思就是別人搶得我也搶得。於是,晁蓋就下手了。其實從下手的那一刻起,落草為寇的後果,晁蓋是非常清楚的,他只不過是幻想萬一查不出來,不就萬事大吉了嗎?

吳用設計的“智取生辰綱”的計劃,以及實施過程都是很精彩的,但精彩歸精彩,並不代表天衣無縫,事實證明,吳用辦事儘管夠聰明,但是總是會出紕漏,道行還是不深。最終還是漏出來尾巴,要不是宋江及時報信,晁蓋一夥必將‘死無葬身之地’。當然,跑掉一兩個很正常,就看誰的造化大了。

在這個背景下,晁蓋一夥從上梁山那一刻起,就在也沒有擺脫宋江的影子和影響。

晁蓋一夥到水泊梁山落草,根本上講就是躲避和對抗官府的緝拿,此時的水泊梁山還說不上什麼“政治路線”,大體上就是不斷地擴充實力以增加與官方對抗的本錢而已,所以晁蓋時代的水泊梁山,就真的算是比較典型的“草寇山頭”。官府不來,就打家劫舍,官府來了就抵抗清剿,抵抗得住就繼續打家劫舍,抵抗不住大體上也就是“作鳥獸散”。

這應該就是晁蓋時期的水泊梁山。

但是到了宋江上山之後,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宋江不是一個斗酒方肉混吃等死的人,他是有大志向的,並且他是認真考慮過這些跟隨他的好漢們的歸宿的的。也許宋江最終選擇接受朝廷招安的這條路並不是一條理想的路,但也算是最好的出路了。

在晁蓋還沒有死的時候,宋江和晁蓋之間的關係就已經很微妙了。首先是在經歷了把宋江救上山來短暫的激動之後,晁蓋才慢慢看清楚,聚義廳裡他能熟悉的面孔越來越少,幾十人的隊伍中,他的班底僅有可憐的幾個人而已,而在這幾個人當中,吳用和劉唐的面目越來越模糊,靠得住的也就是阮氏兄弟和那個窩囊的林沖。事實上當晁蓋一死,劉唐和就馬上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另一方面,宋江卻表現的咄咄逼人,和吳用勾結在一起,對晁蓋開始了“捧殺”架空。本來就實力雄厚的宋江,有了吳用的輔佐,如虎添翼,除了繼續尊稱晁蓋為“哥哥”之外,還加了幾個字“哥哥不要輕動”,晁蓋就成了一個“排位”一般的存在。

這是晁蓋死之前的局面,托塔天王已經被徹底架空了。

晁蓋對這樣的局面,肯定是十分不滿,但是宋江的實力看起來越來越大,江湖上基本上是“只知公明哥哥”而不知“托塔天王”了。

然而,更重要的是,晁蓋和宋江在水泊梁山的政治路線和發展方向上的矛盾越來越明顯,晁蓋堅持水泊梁山就是自己的江湖,為了生存,就不能向朝廷妥協,不造反但是也不能投降。宋江的想法和晁蓋正好相反,他認為只有能夠得到朝廷的認可,把這個江湖隊伍改變成為朝廷的生力軍,眾好漢們才會有前途,當然這個前途肯定是和其他朝廷軍隊一樣靠戰場拼殺來獲得。宋江打出的旗號是“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只要朝廷給機會,就願意為朝廷效力。

這個矛盾其實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也是造成晁蓋之死的最根本原因。晁蓋攻打曾頭市表面上看是晁蓋不甘心被架空而做的一次努力,但實質上是爭取梁山出路的話語權。

這些背景告訴我們,即使晁蓋不死,無論是不去攻打曾頭市,還是攻打曾頭市失敗而晁蓋僥倖生還,還是順利拿下了曾頭市,晁蓋都已經失去了主導水泊梁山前途的絕對權力。

如果,晁蓋沒有去攻打曾頭市,而是讓宋江去攻打的話,可以預見的結果就是最終宋江得勝而歸,也就算是“三打祝家莊”的翻版而已,因為此時的水泊梁山,一般的地方勢力已經不是他的對手了。

面對得勝還朝的宋江,晁蓋除了繼續做好自己的“哥哥”的角色之外,估計還要考慮是不是把頭把交椅也讓出來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早晚有人要提出來的,而最有可能提出來的人,大約就是三個:李逵,劉唐和林沖。

李逵提出來不奇怪,劉唐和林沖的態度實際上也能在晁蓋死後這二位的表現看出一些倪端。

這個假設的前提下,水泊梁山是不可能停下接受招安的腳步的。

在晁蓋死後,水泊梁山後來也的確取得了好幾次和官軍作戰,其實就是反清剿作戰的勝利,最後甚至活捉了高俅,但是宋江卻把高球給放回去了,不僅如此,宋江還想通過高俅向皇帝表達自己願意接受招安,為朝廷效力的“決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晁蓋沒死,還仍然是山寨之主的情況下,晁蓋能殺得掉高俅嗎?因為殺了高俅就意味著和朝廷徹底決裂而沒有任何退路了。宋江絕對會想盡一切辦法不能讓晁蓋殺了高俅。

事實上早在楊雄和石秀上梁山的時候,在如何處理楊雄和石秀的問題上,晁蓋和宋江就有過一次較量,較量的結果是晁蓋輸了,他要殺了這兩個給山寨抹黑損害山寨名聲的“偷雞賊”,但是宋江堅決制止,而吳用堅決支持宋江,二比一鬆江贏了,不僅如此,宋江還以此為由攻打祝家莊並最終大獲全勝。此時的晁蓋心裡大概是一萬個“草泥馬”奔騰而過。

