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这三位中国统帅痛打过欧洲白人侵略军

提起晚清史,大伙肯定都会各种郁闷和愤恨,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实在是……其实,在鸦片战争之前,欧洲白人就打过中国的主意,还不止一次,不过当时中国可没有晚清时那么孱弱无能,中国军队都给予了英勇反击,而且都打赢了,有三位中国军事统帅,就是这几场战争的决胜者。

第一位的名字,大伙应该不怎么熟悉,他叫汪鋐(1466—1536年),江西人,是明朝中期的官员,他痛揍的是葡萄牙人,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主张学习老外的先进科技以制服老外而且还付诸实践(即"师夷长技以制夷",虽然第一个正式提出这话的是清朝道光年间的思想家魏源)的军事家。当时欧洲大航海时代刚开始,葡萄牙人仗着先进的枪炮和军舰纵横无敌,当他们于明朝正德年间来到广东打算在中国捞好处的时候,明朝官员看他们十分不爽,于是乎,冲突爆发 。1521年,主管广东海防的汪鋐和葡萄牙人在海上以军舰对阵(即"屯门之战"),虽然汪鋐的战舰数量远比葡萄牙人多,但葡萄牙人的火炮(中国称"佛朗机")比明军火器厉害得多,汪鋐自己也说葡萄牙人的火器之猛烈——"古兵器未有出右者。"不过,聪明的汪鋐还是以大军长期包围的战术击败了没有补给的葡萄牙军队,当然,暴风雨也帮了明军的忙——葡萄牙的火炮难以发挥作用,而汪鋐则借助南风火攻(没雨的情况下)葡军。此番失败,葡萄牙人不服呀,他们于第二年卷土重来,这次明军赢得很轻松,因为经过第一次的交手,汪鋐认识到了武器装备的重要性,他想尽办法仿制了葡萄牙人的"佛朗机",而且仿版的威力一点都不比原版的差!汪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痛揍欧洲白人侵略者的军事家,他在战后官运亨通,获得了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一系列高级头衔,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如今没几个中国人知道他的名字。

鸦片战争前,这三位中国统帅痛打过欧洲白人侵略军

相比于寂寥无闻的汪鋐,第二位可谓大名鼎鼎、家喻户晓,郑成功(1624—1662年)是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的英雄壮举光耀千秋呀。郑成功是福建人,但母亲是日本人。郑成功的爸爸郑芝龙乃明末清初头号武装海上商团的老大,集商人、海盗和官员(被明朝封为总兵和公爵)于一身,常在中国东南沿海、台湾、东南亚和日本一带大搞走私和劫掠,他18岁时来到日本长崎,和日本姑娘田川氏结婚生下郑成功。郑成功文武双全,15岁考中秀才,22岁被南明隆武帝特赐朱姓和佩剑,封爵"忠孝伯",从此人称为"国姓爷"。后满清入关,占领北京,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郑芝龙投降清朝后被杀(悲剧呀),妻子被清兵奸污后自杀,隆武帝也被清兵俘虏后自杀,郑成功大受刺激,奋起反清。他建立了一支20万人又拥有超多战舰的庞大军队,在一系列作战中屡破满清八旗兵精锐,转战东南十多年,声威大震。1659年,已被南明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的郑成功率17万水陆大军、2000多艘战舰导大举北伐,不到半个月就席卷了4府3州24县,清廷震惊,顺治帝甚至打算亲征。但郑成功突然骄傲轻敌,遭清军偷袭,惨败于南京城下,被迫退到厦门。不过在另一个地方,郑成功干了一件更有意义的英雄业绩。明末时,台湾被绰号"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侵占,郑成功在中国大陆被满清重创后,决定收复台湾,作为新的抗清根据地。1661年,郑成功率2万多将士和数百艘战舰,从金门料罗湾出发,进军台湾,不久在台湾赤嵌城(台南市内)附近的禾寮城突然登陆。在海上,包括荷兰主力舰"赫克托"号在内的多艘荷兰战舰被郑军打沉或打退,在陆上,荷兰军的贝尔德上尉吹嘘只要一阵排枪就能打败中国军结果自己被击毙。郑成功以优势兵力将荷兰军的两大据点赤嵌城和台湾城(台南市安平镇)团团围住。荷兰军补给全无,印尼的荷兰军派兵救援,被郑成功击败,荷兰总督揆一被迫签字投降,台湾终于归回祖国!郑成功打赢了中国历史上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的第一次成功的海岛登陆战。收复台湾的第二年,郑成功就因病去世了,年仅39岁。

鸦片战争前,这三位中国统帅痛打过欧洲白人侵略军

第三位是清朝康熙皇帝手下的武将,叫萨布素(1629年—1701年),姓富察氏(乾隆的皇后也这姓氏),属满洲镶黄旗。出身军人世家的他弓马娴熟,智勇兼备,长期在黑龙江驻扎和练兵。当时,野心膨胀的沙俄(清朝称之为"罗刹")屡屡进犯黑龙江,各种烧杀抢掠,康熙帝大怒,封萨布素为首任"黑龙江将军",让他去收拾沙俄侵略军。1685年,萨布素率三千清军来到俄军占据的雅克萨城(黑龙江省漠河市以东黑龙江北岸,但现在属俄罗斯,唉……),水陆两军全面出击,清军进行轮流大炮狂轰,沙俄军伤亡惨重,俄军头目托尔布津扛不住了,无奈投降。不过由于雅克萨城确实够坚固,俄军火力也蛮厉害,清军此战赢得也不算太轻松。康熙帝为显示自己仁慈,放走了投降的俄军,但沙俄不知好歹,贼心不死,不久又卷土重来,继续进犯雅克萨,萨布素再度出击,攻城时直接击毙了作死的俄军头目托尔布津,俄军被围困近一年,战死、病死一大堆,最终和清军开始谈判。1689年,清朝和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边界,沙俄不敢再染指黑龙江(但没多久,彼得大帝就使俄国发生了惊天巨变,而清朝衰了之后,沙俄再度侵略,没少弄中国地盘)。此后,萨布素在黑龙江巩固边防,并在黑龙江首次设立了学校,可谓为百姓造福,后又和康熙帝出征噶尔丹,又立战功。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武将的结局却不咋地,他陷入官场的各种乱斗,被人弹劾诬陷革职,结果抑郁去世。

鸦片战争前,这三位中国统帅痛打过欧洲白人侵略军

纵观这三位打败过欧洲白人侵略军的中国英雄,可以发现,他们都是以人员的绝对优势通过包围战术而获胜的——汪鋐打葡萄牙军队是一万人PK七八百人;郑成功打荷兰军队是两万五千人PK一千五百人加七百援军;萨布素打沙俄军队是两千多人PK四百多人,面对白人侵略军,他们的武器装备并不占优势,毕竟大航海时代开始后,西方的火器实力已超越同时代的中国了。虽然决胜战争的因素并非武器,但在科技水平极不对等的情况下,落后的一方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倒霉的。汪鋐、郑成功、萨布素他们可以战胜敌手,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综合实力摆在那了,而且和西方的科技水平差距也不算太大,不过清朝盛极而衰之后,当中国军队再度面对西方侵略军时,那是悲剧连连呀。真正使得中国军队在国际上扬眉吐气、击败西方武装力量的,那还得到毛主席时代。

本文为李萌独家撰写,喜欢的,记得订阅本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