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贏政並沒有下令呂不韋自盡,只是讓他遷到巴蜀,為何他就自盡了呢?

大秦鐵鷹劍士


在你印象中,呂不韋是怎樣一個人?

——精於算計的商人?

——搖唇鼓舌的政客?

——養士三千給嬴政編治國教材的治世賢臣?

——權傾天下的秦國宰相?

——妖冶趙姬的前夫、情夫?

——秦王嬴政他親爹?

一代雄傑,亦或是投機商人?



呂不韋和贏異人那筆“奇貨可居”的生意,我們就不說了;呂不韋跟趙姬名滿天下的緋聞,我們也不扒拉了;呂不韋究竟是不是嬴政他親爹,咱們也不爭議了。

今天,我們說說呂不韋的死。

秦王十二年,那年嬴政25歲,親政的第三年。呂不韋被罷相免職回河南封地,依舊門庭若市,各國的使節爭相拜訪。而此時秦國正跟趙國激戰正酣。

秦王嬴政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之後呂不韋飲鴆自殺。

嬴政給呂不韋寫那封信,事出何因咱們捋捋。



莊襄王初年,即呂不韋秉相位之時,秦國東出爭奪天下,大將蒙鶩經過多年苦戰,攻取周、趙、衛的幾十座城池,立三川、太原、東郡,可根基還未扎牢,就被魏公子無忌率領魏、趙、韓、楚、燕五國聯軍覆盤,所得城池盡失,昭告呂不韋為相期間的對外軍事擴張,勞民傷財,卻徒勞無功。之後幾年秦國國內災荒連年,秦軍長期閉關不出。

《史記.魏公子列傳》: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諸侯。諸侯聞公子將,各遣將將兵救魏。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走蒙驁。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11年後,即公元前236年,勵精圖治的秦王嬴政起用王翦、楊端和、桓齮功趙,復取上黨及河間各城。也就這時,秦王嬴政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

秦王的信很赤裸裸地質問:你呂不韋對於秦國有多大貢獻?你憑什麼享受十萬戶的封邑。滾一邊去!

《呂不韋列傳》: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呂不韋沒有遷徙,選擇自殺! 秦王只是讓呂不韋遷到蜀地,呂不韋為什麼自殺?

自慚

說實話,呂不韋當政期間,秦國對內對外的政治軍事都沒有太大改觀,尤其國內饑荒連連,民不聊生,國家可以倚重的將才稀疏,就蒙鶩和王齡。兩人又先後去世,估計都是戰死的。

《秦始皇本紀》:二年,麃公將卒攻卷,斬首三萬。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將軍蒙驁攻魏氏、有詭。歲大飢。四年,拔、有詭。三月,軍罷。秦質子歸自趙,趙太子出歸國。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

難逃一死

呂不韋知道自己在秦國為相十三年根基深厚,剛剛親政不久羽翼未豐的秦王是容不下他的。當年有赫赫戰功的白起被貶為庶民,也是在遷徙途中,被秦昭王賜死。

反正是死何不自己痛快點,省的死的難看,還牽累家人。

該結束了

呂不韋從一個社會地位卑微的商人,慢慢走到秦國宰相的權力巔峰,該經歷的都經歷了,與其從頂峰摔到低谷,倒不如死的痛快。反正死也不遺憾了,何況自己的死,對秦王嬴政來說,也是一種成全。



你們覺得呂不韋死的憋屈嗎?


開涮歷史


如果可以生,誰會選擇死?呂不韋從一名商人搖身一變成為秦國的丞相和萬戶侯,這期間他付出了多少心血?這樣的人是不可能輕易放棄生命的,然而,呂不韋又的確是在接到秦王政的一封信後選擇了自殺。秦王政給呂不韋的信很短,只有三十個字,絲毫沒有提及讓呂不韋自盡的事,只是讓呂不韋將全家遷到蜀地。但是高手過招,根本不需要說的那麼直白。這裡先貼出那封只有三十個字的信: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是不是完全沒有讓呂不韋自盡的意思?但是,這三十個字在呂不韋看來卻只有七個字:

呂不韋,你自盡吧!

