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那些奇人,貌相併不出眾,只是比起特長,他們就是“奇人”

老家的那些奇人,貌相併不出眾,只是比起特長,他們就是“奇人”


我說的三個奇人,都是我身邊的人,貌相既不出眾,言語也不特別,在人群中比他們搶眼的多得是。只是比起特長,他們就是奇人。

我先說小耿。小耿個子小,作為男人,一米五五的個子在農村,再美也是美中不足。除非他有一米五七的法國小說家 巴爾扎克、一米五二的維多利亞英國女王那樣地位和能耐。“小耿”這名字至今老少都還在喊。這好比鄧穎超,不分老少都喊她鄧大姐。

小耿在農村,父母有先見之明,在反省自己設計上出了問題後,就設法改變他先天不足的現狀。託親拜友找到城頭街上王鐵匠做師傅,學個手藝,那樣,在別人眼裡,他的心理身高可陡增二十公分。王鐵匠看小耿機靈結實,五個女兒也不能接他的班,沒一個像花木蘭,就愉快接受這個徒弟。

小耿學打鐵也就是那麼回事,和其他人差不多,他的奇特是在一次買菸過程中體現出來。

他的師傅沒事喜歡下棋,高興起來就想抽菸,他抽的牌子是飛馬煙,街上供銷社沒有,有也不好買,要供應票。這天師傅連贏獸醫站朱禿子三局,就說,小耿,街上沒有飛馬的,你去縣城給我買兩包,下午沒事我和稀毛叔繼續。

小耿接過錢,直奔縣城,來回大約四十華里。師傅和朱禿子一盤棋還沒下完,小耿就把煙遞給師傅,師傅一看錶,還不到一個小時,問你坐車的?那時農村還沒有公交車,就算有也沒這麼快。小耿說沒坐。師傅又問,你在城頭街買的?小耿說,不是,在縣城買的。眾人皆驚訝疑惑。事實是小耿一路來回都是跑的。


老家的那些奇人,貌相併不出眾,只是比起特長,他們就是“奇人”


第二個姓任,如今人們已經把他的名字忘了。提起他,人們習慣把手指向遠離村莊那草棚子,是他現在的住所。十幾歲時,他英俊瀟灑像今天的陸毅,城裡的女孩見他都沒有了優越感。這倒不算什麼,他最奇特的是喜歡玩彈弓和氣槍。天上飛著的麻雀,他舉起彈弓一拉一鬆,麻雀就掉了下來。

他和他二叔進城,坐在二叔自行車後座,他不時地射出石子,害的二叔一時一時一時下車拾麻雀或其它,回到家裡,魚肉沒錢買,倒是野味拾了那車把前一車籃子。他用氣槍打兔子或者水中的魚,他只打眼睛,幾乎是百發百中。有時沒有武器,就是隨手拿起一塊石子扔出去也照樣擊中目標。

後來不知不覺的就瘋了,很多女孩為之哭泣傷心。有人說殺生太多,可能是報應。


老家的那些奇人,貌相併不出眾,只是比起特長,他們就是“奇人”


第三個是姓餘。可是對於他,這個“餘”字卻是恰恰相反。因為他,家中時常斷炊,到了談婚論嫁時,女方擔心他所向無“餘”,也都知難而退了。公家本想錄用他,可那時是吃計劃供應,每月只有三十斤,他一百五十斤也不夠。說到這,各位可能知道他的飯量超人,是的,別人吃飯用碗,他吃飯用盆,你一碗,他一盆;你兩碗,他兩盆。

如此能吃,也不是白吃。人家幹起活來也抵你幾個--------還是像樣的幾個。比如扛糧食裝車、進倉。一麻袋小麥標準200斤,人家兩手一舉到肩上,別人還要兩個人抬到一個人肩上呢,等麻袋到你肩上,人家都扛了兩三袋了。前幾年,痞子盛行,欺負良家婦女,稍有異議,就動刀動槍,一次十幾個痞子在街頭鬧事,無人敢制止,他看不下去,上前喝止,痞子正為沒有對手而沮喪,於是,擺開架勢,磨刀霍霍,可他站那兒一動不動,說,你們是想住醫院,還是去火葬場?痞子何曾受到這等侮辱,二話不說圍了上去,這位餘先生,像壘麻袋一樣,把一個個重重擺在一起,整整堆了一大堆,手中刀棍被悉數折斷或彎曲。等警察趕到,這幫人早已被制服。公安局長說,老餘啊,要不是你快六十了,我就破格聘請你當特警。

我想你們看到這裡並不覺得奇怪,會說,我們老家也有這樣人(這“老家”多指農村)。這話,我相信。我嘮叨現在我要說的是,我們的國家不乏人才,不乏奇才,問題是他們沒有機會,沒有條件,沒有伯樂,大多數被埋沒了。

今年,我們這裡搞什麼馬拉松,前幾名都被非洲朋友拿去了,我想若有小耿當年,哪有他們的機會?我就想那些有幸出生在大戶人家,書香門第,大城市,有伯樂的人們,你們那點成功大可不必成為驕傲的理由,傲慢的本錢,你們無論怎麼付出,如何艱辛,比起他們,你們總是三生有幸的。想到此,你們應該更加戒驕戒躁,更加百倍的努力才是。

老家的那些奇人,貌相併不出眾,只是比起特長,他們就是“奇人”

老家的那些奇人,貌相併不出眾,只是比起特長,他們就是“奇人”

作者簡介:許衛國 江蘇泗洪人,編輯記者 文藝編導、 文旅策劃、文化管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特約作家、中國鳳凰智庫專家組成員等;在《中國作家》、《文藝報》、《中國報告文學》、《清明》、《莽原》等發表過作品;出版《上帝原來是個近視眼》、《遠去的鄉村符號》、《許衛國文集》(五卷)、《小高莊》、《父親的革命》、《汴河四重奏》(四卷)等多部著作,遠銷海內外,著作多次參加全國書展、獲獎、再版或轉載文摘類報刊、入選權威文集;發表、上演大戲五部。《中國當代作家研究》、《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揚子晚報》、《長春晚報》、《合肥晚報》等有評介,江蘇衛視有專題報道;曾獲得國家、省、市多種獎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