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為自己還是為父母?

詩歌38度


讀書毋庸置疑是為自己。

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吧,高中之前一直在接受著應試教育,體會不到讀書的實用價值。比如自己學不好的英語,一直想著我一箇中國人,英語學不好沒啥關係。高中階段,這個想法就變了,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在為這一個目標去奮鬥:考一所好的大學。有了自己心儀的高校,就努力朝著自己的夢想去奮鬥。大學階段,接觸的知識面更加廣闊,專業性也更高了,這時大家讀書的目的就不統一了,有人是為了培養自己的工作技能,有人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相對應的目標就是工作和考研。而我選擇了後者,到了研究生階段,有的同學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學歷然後在工作中有更高的待遇或更好的發展,而有的同學一心一意地準備將自己的畢生心血奉獻給科研,之後再讀博深造。

我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會認為子女受教育是為了子女以後能夠進入更高一層的階級,有更好的生活。絕大多數的學生,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也都會認為讀書是為自己。假如讀書是為父母,那就讓父母來讀書好了哈哈。

另外,這個問題可以深化為為讀書而讀書還是為人生而讀書。參考"為文學而文學"和"為人生而文學"的概念。“為人生",意思就是讀書為了自己有好工作好生活,是相對功利性的目的。“為讀書"
就更加令人敬佩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科研,不追求讀書的功利性及實用性意義,為的是造福全人類。當然,這兩者並無高下之分,我也從無褒貶之意,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最後,我認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時代在飛速發展,不保持終身學習的心態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各位,共勉!


沐上大人


我認為,讀書是為自己,不是為父母!

我生在四十年代,家裡祖輩沒有讀書人,是世代貧農,當我到了上學的年齡,已經建國以後了,我趕上了好時代,窮人翻身做主人,雖然是個女孩,但是我爹讓我上學讀書了!

可是事不隨人心願,我上學以後,不用功讀書,就愛玩,唱歌跳舞我都愛,就是不愛學習,好歹混到完小畢業,就不愛上學了!

六二年,由於災荒,多數學生都不上學了,學校招不起生,我爹又把我送去學校讓我讀書,這時候我多少懂點事了,知道用功了,同年夏季,我考上了初中,那時候初中很難考,記得當時是兩完小合校,只考上我自己,校長捱了批評!

初中畢業,我又讀了兩年中專,其中又碰上了文化大革命……當時響應毛主席的號召: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同學們都回村當了赤腳醫生!

我讀了十二年書,最後還回到了農村,老父親很失望,認為我沒有出息,沒為我們家光宗耀祖!當時我也很愧疚!覺得對不起含辛茹苦為我付出的父親!

我找了個回鄉知青對象,結婚時,他在村裡務農,我當赤腳醫生,我們婚後,過著普通農民生活,雖然我們和普通農民沒有區別,但是因為上過學,在同齡人中,我感覺我們比他們知道的事多,我們的精神生活豐富,老伴訂了很多刋物,如,知識與生活,武林外傳,知音,等等,閒下來他們也都愛聽我們說事!

雖然我這輩子,沒有什麼大出息,但是我也因為讀了這幾年書而自豪,我懂了很多道理,能與時具進,最值得驕傲的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覺得很有成效,我的兩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本科!那是九十年代!

在看護孫子方面,早早開發智力,科學餵養,城市媳婦,也沒嫌棄我帶孩子不好!可喜的是,我孫子在一七年考上了明牌大學!

老人曾說過,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父親讓我讀了書,他老人家沒得到回報,可我把學來的知識用來培養了我的孩子,孫子孫女,晚輩有出息,父親九泉之下也冥目了!


老李說事666


首先,由於同齡人都上學去了,開始上學是好奇和好動,並不知道學習是為自己還是父母,找朋友好玩才是主要原因,慢慢分了岔,一部分部分意識到為自己,一部分認為為父母,還有一部分不知道為誰?混。讀書即使為自己讀,也是為父母讀。兩個目的一個都不能少。當然大家都會說,幫自己讀,不錯,是幫自己讀,今後加入社會有更高更好的起步和起點,但如果讀書不行,父母會不會操更多心,花更多的錢,有時考初中,高中,大學差幾分父母就必須少則幾千,多則幾萬甚至幾十萬都不等,如果孩子爭氣,不用出錢,在學校考個一二名,還能給家庭掙錢。這個時候,孩子給父母讀書,畢業後,參加工作了,知識發揮作用了,給自己讀書。


週一言1


我上學時討厭應試教育,成家了依然討厭應試教育,但是成家後我也是意識到應試教育的重要性,多讀點書在未來的某天絕對是你可以拿出來炫耀的資本。

想想那句“你努力的天花板,只是我的起點”,你就會深刻意識到人生來不平等,讀書才是你能夠參與平等的唯一一件事。

如果你現在有機會讀書,一定要多讀書,不為別人,只為在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只為在未來稍稍能得到一些公平。

所以書是為自己讀的,你是享受到讀書成功後帶給你優越的第一主體,父母、朋友只是享受優越的附件。


童河河


為自己!