秦王政要的是兵不血刃的解決呂不韋,並且不能留下刻薄寡恩的壞名聲,而呂不韋要的是自己死後,家裡人能夠免於一死。因此呂不韋自盡是最好的結局,畢竟秦王政想殺呂不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彼此心裡都有數。

呂不韋原先只是一個商人,在邯鄲經商的時候遇到了落魄公子子楚,彼時,子楚只是秦國太子安國君的一個庶子,生母還不得寵愛,而子楚奉命在趙國做質子,兩國衝突不斷,子楚在趙國的處境實在不怎麼好。然而正是因為這樣,呂不韋才認為子楚奇貨可居,如果能把這樣的一個公子扶上未來的秦國國君之位,才能讓子楚感激自己,那樣呂不韋得到的才會更多。

也正如呂不韋所想的那樣,子楚向呂不韋承諾,將來自己做了國君,會和呂不韋一起共掌秦國國政,相當於兩人均分秦國。

呂不韋拿出千金來打點這件事,先是讓子楚在趙國得到了比較好的待遇,然後呂不韋親自到秦國說服華陽夫人將子楚過繼過去,讓子楚成為嫡子,將來會在安陽君成為國君的時候做秦國的太子。

呂不韋在子楚身上投入的可不止金錢,還有美女。呂不韋在家中宴請子楚的時候,子楚看上了呂不韋的小妾,也就是趙姬,未來的趙太后。呂不韋忍痛割愛將趙姬讓給了子楚,很快兩人就結婚,並生下了趙政,也就是未來的始皇帝。而也正因為如此,一直有秦始皇是呂不韋私生子的傳聞,但實際上秦始皇根本不可能是呂不韋的兒子,他只可能是子楚的兒子。

後來秦國攻打趙國邯鄲,呂不韋和子楚趁機逃回了秦國,而趙姬帶著趙政在趙國被軟禁了起來,趙政在趙國還有一個玩伴叫做太子丹,就是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中的燕太子丹,他當時也在趙國做質子,兩個人在異國他鄉成為好朋友,只是長大後又成為了敵人。

秦昭襄王去世後,安陽君繼位,子楚被立為太子,趙姬和趙政被護送回了秦國。只是安陽君比較悲催,繼位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子楚繼位,趙政成為太子,而呂不韋這個大功臣成為丞相、文信侯並食邑十萬戶,位極人臣,權勢滔天。三年後,子楚也去世了,十三歲的趙政登基成為秦國的國君,因其年幼,秦國國政實際上把握在呂不韋手中,而且他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成為相國,以及趙政的“仲父”。何為“仲父”?就是國君對重臣的一個尊稱,其地位僅次於父親。

呂不韋做臣子做到這個地步應該是已經達到極致了,這樣的權臣對任何準備有作為的國君來說都是攔路石,都是應該被清除的。在趙王政那樣的有野心和雄心的國君面前,呂不韋應該急流勇退才可能保全性命,但是在秦王政還年輕的時候,呂不韋捨不得權力,而且他還犯了一個大錯。

子楚去世後,呂不韋就和趙姬重新勾搭在一起了。雖然當時的秦王政年紀小,但不代表他什麼都不知道,只是選擇了隱忍而已。到了後來,隨著秦王政一天天長大,呂不韋知道自己繼續和趙姬這樣下去很可能會被趙王政解決掉,才給趙姬推薦了嫪毐。

趙姬和嫪毐雙宿雙飛之後,呂不韋覺得自己終於可以繼續安心為官了,但是嫪毐顯然沒有呂不韋那樣的頭腦,他以假太監的身份和趙姬待在一起,還讓趙姬懷孕生下了兒子,兩人搬到了雍地,真正過上了一家人的生活,任何一個帝王都不可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而且嫪毐狐假虎威,藉助趙太后的力量,不僅成為長信侯,有了封地、門客,排場也很大,甚至嫪毐還動了讓自己的孩子做未來國君的心思。

秦王政一直隱忍不發, 只等著親政後將這些人一網打盡,前239年,在秦王政親政前夕,朝中的風向就開始轉變,秦王政新君上任三把火是必須要有的,因此已經有人將嫪毐的一切行徑報告給了秦王政。第二年,秦王政正式親政,嫪毐害怕秦王政向自己對手,遂搶先一步對秦王政動手,當然,結果是嫪毐失敗被車裂,夷三族,兩個兒子也被秦王政亂棍打死。

處理完了嫪毐,回過頭就是呂不韋,秦王政是想借著這件事直接處死呂不韋的,畢竟嫪毐是呂不韋進獻給太后的,其假太監的身份也和呂不韋有關。但是呂不韋的情況又和嫪毐不一樣,嫪毐對秦國完全沒有功勞,所以處死這樣一個人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但是呂不韋就不同了。

呂不韋這些年對秦國是有大功的,是他一手將子楚扶上了秦國國君的位子,甚至可以說沒有呂不韋,就不可能有秦王政。而且呂不韋在秦國甚至諸侯國間還是很有威望的,他門客眾多,他們也都為他說情。在這樣的情況下,秦王政不可能強行處死呂不韋,畢竟他剛剛親政,權力還沒有完全握在手中,一旦處死呂不韋,會寒了很多官員的心,這樣就是得不償失。

