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她1965年走上工作崗位,擔任中學數學教師。50多年來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線。1974年她來到人大附中,一呆就是44年。有評論說:“她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家,是新中國自己的教育家。在她的領導下,七年功夫,居然奇蹟般地有了一個世界一流的好中學。”改革開放40年,她是親歷者、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和推動者,她就是數學特級教師、現任人大附中聯合學校總校校長劉彭芝。


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到1985年以後,海淀的教育就進入了騰飛期。1977年、1978年左右海淀教育開始起步,經過了這些年,就飛到了比較高的位置。

劉彭芝回憶道,改革開放40年來,海淀教育印象最深的是1977年恢復高考。1971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開了三個月零十七天,這個會上決定了要恢復高考。1977年12月,是恢復高考後的首次考試。積壓了十年沒能參加高考的學生,一聽說要高考,都摩拳擦掌。人大附中是當時海淀區所有學校的一個縮影,那時連相關教材都沒有。時任數學組長閻士文經驗非常豐富,七八月份時剛聽聞高考即將恢復,他利用暑假時間,寫了一本高考複習講義,發給高三數學組的老師,每人一本。


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劉彭芝擔任數學老師的時候


“複習的時候,遇到不好解決的題目,大家一起研究、一起做題,都做不出來了,閻老師就讓我解題;我解不出來的題目,再找我家先生幫忙;還做不出來的話,就去科學院數學所找我的老師,我老師的先生許以超是華羅庚的第一代弟子;還遇到過這題難到誰都不會做的情況,有一次急了,我就去找了陳景潤。”劉彭芝說。

1985年,劉彭芝在人大附中成立了學校的第一個數學小組。1989年,劉彭芝任人大附中副校長,她的學生顔華菲參加中國中學生代表隊,赴德國參加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團體冠軍,顏華菲本人還獲得個人銀牌,這是人大附中歷史上的第一塊國際獎牌。從此,人大附中也和海淀教育一起,邁出了騰飛的腳步。而對於劉彭芝來說,她想做的事情才剛剛開始……

1997年劉彭芝剛當校長的時候,人大附中已是一所重點中學,但弱項是校園環境有點髒亂差。劉彭芝的第一個決策,就是整頓校園環境。同時還給學校建章立制,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理念等,由她提出,再經過全校教職工討論後決定。

1997年8月,劉彭芝擔任校長剛一個多月,在新一屆班子首次幹部會上,出臺了人大附中的第一個制度——《幹部自律守則》,守則一共12條,條條都源於當時校園的實際情況,極具針對性,一旦違反,就要接受處罰。隨後,學校開始大力整治校園環境,人大附中的辦學目標、辦學理念、學生培養目標等也先後出臺。


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1997年,人大附中啟動“現代教育技術工程”。


1998年,人大附中校園網建成。


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1998年校園網運行機房


1997年到2000年初,學校逐步建成數字化圖書館,可供200名學生同時上機的網絡閱覽室,建起教學資源庫。


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200人網絡閱覽室


1998年、1999年,先後開通與加拿大渥太華理科高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和坎頓中心學校的視頻教學、多媒體互動教學,是國內中學首次進行跨國遠程教學。


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1998年人大附中與加拿大渥太華理科高中進行遠程視頻電話教學


2000年11月,開通與北京市10個遠郊區縣之間一點對十點的遠程教學。

2001年,先後三次與日本中學進行遠程教學示範。

2002年,承擔了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網絡教育關鍵技術及示範工程”,獲得教育部頒發的“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年“非典”時期,人大附中向北京市免費開放空中課堂。


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2003年非典期間教師網上教學培訓


可以說,在信息技術的發展方面,人大附中走在了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前列。但是,以發展信息技術為切入點,推動人大附中跨越式發展只是劉彭芝想做的事情之一。

1989年,劉彭芝支持教師靳忠良開設第一門校本課程“現代少年”,由此,人大附中課程改革序幕正式拉開。此後近30年裡,創設校本課、改革必修課、增加選修課,逐步構建起涵蓋10大課程領域31個主要學科的系列課程體系。形成了數量充足、種類豐富、層次多樣的人大附中特色課程資源。


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現代少年課


不到十年的時間,人大附中的辦學成果就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中外各界的充分肯定。都說高處不勝寒,而此時,劉彭芝在人大附中的第二個重要決定誕生了……


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2010年12月13日,美國教育部常務副部長訪問人大附中


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劉彭芝的第二個目標,就是讓人大附中可持續發展,同時使它實現社會責任的最大化,把優質資源向社會輻射。可持續發展理念就是學校提出來的學習國外的教育精華,探索未來教育。

“幫助薄弱學校,做好優質資源的輻射工作,一直是我們的決心和做法。我們認為,辦好人大附中是一種引領,幫扶薄弱學校,則是一種擔當。作為人大附中繼續發展的一體兩翼,在引領和擔當的過程中,人大附中將實現優質中學的價值最大化。”劉彭芝說。


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2002年人大附中與河南省新密市人民政府簽定合作辦學協議,開始促進教育均衡的嘗試


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2012年9月25日,人大附中聯合學校總校成立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如果說“大生命”體現了劉彭芝對社會責任擔當的最大化,那麼,在人大附中的一個個“小生命”則有著不可估量的未來。有人說,人大附中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拘一格培養人才”,這裡的學生、老師甚至農民工都做成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的奇蹟。這一切,源於劉彭芝根植於內心的——愛與尊重。

中考成績只有420分的小天(化名),曾經是一個很平凡和普通的學生,學習成績不突出,考大學都成問題,前途一片迷茫。在人大附中五彩斑斕的校園裡,他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從小不曾受過音樂專業訓練的他,卻立志走上一條音樂的道路,遭到了家人的極力反對。劉彭芝知道後,做起了小天家長的工作:“孩子在哪方面閃光,咱們就應該往哪方面引導。搞藝術沒什麼不好,只要孩子有追求,有夢想,我們就應該鼓勵和支持。”同時,她做了小天最堅實的後盾:他想去參加電視臺的歌唱比賽,她特批他停課去練歌;他想報考音樂院校,她特地找來專業的音樂老師輔導他。後來,小天如願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和專業。入學僅一年就創造出二十首歌曲,其中大多數是寫給校長、老師及同學的。他還先後為人大附中創作了兩首校歌。

二明(化名)是來自河南農村的一名農民,2000年進入人大附中食堂做臨時工。進入人大附中後不久,他因為喜歡食品雕刻而被發現,得到了尊重、鼓勵和賞識,決心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而今的二明,不僅是一個雕刻能人,也是“國家名廚”“中國烹飪大師”。他還是“麵塑”選修課的教師,走上了人大附中的國學講臺。同時,還擔任人大附中食堂主任,連續多年被評為海淀區中小學食堂管理先進個人。後來,他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並給解決了北京市戶口。

對於優秀人才的早期培養,劉彭芝表示,人大附中第一是起步早;第二是信念堅定,一直堅定不移地抓;第三是方法比較科學,每一步都是經過分析研究以後在實施,然後在實踐中不停地改革。


劉彭芝:人生只為教育這一大事來

2012年劉彭芝校長髮起成立了“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並任會長,圖為2012 年1月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


如今,人大附中仍然是北京市甚至全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佼佼者,而從事教育工作50多年來,劉彭芝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幾十年如一日,沒有星期天,沒有節假日。她曾經對老師們半開玩笑地說,“我已經沒有‘我’了,我感到自己已經化作無數個細胞,撒在人大附中的校園裡,融入了中國基礎教育的沃土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