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常在,銀行業常在,銀行不再?

導 讀 ( 文/ 王雪濤 金融圈男神 中騰泰戰略整理 )

比爾蓋茨曾預言創新技術將會改變金融業,並嗆聲直言:“銀行業是必要的,銀行不是!這話在中國初見端倪了。

最近幾年,先進的數字技術徹底改變了以BFSI(銀行、金融、證券、保險)為代表的金融行業的格局。

隨著科技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商業途徑與模型,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初創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為金融行業帶來創新與突破。在中國,以支付寶、微信、以及各類手機銀行為代表的創新金融應用,讓這樣的創新與改變看起來更為顯著。

01、從銀行1.0到銀行3.0

據70後金融圈男神回憶,20年前,他上大學時,他爸送他上火車前有個規定動作,去銀行櫃檯取錢給他準備學費、生活費,這是銀行的1.0版本。10年前,我們出門已經不用帶大量現金了,去銀行辦張卡,隨處可見的ATM機,24小時可以取錢,銀行服務升級為2.0。今天,據媒體調查,70%的都市人表示不帶現金、卡也能放心出門,只要手機有電就成。

便捷的移動支付讓銀行網點已經淡出我們的生活,去銀行辦理業務、去ATM機取錢的人越來越少了。智能手機短短8年間將銀行服務載入了3.0時代。

比爾蓋茨的預言已經在中國初見端倪了。截至到2018年底,微信全球用戶超過10億,年交易額4600億筆,支付寶全球用戶超過8億,年交易額 1975億筆,僅2017年支付寶全年交易金額已經超過49億元,微信支付的交易量超過VISA和萬事達兩大國際組織。2018年中國移動支付交易總額已經超過全球的銀行卡交易量。

金融常在,銀行業常在,銀行不再?

螞蟻金服儼然成為全球金融科技公司的獨角獸,擁有全球最大的移動存款產品、業務範圍超過80多個國家,是全球最大的單一金融機構。2013年面市的餘額寶短短6年時間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貨幣型基金,超過摩根大通的美國公債市場,它的成功證明如今攬存的最有效渠道不再是分行而是手機。

02、互聯網金融的崛起

對傳統銀行業者而言,可能最大的挑戰並不是資管新規而是互聯網金融公司,他們的客戶粘性太強,錢一旦進入微信支付或支付寶的生態系統就很難離開。餘額寶、理財通、花唄、借唄、京東白條、小米貸款……層出不窮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從支付到小額貸款、基金、保險、債券、理財產品全面開花,並以更貼近用戶的生活場景和實際需求取代原有銀行的地位。

日本7-11創始人鈴木敏文曾說過,消費者如果方便過一次就想永遠方便下去。使用過花唄、京東白條等用戶應該對此深有體會,儘管現在辦信用卡已經可以實現手機端申請,無須去銀行網點排隊,但比起電商提供的零時差零距離零阻礙服務,線上申請-電話核實身份-郵寄信用卡片-開卡使用,繁瑣的銀行業務時效性體驗感太差。

習慣於手機支付的年輕人更願意使用網貸而不是信用卡,據統計90後每4個人中就有1人使用花唄、借唄,這個比例仍在不斷放大。

金融常在,銀行業常在,銀行不再?

螞蟻金服通過大數據及時分析和風險管理,可以實現小額貸款的“310”模式:三分鐘申請、一秒到賬、全程零人工干預;京東白條也可實現一分鐘放貸。在普惠金融方面,互聯網公司比傳統銀行表現更佳,並且基於用戶身份和複雜行為資料組合分析的風險管控比傳統銀行的KYC(識別你的用戶)系統更為出色。

如果說上個世紀銀行賬戶的價值來自於“安全保管你的錢”的話,21世紀的價值將來自它如何提供符合當下情境所需的功能。未來,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的普及,龐大的“無銀行賬戶者”極可能不再需要實體銀行賬戶。

03、傳統銀行的第二曲線

《銀行4.0》一書作者佈雷特.金恩警告銀行家們,如果還堅持在以產品設計而不是用戶體驗為中心、停留在要求用戶上門面籤文件,網上銀行僅僅是把產品介紹從實體網點轉移到線上,這樣的銀行註定將被淘汰。馬雲爸爸也曾威脅過“如果銀行不做出改變,我們來改變銀行”。

當互聯網金融公司已經研製出十多個核彈時,傳統銀行還在研究怎麼土法炮製地雷已經太不合時宜了。中國的銀行紛紛開發自己的移動服務能力,因為傳統儲蓄與中間業務正面臨金融科技公司的降維打擊,岌岌可危。

號稱宇宙行的工商銀行率先打響了與互聯網公司交戰的第一槍。2015年,工行推出融E購(容易購的諧音,名字就很討巧),超過25萬賣家在這個網絡平臺銷售商品及服務,當年僅蘋果手機在此平臺上就賣出10萬臺,2016年融E購創下超過1.27兆人民幣的業績。

金融常在,銀行業常在,銀行不再?

