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特殊時期曾兩度出任毛澤東的特使,劉少奇稱讚他能文能武


開國中將,特殊時期曾兩度出任毛澤東的特使,劉少奇稱讚他能文能武

開國中將張經武,一生戎馬倥傯,南征北戰,文韜武略,功勳卓著。他不光是解放軍中能征善戰的傳奇將軍,還是中共統戰史上的傳奇英雄。他一生最富傳奇的是,在民族危亡和事關祖國領土完整的重要時刻, 曾兩度出任毛澤東的特使,去執行極為艱鉅的統戰任務, 他用忠誠、果敢和智慧,為中華民族的歷史書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張經武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唯一一任也是最後一任駐藏代表,是西藏工委、西藏軍區主要領導人和西藏革命、建設事業的奠基者、組織者和開拓者。

長征途中既挑擔又打仗的“特殊”部隊師長

張經武,又名張仁山,1906年 9月3日出生於湖南省酃縣(今炎陵縣)沔渡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對列強欺凌,軍閥混戰,國不統一,民不聊生混亂局面而強烈不滿的張經武,被中國共產黨救國救民的革命宗旨深深吸引,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進入中央蘇區。先後擔任瑞金紅軍學校政治營營長,軍委軍事教導團團長,廣昌基地司令員,中央軍委五局副局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次、五次反“圍剿”。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不得不撤離中央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為了應付更復雜、更困難的局面,中央決定組建一支新的部隊——教導師,直屬軍委領導,主要任務是保護黨中央和中革軍委。軍委確定由張經武出任教導師師長,何長工任政治委員,孫毅任參謀長。根據軍委決定,教導師由瑞金、會昌、興國、汀州、于都、石城等十幾個縣的獨立團、營,補訓團、營和游擊隊組成。其中瑞金獨立團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部隊,政治素質高,作戰勇敢,紀律嚴明。張經武決定以這個團為基礎,補充石城、于都兩個縣的獨立團、游擊隊組成第一團,團長文年生(1955年開國中將),並全部換上了新的武器和服裝。接著又組建了第二、三團,每團1700人左右,加上師部各直屬隊,共6000餘人。

長征開始前,博古、李德缺乏周密的計劃和充分的準備,命令紅一、紅八軍團為左翼,紅三、紅九軍團為右翼,紅五軍團為後衛,負責掩護中央機關的轉移。為了保密,把轉移中的中央和中革軍委機關統稱為“紅星縱隊”,同時決定,把中央機關印刷票子和印刷宣傳品的機器,修理槍械的兵工機器統統搬走,由教導師承擔這一任務。於是,教導師成為了一支既要擔負中央機關的大型機械物資的搬運,又要擔負中央縱隊後衛的“特殊”部隊。剛組建的教導師,要擔負這雙重任務,困難可想而知,然而,張經武沒有絲毫畏難情緒,他召集各種會議,進行緊急動員,並號召廣大共產黨員、青年團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克服一切困難,堅決完成任務。

紅軍長征開始後,蔣介石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省設置了四道封鎖線。第一道設在江西的安遠、信豐、贛縣和廣東南雄之間的公路上;第二道設在廣東北部的仁化、湖南南部的汝城之間;第三道設在粵漢路從株洲至韶關一段路上;第四道設在湘江兩岸。教導師抬著笨重的機器部件和物資隨軍委縱隊通過第一道封鎖線後,進入了江西、廣東交界的崇山峻嶺,行動十分艱難,軍委命令白天行軍,每天行程70至80華里。教導師每天清晨6時出發,要到晚上10時才能趕到軍委指定的宿營地。遇到大山、險路和敵人干擾,就得在第二天凌晨的三、四點才能趕到宿營地,行程時間比前方部隊要多花七、八個小時甚至十多個小時,因而,部隊每天只能休息二、三個小時,其疲憊、艱苦狀況是前方部隊不曾有的。張經武、何長工一路馬不停蹄,今天到這個連隊,明天到那個連隊,和戰士一路行軍,一路談心,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除了擔運還要擔負作戰任務,教導師越過大庚山,進入廣東南雄,遇到了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總參謀長劉伯承向張經武傳達了軍委命令,由教導師接替紅一軍團,在廣東南雄水口方向擔負警戒任務,要求在該陣地堅守一天一夜,以保證中央縱隊安全通過敵人第二道封鎖線。張經武接到命令後,迅速趕赴第一團,向團長文年生交代了戰鬥任務,並和文年生立即率部趕到南雄與水口之北的小梅關,在此選擇了有利地形,構築起了工事。下午,敵人蜂湧而來,向教導師陣地發起第一次衝鋒。當敵人臨近我軍工事時,張經武、文年生指揮部隊猛烈反擊,迫使敵人退了回去。黃昏時刻,敵人在強大的炮火掩護下,向教導師陣地發起了第二次衝鋒,並突破了我軍前沿陣地,不少戰士倒在了血泊之中。但年輕勇敢的一團戰士在張經武、文年生的率領下,重新調整兵力部署,經過奮勇拼殺,將陣地奪了回來,直至堅守到第二天,斃傷敵人300餘人,繳獲各種槍支數百支,掩護中央縱隊全部順利通過了敵人第二道封鎖線,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軍委總部和劉伯承總參謀長電令予以表彰。

