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你觉得读几遍比较好?

灵修悟道



如果单独读《老子》,很难读懂。必须结合道家经典《列子》和《淮南子》方可。我认为,读两遍《老子》之后,再读三遍《列子》、《淮南子》、《礼记》、《吕氏春秋》。然后再读两遍《老子》。只有如此,才更容易读懂《老子》。

一、借助《列子》,明老子之道。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列子·天瑞》中,对此有进一步的阐述:

“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不生不化,生物化物者,此之谓道。

“有形者生于无形。有形者,混沌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沌。”此之谓道生一。

“混沌分: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此之谓一生二。

“天地含精,万物化生。”此之谓三生万物。

老子的世界观就此产生——“万物莫不尊道循德,莫命之而常自然。”

二、借助《淮南子》明老子的辩证法——祸福相伏相依。

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儒家与法家都√老子之言有解读。

在《韩非子·解老》中,对老子此言作了法家化的解读:

人有祸,则心畏。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夭。动弃理,则无成功。内有死夭之难,外无成功之名谓之祸。而祸本生于福,故曰:福兮祸之所伏。

儒家对老子此言的解读,与法家惊人的一致。在《竹林》篇中,董子称,齐顷公骄奢无礼,大国往聘,轻慢使者。致使晋国伐齐。在齐晋鞍之战中,齐国大败。大辱身,几亡国,为天下笑。但齐侯知错必改,自是之后,顷公不听声乐,不饮酒食,内爱百姓,外敬诸侯,从会与盟,卒终其身,家国安宁。是福本生于忧患,而祸起于喜。

只有道家经典,才能对老子之言作出正确解读。在《淮南子·人间》篇,有一则塞翁失马的故事:

近塞之人有马,无故而入胡。人皆抚之。其父曰:此何不为福?居数月,其马引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不能为祸?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坠而折其腿。人皆吊慰之。其父曰:此何不为福?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弓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之有九。其子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也。

这则故事,将老子之言完美的诠释:福祸可互相转化。且祸福皆不由人定,而是由天定。道家“生死有命,人不胜天”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思想,致使道家的人生观不如儒家积极向上。

三、若要领域老子的认识论,需借助儒家经典《礼记》和杂家经典《吕氏春秋》。篇幅有限。不再赘述。


杨朱学派


道德经不是普通的书,不得卦象爻变真意,不得洛书解读之法,读一万遍亦是枉然。

比如第八十章,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从来无人达其意

本章是老子对雷泽归妹卦的解读:

先搞懂归妹卦的真意——泽为向心公转,雷为礼仪准则,物理本象就是开普勒和谐定律——Rv²守恒。(对应乙理之“丙辛合水”,轨道半径为丙火,火主礼——为仪轨圆规,辛是直线运动,二者相合就是向心公转。九大行星各归其所,和谐运转,不相往来。)归妹卦的社会意象就是圣君如何立法治国,使官民各司其职,各归其所,是一种理想化的和谐状态——大同世界。

小国寡民的正解就是现今之民主自治,寡民是寡君的反义,并非国家很小、人民很少。

民至老死是各得其所,颐养天年;不相往来是各司其职,不相争夺。

不精通周易,不可能真正领悟老子。

泽山咸:泽为酉鸡,山为戌狗,鸡犬相闻;泽为品尝,山为糖类,甘其食。

兑为泽:下泽为公转、为普世价值,上泽为感应、为文化渗透,故邻国相望而乐其俗。

雷山小过,山为圣人遗德,为墨守教规,美言曰德治,信言曰砖制;雷为依法治理。山为利益集团,自带兵甲,雷为法高于团,无以陈兵。

不精通周易,不可能真正领悟老子。

虽然我深知我的洛书图解经典之法是唯一正解,但执迷不悟、叶公好龙者太多,知音难求。反响寥寥,孤琴自赏,吾谁与归?