因此,秦王政只是在第二年免去了呂不韋相國之職,又讓他離開國都到河南的封地去。雖然做了這樣的決定,秦王政還是不放心呂不韋,而且他時時刻刻在想著怎麼處死呂不韋,徹底解決這個隱患。機會終於來了,一年後,很多諸侯國的賓客紛紛來到秦國慰問呂不韋,這讓秦王政終於按耐不住了,就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

本文開頭已經貼出了信的內容,秦王政在信中直接質疑呂不韋何德何能食邑十萬戶並且做“仲父”,並命令呂不韋一家遷到蜀地去。

呂不韋看完信,知道秦王政早晚會要了自己的命,先是免了他的職務,將他趕到封地河南,現在又要收回封地,將他趕到蜀地,下一步就是要他的命了。而且如果讓秦王政主動動他的話,很可能整個呂家都要遭殃,還不如趁著現在秦王政還對他有一絲忌憚,直接自盡了事,這樣秦王政也不會為難呂家。實際上這也是秦王政想要的結果,也算是彼此成就了。

<strong>


蕭曉四姑娘


秦王嬴政之所以要讓呂不韋遷到巴蜀,與嫪毐事變是有密切關係的。

嫪毐事變、秦王果斷誅其三族

呂不韋使用計謀把嫪毐弄進宮中、並且成為太后趙姬情人的。進到宮中之後,在趙姬的袒護之下,嫪毐勢力發展很快。

最高峰的時候,嫪毐家中有幾千名私家奴僕,供養的門客也達到1000多人。

隨著實力增強,嫪毐的野心也膨脹起來。他與趙姬密謀,等到秦王嬴政死了、讓他們自己的孩子繼承王位。

公元前238年,秦王到雍城舉行加冕儀式、晚上住在雍城。

嫪毐偷用秦王和太后趙姬的印璽,帶領自己的門客、奴僕以及能夠調動的軍隊發動宮廷政變。

呂不韋命令負責保衛咸陽王宮的昌平君、昌文君率領將士與嫪毐作戰。雙方進行激烈戰鬥。呂不韋借用秦王的口氣下令:打死敵人的重重封賞,參加作戰的宦官都提拔一級。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呂不韋的軍隊英勇作戰,打死了嫪毐手下幾百人。嫪毐本人帶傷逃跑了。

秦王嬴政在全國懸重賞通緝嫪毐。

嫪毐被逮住後,秦王嬴政將他五馬分屍,並且將嫪毐的父族、母族所有成員全部殺死。

對嫪毐效忠的黨羽27人被砍下頭顱、並懸掛示眾。

曾經追隨嫪毐的那些人罪責輕的、罰做繁重的體力勞動;罪責重的4000多人、被剝奪爵位,並將他們的全家都遷到四川地區,從事三年的無償勞動。

嫪毐是呂不韋引進宮中的,呂不韋當然也有罪責。考慮呂不韋輔助先王有巨大功勞、在平定嫪毐叛亂中也發揮了重大作用,秦王嬴政沒有立即處罰呂不韋。

呂氏勢大、秦王寫信令其遷蜀

斬除嫪毐勢力之後,在王宮中、最有實力的人就是呂不韋了。隨著秦王嬴政親政事務增多,他感覺到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就是呂不韋。

公元前237年10月,秦王免掉呂不韋的相邦職務,並且命令他住到河南自己的封地上。

因為呂不韋精明有本事,又在秦國擔任了很多年的重要職務,所以,雖然不在王宮,但是威望仍然很高。

呂不韋在河南封地期間,來拜訪、問候他的各個國家的賓客使者來來往往、接連不斷。

秦王早就派人窺探呂不韋的情況了,知道呂不韋影響依然很大。

秦王嬴政擔心呂不韋也象嫪毐一樣會發動叛亂,就寫了一封很短、但很有殺傷力的信,派人送給呂不韋。

信中說:你呂不韋為秦國建立什麼功勞?秦國在河南給你封地、食邑十萬戶。你呂不韋與我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你膽敢號稱仲父。現在命令你與你的家屬全部遷到四川去居住!

不韋三思、為保全家飲鴆自殺

看了秦王嬴政的信件,呂不韋立即想到蜀地(今四川)是令人恐懼的。

蜀地大多數地方都是崇山峻嶺,正常情況下人們走路都很艱難;當時蜀地經常發生自然災害,不是水澇、就是旱災。象呂不韋這樣過慣了富裕生活的人,到那裡是不能生存的。

呂不韋當年是57歲,算是高齡了。這樣大年紀的人,從河南走到四川,在路上很大可能就會累死、或者病死的。

呂不韋在秦王的信中看到兩個反問:你呂不韋為秦國建立什麼功勞?你呂不韋與我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

呂不韋心中清楚意識到秦王不會再念及自己的功勞、也不會再念及自己的情義了。秦王嬴政已經恩斷義絕、已經堅決與自己一刀兩斷。既然如此,呂不韋還能說什麼?無論說什麼、都只會招來災禍。

