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重器緣何扎堆上線

大连重器缘何扎堆上线

大連工業的發展,一直值得這座城市驕傲和自豪。新中國成立伊始,大連就是重要的工業基地。改革開放40年來,大連的工業製造一直保持高水準。

近年來,我市突出工業強市戰略,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海洋工程裝備及高科技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集聚各類資源要素,推進製造業快速發展。去年,大連在“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直轄市”組別中受到表彰,是遼寧省唯一受到表彰的城市。

無論老牌國企,還是新銳民企,大連製造轉型升級,不斷向“大連智造”邁進。“五一”國際勞動節在即,讓我們走近出自大連人智慧的部分工業成果和產品,品讀匠心,感受驕傲。

盾構機

刀盤軸承

打破國外

技術壟斷

本報記者石鵬

25日上午,記者走進瓦軸集團精密技術與製造工業園,園內廠房林立,潔淨敞亮,在精密傳動軸承公司生產現場,工人們正忙碌而有條不紊地調試設備,機器轟鳴運轉,員工工序繁忙,旋轉、滾動,工作人員不斷對正在加工中的盾構機刀盤軸承進行檢驗。

“盾構機刀盤軸承已實現批量化生產,我們集團現在已掌握其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瓦軸集團精密傳動軸承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王峰介紹說,作為隧道施工成套設備,盾構機刀盤上安裝的滾刀是盾構機掘進的“武器”,要應對複雜的地質工況,掘進火山岩,泥岩,粉砂,砂岩等不同的地質岩層。盾構機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製造水平的大國重器之一。

據瞭解,我國盾構機研發技術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但最關鍵的主軸承先前仍依賴進口。近年以來,瓦軸集團公司針對刀盤軸承不斷進行攻關,在加工過程中首件確認,保證產品符合標準要求;優化系列產品的零件材料,提高強度;固化產品加工過程,保證過程能力穩定,批量加工質量一致性,使該軸承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與國外知名企業同臺競爭,不僅打破盾構機軸承的國外壟斷現狀,還以高性價比,得到國內多家隧道施工企業的認可。近期,瓦軸的盾構機刀盤軸承生產出現井噴式增長,月產量近萬套,產量較比前幾個月翻了一番。

國產

大飛機上的

金普製造

本報記者韓順兆

2017年5月5日,承載著中國十幾億人夢想的國產大飛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成功。大連長之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健鈞有幸受邀到現場,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因為國產大飛機上配套的後防火牆隔熱毯、卡箍等部件都是由這家位於金普新區的民營企業生產的。

2008年中國商飛公司成立的時候,夏健鈞就有一個夢想,把長之琳的產品做進國產大飛機。十年前,長之琳還是個小鈑金加工廠,廠房是租來的。中國商飛來公司初審調研的專家都說從沒來過這樣在大雜院裡的企業。雖然基礎很差,但他們想參與國產大飛機項目的決心打動了中國商飛的審核專家。

據瞭解,該公司研發的後防火牆隔熱毯,專門用於隔絕飛機尾椎部位,可隔離因APU 工作造成的430 多攝氏度高溫,從而確保飛機上相關元件能夠不受高溫影響正常工作。要隔絕430℃高溫,這技術難度可想而知,那這家小小的民營企業到底憑啥得到了如此難得機遇呢?

其實,該部件的配套最初是交由一家外國知名企業提供,然而在C919 的研發過程中,該廠商卻因為工期、價格等問題,與研發生產C919 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多次發生矛盾。為了確保國產大飛機順利起飛,長之琳才臨危受命,從2008 年開始,著手參與國產大飛機項目。

經過7 年漫長曲折的技術攻堅,長之琳通過新材料的研發試驗,最終實現了對進口產品的成功替代,並於2015 年正式成為中國商飛的“合格供應商”。而在憑藉後防火牆隔熱毯搶搭上C919的“頭班飛機”後,該公司研發的卡箍、高支撐座等標準件也隨著正在進行批量生產的國產大飛機,準備再次大顯身手。

雪龍二號的

“左膀右臂”

