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七年同窗之人、事、情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 領取《八少八素試題分享&人大附早培班試題分享》

身著紅白校服,和大學同學開著宇宙第一高中的玩笑,我時常笑稱自己對高中的情結遠勝於大學。寒假回學校時,蔡老師建議我們這些第一屆早培畢業生寫一寫中學感想,算是為中學做一個回顧性的收尾。其實我一直也有這個想法,不過思來想去,不想因為我的一番話語引起多大的爭端,於是當時決定擱置這個計劃,等未來再說。不過,這一年來多次與同班、外校朋友的交流中,我不斷意識到早培體制對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絕非“特殊”所能概括,於是也便萌生了在記憶淡掉之前整理一下自己思緒的想法。


“如果把素質教育比喻為畫一條龍,那麼,點睛之筆就在能力上。能力,才是區分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試金石。人大附中素質教育的著眼點和著力點都集中在能力教育上。”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彭芝

對於這篇文章,做一些聲明總是必要的。這篇文章只是我個人對早培的觀察與看法,在人生經歷這種本質便是主觀性的事情上,我無法代表任何其他同學、更別提為早培體制蓋棺定論。文章中的一切只是基於個人經歷在2018年初這個時間點上個人的看法,同時歡迎討論。




在2011年的一篇報道中,人大附中早培班的目標被概括如下:“短期目標是期望部分學生能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方面在國內外同齡人中有突出表現。而長期目標則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通過這個環境的薰陶,使一批學生具備成為“大家”的潛在特質。”

這兩個目標實現了嗎?以我的個人經歷來講,

不好說。

八年前,我榮幸地成為了第一屆早培班中的一份子。選拔時,在奧數上並不突出的我,靠語文英語以及手捧一本《三國演義》的“乖巧”贏得了老師的讚許,如今回想起來仍感到十分幸運。

八年後,在給我家長的過年祝福短信中,我被冠宇了“早培班的驕傲”這種我個人絕不敢承受的讚譽。對於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都不突出,正在學習“等方面”的我,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這篇文章中,我試圖把自己對早培的意見與批判羅列出來。更多沒有提及的是我對早培的讚許和對七年來人、事、情的愛與難以割捨的情懷。這些回憶我會慢慢在之後(其二,其三等)列舉。




性格篇

來到美國之後,我得以見識到很多名校、常春藤人才的為人處世方式,也時常感慨自己的不足。雖然在早培階段有辯論模聯等活動的參與,80餘人相對密閉的小團體讓我們與外界有了不小的隔閡。拔優選出的數學尖子生性格本就大多比較有特點(一共也就兩三類,不具體說明了估計大家心裡也都明白),大家還被集中到了一起,少有與外界的交流。結果就是一個個小團體不斷地放大相應的性格特徵。班中存在兩三個不同的小團體,不同團體間的差異主要便是性格,而七年同窗則是在不斷增強這種性格的特殊性,導致最後不免有些極端。

本文重要的一點便是試圖避免做出太多價值判斷,我個人並不認為我們這種稍帶內向的悶騷性格或是蓄意搗亂的破壞性性格哪裡不好,不過當其在7年反覆的加強中慢慢走向極端,便就有些成了問題。

前些日子在和某校某學生討論時曾獲悉該校初中實行打亂分班的體制而高中再進行尖子生的集中培養,不免覺得有些贊同那樣的理念。個人認為,性格塑造的關鍵階段,如果能接觸到不同的性格類型向中間而不是極端發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況且,步入社會,適應性格的多樣性並能廣結好友也是一種必備的能力。人大附中從初中開始的實驗班系統並沒有很好的照顧到這點,而早培則是更極端的例子,7年密閉的集體不斷造成性格的極端化,也便是外界很多對早培班學生抱怨的來源。很多同學只是在高中見識較深後才開始往回矯正,困難了很多。

個人來講,自己一直對自己的性格還挺滿意的,然而到美國後發現自己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在這邊很不“外向”反而顯得很內向,溝通能力與人交往能力因為經驗的不足不是很輕車熟路,這些都構成了與外校學生相比略微的不足。雖然能夠用時間和經歷矯正,但是這也是一件很煩心的事情。




