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东阿

东阿县,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东依泰山,南临黄河,总面积729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东阿县辖10个镇街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户籍人数为40.95万。

[1-2]

东阿县,于春秋置邑,秦朝设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境内存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仓颉墓、邓庙石刻造像、梵呗寺、静觉寺等文化遗迹。截至2017年末,东阿县拥有东阿阿胶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景区3处、国家级黄河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105国道、341国道和三条省道贯穿东阿县全境。

2017年,东阿县实现生产总值215.38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76亿元。


中文名称 东阿县

外文名称 Dong'e County

别 名 东阿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山东省聊城市

下辖地区

2个街道,7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 铜城街道文化街116号

电话区号 0635

邮政区码 252200

地理位置 山东省聊城市

面 积 729平方公里

人 口 40.95万(2017年)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曹植墓、洛神湖、影视城、艾山景区

车牌代码 鲁P

行政区划代码 371524

地区生产总值 215.38亿(2017年)

建置沿革

千年古县---东阿

东阿县(2张)

东阿置邑,始见《春秋》,名柯;原属卫国,后属齐国。战国改称阿,仍隶齐国。秦始称东阿,属东郡。旧志称:“东阿,古之名邑也,会盟征战,废垒遗墟,见于经史者不一而足。” [6]

汉朝置东阿县,属东郡。

三国时期为魏地,隶属同汉。

西晋属济北国,东晋改国为郡,东阿属之。

南北朝时期,因南北分裂,政权迭易,南朝宋大明元年(457年),东阿并入谷城县。后魏,恢复东阿县;北齐省谷城,入东阿,属济州。 [6]

隋朝,东阿属兖州济北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属济州,隶河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更州为郡,隶济阳郡,同年恢复谷城县;天宝十三年(754年),改属郓州东平郡;大历元年(766年),郓州改为淄青道,东阿属之;元和十四年(819年),郓州属天平郡,东阿随之改隶。

五代十国时期,东阿属郓州天平节度使。

宋朝初年,属京东路;庆历元年(1041年),置西路安抚使,东阿随郡改隶;政和五年(1115年),郡升为大都督府,靖康二年(1127年),改为东平府,东阿均属之。

金朝,隶山东西路东平府。 [6]

元朝初年,隶东平路;至元九年(1272年),东平改为下路总管府,司6县,东阿属之。

明朝初年,属东平府;洪武八年(1375年),隶济宁府东平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属兖州,隶山东布政使司。

清朝初年,属兖州府东平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属泰安府。 [6]

民国元年(1912年),东阿隶山东东临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隶山东省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山东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县人民政权建立后,隶鲁西行署运东专署(第四专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鲁西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成立冀鲁豫行署,下辖7个专署,东阿隶第四专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冀鲁豫行署一、四专署合并为一专署,东阿属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隶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

[6]

1949年8月,东阿隶平原省聊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东阿随聊城专署改隶山东省。1958年12月,东阿建制撤销,各公社分别并入寿张、茌平县;1961年7月,恢复东阿县,其隶属未变。1967年,专区改为地区,东阿属山东省聊城地区行政公署。1967年3月,属山东省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属山东省聊城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8月,属山东省聊城市。 [6]

东阿县行政区划

东阿县区划沿革

东阿始置县时,县治在今阳谷县境内。

刘宋孝武大明元年,东阿并入谷城。

后魏,恢复东阿县;北齐,谷城并入东阿。

隋朝置阳谷县,东阿西南部划出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后,北部邻边县卢县废,部分划归东阿。铜城镇自宋为东阿地。

明初,县治迁至东阿镇。时县境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32.5公里;东至平阴县界7.5公里,西至阳谷县界25公里,南至东平州界17.5公里,北至茌平县界30公里。

清代,境域略有变动,县境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7.5公里。县城至边界县距离,除西至阳谷县界缩短5公里外,其余与明代同;东北至平阴县界7.5公里,东南至东平县界15公里,西南至寿张县界30公里,西北至聊城县界22.5公里。

民国初期,境域与清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东阿周边地区曾归属平阿、张秋、徐翼、河西等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冬,县机关迁驻铜城。

1949年8月,原属东阿黄河以东村镇及西南张秋一带划出,原属平阴、聊城的部分地域并入东阿,茌平与东阿交错为邻的村庄,以赵牛河为界北归茌平、南属东阿。

东阿县区划详情

截至2017年末,东阿县辖2个街道、8个镇:铜城街道、新城街道、姜楼镇、刘集镇、鱼山镇、大桥镇、牛角店镇、姚寨镇、高集镇、陈集镇。县政府驻铜城街道文化街116号。 [7]

东阿县地理环境

东阿县位置境域

东阿县位于聊城市东部,东面距山东省省会济南市50公里,西面距聊城市25公里,地处东经116°02′至116°33′,北纬36°07′至36°33′之间。东阿县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滨,县境依傍黄河百余里,南水北调东线穿黄隧洞和引黄济津工程渠首均在东阿。土地总面积729平方公里。

