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网友接力 亲情穿越时空 抗战老兵圆梦

今年3月,云南楚雄籍女抗战老兵寻亲的文章在楚雄网友中热传。

朱美琴,(因口音问题,身份证登记为朱梅庆)女,属大龙,生于1928年,原籍云南楚雄。现住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晚晴养老公寓,身体健康,记忆力严重衰退 。


三省网友接力    亲情穿越时空    抗战老兵圆梦

老人身体健康,记忆力严重衰退


朱美琴回忆:我的家在云南楚雄县葵路街24号,不记得父亲的名字了,我们家当时开饭店,此地结婚,宴请重要客人,都是在我家饭店包席,父亲是老板,但不会做菜。家中有1个妹妹,叫朱美珍,两个兄弟,朱启富和朱启贵。

上初中了,15 、16岁时,还在上学,为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学校动员参军,校长和老师动员大家去体检,我是家中老大,弟弟妹妹多,母亲很反对,校长说:你别怕,人家想去还去不了呢!我们班上去了三个女生,男生不记得多少,名字全不记得。

不知道从哪里坐飞机,穿着旗袍上的飞机,双翅膀5个头的飞机,下了飞机就在飞机场的招待所住下,所长的名字记不清楚了,后来才知道是到了印度,部队发草绿色的毛呢毛毯,牙膏,牙刷,衬衣衬裤,两套,有军装,没有军衔,有工资是发卢比,一直跟随翻译人员,有英语翻译、中国翻译、印度翻译,住在同一个宾馆,明天的工作,就是跟翻译一起外出参观、采访,日常要求很严格,不能随意外出,上街买东西要请假,还得有翻译陪同,不然的话,有钱也不会花。

在回国前,开会时说,这里的卢比回国后就不能用了,赶紧买成东西或者花掉,我就买点金子,买衣服,装了两个皮箱回国。回国的路上认识后来的老公,叫郭武成,河南许昌县人,是运输部队的驾驶员,不是军官。从中印公路坐汽车回到云南,在老家楚雄结婚,生了大女儿。

当时可以去台湾,但是因为有两个孩子没有去,加之公公也不让离开家。

前后生养了6个孩子,老公就去世了,一生再未改嫁。

91岁朱老太太说,自己家中6个孩子,1958年的时候,把从印度带回来的点金子卖给银行,贴补家用,靠一个人操持家务,生活太清苦,无数次梦里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旁……可是没有钱买火车票,到了80年代,曾经与家里联系过,每当想到没有给父母尽孝,没有照顾到弟妹,感觉十分内疚,家中的变故,一拖再拖,没曾想到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人老也越来越思念亲人。


三省网友接力    亲情穿越时空    抗战老兵圆梦

许昌晚晴养老公寓的张柯院长(左)与老人合影



云南网友“抓瞎”得到在一消息,即刻转发给四川省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张纪唐帮助查找,张纪唐马上想到家住楚雄市的朋友媒体人“七剑”。“七剑”了解情况后,在公众号“早安楚雄”上以题为《抗战老兵楚雄寻亲 当年穿旗袍从军!亲人们,你还好吗?》的稿件进行刊发,“楚雄鹿城信息港”等进行了友情转发。短短几天时间,就获得了几十条消息,其中一条重要消息是朱老太太弟弟的同事打来的电话,说因为企业破产,很多年没有同朱老太太弟弟来往,但表示愿意继续打听。

3月13日,张纪唐接到一条令人激动的电话,是朱老太太的侄儿,小朱先生打过来的,对寻亲细节进行确认,初步确定“基本吻合”。


张纪唐立即把这个消息通报给了“七剑”和“抓瞎”,并及时与河南省许昌晚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范小凯取得了联系,同时与朱老太太及其楚雄的亲人分别再次沟通,再次确认。3月14日上午,朱老太太通过手机,与楚雄的侄儿小朱先生进行跨越了75年的连线对话,双方都很激动,范小凯说:朱老太太虽有些老年痴呆,那一刻非常激动,一口气报出弟弟妹妹的名字,手都不停地发抖,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止不住流下来,我也很感怀,很激动,和朱老太太一起流眼泪,真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并表示,以后一定把朱老太太照顾好,安度晚年。


朱老太太和6个孩子商量,争取回到楚雄与家人团聚,祭奠父母和弟弟,尽孝道尽情义,以解相思之苦。朱老太太的侄儿小朱先生建议说,姑姑年纪很大了,行动不安全,最好是我们朱家人去许昌看望。


三省网友接力    亲情穿越时空    抗战老兵圆梦

老人近照



通过川滇豫三省网友的共同努力,这位九旬老人的团圆梦终于将要实现!

近日,小朱先生给张纪唐副秘书长发信息:“张大哥你好,我是云南楚雄的朱玉洪,最近我们已经和河南许昌朱美琴女士联系上了,经过确认,确实是我们家失散多年的亲戚,经过各个志愿者的努力,她们两姐妹已经达成了谅解,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有可能见面,在这里,我代表全家向你们这些志愿者的无私付出表示最真挚的谢意!这个社会因有你们的存在而更加温暖,如果有一天 ,你们需要我的帮助,我会像你们一样,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再次感谢你和你的朋友们无私的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