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最强 "幕后推手"竟是鲁肃:只是电视上没告诉你

《三国演义》最强

前言

众所周知,无论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厉害角色的实力会被大大低估。毕竟在那个星罗云布的英雄年代,类似关羽、赵云这样武功盖世又义薄云天的人物太过耀眼,又或许只有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智慧型人才才称得上是绝世高手,最起码也得是周瑜、姜维这样级别的选手才有可能入围"三国名人堂"。

《三国演义》最强

《三国演义》最强

然而,就在遍地群雄的时代夹缝里,有一人既无"武神""卧龙"这样的光环加持,又无苏、张二人纵横捭阖神鬼莫测之法,却仍能冲出重围,连纵三国几十年不倒。应该说,他与诸葛亮、司马懿一样,离皇帝的宝座都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他却始终如一、不改本色。他的名字叫做鲁肃。

《三国演义》最强

……………………进入正文……………………

一、诸葛亮甘当鲁肃 "棋子"

鲁肃的名字似乎总和"二把手"挂钩,当年周瑜身为居巢长时,鲁肃便借其三千斛粮食以解燃眉之急,用《水浒传》里的话讲,他当时干的就是梁山柴大官人的活;到了东吴后,他与周瑜二人一正一副掌管军队。周瑜死后,孙权又与其一主一仆。即便是与诸葛亮合作,他扮演的还是帮手的角色。

《三国演义》最强

似乎鲁肃一生都在为别人做嫁衣,然而就是这个"二把手"却成就了三国时期最为显赫的战绩——赤壁之战。众所周知,赤壁战前的格局并非如《三国演义》所描述那般理想和泾渭分明,相反,孙权甚至根本看不上刘备那尚不足万的草台班子。尽管他有关张、赵云诸葛亮这些高人辅佐,但是没有施展的舞台,说啥都白扯。

《三国演义》最强

《三国演义》最强

另外,东吴当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孙伯符新亡(公元191年),刚刚接替政权的老弟并没有立足的资本,许多老派、实力派一心想把孙权变成第二个"汉献帝",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来了,于是才有了那场与东吴老臣的经典辩论赛——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最强

《三国演义》最强

虽然后来黄盖闯进来说:"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那么问题来了,黄盖早不闯晚不闯,为什么偏偏等到快掐完了才进来?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鲁肃在幕后指使,见好就收、让众人明白明白就得了,至少给老同志一个台阶下,一旦诸葛亮被杀,鲁肃苦心布的局将会功亏一篑。

《三国演义》最强

《三国演义》最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群臣们"主降"变相来看,就是"卖主求荣"。毕竟在主降派看来,谁来做老大都不影响自己的仕途。倒是孙权就不太好说了,因为一旦投降,他的下场甚至还不如白门楼上的吕布,你以为呢!

《三国演义》最强

所以与其说"联刘抗曹",倒不如说孙权、鲁肃等人在借诸葛亮这颗棋子来化解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阴谋。诸葛亮也不傻,他深知迂腐酸朽的主降派"大事不会干,坏事没少干"的本性,自己稍有差池即招杀身之祸。即便没死,失败灰溜溜地回到刘备阵营,那么关羽、张飞又岂能容他?轻者奚落一番,重则下场也不比在江东好到哪去!所以说,那个年代每个人都生活在夹缝中,大家都在寻找共同的利益结节。

《三国演义》最强

《三国演义》最强

鲁肃与诸葛亮正是基于这种"求同存异""互助互利"的原则,正式打开三国的新局面。有人说,东吴真正说得算的是周瑜,鲁肃只是个跑堂的。这种说法可就大错特错了,看过好莱坞电影《非常嫌疑犯》(凯文.史派西主演)的朋友都知道,真正的幕后大佬不一定是衣着光鲜、会弹琵琶的,相反他表面上有可能是清洁工、洗碗工,甚至是送外卖的。

《三国演义》最强

《三国演义》最强

鲁肃算得上是整部《三国志》里口碑最好、人品最好,可谓"零差评"的一个好人。据史书记载,他在少年时便继承万贯家财,尽管饱读诗书,但他却仍苦练骑射、招募乡勇,论文韬武略,其功并不在周瑜之下。倒是早年周瑜慕名前来拜见鲁肃,希望鲁肃能收他做小弟。

《三国演义》最强

相处几天下来,鲁肃发现周瑜骨子里透着一股傲气、英气和豪气,这种品格非常适合在战争年代指挥人马,甚至冲锋陷阵。为了顾全大局,鲁肃最终决定"让贤",将手底下的兵丁及三千斛粮食交付与周公瑾,从此二人成了一生的知己。可以说,这种胸襟和气魄古今罕有。也正因鲁肃这种"大胸怀",成就了赤壁鏖战的胜利,间接推动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三国演义》最强