呂不韋想到了白起。

白起,是秦國秦昭襄王時期的大將,為秦國屢建戰功。白起為秦國奪取70多座城池,被封為武安君,名震天下。

公元前257年,白起重病臥床,但是,秦昭襄王命令他立即起身、到前線指揮打仗,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

白起拖著沉重的病體,艱難上路。當走到杜郵這個地方時,接到了秦昭襄王派人送來的利劍、並要求他用這把劍割斷自己的脖頸。

白起仰天長嘆:“蒼天啊!我有什麼罪過,竟然落得這樣的下場?!”然後舉起利劍、用力划向自己的脖子。

想到這些,呂不韋已經明白自己非死不可了。如果自己自殺,死了一人、或許可以保全家中的其他人員。

呂不韋默默無言、黯然神傷、老淚縱橫。他走到自己的臥室,拿起毒酒仰起脖子、一飲而盡。

公元前235年,一代名商、曾經的成功人士呂不韋飲鴆自殺、一命嗚呼,終年57歲。

茫茫歷史長河、呂不韋只是一顆閃光的水珠。他的自殺,究竟是什麼原因?

我是:岳飛的飛。

歡迎批評、一起成長!


岳飛的飛


呂不韋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通過投資秦國質子異人獲得了權傾天下的政治勢力,而年少的秦始皇在他的輔佐下成長了一代雄傑之君後,他逐漸被秦始皇排斥出了權力中心,但呂不韋縱橫政壇多年形成的勢力、人望不可能短期消除,這些仍然對秦始皇的君權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在這種背景下,秦始皇給呂不韋寫下了“君何功於秦”這封信,

呂不韋權衡利弊,最終選擇了自殺,這樣他以最小的代價保全了整個家族。<strong>

專制君權特點決定了呂不韋的尷尬地位

秦始皇之父秦莊襄王英年早逝,當時秦始皇才十二歲,因此秦國王權由太后趙姬、仲父呂不韋等代為執掌。不過古代專制君權的權力結構最大的特點就是“獨”和“一”,最高權力必須掌握在一人手中。這種制度就造成了,每當最高權力進行交接的時候,往往政局也是最為兇險的時候,因為權力的轉換往往伴隨著不同利益集團的興衰,而

曾經染指過最高權力的人一旦退下來,很難自保或者得到妥善安置。

秦始皇親政就是一次最高權力的交接。按照制度,太后趙姬、呂不韋等人應該交出自己代行的那部分權勢,這就引起了震盪,依附太后的男寵嫪毐發動造反試圖殺了秦始皇。秦始皇消滅嫪毐集團後,開始著手處理另一個根基龐大的呂不韋集團。

一山不能容二虎,呂不韋必須退出權力中心

呂不韋先後輔佐了秦國兩代君王,身居相國之位,並代行最高權力十餘年,在天下擁有很高的聲望。他擁有十萬封邑,三千門客和數量龐大的家奴,而且還繼續廣泛地招羅人才,可以說以他為中心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秦始皇親政後就必然要調整他和呂不韋之間的關係,影響呂不韋的既得利益,因此,這難免會引起矛盾和衝突,導致政局動盪,所以秦始皇必須把呂不韋清除出最高權力結構

但呂不韋對秦莊襄王和秦始皇父子兩代君主恩義深重,再加上他聲望很高,為他說情的人源源不絕,因此秦始皇不能像剷除嫪毐那樣對待呂不韋。由於嫪毐本身就是呂不韋引薦給太后的,所以秦始皇以呂不韋與嫪毐有牽連的罪名將呂不韋革除相位,讓他在河南的封地居住。

誰知呂不韋到了封地後,各國的諸侯和使節絡繹不絕地去問候呂不韋,使者“相望於道”,秦始皇擔心呂不韋會內外勾結髮動叛亂,又下令將他遷徙到蜀地,試圖隔絕呂不韋與各國政治勢力和賓客們的關係。

飲鴆自殺,呂不韋用最小的代價保全了家族

秦始皇親自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於蜀。”在這封信中,秦始皇全盤否定了呂不韋對自己父子兩人的功勳,可以說態度非常嚴厲冷酷。狡猾精明的老油條呂不韋感到強烈的不安,擔心會遭到身死族滅的下場,於是為了保全家族,向來擅長算計的呂不韋權衡之後,決定採用最小的代價——自殺,來取得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即保全整個家族。

呂不韋死後,秦始皇確實沒有對他的家族下手。不過呂不韋的門客們感念和他的“君臣之義”,偷偷把他葬於洛陽北邙山。這種舉動顯然有向秦始皇抗議的政治含義,秦始皇下令處罰了呂不韋的門客和故吏。