东阿县

东阿县地形地貌

东阿县沿黄河一带有11处残丘,缓平坡地是由黄河泛滥漫流沉积而成,是聊城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地貌类型,在东阿县有大面积分布。主要表现为地势平缓,排水不畅,常有涝灾和盐渍化威胁。浅平洼地是由黄河泛滥时分离主河道的静水沉积而成,主要分布在东阿县的陈集、高集等10个乡镇,表现为排水不畅,雨季容易形成涝灾,在洼地的边缘容易发生盐渍化,适宜种植粮食作物以及发展渔业生产。

东阿县气候

东阿县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适中,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48℃,年平均相对湿度66,年平均降水量556.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88.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7天。

[9]

东阿县水资源

东阿县水资源总量460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2.8亿立方米。地下水矿物质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水比重为1.0038。其中锶的含量达到0.5-0.8毫克/升。

东阿县人口

截至2017年末,东阿县户籍人口40.95万,总户数为14.06万户。 [2]

东阿县经济

东阿县综述

千年古县---东阿

古韵新城

2017年,东阿县实现生产总值215.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08.20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85.28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2:50.2:39.6。 [5]

2017年,东阿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76亿元,比2016年增长11.9%。其中税收收入11.71亿元,增长14.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19亿元,增长26.7%。其中,公共安全增长60.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1.6%,,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30.6%,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7.1%。 [5]

2017年,东阿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83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04元,增长9.0%。 [5]

东阿县第一产业

2017年,东阿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7亿元,比2016年增长5.17%。其中,农业增加值14.99亿元,增长4.22%;林业增加值0.39亿元,增长7.97%;牧业增加值4.12亿元,增长8.58%;渔业增加值2.41亿元,增长2.1%。 [5]

2017年,东阿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3.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01.8万亩,粮食总产量9.42亿斤,粮食单产为462.43公斤/亩,增长2.65%。棉花播种面积0.84万亩,棉花总产量1010吨;油料作物总产量1198吨;蔬菜播种面积8.94万亩;蔬菜总产量34.36万吨;瓜类总产量3.53万吨;水产品总产2.08万吨;水果产量2.21万吨。肉类总产3.08万吨,增长4.52%;禽蛋总产2.15万吨;奶类总产0.36万吨。全年新造林面积2073公顷;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全县机电井73812眼,有效灌溉面积61.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3.79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76.28万千瓦特。 [5]

东阿县第二产业

2017年,东阿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家实现增加值比2016年增长7.1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5.85亿元,比2016年增长3.77%;实现利润54.96亿元,增长29.86%;实现利税70.57亿元,增长24.77%。

2017年,东阿县建筑业总产值14.69亿元,比2016年增长6.6%;竣工产值9.38亿元,下降15.4%;签订合同额24.07亿元,增长14.4%。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9.9万/人,增长19.16%。 [5]

东阿县第三产业

2017年,东阿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16亿元,比2016年增长10.0%,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1.88亿元,增长10.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28亿元,增长9.49%。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12.97亿元,同比增长14%。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32.18亿元,比2016年增长7.7%。乡村市场消费品市场零售额15.98亿元,增长15.1%。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2016年增长15.6%,化妆品类比2016年增长17.3%,体育、娱乐用品类比2016年增长29.7%,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比2016年增长40.4%,中草药及中成药类比2016年增长54.5%。 [5]

2017年,东阿县进出口总值10.42亿元,比2016年增长24.9%。其中出口总值9.83亿元,增长40.4%;进口总值0.59亿元,下降51.1%。 [5]

2017年,东阿县邮政业务总量5213万元,比上年增长44.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531户;移动电话用户34.5万户,增长4.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7.13万户,增长15.7%。 [5]

截至2017年末,东阿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8.41亿元,比年初增加19.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8.46亿元,比年初增加13.9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3.59亿元,比年初增加2.78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76.43亿元,比年初减少3.95亿。

历史文化

综述

千年古县---东阿

东阿杂技

东阿名人辈出,人文始祖仓颉、战国名相晏子、明代帝师于慎行、苫山刘家一门三进士等载入东阿史册。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植曾封东阿王,并创作了“鱼山梵呗”,使东阿鱼山成为中国佛教音乐发源地而享誉海内外。鱼山为省级地质公园,鱼山曹植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鱼山梵呗”、“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东阿杂技

东阿杂技历史悠久,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植为东阿王时,特别推崇杂技。在东阿现有许多杂技村,杂技之家,东阿人曾获得“英航杯”、“金小丑奖”等杂技奖项。2008年东阿杂技被中国文联、中国杂技家协会授予“中国杂技之乡”称号。 [10]

黄河大秧歌

明末在东阿县大桥镇于窝村开始兴起,每逢乡里赶庙会,闹红火时,这种秧歌调便在街头演出,秧歌气氛热烈、曲调浑厚,为当地人民群众所喜爱,久而久之,成为习俗,清朝初期开始盛行。

撒河灯

古时,撒河灯是当时船上商人和船工的一种祈求平安的方式,这种习惯被当地居民效仿并逐渐流传普及开来,慢慢就演变成具有欣赏性、喜庆性、娱乐性、参与性较强的一种庆典活动。这一活动主要分布于东阿县境内黄河岸边,流传于泰安、阳谷、河南等地。