轉移途中,戰士們對“負重轉移”的做法產生了懷疑。張經武和何長工、孫毅等進行了認真而慎重的討論,大家覺得同志們的意見是正確的,建議由孫毅起草電文,向軍委總部報告,說明教導師負重行軍的艱難,請求上級批准,今後如果再遇有危險道路時,把幾個人或十幾個人抬的機器部件,炸燬後丟進山澗,以保證部隊人員免遭損失。第二天,總部便批准了這一正確要求。輕裝後的教導師隨後參加了慘烈的突破湘江戰鬥,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再次受到總部表揚。

血戰湘江,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後,李德、博古罔顧蔣介石前面佈下的口袋陣,仍機械地堅持往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在這危急關頭,毛澤東洞察形勢,堅決主張放棄原有計劃,提出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甩開敵人,爭取主動。中共中央絕大多數同志接受了毛澤東這一正確主張,紅軍改向貴州進軍。進入貴州邊境時,何長工突然病倒,張經武命令警衛員紮起擔架,和警衛員抬著何長工繼續行軍。回憶這段歷史,何長工曾感慨萬千地說:“一個紅軍師長親自抬我走長征路,真是世上少有,也使我終生難忘。”

黎平會議後,總部決定撤銷教導師編制,餘部分別編入紅一、三軍團。張經武擔任軍委第二縱隊參謀長,與李維漢司令員、鄧發政委帶領縱隊繼續長征。

宋哲元身邊的毛澤東特使

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張經武參加了紅軍東征。1936年6月,張經武奉命進入紅軍大學一科學習,但他在這裡並沒有學習多久,就肩負了一項特殊的使命。

當時的華北在日軍的步步緊逼下風雨飄搖。1935年,駐華日軍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策動華北各省脫離南京中央政府,全力推行“華北自治運動”,使河北、察哈爾兩省的主權大部喪失。在日軍的高壓下,這年年底,冀察政務委員會在北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委任宋哲元為委員長。

1936年5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了“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倡議,呼籲立即停止內戰,組成全國抗日統一戰線。此後,中共中央決定派一批政治素質高的高級幹部前往各地方實力派擔任聯絡官,迅速開展統戰工作。張經武以其機敏睿智被中央選中。

張經武被派往形勢最危急的華北宋哲元處。8月14日,毛澤東在自己的窯洞裡,接見了張經武,向他交代了此行的具體任務,並將自己寫給宋哲元、張自忠、韓復榘等人的信交給他,其中給宋哲元的信中寫道:“茲遣張金吾(張經武化名)同志前來就教,請予接談。如荷同意,即以張同志為敝方長駐尊處之聯絡代表,一切通信聯絡均以秘密出之。”毛澤東特別指出:華北形勢十分嚴峻,此去華北,一定要面見宋哲元,轉交他的親筆信。


開國中將,特殊時期曾兩度出任毛澤東的特使,劉少奇稱讚他能文能武

◆1944年9月,毛澤東、張經武等陪同美軍觀察組觀看留守兵團軍事技術表演。

宋哲元是馮玉祥西北軍舊部,治軍嚴謹,作戰勇敢。1933年的長城抗戰,宋哲元的29軍英勇抵抗,取得喜峰口大捷,給了武器精良的日軍以沉重的打擊,取得了九一八事變後中國軍隊抗日的首次勝利,29軍也名震中外。而蔣介石的消極抗日政策,使宋哲元及29軍陷入極為難堪的境地。宋哲元入主平津後,深感日方壓迫日甚,並且他苦心經營的冀察政權也受到威脅。冀察政務委員會被國人稱為“傀儡政權”,並引發了北平學生反對華北自治的聲勢浩大的“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在苦悶中彷徨的宋哲元受到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建立民族統一戰線的影響,決定與共產黨進行合作。1936年夏天,他派親信劉子青秘密來到延安,向毛澤東轉達他本人“情殷抗日”的心情。因此,毛澤東親自寫了覆信,在信中希望他及29軍,一面聯合華北人民群眾,作實力的準備;一面恢復1925年至1927年西北軍光榮歷史時期曾經實行的聯俄聯共政策, 一俟時機成熟,發動大規模的抗日戰爭。而張經武就擔負起充當毛澤東特使的重任。

