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軍隊通過了這次的戰役勝利,贏得了整個戰局的戰略主動權

蘇聯軍隊通過了這次的戰役勝利,贏得了戰略主動權。蘇軍於1943年在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北高加索、斯摩稜斯克、庫爾斯克和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地區進行的戰鬥,重創了德軍的重要戰略集團,殲滅了大量德軍,奪取和鞏固了戰略主動權,戰場形勢發生了有利於蘇軍的根本變化。蘇軍作戰的勝利,使雙方戰線有了很大改變。在戰線北段,蘇軍已突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並在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附近地區進攻德軍北翼集團,同時牢固地堅守著卡累利阿地峽、南卡累利阿至北極圈內佩特薩莫地域的防線。在戰線中段,蘇軍向西推進500公里,前出到普斯托什卡、維捷布斯克和莫孜爾一線,嚴重地威脅著盤踞在白俄羅斯境內的德軍集團。在戰線南段,蘇軍西進1300公里,行進到基輔以西地域,並開始越過第聶伯河,搶佔了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登陸場,從北面深深地包圍了德軍整個南部集團。

蘇聯軍隊通過了這次的戰役勝利,贏得了整個戰局的戰略主動權

至此,蘇軍已解放了大約2/3的淪陷國土,極大地鼓舞了全體蘇聯人民的反法西斯鬥志。蘇軍作戰的勝利,使德軍遭到嚴重損失,改變了雙方的力量對比。1943年內,德軍損失人員近400萬,同時由於戰線拉得過長,兵力補充又十分困難,因此到1944年初德軍投入蘇德戰場的兵力已大大少於蘇軍。蘇軍兵力610萬人,而德軍只有490.6萬人,蘇軍兵力超過德軍近25%。在武器裝備方面,1943年德軍損失火炮和迫擊炮4萬多門、坦克和強擊火炮2500多輛、飛機1.4萬多架,而武器生產又遠遠落後於蘇聯。1943年,蘇聯人民以極大的愛國熱情大力發展生產,經濟實力大大加強,伏爾加河沿岸地區、烏拉爾山區和西伯利亞西部等幾個主要軍事工業基地的武器生產都大幅度增長。

蘇聯軍隊通過了這次的戰役勝利,贏得了整個戰局的戰略主動權

全國生產火炮13萬門,迫擊炮6.9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4萬輛,飛機3.5萬架。而在同期內,德國只生產火炮和迫擊炮735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2萬輛,飛機2.5萬架。1944年1月1日,蘇軍有火炮和迫擊炮88900門,德軍有5.4萬多門;蘇軍有坦克和自行火炮4914輛,德軍有5400輛;蘇軍有飛機8500架,德軍有3073架。1944年初,除坦克和強擊火炮德軍還略佔優勢外,其他武器裝備蘇軍在數量上都大大超過德軍。蘇軍裝備增加了大批T-34型坦克,其性能也優於德軍坦克。飛機性能也逐漸趕了上來。

蘇聯軍隊通過了這次的戰役勝利,贏得了整個戰局的戰略主動權

部隊已大量裝備雅克-3、雅克-9和拉-7等新型殲擊機,被稱為“黑死神”的伊爾-2強擊機亦優於德國同類飛機,波-2俯衝轟炸機和杜-2大航速轟炸機也有很大改進。“卡秋莎“火箭炮對敵人構成了更大威脅。因此,如果說1943年初蘇德雙方兵力兵器是勢均力敵的話,那麼到1944年初,蘇軍已佔有明顯的優勢。蘇軍已有足夠的兵力裝備實施大規模的進攻。蘇軍作戰的勝利,使全國軍民增強了把法西斯德寇徹底趕出蘇聯領土的信心。蘇軍在長期的作戰實踐中,積累了指揮和作戰經驗,掌握了防禦和進攻的有效方法作戰,特別是在突破德軍防禦、合圍其重兵集團、夜間作戰和強渡江河等方面,都有了成功的經驗,為蘇軍在1944年實施大規模的戰略進攻,把德軍全部趕出蘇聯領土,創造了有利條件。

蘇聯軍隊通過了這次的戰役勝利,贏得了整個戰局的戰略主動權

1944年初,國際形勢對蘇軍進攻也創造了有利條件。盟軍已經肅清了北非的德、意軍隊,控制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局勢,又在意大利南部登陸成功,並正在集結力量準備在西歐登陸,開闢第二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牽制了大量日軍,敵後戰場已展開了局部反攻。美、英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也使日軍受到嚴重損失,削弱了日本的軍事、經濟實力。因此,日本已失去了進攻蘇聯的可能性。蘇軍解除了兩線作戰的後顧之憂,這樣就可以集中力量對德作戰。德軍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已被迫轉入戰略防禦來穩定戰局。

蘇聯軍隊通過了這次的戰役勝利,贏得了整個戰局的戰略主動權

到1944年初,德軍及其僕從軍除堅守卡累利阿地峽以北防線外,還佔領著蘇聯的列寧格勒州、加里寧州、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以及白俄羅斯、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克里木和摩爾達維亞等廣大地區。德軍統帥部決定,在戰場北翼和中段扼守所佔領的地區,以守護通往德國的通道。在南翼力圖恢復第聶伯河沿岸的防禦,阻止蘇軍向克里木和羅馬尼亞推進,把蘇德戰爭拖延下去。同時,他們又積極準備力量對付美、英軍隊可能在西線發起的進攻。

蘇聯軍隊通過了這次的戰役勝利,贏得了整個戰局的戰略主動權

為此,德軍統帥部把198個師又6個旅和僕從國軍隊的38個師又18個旅部署在蘇德戰場,把64個師又1個旅用於防禦美、英軍隊在西線的進攻,把38個師又2個旅部署在意大利。蘇軍最高統帥部在1943年底曾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如何利用有利形勢發展勝利的問題。蘇軍最終目的是,在1944年把德軍全部趕出蘇聯領土,把戰場推到國外進行,並迫使德國的僕從國退出戰爭。

蘇聯軍隊通過了這次的戰役勝利,贏得了整個戰局的戰略主動權

為此,蘇軍制定了集中兵力,連續實施數個高速度、大規模的戰略性進攻計劃。從1944年1月中旬開始,蘇軍便在北起巴倫支海南到黑海大約4500公里的戰線上,連續對德軍及其僕從軍實施了十次殲滅性打擊。這就是蘇聯衛國戰爭中著名的“十次突擊"。蘇軍的“十次突擊”是在兩個戰局中實施的。在1944年1月至5月的第一個戰局中,蘇軍在戰場的兩翼實施了三次突擊,目的是削弱戰場兩翼的德軍力量,為後來在中部戰場殲滅德軍集團及順利實施第二個戰局創造有利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