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死後9年無法下葬,因大漢奸幫忙才入土為安,原因令人唏噓

張作霖本是一介土匪,在清末民初的大變局中,靠著膽識、眼光和難得的運氣,竟然成為獨霸奉吉黑三省的“東北王”,進而又率軍入關,搖身一變而成為民國元首,人生經歷堪稱傳奇。然而生前風光無限的張作霖,死後的遭遇卻堪稱淒涼,在長達9年的時間裡無法下葬,最終還是在大漢奸的幫助下才入土為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一切,還要從張作霖遇害說起。

張作霖死後9年無法下葬,因大漢奸幫忙才入土為安,原因令人唏噓

張作霖惹惱日本人,最終被炸身亡

張作霖在發跡過程中雖然得到日本人的資助,但對其覬覦東北的野心一直心存警惕,所以當政時多次拒絕他們的威逼利誘,堅持不肯給與對方不合理的利權,由此導致日本人殺心大起。1928年6月4日,時任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相當於總統)的張作霖從北京退回關外時,乘坐的專列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燬,張作霖身受重傷,在抬回到瀋陽大帥府當天便去世,終年54歲。

張作霖死後,長子張學良主政東北,併為父親修建規模宏大的元帥林,想用帝王規格來為他下葬。由於元帥林工程浩大,修了整整3年時間才竣工,在此期間,張作霖的棺槨便只好暫厝在帥府的院子裡。元帥林建好後,張學良準備擇選黃道吉日為父親下葬,然後還沒來得及實施,便趕上了“九一八事變”。

張作霖死後9年無法下葬,因大漢奸幫忙才入土為安,原因令人唏噓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東北

事變發生後,日軍侵佔東北三省,張家人全部撤到關內避難,張作霖入葬元帥林的事宜就此被迫中止。日軍肯定不會主動為張作霖下葬,所以他的棺槨便從大帥府移除,被安置在珍珠寺中(故址在瀋陽市大東區珍珠路一段10號,如今該寺已無存),一放就是6年時間。

由於此時張家人都在關內,不可能到關外主持葬禮,而張作霖留在東北的舊部屬,因為懾於日本人的淫威,在摸不清他們想法的情況下,也不敢為昔日的主公下葬。可憐生前風光顯赫的“東北王”,死後竟孤零零地躺在荒涼的寺廟中,既沒有人看管,也無人供養,實在是淒涼。

張作霖死後9年無法下葬,因大漢奸幫忙才入土為安,原因令人唏噓

元帥林

等到張作霖的把兄、大漢奸張景惠出任偽滿總理後,事情才開始迎來轉機。1935年,張景惠接替鄭孝胥組閣,由於他對日本人唯命是從,由此深得後者的“青睞”。正是憑藉著這層關係,張景惠適時地提出請求,希望能讓張作霖入土為安。此時,張作霖的舊部屬及老家海城的鄉紳也聞風而動,紛紛發起呼籲,要求將他或安葬在元帥林,或於老家入土為安。

面對著如此浩大的呼聲,日本人不由得感到莫名的恐懼,他們擔心一旦張作霖入葬元帥林或海城,難免會被“不安定分子”利用,成為民間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導火索”。但如果公然拒絕此事,則不僅會違逆廣大的民意,而且恐將激起國際輿論的譴責,最終的結局可能會更加糟糕。正因如此,日本人左右為難,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張作霖死後9年無法下葬,因大漢奸幫忙才入土為安,原因令人唏噓

張景惠戎裝照

老於世故的張景惠明白日本人的煩惱,便為他們提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將張作霖安葬在錦縣驛馬坊。張景惠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是因為驛馬坊不僅地處偏遠,遠不及元帥林和海城那樣“扎眼”,而且這裡還埋葬著張作霖的母親及原配夫人趙氏,也算是張家的家族墓地。在張景惠看來,若將張作霖安葬在這裡,不僅名正言順,而且對國際輿論和東北老百姓都有所交代。

更加重要的是,張作霖若能安葬在驛馬坊,還能隔絕他在瀋陽和海城的影響力,對日本人來講實在是再好不過。正因如此,日本人對張景惠的建議非常滿意,並答應為張作霖舉行葬禮。緊接著,日本人讓張景惠以“協和會”會長,而非偽滿總理的身份來為張作霖主持葬禮。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日本人覺得自己強佔張作霖的地盤後建立偽滿,若再用後者的名義為他發喪,畢竟於理不合。

張作霖死後9年無法下葬,因大漢奸幫忙才入土為安,原因令人唏噓

張作霖與原配夫人趙氏的合葬墓

1937年5月3日,張景惠以“協和會”的名義,在瀋陽為張作霖舉辦了規模尚可的“慰靈祭”,隨後用火車將其棺槨運送至驛馬坊,將其與原配夫人趙氏合葬。由於張作霖的8個兒子都在關內避難,沒有人能為他打幡,所以張景惠情急之下便把張作霖的外甥找來,讓他替其舅打幡,這樣才算是順利地辦完葬禮。從張作霖被炸死到下葬驛馬坊,中間竟隔了9年時間,其中的曲折坎坷,實在是令人唏噓。

資料來源:《張作霖傳》、《東北王張作霖》、《奉系軍閥大事記》、 《北洋軍閥史話》 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