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說的“元以寬仁失天下”是什麼意思?

curr甸


朱元璋說元以寬仁之天下。並不是說元朝政府對待老百姓是什麼仁政。是因為對老百姓太好所以犯罪率太高,導致盜賊猖獗。而天下大亂,最終喪失了政權。

朱元璋說元朝寬仁。主要是指的元朝政府或者元朝皇帝對丞相太過寬仁。自從秦始皇設立丞相制度開始。相權和皇權都一直在博弈當中。在相權與皇權的博弈當中,皇權總是處於上風,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就設立了一大批待中侍郎來奉化丞相的權力。到了唐代,三省六部制正式形成。到了宋代,二府三司也進一步確立。宰相就越來越多,宰相的權力也就越來越分散,秦始皇設立丞相制度,剛開始的那種相權,幾乎都不存在了。

但是正當相要被皇權完全消解的時候,元朝卻出現了一種異象,那就是自從元世祖忽必烈之後,元朝丞相的權力急劇膨脹。他們有時候可以隨意的廢立皇帝。不但如此,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決策機構。竟然可以繞過皇帝,直接向地方下達命令。在元朝的各個地方都設行中書省。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中的官員直接聽命於中央丞相,基本上將皇帝置若罔聞,視為傀儡。

然而由於元代的皇帝出於種種原因,對於各個賺錢的呈現都是一種寬容忍讓的態度。所以中書省的權力在無限的膨脹中繼續膨脹。可以這樣說,元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丞相權力過大,導致中樞以丞相為尊。

所以朱元璋說,元朝寬仁是指的元朝對丞相太過寬仁。為了防止相權進一步傾軋皇權,所以他借鑑了元朝以寬仁失天下的歷史教訓。對,位列宰相的人極其苛刻。李善長作為他的親家和開國功臣,最後不得善終。楊繼聖剝皮實草更是被剝皮實草,倒了胡惟庸的時候,她更是下定決心,一定要把丞相制度給廢了。他見我用魔法的藉口,一下子誅殺了丞相等人將近2萬。胡惟庸時候他直接拆撤中書省,從此中國實行1300多年的丞相制度正式廢除。由皇帝直接統轄尚書省管理六部。全國的行政事務,直接向皇帝報告。這也就造成了朱元璋所說的,百僚以起朕未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猶擁被。

從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始,一直到1384年徹底裁撤中書省,誅殺胡惟庸。在這期間,凡是任過宰相一級別的人物。大多都沒有好下場。原因就是因為元朝的皇帝對丞相太過寬仁。導致元朝政權滅亡,所以朱元璋對宰相一級別的人物十分厭惡打壓。





舊事舊人歷史說


歷史上,每一個朝代建立時,統治集團都要認真總結前朝滅亡的教訓,制定出合理的統治政策。朱元璋認為"元以寬失天下",他的群臣亦深以為然。但這裡的"寬仁”不是指對人民寬鬆和仁厚,而是指元朝的統治體糸不夠健權,所以朱元璋用嚴刑俊法制理國家。

元朝是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國家,元朝統治者並沒有全盤接受中原的政權組織形式和漢族文化。元朝的許多高官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幾乎不懂漢語。元朝地盤廣大,把世界上幾大文明體糸納入帝國版圖,在治國理念上有更多的選擇,比如行省制度就是從元朝開始的。

統治者除了瘋狂搜刮財富之外,不會幹別的,元朝為掠奪財富大量發行紙幣,導致物價飛漲,人民生活困苦,官吏貪汙腐敗。《竇娥冤》是那個時代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元朝的政權組織不完備,各地被豪族大戶統治,社會矛盾激化。

上層政權沒有采用漢人成熟的機度,導至爭權奪利現象,皇帝更換頻繁,與丞相之間矛盾重重。元朝在入主中原的九十多年裡,內部矛盾重來沒有中斷過,沒有形成中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一旦社會矛盾激化,人民紛紛揭杆而起,元順帝不得不回到祖地去牧馬。

朱元璋總結歷史興亡的教訓時說,秦朝亡於殘暴,漢朝興於寬濟,元朝也亡於寬仁,所以他反其道行之,用嚴厲刑法加強統治,加強中央集權建設,廢丞相權分六部,設東廠進行特務統治。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皇帝。







關東俠客


元朝自1271年建立,至1368年覆滅,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一統的封建王朝。一共存98年,歷經16位皇帝。元朝在諸多統一的封建王朝中統治時間是較短的,但是版圖是歷屆王朝中最大的,在我國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


元朝疆域圖




如題所說,朱元璋在總結元朝滅亡的時候,說:元以寬仁失天下,這有點讓很多人不解,元朝歷來給我們的感覺是兇殘壓迫和腐朽的,怎麼也沒有感覺到其“寬仁”的,當然,這只是我們的感覺而已。之所以說其以“寬仁”失天下,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忽必烈畫像