秦始皇解決了嫪毐和呂不韋兩大政治勢力後,牢牢將國家大權控制在自己手中,秦國國家權力基礎更為穩固,也為他統一六國奠定了政治基礎。


美映椒房


在戰國後期這段歷史上,最有名的恐怕是秦國的“家事”了,尤其是後來統一全國的嬴政,他的智慧與手段許多帝王也無法匹敵,特別是在處理呂不韋這件事上,嬴政並未下命令讓其自殺,只是讓呂不韋一家,搬去巴蜀居住,也就是如今的四川地區,但呂不韋收到此命令以後,直接在家中自殺身亡,這又是為什麼嗎?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呂不韋這個人,作為歷史上成功人士的典範,呂不韋一開始只是個商人,並且社會地位比較底下,他在邯鄲經商時,偶然遇見秦國的一位庶子名為子楚,因為不受寵的原因,子楚被派來趙國為質,趙秦兩國經常有摩擦,關係並不怎麼好,可見子楚是被秦國放棄的,但呂不韋卻認為子楚是值得投資的,因此處處在趙國幫助他。

子楚自然也知恩,他曾經向呂不韋承諾過,如果自己有一日成為秦國君主,一定與呂不韋共治秦國,等於說把秦國一半,都讓給了呂不韋,呂不韋在這位質子身上,可不止投資了金錢,還有一位美女,這個女人就是趙姬,子楚與趙姬生下一子趙政,這便是今後的秦始皇。子楚後來真成為秦國國君,因此趙政被冊封為太子,呂不韋也從商人變成了宰相。

子楚去世以後,其子趙政即位,這時的呂不韋,又暗中與趙姬勾搭起來,不過呂不韋自始至終是個聰明人,他深知若是自己再與趙姬有關係這位新國君定然不會放過自己,因此他給趙姬推薦了一個人,此人便是嫪毐。當時的秦王政十三歲即位,年紀雖然比較小,但不代表什麼也不知道,只是礙於自己羽翼未豐,故而選擇隱忍不發。秦王政正式接手權力以後,嫪毐因害怕其報復,搶先一步對他動手,結果以失敗收場,其本人被車裂而死,夷三族,兩個兒子也被秦王政下令亂棍打死。

少了嫪毐這個對手,秦王政把視線對準呂不韋,因為嫪毐正是呂不韋所贈,與他也是有些關係,因此秦王政下令免去其相國官職,勒令其回封地生活。但因為呂不韋名氣實在太大,即使閒賦在家,也有許多人前往拜訪,再也按奈不住的秦王政,直接修書一封,讓人帶給呂不韋,信上的內容寥寥幾筆,總體的意思是質疑呂不韋的功勞,說他怎敢自稱仲父,最後還讓他一家全部搬去巴蜀生活,但呂不韋並沒有出發,而是直接自盡。

總的來說,秦王政雖然沒有下令讓他自盡,但這封信件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自古聰明人說話,根本不用說的很直白,秦王政不想通過流血手段把呂不韋解決掉,因為帝王們都是愛惜名聲的,呂不韋甚至國君想讓他死,已經不是一兩天了,為了保住自己的家人,只好以自盡的方式,離開這片呆了幾十年的土地。秦王政這封信,表面是叫呂不韋去往巴蜀,其實這只不過是封催命書而已。


木劍溫不勝


歷史上的呂不韋,衛國人,一個戰國時期傑出的商人及政治家。

公元前265年,呂不韋來到趙國國都邯鄲。他以商人的靈敏嗅覺抓住了一個商機,就是結交秦國王子子楚。經過呂不韋的多方打聽,終於詳細瞭解了子楚的身份、當前的情況以及與他相關的事情。

子楚是秦國太子安國君二十多個兒子中的一個,由於不受寵愛,作為庶出的子孫,子楚被派到趙國作為人質。因此,子楚鬱鬱寡歡,而子楚的父親安國君有一個十分寵愛的妃子叫華陽夫人,這華陽夫人沒有孩子,呂不韋的商機的厲害之處就在此二人這裡。

呂不韋先是拜訪子楚,告訴子楚能幫他獲得太子之位,兩人商量後一拍即合,開始分別實施計劃。子楚拿著呂不韋提供的資金廣交朋友、累積力量,為爭奪皇位做準備。

呂不韋又帶著大量的珠寶拜訪華陽夫人的姐姐,讓她在華陽夫人面前盡說子楚好話。姐姐便對華陽夫人說:“安國君現在寵你,無非是你的美色,等到你年老色衰的時候,你將失去現在的一切。不如趁你現在還受寵,選一個將來能孝順你對你好的人選為太子。太子即位後,你還將擁有現在的一切,也將繼續享受一生的榮華富貴。子楚賢能又孝順,是最佳的人選。”華陽夫人挺有覺得有道理,先後多次在安國君面推薦子楚,最終安國君同意封子楚為太子。

