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逐梦路 我们都是追梦人

脱贫攻坚逐梦路 我们都是追梦人

——我县二0一九扶贫事迹报告会侧记

《涟水日报》记者 潘 曼

精准发力,向贫困宣战;奋力攻坚,为人民圆梦。在脱贫攻坚这场历史性的决战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揣梦想、饱含真情,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小康路上的动人赞歌;他们不畏困苦、迎难而上,在脱贫攻坚征途上大放异彩。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激发全社会重视扶贫、参与扶贫正能量,4月25日,我县在涟水大剧院举行2019扶贫事迹报告会。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戚寿余,市委副秘书长吴苏,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金厚勋,县委书记王向红,县委副书记、县长时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别纯海,县政协主席顾祥悦等各级领导出席活动。

脱贫攻坚逐梦路 我们都是追梦人


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戚寿余,市委副秘书长吴苏,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金厚勋,县委书记王向红,县委副书记、县长时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别纯海,县政协主席顾祥悦等各级领导聆听扶贫事迹报告

脱贫攻坚逐梦路 我们都是追梦人


脱贫攻坚逐梦路 我们都是追梦人


筑梦路上 我们不断前行

“人们都说发展难,选准产业难上加难,到现在,提到发展现代农业大家还是心有余悸、望而却步,农业生产还以传统的稻麦两季为主。究竟是守摊子,还是闯路子?新合村一班人毅然选择了后者,淘到了带来真金白银的羊肚菌产业,啃下了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然而,羊肚菌在新合村这个“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落地生根,并不是一帆风顺,可谓一波三折、困难重重。”报告会现场,宣讲人员娓娓道来。南集镇新合村走出“三难”境地,迎来了柳暗花明的好日子,南集镇新合村年近70岁的老支书陈爱仁,不仅把爱给了新合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而且开对了脱贫攻坚的“药方子”,带领村民拔掉了“穷根子”。

“19岁,他怀揣梦想,背井离乡,北上打工;21岁,他艰辛创业,历经挫折,却落得惨败;28岁,他重整旗鼓,进军上海生鲜市场,一举大获成功;37岁,他重回家乡,逐梦田野,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成集镇致富带头人朱顶珠,返乡创办“涟水奕诺农业”,让利于民,在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顶珠模式”。他用真情温暖着人心、用实干诠释着担当。在涟水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有一股以朱顶珠为代表的乡贤力量正在不断汇集,他们以责任和担当,奋力书写着决胜脱贫、全面小康的圆梦华章。

“今世有缘驻涟麻,咫尺酒厂飘酒香。你我携手齐努力,定带街南奔小康。一朝泪与乡亲别,从此异乡是故乡。待到全面脱贫时,定把我党美名扬。”这是省委驻涟帮扶工作队队员吕国杰讲述自己扶贫故事时结尾的一首诗。2018年4月,他告别家人,背起行囊来到涟水,在担任高沟镇街南村第一书记期间,他在推动增收项目落地的同时,还积极谋划村民生项目。不仅如此,他还将“扶志、扶技、健康扶贫”作为帮扶工作的优先方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群众富了,可是他却愧对家人,浙江老母亲突患脑溢血住院治疗他没有回去;岳母患上直肠癌前后放化疗10多次他不能照顾;妻子被查出甲状腺恶性肿瘤他也不能陪在身边……他把爱给了涟水这片土地,与涟水结下了“今世缘”。