洛书图解周易


无为与不争以及上善若水

从小我就被几个问题深深困扰,生死,善恶,是非。

在我看来死亡有大恐怖,对生有多眷恋对死就有多畏惧,因为死亡是一切的终结,我害怕我还没有找到活着的意义就会无意义的死去。

我生性极为敏感,对于善恶是非非常在意,对于生活中的人们无意间与有意间的透露出来的恶意以及混淆是非,都会让我非常困扰,于是我总是在思考,世间为什么会这样。

为了不让自己陷入疯狂,我试着将各种自己暂时无法理解问题,深深埋在内心深处,慢慢的消化开解。

同样的对于别人的善意,我都会铭记于心,数十年不忘,这也是支持我一直没放弃的动力。

在我最迷茫无助之际,一句出自张载先生的话给了我信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虽然当时我还不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看到这句话后,就突然感觉人生似乎有了更大的前进动力。

再后来,成年进入社会后,见到更多的是非善恶,我再度陷入困惑之际,一个理念给我的人生又点亮了一盏灯,那就是不为恶。

可是这些只能支持我不会堕落,却始终不能让我解脱,无数困惑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

在生活中经历几次重大变故后,有一天傍晚,我在半睡半醒间,突然顿悟。

一直让我迷惑痛苦的不是外在,而是我的内心,如果我将心里的一切理念刨除,只存本心,再去看这个世界又会怎样呢?

在那一刻我有了超脱的感觉,过往的一切在眼前一幕幕展现然后消逝,而我也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自在。

后来我试着将这一感悟,命名为心学,随后就在网上搜索,就发现了王阳明先生的心学理论,可惜我与他的心学无缘,浅尝辄止。

心空下来,脑袋也变得清醒起来,再看书以前不懂的就自然懂的更多,然后还能发现更多的东西,犹如把遮在眼前的树叶摘去得见泰山。

偶然间心念一动,突然就想看看以前听说过的《道德经》,到底说的是什么。

我从网上找来带注音的《道德经》以及它的翻译,先借助译文通读一遍不求甚解,只与内心对照,有违心处不强求直接跳过。

然后再每一篇慢慢细品,依旧是不时参看各种不同的译文,有所得但更多的是不懂,但依旧不强求顺其自然。

同时也发现译文中不少问题,那就是偏执,在我看来《道德经》就是一潭静水,可以映照观者的内心,你的内心被什么羁绊你就能看到什么,不抛却羁绊找不到本心如何通过观水而见道悟道。

下面我把我的一点收获分享给大家,当然这些都是个人浅见,很有可能贻笑大方。

无为应该分作无与为,就如同种菜,你整地播种浇水是为,让菜借助阳光雨露自然生长为无,随后你的除草除虫到最后的采摘也是为,到了冬天你休息土地也休息就又是无。

不争不是真的不争,比如你喜欢一个女孩,不是因为她多么漂亮多受人欢迎才去喜欢,这是不争中的不,你喜欢的是她身上别人看不到特质,然后去不舍追求这是争,随后相处中发现你们有着犹如水火不能相容的东西,然后彼此静静的放手不执着,这又是不争里的不,如果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外因迫使你们分开,彼此默默坚守提升壮大自己静等时机就又是争。

上善若水,这一篇讲的是水如何几乎道,本身和人没一点关系,不要以人的眼光评价水,因为水利万物却并不会对人格外照顾,这就是道。

大体翻译就是,水滋养成就万物,却又自然的融入万物之间,不争万物之先,怡然自得的静静的待在容易被忽视不看重的低洼之处或不可见之处,这种性质就如同道一般。

水待在哪里都会滋养一方土地,怡然自得的静处在偏僻幽静之处,对待万物自然亲切不偏不倚,没有自己的偏见平等的对待万物因此不失信与万物,水可以被万物根据所需自由取用没有什么额外的索求,没有任何好处依然尽自己所能为万物繁衍生息作出自己的贡献,暖为水寒为冰热为汽,化雨露冰雪,不管如何都自然圆润。

如果能人的行为思想像水这样近乎道,无为又不争万物之先,就自然没有烦恼过错。

本人愚钝,这些只是个人浅见,肯定有众多不足错漏之处,仅供大家一观。

问我读过几遍《道德经》,全文两三遍还是有的,些许分篇十几遍也是有的。

问我读几遍可以悟通得道,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思不想顺其自然。




静静思考的风


五千言的分享,涵盖世事,修身,修家,修国,修天下!虽道无为却已成仙!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如此信否:一一