子楚繼位後,呂不韋封為宰相,此人確實是個人才,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呂不韋大刀闊斧改革,秦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得到顯著的發展。在消滅了東周後,將其的領土併入秦國,使秦國更加的強大。

三年之後,子楚病亡,年僅十三歲的嬴政繼位,由於嬴政年幼,因此呂不韋開始了十一年的宰相生涯。在此十一年裡,秦國的軍事、經濟、文化、民生等又有了顯著的提升。秦國的強大,呂不韋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春風得意的呂不韋不知道他負面的過格行為,會讓他掉入深淵。在掌權期間,他仍與皇太后趙姬藕斷絲連,為了撫育年幼的嬴政,趙姬自然要尋找政治聯盟,而呂不韋是最佳人選。

日久之後,呂不韋也怕事情敗露,便給趙姬找了個假宦官嫪毐。嫪毐不但跟皇太后私生了兩個兒子,還意圖叛亂,這就給呂不韋的死埋下了伏筆。

嫪毐和呂不韋都有自己黨派,而他們的影響力是秦始皇最大的威脅。嫪毐跟趙姬生活在一起期間,得到的權利越來越龐大,秦始皇一定會除掉這個人,而把嫪毐引薦給趙姬的呂不韋也會難逃一劫。

然而嫪毐的“叛亂”卻是由呂不韋告訴嬴政,才讓其有所準備,並最終將嫪毐制服。嬴政念呂不韋多年來對秦國有功和告發嫪毐的叛亂計劃,免了呂不韋的死刑,只是把他發配到洛陽,讓他在家裡老死。

但呂不韋多年的宰相生涯,讓他有了數不盡的賓朋好友、門生故吏。呂不韋來到洛陽,這裡反而成立國家的重心,各國使臣來拜會,朝中大臣來彙報國家大事,並且他還控制著秦國的財團,這也就等於控制了秦國的經濟命脈。這讓秦始皇非常的不安,所以秦始皇便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呂不韋看完信後,知道嬴政對他不放心,他不會有好下場的。

呂不韋瞭解秦國的酷刑是怎樣的殘忍,與其被折磨致死,還不如自盡還能留個全屍,想通後呂不韋便飲鴆自盡了。


大國布衣


古人云: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所講的便是君命難違,道盡了臣子的辛酸和無奈。不過,帝王之術的可怕之處,並非明晃晃地取人性命,而是善用權謀,殺人誅心。秦王嬴政懲治呂不韋一事,堪稱殺人誅心的典範,他僅用一封三十字的信,便令曾經風光無限的呂不韋,服毒自盡了。

說起呂不韋,大家自然是再熟悉不過了。這位富商巨賈,憑藉自己雄厚的財力和精明的手段,得以利用子楚步入秦國政壇,甚至高居丞相之位。戰國後期,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並稱為戰國四君子,而西方的秦國則有豢養三千門客的呂不韋。秦莊襄王死後,十三歲的嬴政即位,呂不韋得以把持權柄,成了秦國權臣。

隨著嬴政的不斷成長,呂不韋日益成為阻礙這位英主的障礙,君臣之間的矛盾也日益顯露。此前,呂不韋便曾與嬴政生母趙姬有過非同尋常的關係,後來又找來假太監嫪毐去服侍趙姬,因而早已引得嬴政不滿。只是,由於嬴政王位尚不穩固,又考慮到生母實屬不易,故而隱忍未發。

但後來趙姬與嫪毐私自生下兩子,嫪毐又企圖藉機謀反,以篡奪王位。結果,事情敗露後,嫪毐被處以極刑,趙姬所生的兩個兒子也被處決。事情敗露後,呂不韋難逃其咎,被遷往到河南封地,遠離了秦國的權力中心。

嬴政最初是否對呂不韋懷有殺心,已經難以考證,但呂不韋到河南後,卻依舊同很多政客保持聯繫。更令嬴政難以忍受的是,竟有人請求召回呂不韋。這令嬴政清醒地意識到,要想鞏固自己的地位,必須要除掉呂不韋。

以當時的形勢來看,嬴政完全可以下一道命令,逮捕誅殺呂不韋,甚至可以盡滅其族。但是,嬴政並沒有這麼做。因為嬴政心裡十分清楚:呂不韋乃是於秦國有功的,還曾幫助自己的父親獲得了王位,如果生硬地誅殺呂不韋,很可能為背上一個屠戮功臣、忘恩負義的罵名。所以,這位年輕的秦王並沒有使用粗暴的方式來懲治呂不韋。

不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秦王嬴政卻用一封僅有三十字的書信,實現了誅殺呂不韋的目的: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這封信的內容被記載於《史記·呂不韋傳》中,而呂不韋見此信後,便服毒自殺了。

按照《史記》的說法,呂不韋之所以服毒自盡,原因為“恐誅”。與此前嫪毐被五馬分屍相比,服毒自盡無疑是“善終”了,可以免去不少痛苦。不過,曾經的富商大賈、秦國宰相,會是一個貪生怕死之輩麼?

