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貧困群眾致富的急先鋒

在虞城縣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有一位以“說話直”、“敢擔當”、“有思路”、“肯出力”出名的村支部書記,他就是稍崗鎮馮莊村支部書記馮保林。

馮莊村轄3個自然村,共1500餘人,是過去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莊偏僻無產業,道路坑窪出行難。村裡女孩盼外嫁,男孩提親都犯難”是原來馮莊村的真實寫照。2012年,馮保林被任命為村支部書記,馮莊村開始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各項工作都遙遙領先。該村先後多次被市、縣評為“先進黨支部、先進集體、脫貧攻堅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大走訪”把自己走“暈”

“他們家有樓房還有小四輪,為啥能當貧困戶?”“我們家沒有車,也很困難,為啥不能評貧困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由於之前對貧困戶的識別標準不統一,導致優撫幫扶名額分配的不平等,讓群眾意見很大,到村室“討說法”的不勝枚舉。馮保林意識到,不解決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問題,扶貧工作就很難打開局面。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第二天,早上6點,馮保林就和駐村幹部範輝,帶領兩委班子成員開始走街串巷“地毯式”地對全村500餘戶群眾進行走訪摸底。一週後,村支部組織召開了民主評議大會,公佈了最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單,獲得了大家的全票通過。

貧困戶精準識別的問題解決了,5月15日,馮保林卻因連日的高強度走訪,血壓飆升,腦袋一陣眩暈之後,他一頭栽倒在回家的路上。

“我去醫院看他時,馮書記正躺在床上輸液,看見我來了,他立馬坐了起來,第一句話就問:公示期內有沒有群眾再提意見?聽到我說沒有的回答後,他才放心地躺在病床上安心輸液。”範輝說。

因率先完成了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工作目標,馮莊村得到了稍崗鎮領導的大力表揚。

“以企帶貧”富鄉鄰

“馮書記,咱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除了發展種植,還能做點啥?”新來的駐村第一書記陳士申問道。“要想富,必須得有產業。咱鎮是全國的五金工量具加工基地,我們可以從這方面做做文章。圍店村那邊做的不錯,我們可以去學習學習。”馮保林說。

說幹就幹,馮保林立即組織召開了全村貧困群眾大會,動員大家報名到圍店村打工學習技術。

“縣裡正給我們村建扶貧車間,車間建成後,大家的技術也學得差不多了,正好回來去扶貧車間打工掙錢,離家還近,多好!有誰願意報名去學習的嗎?”

“路程遠著哩,萬一家裡有事咋辦?”“不方便,俺家還有一堆活沒人幹呢,爹孃年紀大,小孩還得上學吃飯,離不開!”現場情況出乎馮保林的意料,一說去外村打工學習,大家都找理由搪塞不去,會議開的很不成功。

“這樣吧,你們不去,我去。等我學會了回來再教你們,就這樣定了!”見大家都打退堂鼓,馮保林一錘定音地說。第二天一早,馮保林就騎車去了圍店村,找了一家大廠子。

就這樣,馮保林在圍店村一干就是一個多月,踏踏實實地把五金工量具打包裝、做盒子、捲鋼尺的技術流程學了個遍。回來後,馮保林自己先出資購置了注塑機,開始做鋼捲尺的尺盒。沒想到幾批產品下來,質量和銷量都還不錯,他便僱了幾名貧困戶到家務工,手把手地傳授他們技術。兩個月後,村子裡居然有100多戶群眾在自己家裡做起了鋼捲尺手工加工。

馮保林和陳士申商量:“如果貧困戶到扶貧車間務工,除他們的正常工資外,再從咱村的集體收益裡給他們每件補貼幾毛錢,把他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脫貧致富就指日可待了。”

在隨後召開的村兩委會及黨員、群眾大會上,馮保林的提議得到了黨員幹部和群眾的一致認可。

馮保林還協調多方力量,把村裡大大小小的道路都修成了水泥路,安裝上了路燈,為家家戶戶接上了自來水,治理了村裡的坑塘,把垃圾清理得乾乾淨淨,整個村子的村容戶貌是煥然一新。

如今的馮莊村道路平坦,路燈明亮,小樓林立,轎車成行。全村519戶村民,僅個體企業就多達220家,年產值9000多萬元,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