其一 有没有发现当你在专注某件事时,一直到事成后,回顾此事已发觉再为之已不可能。我们可以把你在专注此事时有如神助也。

其二 当你与友畅谈时,云云多语,忽顿,何来此言,何来此论……

其三 ——……😷


灵修悟道


这是我学道德经的一段心路,你可以参考啊。

可以说我与道家有缘。

2000年前,我十几岁时偶尔就已经涉及到了阴阳概念。

2008年,我突然想到并创造了一个分析方法,一分二,二分四,无限分析法,此时未涉及道德经。此方法很好用,我也一直在用。并且引导我去涉及道家思想。

2009年,我买了一本道德经,中学读本,比较好懂,叫《老庄精粹》,我读道德经感觉很通畅,很舒服,读庄子部分感觉没意思,也没读。此时了我读道德经。

2009年-2012年,若有若无的读,津津有味,但是不痴迷。

2012年-2014年,我生病,一切沉寂下来,静下来,开始反思活着的意义,开始认真读道德经。2008年-2013年,那时候很多我都读不懂,大多是读南怀瑾的书,《老子他说》《庄子南华》之类,因为看不懂古文,所以那时候只能读别人的解释。当然,大约2013年后就只读道德经了,不读任何注释。

2014年-2015年,我已经把道德经读透,当然是自以为是读透,而且开始总结,重排顺序,而且读了《文子》,可以说《文子》是《道德经》最好的徒弟,最好的解道德经的书。此时的我已经痴迷道德经,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在联想道德经,并从道德经找答案,从未让我疑惑过。可以说懂一点点,道德经是正确的,误解的读它也是正确的,懂的多了道德经还是正确的,就是这么神奇。我对道德经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崇拜。给了我太多太多。此时,我早就推翻了南怀瑾有些认识,也不断的推翻自己的昨天认知,古文一字一义,此时我只看原文,任何注释都觉得是偏解,是无趣,是境界低。此时,我的认知里全部都是道德经,而且用之不完,思之不尽。

2016年-2017年,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一天一个样,每天都在推翻重建,一旦认识了新的层次就得重新再看一遍道德经,道德经,不客气的说我至少读了二百遍以上,我背不过道德经,但是一旦有问题我立即能联想到道德经里的哪几句,我今日统计“论有无”,不算其他相关的,大约100多篇,就是这两年特别多。2016年10月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去了老子的老家,拜老子,拜圣人。并非迷信,此后我感觉悟性更好了,真是挺神奇。

有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我们懂了,其实只要觉得懂了,就是对事物的认知结束了。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我懂了,该结束了,但是一有问题我又去思索道德经的论述,又不对了,不对就再去读,一次一次不知道多少次,推翻重建,乐此不疲,一本道德经就够了,看完道德经你再去看其他的书,什么《黄帝阴符经》《清净经》《鬼谷子》这些书都被道德经包含,道德经形而下之器,再看《金刚经》《心经》核心内容都与道德经相通,道德经讲有无,金刚经讲空色,都一样,所以一本道德经就够了,实在找不到其他书籍能替代道德经,先读道德经,其他书籍特别好懂,不懂也能摸懂。

文字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热”字,有的人认为是有一点温度,有的人认为是大汗淋漓,有的人认为是能融化钢铁,所以,学东西都是有限度的,书籍都是死的,经典尚且如此,何况是那些形而下的书籍,文字有限度,思想无限度,有些事物可以丈量,事物大多被确定,但是境界和思维深度广度都是无限的,能有一本可以无限品味的经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每一次顿悟,我都在感叹道德经的精深伟大,无所不包,用之不竭。

我还在路上。就我自己。


迟程阳


没用,读一辈子也枉然,有多少人注解,没有一人成功。不注解的人不一定没成功。和老子的想法一致才能读懂,悟道做不到,不如不知道,也是白费精神。


马振廷1


😱恐怖如斯!《道德经》大家都是论遍读的吗?中国人太恐怖了,也太聪明了。我接触了《道德经》好几年了,也很喜欢它,不过,从未读过一遍。如今也不过读了十几章,它太厚重了,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微陌555


必须先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周易,然后读道德经就很好了。


八卦小一


道德经用口读是俗人,用眼读是庸人,用心读是贤人,用神读是圣人。,道德,周易,内经纵穷其一生,又有何憾!


一明道长


不能以遍数论。对于这类书籍想读就读,需要读的时候就读,每次读就会有新感受,第一遍是知其义,第二遍就会悟了,每读每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