在這裡誕生

本報記者祝福

去年9月10日,第一艘由中國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在上海下水,並正式命名為“雪龍二號”,標誌著中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的突破。對於“雪龍二號”高度關注的讀者們可能會注意到,在雪龍二號的船頭和船尾分別有兩臺高大的紅色吊機,就像是兩條粗壯的手臂一樣為破冰船下海作業隨時待命著。“雪龍二號”的“左膀右臂”就是由大連石島工業有限公司主要負責生產。這也是石島工業繼2015年參加奧達克斯科考船製造後,參與的第二個科考項目。

大連石島工業有限公司是距離大窯灣港15公里的一家企業,主要從事船用產品生產,2015年公司生產的低溫船用吊機裝備了全球首艘極地重載破冰甲板運輸船——AUDAX (奧達克斯)號。而這次,公司要研發的兩臺吊機分別位於“雪龍二號”科考破冰船的船頭和船尾,是最重要的甲板設備,而且更高的要求是可以在零下50攝氏度極低溫環境工作。

雪龍二號的一號吊機為伸縮吊臂,臂長26米,在15米時需要吊重50噸。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精度對於折彎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特別是主臂長15米的時候,對於折彎精度要求在正負一個毫米以內。這樣的話,特別是對於主臂和副臂的滑動,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如果是出現偏差的話,會出現滑動抖動的現象。在冷彎成型車間,吊機的主臂製造生成之後,每節臂架需要有六次折彎,工人會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裡,結合精確計算的開料尺寸以及折彎位置,定位耐低溫超高強鋼板。它的獨創性就是說一張鋼板採用折彎形成一個密閉型箱,這種做法在國內應該也是少之又少的。

據介紹,這種國內首創的超高強低溫材料的實驗及設計,得益於石島工業與國際知名企業芬蘭麥基嘉公司的互動研發。也正是金普新區高度的對外開放取得的優勢,從1996年開始,大連石島就與麥基嘉深入合作,多年的融匯互通,使它們共同成為全球船舶配套行業的市場領航者。2015年,大連石島生產及交付的集裝箱船用綁紮件就已經佔據全球40%的市場份額,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用綁紮件生產基地。多年來一直為中國海運、馬士基等國際知名船東裝備全球最大集裝箱船,海上的每三艘集裝箱船中就至少有一艘是石島人提供的綁紮系統。

大連繫統

牽動

“天眼”眼球

本報記者仰山

“天眼”是對位於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的親切稱呼。“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也是“十一五”期間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自2012年6月起,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連重工”)承擔了“天眼”項目中6套柔性饋源索驅機構(簡稱“索驅動系統”)的設計、製造、安裝、調試的總承包工程。如果把“天眼”比作為眼睛的話,那麼饋源艙體就是眼球,大連重工研製的索驅動系統就是眼球的睫狀體肌肉和神經,靠它來實時靈動地牽引和控制眼球以最佳姿態去接受信號,並將信號傳輸到幾公里遠的測控中心。

索驅動系統懸吊著重達30噸,長相頗似UFO的饋源艙體,空間跟蹤定位極其嚴格,600米大跨度空間運行,位置偏差不能超過48毫米,空間指向精度偏差不能小於1度。這麼重的饋源艙體是由六根巨索一起牽引著,每根巨索長度達到670米,重量超過了7噸,一陣小風吹過都會讓饋源艙晃個不停,直接導致對觀測信號產生干擾,如何保證精度,沒有任何先例可循。面對如此多困難,大連重工抽調骨幹技術力量組成了機械、電氣、工藝製造及安裝專業技術團隊,對關鍵技術進行攻關研發,認真分析,反覆論證,確定了最終技術方案、試驗方案和測試方案,最終達到系統跟蹤位置偏差小於30毫米,姿態偏差小於0.5度,電磁防護達到國軍標D級(120DB)的技術精度要求。

大連重工研製的FAST索驅動系統在大跨度六索並聯機構、柔性並聯系統、多物理場的電磁屏蔽技術三方面實現創新,填補了三項國內及國際空白。2016年9月,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落成啟用。

全國

最冷“冰箱”

達-192℃

本報記者仰山

目前醫療科學已經從疾病防治,向全方位、全週期的人體健康方向發展。從“疾病”到“健康”,醫學的邊界被放大,伴隨著這一發展,行業對生物樣本保存技術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基於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冰山集團松洋生物公司在覆蓋8℃至-192℃全溫度帶生物醫療低溫存儲產品的基礎上,研發出“智能型醫用超低溫箱”。記者瞭解到,這個產品的最低存儲溫度已經低至全國最低。