社交能力篇

繼續剛才的話題,早培班學生相對受限的社交範圍與社交圈子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社交能力的塑造和發展。我們班而言,最外向的同學都是因為體育等活動與其他班同學有著比較密切的交往,像我這種相對外向的同學是因為有著模聯等活動的經歷,而這些經歷全都是課外(校外)而非課內的部分。與年級相對隔斷,課外活動有限,課內專注於培育理科能力,我們早培同學社交能力的關鍵發展期無疑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在我看來重要的“素質教育”組成部分並沒有很好的得到貫徹。

前一陣聽說有同學追妹子得和其他學校的同學學習。(不是嘲笑啊,我自己這方面也啥都不懂而且現在來看我並不如那位同學哈哈哈)當然了,其實要是寫男女關係這個話題又能單獨寫一個列表,不過這個留著以後大家聚的時候慢慢聊吧,寫出來就不好玩了。




人文素養篇

看到這裡不免會有人質疑為何我將三個並不與解決“錢學森之問”相關的類別放在最前面討論。在我看來,所謂“素質教育”如果喪失了對這些能力的培養,那麼學校培養“大家”的目標終究會受到限制。校長曾說要避免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所謂區分利己主義者和“大家”的區別,一是價值觀,二是夢想與抱負。價值觀決定人生的目標和努力方向,而抱負決定對於目標的執著與堅決。是要追求紙醉金迷的物質滿足還是心繫祖國胸懷天下、為貧苦人民謀求福利或是創造價值的精神滿足。性格和社交能力雖然直接屬於這兩個範疇之內,但其與融入社會和塑造“歸屬感”(aka不要變得憤世嫉俗以及利慾薰心)密不可分的聯繫,以及其在社會交往/職場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都令這些方面變得十分重要。所謂素質教育培育的“能力”,如果只是指技術與專業能力,便失去了素質教育以及早培的初衷,對社會發展也只是徒增不穩定因素而並沒有起到積極的貢獻。

而人文素養雖只是人生價值觀塑造的一部分,確是彌足珍貴的一部分。價值觀並非靠雞湯與愛國主義灌輸便能形成,更多體現的是人生的積累。在大學一學年間,歷史課上與教授探討德國民粹主義與希特勒上臺背後民眾的心態與合適的道德標尺,文學課上討論尼采對道德的譴責、《尤利西斯》對生活本質的詮釋、以及《君主論》對現實政治的描繪,這一切都是塑造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解決“錢學森之問”的早培教育來說,這些顯然不應為主題,不過其缺失也不禁令人感到遺憾。

早培的歷史教育從來便不很系統,基本跟隨普通教育系統,顯然校方也沒有太想重視並將其視為課程的一部分。同為文科的地理課在初中階段甚至直接消失導致有同學認為西伯利亞地處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語文方面對於名著的要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剛入學讀的平凡的世界、紅巖、穆斯林的葬禮)不過從效果來看並沒有過多的激發同學們閱讀的興致,且讀物類型相對單一,紅巖和決戰朝鮮這種書emmmmm就不說了。


對於很多大學潛心研究理科的學生來講,中學基本算是最後一段被要求著接觸這些人文學科的時期,這樣來看得當的人文學科教育與素養培育很重要。這是整個中國教育系統的問題,並非早培之過,不過初中三年自由度極高的時期如果在人文學科能有如物理化學那般的關注和形式上的改革,可能對於很多學生來講都是很大的收穫。(況且目前來看不少學生打算學習人文社科)




教育方式篇

早培的教育方式很特殊但其特殊之處其實更多的在於集合了太多最優秀最棒的師資。在教育方式上,也因師資的限制,沒有辦法像美國教育一樣進行太多參與、問答、甚至seminar形式的課改。

這學期我上文學課遇到的瓶頸便是感覺自己有些喪失了個人的觀點。中學太多時候(尤其是語文課)被教導該如何思考,該如何分析,少了自己的觀點與辯駁。大學上的文學課中,每週有兩個半小時的時間教授會親自和15名學生討論所讀書目,針對有關觀點與話題針鋒相對高談闊論,對所讀內容的探索遠遠深於閱讀本身,這種思考和觀點,以及闡述能力,是早培(中國教育本身)比較匱乏的。