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提升的是自己的素養,改善的是自己的境遇。

2、讀書讀不好的同學會有其他路可走(比如說技術或者個體勞動),讀書讀的精的同學則可以繼續深造,出國或者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想回報父母,但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大部分美好的生活還是自己在享受,苦難的日子自己在承擔。

3、父母只是引導我們少走彎路,因為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最終路還是自己的,命運也是自己掌握的!



教育新突破者


讀書可以為自己,也可以為父母,但是我覺得主要還是為自己。

首先你選擇一個專業,你要對它有興趣,想要學習,並且日後的工作也會與所學的專業有關。因此,讀書為自己才是正確的,畢竟我們的人生應該由我們自己做主,

其次為自己讀書,得利的人也是我們自己,並且為自己讀書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學習性,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人生目標。

最後 我認為 如果是為了父母讀書,你可能積極性不高,如果讀書讀的厭煩了,讀的不好了都會用為了父母讀書當做藉口,給自己一個墮落的原因。


蒙牛酸酸乳er


當然是為自己了!

1、讀書是一種思考與認知,它並不能為你帶來直接的財富提升,卻能有助於你更好的瞭解這個世界。

2、讀書其實是認知的一種高效方式。類似的還有:和人談話,看電影,旅行等等。但相對於其他途徑,書籍是一種更有效更專業的載體。那讀書有什麼用呢,可以讓我們獲得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認知世界,改造我們的世界。

3、我一直認為上學就是為了優渥的工作和舒適的生活。但年齡漸長卻發現上學的意義遠甚於此。可以說,我的基本能力和修為都是讀書的時候奠定的。

我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

因此,我強烈建議年輕人在學校多發掘自己擅長的東西。因為這個東西可能會讓你終生受益。我們最終從事的職業,恐怕還是自己擅長的東西。而這是需要一個種子的。把上學當做是考量自己才能的實驗場,最終了解自己,這也許才是上學的意義所在!




芸兒的生活日記


讀書長了你的知識,花的是父母的錢,你怎麼能說是為父母呢?父母讓你讀書,是因為他們深受沒文化的苦,不想讓你成為靠力氣掙錢的人,知識能改變命運,這是真的,當然也不是絕對的:有的人不識字也成為了富豪。看看現在的商業大佬們,絕大多數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甚至連娛樂圈的人,有的也是雙博士學位,比如王力宏。富二代不用讀書嗎?今天我說一個前幾天比較火的人――何猷君,父親是賭王,自己也年紀輕輕已經取得博士學位,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比你優秀的人還在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讀書當然不是唯一的出路,只是相對於其它路,這條路要公平的多,高考是你人生中最公平的一次競爭。

所以,讀書當然是為了自己。在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每天都會出現許多新鮮事物,你不學習就會被淘汰,學習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和父母有什麼關係呢?你長大了,父母也老了,你成功與否,他們還是你父母,都會默默支持你,可憐天下父母心!


從頭再來54136


以前上學時候總覺得讀書是父母要求,是為了父母而讀書,工作了之後經常抱怨,如果之前多讀點書就好了。

真正的印證一句話,時間可以證明一切啊,讀書是個過程,工作是個結果,在沒看到結果之前總覺得一切都沒必要,等看到結果了,才發現一切都晚了,所以活在當下,把握住眼前,為之努力,結果肯定不會差,至少以後老了這也是和子孫茶餘飯後的一段美好回憶。

生活不易,加油!



趣聞樂無邊


起初我們讀書時,我們還小,根本不會想讀書是為自己還是為父母這樣的問題。我們讀書,也只是父母想讓我們接受教育,不要做一個文盲,當然也希望我們能通過讀書,取得不錯的成績,考入大學,以便以後能找到好的工作!這也許是父母讓我們讀書最初的目的了。等我們長大後,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是為自己好。於是就很努力的學習!當然我們有的會繼續走向更高的殿堂,有的則學習成績不好中途退學了。不管如何,我們也算接受了教育,識得了文字,解決以後自己在社會因不認識字造成的困擾。讀書,起碼首先是對自己好,等自己通過讀書取得一定的成就再去回報父母,這也算是一種報答。不能說讀書為了誰,而是我們通過讀書學到了什麼,做人的道理還有知識,這樣才是我們讀書的目的。而回報父母則是在自己學到如何做一個有用的人,孝順的人的道理後,要做的事!

不管怎麼樣,讀書讀好了,對自己,對父母都會有一個好的結果,這是毋庸置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