張經武化名張金吾,幾經輾轉來到北平,通過秘密關係,與宋哲元取得了聯繫。宋哲元把這位毛澤東派來的紅軍代表視如上賓,安排在北平西郊頤和園住下,一則避人耳目,二則可以推心置腹地長談。張經武的到來,讓宋哲元喜出望外。張經武向宋哲元轉達了毛澤東對他的問候和關切,說“毛澤東先生希望將軍能在艱難困苦之中堅持初志,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絕不會坐視將軍獨當其難, 一定竭盡全力做將軍的後援”。在交談中,張經武向宋哲元介紹了中共及紅軍的近況,介紹說紅軍與蘇聯的國際聯繫正在打通,共產國際準備通過向寧夏和新疆運送武器,支持中國紅軍。

在此危難之際,宋哲元能夠得到毛澤東及中共的鼓舞心情大振,得到了安慰,看到了方向。在幾天的接觸中,張經武給宋哲元留下深刻的印象。宋哲元愉快地接受了毛澤東的建議,任命張經武為冀察綏靖公署少校參謀,作為他和毛澤東之間的秘密聯絡人。此後,一批共產黨員以作戰參謀的身份進入了宋哲元的第29軍。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劉少奇領導的北方局也加緊了對宋哲元及29軍的工作。1936年9月11日,宋哲元親自簽署命令,將關押在北平草嵐子監獄的薄一波、劉瀾濤、安子文等61名共產黨員全部釋放。為以後的華北抗戰儲備了得力幹部。1937年春天,第29軍舉辦學兵隊,中共黨組織派黨員參加受訓,給學兵隊講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29軍從上到下抗日熱情日益高漲。

1937年7月7日,日軍向盧溝橋的中國駐軍發起進攻,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宋哲元率29軍奮起抵抗,廣大官兵表現出了高度的愛國熱情,這其中也有張經武的一份功勞。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8年10月,張經武受命奔赴山東,參加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領導工作,並負責改編各路游擊隊,組建八路軍山東縱隊。12月27日,八路軍山東縱隊正式成立,張經武任總指揮。1939年,張經武當選為中共“七大”代表。次年冬赴延安,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1942年5月以後,張經武先後擔任陝甘寧晉綏聯防司令部參謀長、陝甘寧留守兵團副司令員、晉綏軍區參謀長,為保衛陝甘寧邊區作出了貢獻。

抗戰勝利後,1946年1月,張經武以少將身份先後出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第三十小組代表、執行部參謀長。8月,“調處”失敗後,張經武相繼擔任陝甘寧晉綏軍區參謀長、西北軍區參謀長,為解放大西北,奪取全國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1949年5月以後,又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市警備司令部司令員、西南軍區副參謀長等職。1949年9月,張經武參加了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被選為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任命為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兼軍委人民武裝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辦公廳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力勸達賴返回拉薩

張經武革命一生的輝煌時期,是他在西藏主持工作的15年。15年,不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短暫一瞬,卻是西藏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更是張經武馳騁雪域高原、精忠報國為民的崢嶸歲月。這15年,張經武既統攬西藏軍政全局、主理涉藏大事,又率兵打仗、築路生產。很快在困難重重、矛盾交織的特殊環境下打開了工作局面,表現出了非凡的革命膽識和高超的領導才能。


開國中將,特殊時期曾兩度出任毛澤東的特使,劉少奇稱讚他能文能武

◆1951年9月,張經武帶著毛澤東給達賴贈送的禮品,到羅布林卡面見達賴。圖為張經武在途中。

1951年4月,在黨中央和平解放西藏的號召下,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全權代表的代表團來到北京,同以李維漢為首席全權代表、張經武為全權代表之一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團進行談判,5月23日簽訂了共17條內容的《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由於西藏分裂主義分子勾結帝國主義,在協議簽訂之前已挾持達賴逃到邊境亞東,企圖以達賴出國來破壞西藏和平解放。協議能否執行,西藏能否和平解放,還存在著嚴重鬥爭。在這關鍵時刻,黨中央任命文武雙全的張經武為中央人民政府駐西藏全權代表,立即繞道香港、印度,到亞東勸說達賴返回拉薩。任務緊迫,事關重大,周恩來在紫光閣親自向他交代了任務和黨對西藏的方針政策。