全球排名第一的工行為什麼要不務正業與淘寶搶生意,為零售商務花巨資打造自己的電商平臺?因為他們敏銳地發現,騰訊、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已經席捲而來,銀行業務正快速嵌入這些非傳統競爭對手的平臺,如果不搶佔這一入口,降低服務障礙,客戶就會拋棄銀行選擇微信、支付寶獲得同樣的金融服務。這一步棋下得很好。

將銀行業務嵌入用戶生活場景做得最好的當屬零售業務中的佼佼者——招商銀行。前不久在招商建行32年典禮上,招行田惠宇行長宣稱招行2018年全行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時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在大中型銀行中獨此一家,零售客戶突破1.25億,公司客群突破180萬,市值突破9000億,首次進入《銀行家》全球1000家銀行排名前20,躋身全球品牌價值前10。

招行的成功得益於發展第二曲線增長。“第二曲線”指的是企業沿著原技術曲線持續改善到達極限點,也就是失速點時,增長將減緩甚至下滑,只有跳出原有軌道進行非連續性創新才能重新獲得10倍數的增長,這條新的曲線稱為第二曲線。

一旦一個行業遭遇第二曲線創新,原來的領軍企業10個有7個要被取代

。智能手機的出現,就是一次顛覆性的第二曲線創新,不僅幹掉了傳統手機業霸主諾基亞、摩托羅拉,也將對銀行業重新洗牌。

金融常在,銀行業常在,銀行不再?

如今的招行,悄然從傳統銀行轉型為移動銀行,在零售業務取得重大突破:“招商銀行”、“掌上生活”兩款App承接了92%的客戶流量;服務邊界不斷擴張,無招行賬戶的App用戶超過2600萬,兩大App分別有27%和44%的流量來自非金融服務。在現今強調即時支付功能的世界,招行已經將金融服務功能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率先進入通往未來智慧世界的快車道。

金融常在,銀行業常在,銀行不再?

在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戰略轉型方面,四大行中淨資產收益率最高的建行無疑步伐更大。田國立董事長在2018年報致辭提出“全力開啟第二發展曲線,創新未來動力引擎,著力B端賦能,營造共生共榮生態,做企業全生命週期夥伴,強化C端突圍,根植普羅大眾做老百姓身邊有溫度的銀行,G端賦能,助力社會治理成為國家信賴的金融重器。”

為踐行這一戰略,建行構建公有云服務、智慧政務服務,定製普惠政務服務APP:推出無人銀行,機器人服務,不用身份證、手機刷臉辦理業務。建行先行一步,為自己贏得了與互聯網巨頭BAT們攜手進入銀行4.0跑道的入場券。

人工智能時代的銀行4.0,不僅信用卡、支票、轉賬卡、個貸等典型銀行產品會消失,傳統的櫃員、大堂經理、理財經理也會被人工智能銀行家取代。智慧裝置內嵌生活場景,人人都可能享受到24小時全年無休的私人銀行服務

這一切也許在不遠的將來——2030年就會從科幻變為現實。要知道剛過去的2018年雙十一,阿里巴巴已經向10多個大賣家提供人工智能客服服務,並催生了一個新生的職業,人工智能培訓師,教會這些5歲智力的機器人如何解答客戶提問。

金融常在,銀行業常在,銀行不再?

隨著新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深入應用,科技對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金融科技已然成為金融領域最炙手可熱的發展方向。

傳統的銀行業也在不斷探索,制定金融科技發展戰略,推動銀行的金融科技轉型進程。在近期銀行披露的年報中,關於金融科技的戰略描述已經是“標配”,不少銀行還將金融科技定位為自身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在數字化大潮中,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銀行需要通過改變傳統思維與經營模式來適應這個數字化的時代,但更需要銀行主動“擁抱”數字化,打造引領型的現代化銀行體系。

金融常在,銀行業常在,銀行不再?

金融常在,銀行業常在,銀行不再?


關 於 中 騰 泰

中騰泰戰略是一家專注於為金融機構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服務商。為企業提供定製化、有深度、一站式的海外研修項目及企業上市和管理諮詢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