铜城拳术

铜城的二郎拳起自明代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有“拳不打铜城”的传说。

迟庄年画

东阿县迟庄村印制年画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民间艺术活化石”。

地方特产

东阿阿胶

千年古县---东阿

阿胶生物科技园

东阿阿胶原料为驴皮,是东阿县著名的产品,建国后发展迅速。

牛店炸鱼

牛店炸鱼是东阿特产,呈金黄色,外酥里嫩,香脆可口,可放7天而不绵,闻名于鲁西城乡,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牛店炸鱼为牛店镇西街常氏首创,至尽已有近百余年的历史。

高集豆腐皮

高集豆腐皮呈淡黄色,以薄如纸,韧如皮,清香爽口而闻名。每斤18页以上,每页可用双手拉长三分之一。取一页平铺地上,人踏过后完好无损,有“胶皮”之说。高集镇制作豆腐皮的村很多,以程楼村制作得最好,所以当地有“高集皮子程楼货”的说法。

姜楼烧鸡

姜楼烧鸡又称方家烧鸡,采用本地生长的土鸡为主要原料,具有外观色泽鲜亮、肉质干松、口感郁香而不腻、长久食之而不厌、自然保存时间长等特点。

[11]

风景名胜

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

千年古县---东阿

黄河控导风光

东阿阿胶养生文化苑,位于东阿县城西郊曹植公园(洛神湖公园)内,毗邻东阿药王山和800亩水域的洛神湖,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景区占地200多亩,以展示东阿阿胶三千年历史文化、医药文化、养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

[12]

曹植墓

曹植墓园内建有子建祠、曹植墓碑、七步路、羊茂台、洗砚池、闻梵处、梵音洞、摩崖刻字、鱼姑庙、观河亭、仙人足印、穿阳洞、浴仙池、龙山文化遗址、中日鱼山友好纪念碑和历代碑刻等古迹。鱼山脚下即是滚滚黄河,隔河面对连绵群山。 [13]

鱼山

鱼山坐落于东阿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黄河北岸。属泰山西来余脉。海拔82.1米,占地80余公顷。 [12]

仓颉墓

仓颉墓位于东阿县铜城办事处王宗汤村东南1·5公里处。墓前有一面阔三间的二层硬山式砖瓦建筑,当地俗称“仓王寺”、“藏王寺”、“南楼”。 [12]

魏庄石牌坊

魏庄石牌坊包括节孝坊和孝子坊,坐落在东阿县姜楼镇魏庄村。两坊相距16米,用青石料雕砌而成。节孝坊是为魏庄村一位姓雷的寡妇所立。

净觉古寺

净觉古寺始建于北宋大观三年,明正统六年寺僧普锦重修,1920年,由当时山东省督军兼省长的张怀芝出资重建。净觉古寺坐北面南,占地约100余亩。

著名人物

程昱:字仲德。初为兖州刺史刘岱部下都骑尉,后归降曹操。因屡立战功,升任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中原统一后,昱辞职回家。文帝即位,昱为卫尉,封安乡侯。死后,文帝追赠车骑将军。

侯挚:字莘卿,金末大臣。明昌二年进士。泰和八年,官居参知政事,行尚书省,贞观三年,为太常卿,行尚书六部事。次年,晋为尚书右丞,行省于东平,率军镇压红袄军。

刘约:字博之,别号黄石。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曾任吏部验封郎中、河南布政司参政。

于慎行:世称于阁老。 明代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著有《史摘漫录》、《谷城山馆文集》、《谷城山馆诗集》、《读史漫录》、《谷山笔麈》。回乡家居时,参予重修《东阿县志》,主持编撰《兖州府志》,于万历七年写成《东昌府城重修碑》。

张怀芝:字子真,民国时期政府官员。出历任北洋左翼炮兵营领官、常备军第一镇第一协协统、山海关巡防营统领、甘肃提督、天津镇总兵、陆军第五镇统制、帮办直隶防务大臣等职。


东阿阿胶

千年古县---东阿


东阿的阿胶产业建国后发展迅速,是东阿县最为著名的产品。阿胶因补血养气功效显著,阿胶原料为驴皮,含有19种氨基酸,具有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质的功效,并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作用。

中国阿胶博物馆

千年古县---东阿


中国阿胶博物馆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由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东阿阿胶集团出资兴建,总投资4000余万元,是我国首家以单一中药品种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曹植墓

千年古县---东阿


园内建有子建祠、曹植墓碑、七步路、羊茂台、洗砚池、闻梵处、梵音洞、摩崖刻字、鱼姑庙、观河亭、仙人足印、穿阳洞、浴仙池、龙山文化遗址、中日鱼山友好纪念碑和历代碑刻等古迹。鱼山脚下即是滚滚黄河,隔河面对连绵群山。

净觉古寺

千年古县---东阿


始建于北宋大观三年,明正统六年寺僧普锦重修,1920年,由当时山东省督军兼省长的张怀芝出资重建。净觉古寺坐北面南,占地约100余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