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膝關節 且行且珍“膝”

主人,你知道嗎?

當你平躺時,我的負重幾乎是0

當你站立和行走時,我的負重是你體重的1-2倍

當你在跑步時,我的負重是你體重的4倍

當你在下蹲或下跪時,我的負重是你體重的8倍

我僅僅靠一個狹小的接觸面支撐著主人整個身體的重量

我就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

——膝關節

對於膝蓋,不可避免的是它的自然損耗,可以避免的是人為不科學地使用所造成的傷害。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膝蓋呢?

爱护膝关节 且行且珍“膝”

保護膝關節 生活十警惕

01 選擇合適的鞋子

儘量避免穿高跟鞋走遠路,高跟鞋會改變下肢的力線。老年人日常活動中應首選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衝擊力,避免膝關節軟骨發生撞擊、磨損。

02 運動要謹慎

生命在於運動,關節也不喜歡成天不動。然而過度運動或不良的運動方式會對關節造成嚴重損傷。為了關節更健康些,請保持良好作息,做好適度運動。在運動之前要做好準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增加下肢的柔韌度和靈活性,讓膝關節活動開以後再參加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韌帶和肌肉組織;打太極拳時,動作幅度不宜過大、下蹲位置不宜過低,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如需健身,請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避免損傷關節。

03 必要時戴護膝

溫度下降時,膝關節遇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關節僵硬、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爱护膝关节 且行且珍“膝”

04 保持良好姿勢

注意走路時的身體姿勢,不要扭著腰幹活、撇著腿走路,避免長時間下蹲。日常下蹲動作(如洗衣服、擇菜)最好改坐小板凳。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注意經常變換姿勢,養成在日常生活中保護關節的良好習慣。

05 避免長期負重

膝關節骨關節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儘量注意少上下樓梯、少遠足、少登山、少久站、少抱小孩、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

06 保持體重

保持合適的體重,防止身體肥胖、加重下肢關節的負擔,一旦體重超標,要積極減肥,注意調節飲食,控制體重。即使是最簡單的行走,超重的體重都是在增加關節(尤其是膝關節)的負擔,不停壓榨並透支著關節的“剩餘價值”。

07 控制疾病

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紊亂,人人都知其有害,但不知其對關節也會造成傷害。為了讓關節更長壽些,也為了我們整體的健康,請重視基礎疾病,不要聽之任之。

08 早期預防

對膝關節骨關節病的早、中期患者,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鍊,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鍛鍊腿部的肌肉,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還能防止病情進展。不要認為只有休息不活動,才能保護好患病的膝關節。據研究認為對膝骨關節病的患者而言,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鍊。其次,仰臥抬腿、空蹬自行車,都是病人最好的運動。

爱护膝关节 且行且珍“膝”

膝關節一旦出現疼痛,要積極治療,可採取熱敷、理療等簡易療法,如果保守治療無效而且影響行走及日常生活,應到大醫院用關節鏡技術清理膝關節,嚴重的骨關節病患者關節鏡治療效果不佳可選擇關節置換術,以恢復關節功能及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10 合理飲食

飲食方面,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如奶及奶製品、豆及豆製品、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蹄筋等,這些既能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鬆,又能營養軟骨及關節潤液,還能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的症狀。

各年齡段膝關節“保養指南”

01

成長期,要當心生長痛

18歲之前是膝關節的成長期。這一階段膝關節的疼痛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生長痛

青少年的骨骼生長髮育迅速,代謝產物易在膝關節處堆積,夜間膝關節附近或小腿前側常出現疼痛,即生長痛,是青少年生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度過生長週期就會自動好轉。

醫生建議,青少年應注意休息,對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可有效緩解疼痛。生長痛多是斷斷續續的,若出現持續性疼痛,要及時就醫,排除骨腫瘤、兒童白血病、青少年關節炎等疾病。

脛骨結節骨骺炎

11~15歲的男孩,生長髮育快,且運動量大,容易患脛骨結節骨骺炎,表現為骨關節處有腫脹、壓痛、紅熱、伸屈膝或蹲起時疼痛加重。

醫生建議,脛骨結節骨骺炎可自行痊癒,無需藥物治療,建議注意休息,避免跑、跳、蹦或長時間步行。急性脛骨結節骨骺炎如不能自行緩解,就需要看骨科醫生,接受鎮痛、消炎或固定等治療。

盤狀半月板

膝關節上下兩個長骨之間有一層軟骨墊叫半月板,外圍厚中間薄,有緩衝關節運動、保護關節面、增加關節活動穩定性的作用。

醫生建議,盤狀半月板多由扭轉等外力引起,比正常的半月板大而厚,呈盤狀。盤狀半月板患者如果沒有出現膝關節疼痛、彈響、撕裂等症狀,無需特殊治療;若發生撕裂,可手術切除損傷區,以免引起關節退變;手術前後,為保持關節的穩定性,建議患者加強股四頭肌鍛鍊。

爱护膝关节 且行且珍“膝”