1.沒有統一的“官方思想”。忽必烈為了方便管理治理中原漢族地區,在中土開始執行漢法,將大都作為首都,建立了一套以傳統中央集權作藍本的政治體制,其多數是保留宋朝的機構佈局,使用漢人來統治漢人,又恢復科舉制度,尊崇孔子。但從整個政權來說,元代沒有統一的“官方指導思想”,在這其中簡直是大雜燴,什麼思想都有,中土大多數信奉儒家思想,而元朝統治者更多的信奉草原的薩滿教和藏傳佛教。統治者的小眾信奉與被統治者大眾信奉根本就不一致,元統治者也一直未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導致元朝官方指導思想的缺失,這是個很大的致命點。當初漢武帝為什麼要開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就是要統一全國的思想,而草原民族遊蕩慣了,不喜歡被束縛,所以,這個方面致命薄弱。



2.元代缺少完備的法律法典。在建都大都之前,延用金泰和律定罪,建都後下令禁止延用,此後曾數次修律,都沒有完成,與其他王朝相比,司法的隨意性比較突出。作為一個統一的封建制國家,整個國家沒有一部根本大法,如何能確保整個國家的司法體系健康良性的運行,就如同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一樣,元從中央到地方沒有標準的司法條目來框定,那就會導致案件判罰上標準不一,地方官員的自由裁量權就大了,這就在其中滋生了腐化問題,殺人未必有罪,小偷小摸未必不死等現象,很多刑罰從輕從重處理。



3.元朝實施的民族優劣政策。其將蒙古人列為第一等人,色目人為第二等人,漢人為第三等,南人為四等人。本來民族沒有優劣之分,但元朝統治者將自己列於高於其他一切民族之上,認為自己就是精英,其他都是愚民,所以這就導致民族矛盾的進一步激化,本來蒙古族統一中原漢民族就已對其產生怨恨,再加上將人分成三六九等,蒙古貴族擁有一切至高無上的權力,將漢人當作奴隸一樣佔有,總之佔民族大多數的漢人等級是最低的,所以受到的壓迫也是最深的,當然他們的反抗也是最堅決的。

呂良偉版本的忽必烈

綜合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看出,元朝統治者仍然用其遊牧民族的那一套管理偌大個國家,已經不能適應發展形勢的需要,其想以落後文化來指導先進文化以求元朝的長治久安是不可能的。我們佩服成吉思汗的威猛和勇猛,但其只會騎馬打天下,不會下馬治天下,最終元朝不過百年而亡。

這就是我對此問題的一點理解,如有不妥請留言討論。



元以寬仁失天下。

這句話出於朱元璋之口,是歷史事實。

明初,朱元璋與元朝舊臣討論元朝得失,馬翼說"元有天下以寬得之,亦以寬失之。"朱元璋聽後說,"元以寬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吾治亂世,刑不得不重。`

明朝的嚴刑峻法,大家恐怕都有耳聞。清朝的文字獄,大家恐怕也都有耳聞。

元朝怎麼樣呢?

元朝的死刑很少。犯最大的罪,一般也只是監禁。犯人家裡有事,在監視下可以回家探親。

百姓議論(一說罵)朝庭,沒人管。舉報到官府,官府也不管。在言論上比較自由。

朝庭對官吏管理相當松。貪官汙吏沒人過問,買官賣官受賄甚至公開幹,很少有人管。丞相弄權,皇帝的權利幾乎名存實亡。

從1308一1333年,25年換了八個皇帝,貴族內部爭鬥不斷。軍政大權被實力派牢牢掌握。

在這樣旳統治下,有實力的地主,貴族階級自然要大肆斂財,剝削百姓。貪官汙更更會變本加利搜刮民脂民膏。社會必然逐步腐爛,崩潰,人民起義和元朝的覆滅不可避兔。

正是汲取了元朝的教訓,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嚴刑峻法,並設立了錦衣衛之類的特務組織,實行極嚴厲的統治,並在胡惟庸案後取消了丞相制。對糾正元朝的“寬仁失政"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歡迎點評。‘


WM曉奇


元朝是馬背上的民族,民風彪悍,但人口少,所以,元朝統治者,把統治區域內的所有民族劃分等級,蒙古族自然是第一人等,色目人是二等人,回回族為三等人,但人口最多的漢人,卻是四等人,他們對本民族和少數民族的人的治理是相當寬鬆的,但對漢人的治理卻是最嚴苛的,少數人去管理多數人,而且充斥著各種不平等,粗線條的統治,野蠻的管理方式,必然會失去占人口比例最大卻地位最低民族的人心,事實也證明了,再強大的武力,可以短時間征服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但是,想長期統治,僅靠武力是不行的,必須要有相應平等的民族政策,思想控制,才能長治久安!


情殤73244411



用戶2722992649759


朱元璋造反時,口號是元朝不仁,當上了皇帝又說元朝太仁了,他不希望別人以不仁的名義造他的反,他要鐵腕治國。


貝貝127554956


對,當對官吏越寬容就是對老百姓越殘酷,失去天下就是必然的


無慾金剛


元朝只對上層貴族寬仁,對老百姓特別是漢人不寬仁


夜色242860990


有一定道理。蒙古人統一中原後,在政體上基夲沿用了漢族,大宋的治理體系,如在權力設置上設立了中書省,即皇帝政事批審先由中書省確定,這樣在一定意義上中書省權力巨大,有時超過皇權權威。致使控制鬆懈。長此以往,皇室並不真正掌握國家真實治理狀況。故朱元璋上臺後撤掉元朝該機構,事必躬親,親理朝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