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陪嫁丫鬟地位如何?除了伺候新娘以外還有這些工作

古代沒地位的人與器物沒有什麼區別,她們除了能夠被自由買賣甚至陪葬以外,還能作為陪嫁——今天偷偷姑娘要跟你說的,就是關於陪嫁丫鬟的事。

古代的陪嫁丫鬟地位如何?除了伺候新娘以外還有這些工作

陪嫁丫鬟

電影、電視劇看多了,似乎覺得“陪嫁丫鬟”就和現在的“有房有車”一樣,幾乎成了結婚的必備品。但其實不是的,陪嫁丫鬟一直沒有走入尋常百姓家。

“活人陪嫁”最早源自於周朝,是諸侯之間通婚的要求——那是陪嫁的還不是丫鬟,而是新娘的親妹妹或堂姐堂妹。

之後這一做法被貴族效仿,陪嫁人的地位也逐漸從親戚變成了丫鬟。

古代的陪嫁丫鬟地位如何?除了伺候新娘以外還有這些工作

這裡的丫鬟也不是臨時抓來的,一般都是和新娘一起長大的貼身丫鬟——所以能用丫鬟陪嫁的,地位最低也是地主鄉紳,嫁過去以後也一定是做正妻。至於普通人家,不可能從小給自己的孩子配個丫鬟,也自然沒有陪嫁這一說了。

那為什麼這裡的陪嫁者必須是“自己人”呢?這就要從陪嫁者出嫁後的地位說起了。

陪嫁者的地位

媵妾

直至三國時期,陪嫁者進入婆家後的地位還是很高的——進門後就算做“媵妾”。媵妾的地位僅次於妻,高於普通的妾——所以作為可以被自由買賣的奴婢來說,能夠陪嫁也算得上一種幸運。

古代的陪嫁丫鬟地位如何?除了伺候新娘以外還有這些工作

通房丫鬟

到三國末期,媵妾制度消失——自此只有妾而沒有媵妾。陪嫁者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從二房淪落為地位遠不如妾的“通房丫鬟”。所以自此,也再沒有人拿親戚做陪嫁了,陪嫁者完全成了“陪嫁丫鬟”。

古代的通房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新郎的貼身丫鬟,從小一起長起來,比如《紅樓夢》中的丫鬟襲人。

另一種是沒有明媒正娶的普通丫鬟,比如《金瓶梅》中的丫鬟龐春梅。

最後一種就是女方的陪嫁丫鬟。

古代的陪嫁丫鬟地位如何?除了伺候新娘以外還有這些工作

陪嫁者的作用

陪嫁者的作用,也決定了這一身份不能流入外人之手。不同時期陪嫁者的作用不盡相同,但不外乎以下四種:

1.伺候/作伴

在陪嫁者嫁入婆家後能夠做媵妾的年代,陪嫁的目的多是與新娘做個伴,以免幼小的女兒到了婆家孤苦伶仃。

等到陪嫁丫鬟淪為“通房丫鬟”的時候,她的任務就不僅僅是作伴了——通房丫鬟也是丫鬟,所以還是需要做一些丫鬟的工作,比如伺候新娘的飲食起居。

古代的陪嫁丫鬟地位如何?除了伺候新娘以外還有這些工作

2.保障孃家利益

陪嫁最初的目的就是保障孃家利益——這一點直到媵妾制度消失,作用才稍稍減弱。

當新娘日後無法生育或是早死後,媵妾就可以接替正妻的這一重任,繼續保持孃家和婆家的正常關係。

在那個把女人作為工具的年代,產生這種想法也不足為奇。

3.暖床

當正妻懷孕或是月事時,陪嫁丫鬟就有了暖床的義務——除了表面上的照顧姑爺的生活以外,也能保證不被其他妾室爭寵。

4.試婚

古代的陪嫁丫鬟地位如何?除了伺候新娘以外還有這些工作

到了清朝,皇室發明了試婚制度——招駙馬前,先讓宮女與駙馬同床共枕一晚,第二天向宮女詢問姑爺身體狀況。

這個用來試婚的功能,也會作為“陪嫁丫鬟”一同嫁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