仔細想來,呂不韋之死實則還有其他考慮,並非司馬遷所用“恐誅”二字便能概括的。要理解這一問題,還需再仔細揣摩嬴政在信中所講的內容。這封信雖然僅僅三十字,卻從三個方面直擊呂不韋的內心,令其不得不死:

首先,看“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一句。

呂不韋之功,是眾所皆知的,早在秦昭襄王(子楚)在趙邯鄲做人質時,便時常接濟於他,後來又幫助子楚打通了在秦國的關係,最終繼位為秦王。而且,呂不韋當政期間,對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方面,都是頗有功績的。如今,嬴政竟於信中將這些功勞、苦勞一概抹殺,可謂是令老臣心寒。

其次,看“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一句。

嬴政繼位初,呂不韋輔政,深受倚重,被尊稱為仲父,其地位堪比項羽的亞父范增。可如今,嬴政反過來又指責呂不韋,稱他與秦國並不沾親帶故,根本沒有資格享有仲父之名。這無異於是在宣佈與呂不韋劃清界限,甚至是有些“翻臉不認人”了。

既無功,又無親,呂不韋卻享受著食邑,僭用著仲父之名,豈不就是理應被處死麼?所以,嬴政又於信中命呂不韋和全家流徙到蜀地。須知,這一流放的處罰雖然沒有直接要呂不韋的腦袋,卻也無異於是將其全家往火坑裡推。

呂不韋心中十分清楚,嬴政遲早是要對自己動手的,與其等著更為嚴苛的處罰,倒不如自行了斷。更為重要的是,呂不韋心中盤算著,只要自己主動請死,那麼家人尚有一線生機。因此,這位秦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未能眼見秦國一統天下,便服毒自盡了。


史海爛柯人


在中國古代的政治鬥爭中,有時候血淋淋的刀兵相見並不是最殘酷的,最殘酷是幾個字,一封信就讓對方惶恐不安,主動自殺。

秦國曆來有明君賢相的搭配,比如孝公與商鞅,穆公與百里奚,惠文王與張儀等等,因為有這些英明的君主和賢能的相國才有秦國一代一代的積累,直至最後秦始皇最後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大秦帝國。

秦始皇時期有兩個很著名的丞相,一個是後期起了巨大作用的李斯,一個就是被逼自殺的呂不韋。但這兩人都不得善終,好像秦國曆來的相國善終的都很少,商鞅、甘茂、張儀、呂不韋、李斯等等好像結局都不怎麼美好。

呂不韋是嬴政能回秦登基的關鍵人物,嬴政還在趙為質子期間,商人呂不韋就投機於他,在秦昭襄王死後,嬴政隨著他爹子楚回國繼位,呂不韋也借勢到秦,入位相國之職。

呂不韋在子楚死後一直輔助年幼的嬴政,在嬴政沒有親政期間全面把持大秦國政,但他做得非常的出色,把秦國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對於秦國的經濟、軍事、法律等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變革,這為未來秦始皇能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嬴政總是要親政的,但他面臨著兩大障礙,一個是以他母親為首的嫪毐集團,嫪毐本是嬴政母親趙姬的情人,本事不大,卻有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野心越來越膨脹,秦始皇使用軍事手段剷除了嫪毐,這算是清除了一大毒瘤。

但對嬴政親政障礙最大的卻是呂不韋,呂不韋在秦國侍奉秦國兩代君王,朝中上下均為呂不韋的人,各個關鍵部門都為呂不韋的故吏門生。秦始皇要動呂不韋很不容易的。

嬴政要想收回權利需要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嫪毐案發後,嬴政藉機免除了呂不韋的相國之職,因為嫪毐是呂不韋推薦給太后趙姬的,肯定有一定的責任,於是嬴政把呂不韋革職回封地河南居住。

人到倒黴時一定要低調,但呂不韋好像相國位置呆久了不習慣,到了河南依然高調如前,門前來往拜訪的人絡繹不絕,不但國內一些權貴爭相前往,甚至連六國使者都會去河南面見呂不韋,這就是找死的節奏了。

嬴政大為光火,一個革職相國還能有如此影響力,看來呂不韋在國中的勢力不容小覷,於是就再次分封呂不韋去巴蜀,並親自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說你對我們父子兩人有何功能,能享受河南如此封地和待遇,你還是去巴蜀之地吧。