醫生提醒

在青少年易出現的膝關節問題中,許多與運動相關,因此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很重要。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應採取循序漸進的鍛鍊方法,做好熱身運動,不可過量過猛,避免過度跑、跳、蹲,防止運動損傷。另外,還要合理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益於骨骼發育。

02

黃金期,運動不知疲倦

18~30歲時,膝關節處於“巔峰狀態”,迎來它的黃金期。這一年齡段的人運動起來經常不知疲倦,對可能出現的運動損傷認識不足,容易提前消耗關節。

跑步膝

跑步是最好的鍛鍊方式之一,能減肥塑形,加強新陳代謝,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增強心肺功能等。

醫生建議,預防“跑步膝”,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塑膠跑道,穿舒適的跑鞋,儘量減少膝關節的撞擊和磨損;跑步前必須做好熱身運動,提高不同肌群之間的協調性,避免肌肉力量紊亂導致的額外損傷;長時間劇烈運動時最好佩戴護膝。

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損傷多由扭轉外力引起,當一條腿承重,小腿半屈曲或向外伸展時,身體及大腿猛然內旋,內側半月板在股骨髁與脛骨之間受到旋轉壓力,導致半月板撕裂,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下蹲、行走時關節內有“喀嗒喀嗒”的聲音,或者關節突然無力、不能活動。

醫生建議,一旦懷疑半月板損傷,需看骨科醫生,情況輕微的用支具固定即可慢慢恢復,若損傷嚴重,需做半月板縫合手術或切除半月板。

前交叉韌帶損傷

它大多發生在籃球、足球等專業運動員身上。普通人在柔道、滑雪、羽毛球等運動中劇烈扭轉時,也易出現前交叉韌帶斷裂。

醫生建議,若損傷輕微,保守治療即可,如打石膏或支具治療;若損傷嚴重(韌帶撕裂嚴重或斷裂),則要進行手術縫合或用人工韌帶替代。

爱护膝关节 且行且珍“膝”

03

脆弱期,軟骨開始磨損

到30~45歲,膝關節的軟骨產生了早期輕度磨損,痠痛的頻率增加,膝關節步入脆弱期。

軟骨磨損

軟骨是包繞在骨頭外面的彈性結構,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脆骨”,能夠減少膝關節活動時的摩擦力,從而讓運動更有效率。軟骨磨損不僅會破壞軟骨表面,影響膝關節活動,磨下來的碎屑還會刺激膝關節周圍結構。人體代謝機能下降後,對這些碎屑的吸收能力也會減弱。

醫生建議,處於脆弱期的人要根據自身狀況,調整運動強度,讓膝關節達到一個新的功能平衡。

副韌帶損傷

膝關節功能下降會打破承重平衡,使內外側副韌帶承受額外的壓力,膝關節過度內翻或外翻,長此以往會導致內外側副韌帶的積累性損傷。尤其是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膝關節的正常受力模式被人為地改變,更容易損傷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

醫生建議,膝關節脆弱期的保健重點是要避免暴發性強、動作幅度大且頻率過高的運動,如足球、籃球運動等,同時要重視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和協調性的鍛鍊,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

04

退化期,懼怕不良刺激

假設每天走1萬步,45歲以後膝關節大約要經歷1億次以上的機械磨損,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磨損下來的碎屑在膝關節裡越積越多,形成一個個小球狀的“遊離體”,進一步加重膝關節的退化。這一時期,骨質開始逐漸流失,膝關節的堅固程度隨之下降。

中年後膝關節進入一個持續退化的“生態環境”,稍微受到不良刺激,就會產生一系列病症。

滑膜炎

膝關節滑膜炎是一種無菌型炎症,中老年人運動過度,或受到冷熱刺激,滑膜就容易受到磨損,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

醫生建議,一旦得了滑膜炎,應該減少活動,注意保暖,同時適當做一些康復鍛鍊,多數人可以自愈。

痛風性關節炎

中年人應酬較多,經常吃大魚大肉。海鮮、動物內臟等食物中含有嘌呤,可轉化為尿酸,如不能順利排出體外,沉積在關節裡,就會導致關節腫痛。

醫生建議,建議儘量減少嘌呤攝入,戒啤酒,適量吃些鹼性食物,多喝水,有利於尿酸排洩,預防痛風急性發作。

骨關節炎

中老年人常出現膝蓋腫痛、上下樓梯痛、坐起立行時膝部痠痛等不適。如果拍片子發現關節磨損、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狹窄,甚至出現關節畸形,說明膝關節退化到了骨關節炎的階段,已經不可逆轉,需要引起重視。輕者可採取康復、止痛治療,重者應進行關節鏡清理手術或關節置換術。

醫生建議,為減緩膝關節退化,45歲以上人群應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減輕膝關節負擔;穿有彈性的軟底鞋,減少膝關節所受的衝擊力,降低其磨損程度;儘量不參與騎車、爬山、爬樓等磨損膝關節的運動,堅持每天鍛鍊膝部肌肉力量,如練習側抬腿等。

排版:周含格

爱护膝关节 且行且珍“膝”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官微

掃描指紋關注“健康浙江”

注:長按指紋,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