精準醫學、基因治療、CAR-T治療等前沿科學的發展基礎,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等生物樣本,更需要的是高質量生物樣本及其全週期精準信息的大數據高效率獲取。為實現這一目標,對生物樣本存儲產品的要求變得更高了。松洋生物公司研發的智能型醫用超低溫箱,運用環保型冷媒、復疊式製冷及VIP真空隔熱技術,實現超低溫儲存環境,並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擴大有效容積20%。搭載智能管理控制系統,實現智能化的樣本管理、設備診斷、權限安全以及24小時全天候日誌監控等功能,提供多種標準通訊接口,與樣本管理信息系統、溫溼度監控系統以及個人信息終端對接,基於物聯網技術,通過搭載冰山集團自主研創的bingo雲平臺,建立起松洋生物雲環境,將人、設備、樣本三者信息互聯,建立生物樣本儲存的智能化物聯網,實現雲、邊、端信息交互,實現精準、便捷、安全的樣本資源化利用,使樣本價值最大化。從技術引進到自主研發,從技術升級到智能化創新,松洋生物秉持“引領創新,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大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與研發製造的融合,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在深厚的產品技術優勢基礎上,前瞻引領行業發展,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定義樣本存儲的智能和物聯場景。

“綠巨人”

動車組開跑

蘭渝鐵路

本報記者仰山

2019年1月8日8時55分,首趟蘭州開往重慶北的D754次“復興號”動車組在蘭州車站鳴笛發車開跑蘭渝線,從此早起吃牛肉麵,下午涮火鍋的美食夢,被蘭渝動車載入現實。記者瞭解到動車組的動力車由中車大連公司提供,是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首輛長編組時速160公里的動力集中電動車組,也是中車大連公司近年來最耀眼的明星產品,動力集中動車組開啟中國鐵路普速客運新篇章。

因為動車組外殼是綠色的,研發人員親切地稱呼它為“綠巨人”。據悉,“綠巨人”雖然和目前常見的“子彈頭”高鐵在外形上稍有類似,但它的動力車是集中在一側的車頭裡,和目前常見的動力分散式高鐵有著本質區別。新上線的動力集中動車組型號為CR200J,時速160公里,包括動力車、拖車和控制車,可採用“一動七拖一控”或“兩動十六拖”的相對固定編組模式,也可根據運用需求進行靈活編組。具有成本低、定員大、編組靈活、運用範圍廣、服務品質優等特點,主要用於在城際、市域(市郊)和普速鐵路上大量開行動車組列車,由於“綠巨人”的兩端都有車頭,免去了普通火車車廂在折返站需要“換頭”的問題,提升了效率,節約了時間。蘭州到重慶這條路山大溝深坡度大,還有很多隧道和橋樑,對“綠巨人”而言這都是小意思。

風帆裝置

裝上

大型油船

本報記者曲家乙

去年11月份,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船集團”)為招商輪船建造的全球首艘安裝風帆裝置的30.8萬噸超大型原油船(VLCC )80號船“凱力”輪成功交付。“凱力”輪的交付標誌著由大船集團牽頭的國內研發團隊,成功掌握了翼型風帆研發、設計、製造與應用的關鍵技術,高質量完成了風帆在超大型油船上的工程化應用,填補了國際空白。近年來,超大型船舶如何進一步節能減排備受關注。而“風帆技術示範應用開發”項目就是圍繞主力船型節能減排的一個創新性重點科研項目,由中船重工集團組織,大船集團牽頭承擔,招商輪船、中船重工702所、中國船級社(CCS)、大連海事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多家單位共同參與。

該項目自2015年啟動以來,大船集團積極組織參研單位,集各家所長,從中船重工702所風帆翼型研發設計、水動力分析,模型試驗,到大船集團風帆裝置以及與實船相關的結構、液壓和電氣系統設計,再到CCS各類風險評估、圖紙審核等,開展了大量的研究、論證、計算、試驗、分析等工作。而且,通過對“凱力”輪相關海試數據的分析,翼型風帆助推效果符合設計預期,節能效果顯著。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風帆助推等節能技術將在更多的大型船舶上推廣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