呂不韋此時才明白,嬴政已經不是那個年幼君王了,是真正的有為之君——秦王,嬴政為了能親政和達到削弱相權的目的肯定不會讓自己好過的,而介於嬴政殘暴的性格,如果自己不做出了斷,整個呂氏家族是逃不過這一劫的,呂不韋只有選擇自殺來避免滅門之禍。


沉墨I方之城


根據《呂不韋列傳》的記載來看,造成呂不韋自盡的直接原因就是秦始皇的一封信,雖然這封信中秦始皇只是嚴厲批評了呂不韋,並讓其和家人遷往蜀地居住,不過呂不韋是極為聰明的,他應該是透過這封信料定自己早晚必死,這才喝下酖酒自盡的。

秦王信件的內容和背景

秦始皇繼位的時候只有13歲,時任宰相的呂不韋獨擅大權,甚至被尊為“仲父”,而嫪毐又霍亂後宮,這令嬴政極為不滿。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年歲漸長的秦始皇與嫪毐、呂不韋的矛盾越發尖銳,這一年有人告發嫪毐並非宦官,且和趙太后私通生下兩個兒子,還意圖在秦王政死後立其子為王。嬴政於是令人嚴查此事,最終將嫪毐,以及他與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全部殺死,並夷嫪毐三族。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由於呂不韋已經成為了嬴政親政的絆腳石,加上嫪毐案牽扯到呂不韋,於是嬴政免去了呂不韋的相邦身份,將其遷出咸陽,令其返回河南封地。

然而返回封地的呂不韋還不清淨,各諸侯前來拜訪的賓客絡繹不絕。嬴政生怕造成動亂,於是在公元前235年,給呂不韋帶去了一封信,責問其道,“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呂不韋在收到秦王的這封信後,“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為何一封信便令呂不韋自殺

從這封信的內容看,秦始皇似乎只是對呂不韋“無功而被封十萬戶,無親而被尊為仲父”表達不滿,於是令其全家牽往蜀地。但在極為聰明的呂不韋看來,這封信卻是足以致命的,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嬴政抹殺了呂不韋的功績。呂不韋有沒有功績,那自然是有的,且不說正是在他的努力斡旋之下,嬴政和他父親才能夠返回秦國,並最終繼承王位。僅僅以呂不韋擔任丞相,先後輔佐異人、嬴政兩代秦王的過程看,他的功勞就不小。然而嬴政卻在信中說出了“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這樣的話,這等於是將呂不韋之前的所有功勞都給抹殺了。

2、嬴政步步緊逼,意圖幽禁呂不韋。嬴政為何要斥責呂不韋,即使如史料記載的一樣沒有明說,但我想呂不韋應該也猜的到,正是由於他返回封地後不斷接待各諸侯使者,這才引起了嬴政的不滿和猜忌,於是有了這封信的出現。而之所以令其和家屬遷往路途不便、地處偏遠的蜀地,就是對於他結交外人的一種懲戒。嬴政的這封信等於是傳達了一個信號,你的一舉一動都在我的監視下,最好還是不要和外人來往了,不然我會以為你是要造反的。


秦始皇這封信雖然內容不長,傳達的信號卻很明顯,等於是在告訴呂不韋,你對秦國沒有功勞,你和秦國宗室沒有血緣關係,我對你已經很不滿了,你再和外人來往我會認為你是要造反的。我想呂不韋正是體會到了這封信中的意思,他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了嬴政的絆腳石,他也料定自己即使乖乖遷往蜀地,恐怕也遲早會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

正是這封信讓呂不韋明白,只要自己還活著,嬴政就不會放心,這已經是必死之局,與其最後被潑汙水“因罪被殺”,倒不如自殺留個清白之身。於是呂不韋便自殺了。


香茗史館


其實一直到漢朝,中國應該說屬於貴族社會,雖然說也存在劉邦帶著豐沛兄弟實現屌絲逆襲的案例,但是他們一旦取得政權成為國家新貴,他們仍然在建立一種貴族社會,貴族身份是一種強烈的社會標識,成為一個人建功立業的敲門磚。

有一句話叫:“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呂不韋絕對屬於大夫這一類,在那個時代,處於這種身份最起碼你得是要臉的,不能有現在好死不能賴活著思想。後來漢文帝的舅舅薄昭犯罪,按例當處以死刑,漢文帝並沒有直接處理他,而是派人到薄昭的府上哭喪。薄昭明白了漢文帝的意思就自殺了。

呂不韋也是一樣,作為秦王曾經的仲父,公開審判他既是給了六國口實,說秦王昏庸,認了一個小人當仲父,也是對這位對秦國做出重大貢獻的貴族功臣的侮辱。秦王不願意這樣,呂不韋也瞭解規則,所以他自殺了,比之前人屠

白起的下場要好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