緊接著,張經武驅車去了豐澤園,毛澤東召見並留他吃了晚飯,從晚飯後一直談到深夜。毛澤東親筆書寫一封給達賴喇嘛的信,請張經武親手交給他。在信的最後,毛澤東寫道:“我特派張經武代表同你的代表們一道前來你處,以資聯絡。如你有需要他協助的地方,可隨時與他接洽。”出來時,毛澤東又親自送到門口,親切地囑咐他:你到西藏去任務重大,要注意工作方法,認真開展統戰工作,儘快說服達賴返回拉薩。

1951年7月,張經武帶著毛澤東主席給達賴的親筆信和“十七條協議”副本及70多箱禮品,急速趕往分裂主義勢力彙集的亞東。剛到亞東,張經武立即通知噶廈,希望與達賴儘快相見。噶廈提出會見達賴時要有儀式,達賴升座,張經武座位設在達賴右下側。張經武認為會見儀式和座位問題,不僅是個人問題,而且是中央和西藏地方的關係問題,必須正確體現西藏地方與中央人民政府的隸屬關係,必須堅持這一原則。在張經武的堅決鬥爭下,噶廈取消了所謂“升座”儀式。16 日,張經武面見達賴,向達賴轉交了毛澤東主席給他的親筆信,向達賴解釋了“十七條協議”的精神和“十七條協議”產生的經過以及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介紹了西藏地方政府派遣的和談代表在北京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人親切接見、首都人民熱烈歡迎的盛況。張經武耐心細緻的解說,達賴及其周圍官員對“十七條協議”和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所瞭解,使達賴放棄了出走境外,以境外為據點與中央政府對抗的打算,並決定儘快返回拉薩。

達賴於7月21日從亞東啟程,8月17日返回拉薩。隨後,張經武也從亞東啟程,騎馬翻山越嶺,於8月18日到達拉薩。張經武成功勸說達賴返回拉薩,穩定了當時的局勢,為執行“十七條協議”創造了條件。1951年10月1日,張經武在拉薩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召開了第一次慶祝新中國國慶群眾大會。10月24日,達賴終於以西藏地方政府和他個人的名義,致電毛澤東主席表示擁護“十七條協議”,“並在毛主席及中央人民政府領導下,積極協助人民解放軍進藏部隊,鞏固國防,驅逐帝國主義勢力出西藏,保衛祖國領土主權的統一”。

獨闖布達拉宮的孤膽英雄

1952年3月,張經武兼任中共西藏工委書記,他領導西藏工委,排除各種干擾,努力消除工委領導班子在工作方針上的分歧。運用批評、團結、批評的方式化解矛盾,並向中央反映情況。為建設西藏、穩定西藏奠定了思想基礎。

進藏初期,擁護“十七條協議”與反對“十七條協議”、維護祖國統一與分裂祖國的鬥爭尖銳複雜。張經武堅持原則,堅持鬥爭。他把革命的原則性與鬥爭的靈活性統一起來,做到有理、有利、有節,爭取團結達賴集團大多數,孤立少數,打擊為首的反動分子。1952年3月31日,西藏親帝上層分子在帝國主義策劃下,利用傳統宗教活動的機會,召開了“人民會議”,派出所謂“人民代表”向中共西藏工委請願。4月1日晚,他們公然糾集部分藏軍、喇嘛等千餘人包圍了黨政機關和張經武的住所,周圍房頂上架滿了機槍。他們瘋狂地叫嚷:“解放軍撤出西藏”、“西藏的制度不能改變”,妄圖煽動社會騷亂,反對和平解放西藏協議的實行。在這危急的時刻,張經武身邊只有一個警衛班,他卻鎮定自若,從容不迫。一面通過電話和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政委譚冠三研究部署了部隊,以防突發事變;一面他牢記毛澤東的囑咐“統戰上層,愛國一家”,請來西藏地方政府的全部噶倫,本著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進行爭取教育工作,嚴正指出這次騷亂是分裂祖國的陰謀,背後有人策劃,西藏地方政府必須立即制止。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指示西藏工委“你們應對達賴採取堅決支持愛護的態度,幫助他處理騷亂事件,最好由張經武設法親自同他商談處理辦法,使他覺得我們是信任他的”。


