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鮮生警示:新零售不是“線下淘寶”!

盒馬鮮生又雙叒叕出問題了。

盒馬鮮生警示:新零售不是“線下淘寶”!

近日,盒馬鮮生的黃金貝和花甲王被檢測出氯黴素超標。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cue了。去年,盒馬鮮生先後被曝出替換產品日期標籤、售賣過期食品、鯽魚被檢出恩諾沙星超標等多起食品安全質量問題,讓新零售唱衰派更有了“挺直腰桿”的理由。難道有著電商基因的新零售,終究是逃脫不出“假貨困境”?

新零售時代,如何做好把關人?

新零售是“人”、“貨”、“場”的重構,通俗來講,就是實體銷售的數字化轉型。扮演“水電煤”角色的互聯網巨頭,對於新零售最大的經驗貢獻,大概就是“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三公里半小時生活圈模式的推廣。但是,在向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不少企業將消費者的需求本末倒置了。所有人都在與時間賽跑,希望能讓產品更快速地送到用戶手中,卻忽視了相比較於“拆快遞”的快感,“快遞”中物品是否能滿足消費者的心理期望是用戶更看重的。而在新零售時代,消費者對於平臺的要求,也不僅僅限於“能買到”這麼簡單,更希望平臺能夠自覺擔當好“把關人”的角色。

盒馬鮮生警示:新零售不是“線下淘寶”!

這一點上,中國的“新零售們”還應該多向老師COSTCO請教。在業界,COSTCO的“精品+平價+會員”經營模式堪稱經典。簡單來說,就是主要通過會員費獲取利潤,並以低SKU和低毛利率為會員提供高品質服務:在COSTCO,會員不需要考慮如何選擇,只需要考慮需要什麼,在節省時間成本和決策成本的同時,對平臺形成依賴。用品質贏得口碑,才能建立起無堅不摧的信賴感,而信賴感也將是新零售通向品效合一的唯一通道。

盒馬鮮生警示:新零售不是“線下淘寶”!

用技術賦能,新零售不是“線下淘寶”

當然,食品安全的鍋不應該新零售來背,但是管理和經營中存在的千瘡百孔的漏洞也是新零售平臺迴避不了的。在新零售發展的這幾年中,相比較於產品管控,平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場景的劃分和佔領上,比如盒馬鮮生、誼品生鮮、7FRESH、美團/餓了麼買菜等,都在目標人群和場景上有不同的定位。

盒馬鮮生警示:新零售不是“線下淘寶”!

互聯網巨頭們向來擅長高利潤率的輕資產運作,但是新零售既然致力於線上和線下的打通,那麼就不能用純電商平臺的思維去運作,還要考慮供應鏈的升級和專業化經營。正如2019中國國際零售創新大會的主題所要表達的那樣——“零售迴歸根本,技術引領未來”,零售的根本是要保證用戶的體驗感,而未來的零售發展方向就是用技術去賦能,最終是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

盒馬鮮生警示:新零售不是“線下淘寶”!

如今,大家對“新零售”是否成功的評判標準就是是不是賺錢了,在這種急功近利的氛圍裹挾之下,導致還未成熟起來的新零售er過分追求結果而在發育上失控,這對市場和用戶來說都是有害的。所以對於新生事物,大眾還是應該多一點兒耐心。而對於從業者來說,也應該多上點兒心,未來是你們的,但是如果不走好腳下的路,很有可能,你等不到未來到來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