回到高俅被抓這件事上,因為涉及到水泊梁山的前途,更涉及到宋江和幾乎一半的好漢的前途,晁蓋殺高俅,支持者也就是林沖和阮氏兄弟。晁蓋殺不掉高俅,而只要放走高俅,晁蓋的山寨之主的位子也就該讓讓了。

如果,晁蓋攻打曾頭市未果,自己大敗而歸的話,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了:晁蓋僥倖生還回到山寨,宋江指揮攻打曾頭市成功,晁蓋讓出第一把交椅。水泊梁山還是按照宋江指定的路線往下走,聚義廳照樣改成忠義堂。

最大的變數,是晁蓋德勝還巢,把那匹“玉照獅子”坐在自己的胯下的時候。水泊梁山的真正的兇險就算來了。

打了勝仗的晁蓋,必然會發起對宋江的反擊,宋江那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的咒語就沒什麼約束力了。水泊梁山就會進入“權力爭奪”時代。而開始權力的爭奪的時候,派系的鬥爭就會越演越烈,所有的好漢都必須做出站隊的選擇,無論是主動地還是被動的,不想做出選擇就必然選擇下山。

在開啟權力之爭的模式的時候,晁蓋的勝算不大,因為他真正靠得住的班底沒有多少,本錢實在太少,加上在“籠絡人心”方面,晁蓋和宋江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而宋江的班底基本上都是跟隨宋江上山落草或慕名而來,所以,最終宋江會勝出。

但是,最有可能的代價就是內部的“火拼”。而火拼最大的可能是出在阮氏三兄弟的身上,因為這三個哥們算是晁蓋最鐵的哥們了,並且他們都沒有收到過宋江的關懷與幫助,屬於對宋江“無感”的不多的一些好漢。如果他們看到晁蓋被迫讓位的話,起來反抗的概率非常之大。

總的來講,當宋江上了梁山,並確定了梁山的發展方向和歸宿並得到了像吳用,柴進,以及那些本來就對朝廷抱有幻想的前朝廷官員包括花榮,秦明,呼延灼,徐寧,張清,關勝,董平等人的支持之後,晁蓋無論是死是活,都已經無力改變。

最平和的情況就是在宋江羽翼豐滿之後,晁蓋主動讓賢,做一個山寨的“太上皇”,然後由著宋江來折騰。


步武堂


這是一個假設的問題,正如網友所說,晁蓋必須得死否則故事沒法繼續發展。

其實即便晁蓋不死,對梁山的影響力也有限了。

既然是假設,不妨假設攻打曾頭鎮晁蓋沒中箭,無功而返,宋江帶領吳用,林沖,呼延灼,公孫勝,秦明,花榮,靠吳用施個計策,順利攻下曾頭鎮,然後宋江提出來要招安,假設晁蓋反對,那麼支持晁蓋的會有多少人呢?不要以為李逵會支持晁蓋,他雖然不喜歡招安,但他是宋江的馬仔,宋江讓他死,他都會毫無二言,他怎會離開宋江呢?可以肯定,,反對招安的是少部分人,為了不傷和氣,宋江會讓這些人留在梁山(假設朝廷同意),他帶領大部分人接受招安。


柳生飄雪


尊重歷史的需要,晁蓋必須死。

如果不死,可能我會被宋江多去領導權。晁蓋並無報效朝廷的決心,如果他未亡且為梁山領袖,那麼在《水滸傳》一書中,水滸好漢也不會攻打其餘“三寇”,那麼朝廷四大奸臣當權,或許真的難以對抗所謂的“四大寇”,這樣一來,豈不是沒法寫,篡改歷史也不行,尊重歷史無法合理構造劇情。因此,晁蓋即便攻打曾頭市未死,在後來的劇情中,作者也會想方設法讓他在詔安前死去。這是必然的!


猴王五行hang說


水泊梁山山塞,在晁蓋帶領一幫"智取生辰岡"兄弟上山以前,一直不溫不火,一幫小山賊聚集點而已,晁蓋上山使奸計迫使林沖火拼王倫,才使其聲名遠揚,眾好漢慕名而來,梁山第一智囊軍師吳用及眾兄弟全為扶助,如果“及時雨”宋江不被眾兄弟救上山,(TM的真是及時雨),托塔天王晁蓋也就不會早死,梁山山寨會在晁天王的帶領下,吸引天下落難的英雄好漢,收編周圍大小山寨,殺富濟貧,賛天行道,眾兄弟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偏安一隅和朝庭對抗,眾豪傑為自身利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過著神仙般快活日子。目標不會遠大,不可能和大宋朝爭江山,更不會受朝庭招安,不會徵方臘(只會聯合結盟),不會死傷大半兄弟,餘者也不會落下悽慘的下場,和朝庭對抗到底,老一輩英雄好漢死光光,新一輩"匪"二代,繼承先輩遺志,繼續發揚光大。讀者想一下,是不是這個後果?


一壺濁酒喜相逢


晁蓋不可能不死,不是老死,就是被宋江早晚害死!

如果這還不死,梁山好漢就只能老死梁山了。

晁蓋還是比較仁義和靠譜的,江湖義氣比較重,草莽英雄,至少不會想著投降招安的,想著做官的。

但是晁蓋不死,宋江也會搞分裂的,搞不好梁山會內亂起來,自相殘殺也難說。


暴雨梨花孤燈下


很簡單!

和方臘一樣。

他領導下的梁山眾嘍羅被剿殺殆盡,晁蓋被凌遲處死,吳用、公孫勝等輩斬立決,武松、魯智深歸隱,盧俊義流放邊關。

至於林沖,如果晁蓋不死,他也不可能泣血而亡,但結果更糟,高球不會放過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