后期,也正是在鲁肃的说服下,东吴决定暂借荆州土地给刘备中转。玄德毕竟是枭雄,既到我手便为我用,这才导致了关羽与东吴方面摩擦不断。这其中最著名的历史事件便是"单刀赴会"。央视版《三国演义》不惜浓墨重彩刻画关云长义薄云天单刀赴会的场面,其实历史上关羽是否真的单刀赴会还有待考证,倒是鲁肃没少"深入虎穴"去会关羽,《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原句"乃趋就羽"。

《三国演义》最强

《三国演义》最强

谈判前,鲁肃的部下劝他不要前去与关羽谈判,因为这极有可能是一场鸿门宴。但为了维系两家多年的合作关系,鲁肃还是冒险前去。据《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记载:席间关羽一部下曰:"夫土地者,惟得所在耳,何尝之有",鲁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鲁肃的一番慷慨陈词,令关羽等人哑口无言

《三国演义》最强

《三国演义》最强

最后,孙刘两家达成协议: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至此,鲁肃不但赢得了这场谈判的胜利,还维护了孙刘联盟的团结局面,可谓盖世之功。然而后经朝代更迭,许多戏曲、杂剧却将鲁肃描绘成了胆小怕事、鼠目寸光的人物,倒是把"单刀赴会"硬安在了关二爷的头上,上哪说理去!

《三国演义》最强

《三国演义》最强

当然,"义字当先"的汉寿亭侯从心底对鲁子敬也是十分敬畏的,正所谓"英雄惜英雄",不然依他的性格,鲁肃即便敢于单刀赴会,也没命回去。所以说,"单刀赴会"人家鲁肃是原创,而这段历史佳话则属于两人共同的。

《三国演义》最强

三、孙权与鲁肃关于"荣耀"的对话

卧龙与凤雏最大的区别是,诸葛亮是名声在外,刘备集团是慕名而求;而庞统则是毛遂自荐,属于应聘制。虽然两者都一度成为集团的二号人物,但是论地位可就差得远了。人家诸葛亮一生都在下一盘大棋,即著名的《隆中对》。甚至到了晚年,孔明仍写就了千古名章《出师表》……庞士元留下啥了,相信大伙印象最深的就是电视里他临穷末了那句:"白马,主公的白马!"

《三国演义》最强

《三国演义》最强

所以说,诸葛亮也许在智商方面与之不相上下,可是在情商方面不知道要胜其多少倍。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说鲁肃的情商智商还是要优于庞统,至少不输诸葛亮。理由如下——

一是战略格局。天下人只知诸葛亮的《隆中对》,却不闻鲁肃也有一个 "东吴版隆中对",即公元200年时就提出的《榻上策》。适逢建安五年,天下大乱,北方的官渡之战正打得如火如荼,而孙权鲁肃俩人却坐在榻榻米上、微醺……

《三国演义》最强

《三国演义》最强

这时,酒意正酣的鲁肃忽然提出了"三分天下"以及如何治理东吴、称霸江东的主张,孙权听了很是感慨,直言子敬挑拨自己称帝。其实说白了,鲁肃就像诸葛亮一样,要大佬正视自己的野心并及时付诸行动。恐怕古往今来,敢于像鲁肃这样的人没几个,而一部千古名篇竟然是在喝多的情况下诞生的,恐怕也并不多见。

《三国演义》最强

二是身后影响力。鲁肃死后,诸葛亮曾着孝服过江东哭丧。虽然1993年电视剧《三国演义》里"卧龙吊孝"哭的是周瑜,但历史上诸葛亮真哭的却是鲁肃。鲁肃一死,孙刘联盟必然瓦解,尽管孙权颇有主张,然而大部分时间里,鲁肃的话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孙权与鲁肃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在赤壁大战获胜后,由于鲁肃功劳较大,孙权隆重地给鲁肃安排了庆功宴,并亲自为鲁肃扶鞍请他上马。孙权问鲁肃,哥这样做足以显示老弟的荣耀了吧。结果没想到鲁肃却摇头道,差的远了去了,只有大哥您成就帝业,再用豪车鲜花来接我,那才是我鲁肃真正的荣耀!

《三国演义》最强

《三国演义》最强

这话搁一般人早掉脑袋了,可是人家鲁肃一说,至情至理,直说得孙权是铭感五内!后来孙权下令把国内所有主降派杀得杀、贬得贬、流放的流放,以后有谁再敢坏我帝业,定要他好看!其实,鲁肃与年羹尧最大的区别就两点:广结善缘、功高不盖主!

《三国演义》最强

后记

在鲁肃去世后,孙权亲自吊唁,并到墓地祭拜。孙权登上祭坛,回忆鲁肃"安车软轮"的荣耀,大加称赞其 "明于事势"。而鲁肃也确用一生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恪守君臣之道,甚至从他给孩子起名上,也可以看出这种延续下去的优良作风——他有一遗腹子名叫鲁淑,鲁淑又给其子起名叫鲁睦……

《三国演义》最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