早培中段曾經有令人記憶猶新的“***保羅”與他的美國模式,不過對於一個從未接觸過如此討論模式的學生團體來講,指望直接流暢並愉快地進行科研論文的討論豈不是天馬行空。與此相比,從一些簡單的道德困境或是故事中性格剖析的角度入手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雖然在整個一個缺失這種討論模式的教育系統下,這種改革本身難度便很大。

這點上,again,早培已經較普通教育系統有了質一般的改變,不過在初中三年的自由時期,有著很高自由度的早培系統不免顯得有些保守,沒能做出過於大刀闊斧的改革,有些遺憾。




學術篇

“但是早培的競賽水平數一數二啊”“不要因為你自己理科渣就詆譭早培的教育成果”。雖然不見得有人這麼說不過用這種常見的literary device豈能不用。在我看來,早培本身便意味著它要承擔更多的期望。壟斷著最優秀(沒有之一)的教育資源,在中國的教育中心北京,奧數的中心仁華,用數天的夏令營精挑細選加上不同小學校長們的鼎力推薦,人大附中用其實力與出人意料的決斷遮人耳目地“搶走了”80餘名北京最好的生源。之後所謂的理科實驗班等,因為早培的存在,其實屬於挑過了一輪後的第二梯隊。在這種情況下,在數學與理科為主的選拔方式下,結合人大附中最頂尖的教育團隊和資源與學生普遍不錯的家庭背景資源,要是沒有突出的競賽成績和升學結果反而說不過去。

結果看來呢?競賽方面最多說是差強人意(如果對這個用詞有異議一定要百度一下它的釋義hhh)。申請方面,雖然明面上結果很好,但是可以說申請到名校的很大一部分人並不是早培階段老師們/校長們的“得意門生”或者“重點提拔對象”。高考方面,兩極分化的嚴重性更是很明顯,具體我也不提了大家也都明白。

與其說是素質教育,不如說早培的模式類似“放養教育”。它給你提供資源讓你可以幹想幹的事情,給你減輕課業提供時間讓你追逐你的興趣(我也因為這種時間的恩惠得以中考划水,模塊划水,投身辯論模聯,天天沉迷脫口秀美劇)。不過相應的,對於很多同學來說,這種空閒成為了偷懶的溫床,在玩樂中七年不知不覺便過去了。而這又該怪誰呢?沒有小孩具有很強的自控能力。那些天天奮力學習的也只是在家長督促下養成的習慣罷了。我很幸運,對於我來說玩樂一般的看美劇追脫口秀成了變相提升我英語能力的手段,並且之後幫助我在模聯辯論等活動中脫穎而出。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講,在早培模式下浪費了時間的學生就應被譴責為自己沒有利用好資源嗎?不如說這種“放養模式”本身還有值得商榷之處。




發展篇

5+5是最初的設想,後因不斷變化的國內教育政策與早培實際教育進展變成了5+6,5+7。而在自主招生政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後學校也只能180度轉彎領著我們一頭扎進最初口口聲聲杜絕的“應試教育”的泥沼中。這點上,我理解學校的做法。然而客觀來講,這種轉變實際上有些南轅北轍,對於很多人來說直到最後也沒有能很好的適應這樣的轉變。我很幸運地因為選擇出國避開了這個風暴,不過在半局外也感受到了這個變化。高二高三老師的大換水和蔡校的加入帶來了很巨大的轉變,而這個轉變之所以很難被接受便是因為在之前的數年間我們經歷的是截然相反的放養生活。從結果來看,7年來早培的發展,是坎坷的。




