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十八军:“国道天险”雀儿山下埋英魂

【编者按】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接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题词:“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这是毛泽东在中南海发出进军西藏的一道指示。1951年,一条由军人修通的公路从四川直到西藏。这条路,漫漫修远、坎坷不平。听,一路上的山山水水,诉说着十八军开山筑路、挺进西藏的沧桑和峥嵘。

中国西藏网讯 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条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雪域高原,长达5476公里的国道——G318线。在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这条国道一分为二为川藏南线(G318)和川藏北线(G317)。雀儿山,逶迤起伏的脊梁如一条白色的巨龙,嶙峋其首而漫漶其尾。它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被称为“生命禁区”,垭口处海拔5050米,是整个川藏线的最高点。作为川藏公路北线必经之地的雀儿山路段,因其海拔高、道路险、冰雪重被称为“国道天险”。

打通雀儿山隧道,这是68年前十八军战士的夙愿。

中央高瞻远瞩 边进军边修路

“青藏公路要修,它如同人的手背,平坦宜行,而且斩不断、炸不烂,非常保险。要急修,先粗通,然后再改善。康藏公路要修,但它如同人手的五指,横断山脉,断一处就不能通车。为了战略需要,青藏、康藏两条路并修。平时两路都通车,万一断了一条,我们还有一条。”

——周恩来

新中国建国伊始,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在决策向西藏进军的同时,决定向西藏修筑公路,并确定了“一面进军、一面建设”的方针。尽快修通公路,是进藏部队站稳脚跟、长期建藏的关键。然而,在“世界屋脊”上修公路,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一切都从零开始。

致敬十八军:“国道天险”雀儿山下埋英魂

图为十八军战士在雀儿山崖壁间劈山修路。翻拍:李元梅

攻坚雀儿山 人工“悬空打炮眼”

打通雀儿山,是争取1952年通车昌都的关键。1951年初冬,总计12000人的筑路大军投入雀儿山区的“攻坚战”。

冬季的雀儿山铺满冰雪,地面冰冻深达两三米,施工极为困难。就在这滴水成冰、断指裂肤的严寒中,十八军部队在征服了二郎山、战胜了大渡河后,于1951年12月登上了主峰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

在峰峦险峻的雀儿山开凿石方,全靠人工用钢针打眼、放炮。为把画在悬崖上的设计线变成实实在在的公路,战士们腰间系上粗绳,将粗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山顶的岩石上,双腿反复蹬崖壁,将身体在空中荡来荡去,荡到设计线的位置,尽量保持身体稳定,手执铁锤、钢钎在崖壁上打炮眼。这就是当时称为“悬空打炮眼”的作业法。

致敬十八军:“国道天险”雀儿山下埋英魂

图为雀儿山南麓的张福林烈士陵园。摄影:李元梅

公路修通在即他却不幸遇难

在十八军筑路部队中,有一位名叫张福林的战士。他是河南扶沟人,1948年8月入党参军,参加过太原、秦岭、成都等大小战役十多次,是一个在五百米内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在川西剿匪中,他曾通过房东瓦解土匪杨万贵部,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修筑川藏公路。

强烈的责任心驱使张福林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当部队收工后,他总是主动留下来装药、点火,直到放完了炮,才顺着雪路滑回驻地。夜里,大家都入睡了,他还在清理和整修全班的工具。

一天中午收工后,张福林照例在工地上检查炮眼及装药情况。他逐个检查完本班战士打的炮眼深度,计算装药量,丈量导火索长度。正当他聚精会神作业时,突然,从雀儿山山崖上方坠下一块两立方米的大巨石,来不及躲闪,巨大的石头砸在了他的右腿和腰上。当战友们闻讯赶来搬开石头时,张福林已昏死过去,鲜血染红了冰雪……

致敬十八军:“国道天险”雀儿山下埋英魂

图为追认张福林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模范党员、一等功臣的石碑。摄影:李元梅

最后一次党费 以及几包菜籽

许久之后,当张福林睁开眼睛,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怕是不能再为党工作了,我衣服口袋里还有45000元(旧币,折合现币45元),请代我交最后一次党费吧!”卫生员要给他打针,他哑着嗓子拒绝:“不要了,替国家节省了吧!”战友们要抬他上担架,他拒绝道:“我不行了,你们赶快上工去吧!”

张福林不幸牺牲,长眠于雀儿山下,18天后,雀儿山段公路修通。

战友们在张福林的遗物里发现了一个小包,有他荣立五次战功的记功证,还有他进藏之前用自己的津贴在四川买的几包菜籽,他一直带在身上准备撒在西藏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致敬十八军:“国道天险”雀儿山下埋英魂

图为“张福林班”筑路雀儿山。翻拍:李元梅

犹记张福林班 英雄精神永传

张福林的精神,鼓舞着筑路部队,他们以张福林为榜样,战冰川,斗恶水,将公路不断地向拉萨延伸。

张福林生前所在的炮班被命名为“张福林班”,继续进行着张福林的事业,保持和发扬着模范班的精神。

后来,“张福林班”转战西藏各地,参加了平息叛乱、边境自卫反击战、西藏民主改革和各项建设,先后有36名同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全班曾29次荣立集体功。张福林的弟弟张福立、班长文绍华、李春义及全班同志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11年4月,张福林被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60位感动西藏人物”。

致敬十八军:“国道天险”雀儿山下埋英魂

图为雀儿山隧道。摄影:王媛媛

天堑已变通途 盛世如您所愿

2017年9月,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正式建成通车。隧道主洞7079米,洞口海拔达4380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特长公路隧道。

穿越隧道10分钟,节约至少两小时的翻山时间,以前如果遇上塌方、车祸等,可能造成几小时甚至几天都翻不过雀儿山。

当记者驱车从北往南穿越雀儿山隧道,10分钟的路程,如白驹过隙,然而,从筑路英雄张福林牺牲到雀儿山隧道建成,却用了66年。

致敬十八军:“国道天险”雀儿山下埋英魂

图中右下角为在建中的张福林烈士新陵园和纪念馆。摄影:李元梅

行至雀儿山南麓,距离雀儿山隧道不远的地方,一处工地正在建设当中。德格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在建中的张福林烈士新陵园和纪念馆,建好后,张福林烈士的坟冢将从山腰迁至此处,而他的英雄事迹也将被更多前来缅怀和悼念的人们所传颂铭记。(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元梅 王媛媛 部分内容参考自《西藏公路交通史》《雪域长歌——西藏1949—1960》《一个普通农家的“红色家风”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