開國中將,特殊時期曾兩度出任毛澤東的特使,劉少奇稱讚他能文能武

◆1955年3月9日,張經武在國務院第七次全體會議上作《關於西藏地方工作的報告》。

終於,噶倫們承認事態的嚴重性,阿沛·阿旺晉美等噶倫當場提出:情願留在張代表住地,一同應付萬一,避免事態擴大。根據中央的指示,張經武於6日約請達賴面談,達賴答覆於8日見面。工委、軍區的領導同志都為張經武的安全擔憂。他說“不論出現什麼情況,我都必須前往。去布達拉宮,向達賴當面講明中央的態度和我們的立場,同他們共同商討處理辦法,表示我們對他的尊重。中央既可以爭取團結達賴和上層人士,也可以教育西藏廣大人民,這也完全符合‘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原則。”“我想他們不可能把我扣留下,但如果我回不來,我將和達賴一起在布達拉宮觀看同志們的自衛還擊作戰,你們的勝利越快,我平安返回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萬一被害,也是為革命,為西藏人民而犧牲的嘛!”

4月8日,張經武不顧生命危險,只帶了兩個警衛員和一個藏文翻譯,登上藏軍荷槍實彈把守的布達拉宮,同達賴面談,要求達賴發佈佈告解散偽“人民會議”,並懲辦製造騷亂的首要分子,告訴他中央關於制止騷亂的方針。張經武臨危不懼的大無畏精神,使達賴不得不佩服,遂下令解散了“人民會議”,撤了武裝騷動的兩個幕後策劃者魯康娃、洛桑扎西的職務。西藏的整個形勢由動盪轉為安定,為後來開展西藏工作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在這場鬥爭中,張經武不避艱險、不顧個人安危,表現出沉著、堅定、果斷的膽略和鬥爭藝術。

由於張經武深諳黨中央、毛澤東對西藏的政策精髓,1955年7月,他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辦公室主任,是國家主席毛澤東的辦公室主任,同時在西藏的職務照舊。當時,美國媒體驚呼:“一個具有類似於白宮公辦廳主任身份的人,掌管著大陸中國的西藏政策,可見毛澤東對西藏的重視。”

民主改革等問題,是17條協議中規定了的。1956年春,有些漢族幹部和少數藏族幹部急躁冒進,要實行民主改革,引起了西藏一些上層人物對民主改革的害怕。張經武教育幹部要從西藏實際出發,克服急躁情緒,統一了認識並上報黨中央,粉碎了反動分子妄圖利用中共的對藏政策失誤製造民族矛盾,打擊愛國進步力量的陰謀。同年9月4日,黨中央接受他的建議,公開宣佈:因條件不成熟,西藏的民主改革“六年不改”。隨後,黨中央又宣佈:6年過後,是否進行改革,到那時依據實際情況再作決定。

但是,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層反動集團,卻不顧黨中央的耐心等待和再三教育,竟於 1959年3月10日撕毀17條協議,發動了以拉薩為中心的武裝叛亂,並向中共西藏工委和西藏軍區進攻。當時,張經武和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正在內地開會,接到情況通報後立即電告主持黨政軍工作的譚冠三:堅定地依靠西藏百萬農奴和廣大幹部,團結廣大愛國進步人士,斷然下令反擊平叛,並極力爭取達賴喇嘛回頭。叛亂很快得到平息。就在拉薩叛亂平息當天,張經武參加中央會議後,以最快的速度,把中央對西藏工作的指示《關於在西藏平息叛亂中實行民主改革的若干政策問題》(草案),轉發給西藏工委,給西藏工作指明瞭方向。

在平定西藏武裝叛亂中,根據黨中央“邊平叛邊改革”的指示,張經武帶領幹部深入農牧區調查研究,主持制定了符合西藏實際的關於農牧區民主改革的具體方針政策,使西藏民主改革順利進行,取得了偉大勝利。西藏民主改革徹底摧毀了腐朽、黑暗、殘酷、沒落的封建農奴制度,實現了西藏社會制度的歷史性跨越。人們稱頌民主改革使西藏穩定發展這一段時間,是西藏第一個“黃金時代”。由於張經武領導西藏全面建設成績卓著,劉少奇曾經一語雙關地說過:“張經武同志是經過‘武’,當然是經武之才;可是他在西藏搞過‘文’,更是經文之才啊!”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成立,張經武奉調回京,擔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在西藏的15年,張經武把全部心血和精力傾注在了西藏這片高天厚土,贏得了西藏人民的熱愛。

1967年春,江青等人把“現行反革命”的罪名強加在張經武身上,非法逮捕了他。1971年10月27日張經武含冤去世。1979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在政協禮堂為張經武舉行了追悼大會,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致悼詞,高度評價了張經武的一生。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