總結

於當今對早培的成功與否指手畫腳不免過於倉促且為時過早,不過本文列舉了作為親歷者的我回首往事時認為早培系統可以改進/值得商榷的一些細節。之前讀過隔壁班同學知乎上的一篇答案,我覺得相比本文的偏激(詆譭)來講可以算是另一種觀點。對於我來說,我永遠會將早培的經歷以及回憶視作我青年,乃至人生中最珍貴且深愛的一段回憶。也正因如此,我對這段經歷可能不同尋常地苛刻以及不講理,作為讀者的各位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和經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這篇文章也處處體現著我在教育方面的理想主義。直到不久前自己都在希望為中國教育做出自己能有的貢獻,兩年前去興國的所見所聞依然歷歷在目。經歷了世界最頂尖的教育過後,我十分迫切地希望通過推進教育減輕所謂的階級固化或是社會不平等。可能這終究是我“中二”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不過因為此般的理想主義會使整個文章不合理地對一些學校因教育體制的限制所做的無可奈何之舉以及改革不徹底之處有著不當的苛責。不過有時苛刻一點是好事,作為萬眾矚目的實驗項目,如果有的僅僅是基於耀眼結果的誇耀,那麼中國教育向何處發展呢?

最後,這篇文章本意是想讓我的高中同學與老師,以及少數關係比較好的同齡人閱讀參考所用。我不覺得這篇文章會被“有心人”利用,不過just in case,作為原作者,我要在最後重申一遍:

有幸進入早培是件令我驕傲、且毫不後悔的事情。

2018年3月5日

於 Cambridge, MA, United States




附錄:

思前想後,我覺得寫作能力有限的我也不如先把我自己興趣愛好的轉變記錄下來。

六年級,很清楚自己數學是短板的我在迷茫之中迅速在英語上找到了慰藉。雖然知曉自己數學並不入行,英語上不錯的能力讓在小學考試時從來位列第一的我得以接受從天上到地下的成績。不過唐老師生動有趣的教學依舊重燃了我對數學的興趣,每天積極地記錯題、認真聽講,至今我還可以的數學基礎也都是那時打下來的。

七年級,經歷了一波混亂的跑班教學,作為支撐我自尊心的重要成分,我對英語的興趣變得更加濃厚,每天回家玩一般地反覆看脫口秀、美劇,趕上了語言塑造的末班車讓我擁有了一口還算標準的英文口語。(心理學課講14歲之後學習語言用的腦回路便不一樣了,無法完全掌握一門語言)

逐漸放棄了數學化學,對物理上有著濃厚的興趣,跟風看了很多相對論量子力學的科普書籍,也考了幾次不錯的成績。

參加了一個研究氣候方面的科研項目,起初興趣很豐富並且非常積極,不過非常平淡的教學包括比較常規的問卷調查方法澆滅了我的興趣也促成了自己和科研的隔閡。

八年級,由於李鋰老師的生動教學對生物的興趣逐漸變得濃厚了起來,自己買了很多高階的書籍不過惰性很強的我終究沒有多大興趣閱讀,常常是看完了第一章便作罷。物理老師換來換去,再加上課程由高中回到初中的各種變動,對物理的興趣淡了很多。

九年級,得知要中考於是整個課程體制發生了變化。堅定了要出國的想法,對生物興趣淡了下去,對物理興趣淡了下去。和CBY參加了一次辯論比賽與高中選手對壘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感覺這個東西很有意思。同時,在李老師的建議下參加了模擬聯合國社團的活動,算是一個持續(至少)四年的commitment的開始。中考前兩天仍在從美國辯論回京的飛機上導致在考場上倒時差,中考分數連人分都不夠上。

十年級,迴歸普通高中課程體制,雖然有不錯的老師和跑班制度,不過自己也習慣了在B層跟著普通高中進度並且在考試前突擊一下保住自己模塊成績。開始準備並參加SAT考試,課內以應付為主,辯論比賽拿到了第一次區域冠軍並且模聯被提拔成了副秘書長,暑假去非洲做奇怪的項目。試圖參加科研項目不過沒有合適的資源,未果。

十一年級,應付課內模塊,專注課外活動、標化,申請。


十二年級,暫居出國班,划水,基本脫離早培體系。


  • 更多人大附早培、八少八素的資料
  • 點擊:瞭解更多 領取《八少八素試題分享&人大附早培班試題分享》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