追梦路上 我们不忘初心

“提起90后,曾一度被贴上‘浮躁’‘叛逆’等标签,但是在红窑镇,有这样一个90后,她爱岗敬业,苦干实干,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着自己的青春梦想。”红窑镇扶贫专干苗婷婷,这位90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她们是奋斗的一代,担当的一代,更是奉献的一代。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还有无数个和她一样的扶贫先锋们,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大舞台上,绽放着自己的青春梦想,向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砥砺前行,在安东大地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无论晴天雨天,每天天不亮,在熙熙攘攘的县经济开发区批发市场,我们总能看到一位50多岁,蹬着三轮车、辗转各个铺面批发平菇的农家汉子,他就是保滩街道厉渡村的严宝成。这位与菌菇打了20多年交道的“菌菇王”,他永不言败,披荆斩棘,靠种植食用菌走出了一条幸福大道,获得了全省脱贫致富奖。可是,光鲜的背后,是日夜兼程,是披荆斩棘。因为日积月累的劳累,妻子唐国英心脏病复发,同时又被诊断患上抑郁症,一年内住院5次,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党和政府及时给予帮扶,靠种植食用菌,一家人的幸福指数“蹭蹭上涨”,顺利脱贫摘帽。妻子的病情得到控制,到今年年底完成治疗期,严宝成的付出得到了回报,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报告会现场,一件件动人的事迹,让与会人员备受感动与激励。

“我是村书记,我不带头谁带头。”这简单质朴却又掷地有声的话语,是五港镇薛桥村党总支书记李德明对大家的承诺。80多万元的粮食烘干机,他带头上;合作社,他带头领办;土地流转,他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表承诺……只要能帮村里脱贫,能带领百姓致富,他都带头上。他在村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8个年头,把薛桥村从集体经济负债一步一步发展为如今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的“富裕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脱贫攻坚中村书记们勇挑重担、实干担当的精神。

圆梦路上 我们奋力奔跑

“屋前晒太阳,屋后瞎忙忙,一年到头空茫茫。”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产业传统化曾经是保滩街道厉渡村最大的现实,“贫穷”一度是最大的标签。而今,这个十里八乡最穷的村,靠着村委一班人找产业、谋发展,开辟出一条产业强村、产业富民的“华山道”,发展食用菌产业来拔“穷根”,村民年收入人均超过1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5万元,顺利摘除市定经济薄弱村这顶“帽子”,成了人人艳羡的“先进村”。厉渡,这个从贫困中挣脱的村庄,正以崭新亮丽的容姿、昂扬向上的精神,在小康道路上扬帆起航。

我们都是奔跑者,我们都是追梦人。“没资金,自掏腰包、银行借贷、合作经营,到现在还欠银行一百多万元;没项目,牵头创办了金谷草、金农、双强等几个合作社,招引了水八仙等家庭农场;没技术,一方面从外面高薪聘请,一方面自学成才,把大棚作为自己的家,天天猫在大棚里;没市场,常年夜里一两点起床,到各个菜场与菜贩子打成一片……所有新品种、新技术都是自己带头做,成功了,面上推开、大家分享,失败了,自己总结经验,默默承受。”大东镇马棚片区党委书记孙中健放弃高薪回到家乡扎根农村、耕耘土地,用担当点燃希望,用责任播种梦想,紧紧抓住富民增收这个“牛鼻子”,围绕土地流转和股份经营,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大棚种植、水生蔬菜种植、畜禽集中养殖等现代农业新型业态,带领施洼村走出贫困“洼地”,迈向幸福“高地”,让施洼村成为村集体资产积累近200万元,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的“名村”。

一曲曲动人的赞歌,一件件感人的事迹,让我们真切感受八位典型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上做出的努力、付出的汗水。在涟水,还有无数个像他们一样的扶贫先锋者们,他们坚守自我,用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充分展示了脱贫攻坚中各级党委、政府和优秀共产党员、能人大户等先进典型勇挑重担、实干担当的为民情怀和时代风采。

筑梦路上,我们有更多的期望与梦想;追梦路上,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圆梦征途,脱贫摘帽,富民强县。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奔跑者,我们都是追梦人。让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梦为马、尽锐出战,奋力夺取圆梦小康的新胜利。

脱贫攻坚逐梦路 我们都是追梦人


脱贫攻坚逐梦路 我们都是追梦人


脱贫攻坚逐梦路 我们都是追梦人


脱贫攻坚逐梦路 我们都是追梦人


脱贫攻坚逐梦路 我们都是追梦人


脱贫攻坚逐梦路 我们都是追梦人


脱贫攻坚逐梦路 我们都是追梦人


脱贫攻坚逐梦路 我们都是追梦人


摄影:刘锦国 龚连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