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陽光之路 做履職表率

——記山東省滕州市人大代表、南沙河鎮北池村黨支部書記秦應煉在山東、在滕州,有這樣一位代表,在農村改革路上肩負重任、不斷探索,用使命、用擔當踐行詮釋著基層人大代表的履職創業情懷,他就是已連續當選滕州市第十五、十六、十七屆人大代表、滕州市南沙河鎮北池村黨支部書記秦應煉。

出生於1964年7月的秦應煉,是一位優秀的退伍兵。自2001年10月擔任北池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積極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黨員群眾,克服重重壓力,通過財務公開贏得群眾信任,盤活利用本村資源建設了北池工業園。通過走出去學習先進理念,推動農村改革,走出了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北池模式”。在2018年7月1日山東省新時代激勵幹部新擔當新作為暨“擔當作為好書記”、“幹事創業好班子”表彰大會上榮獲“擔當作為好書記”稱號,並被山東省委榮記二等功。2019年4月21日,山東衛視《齊魯先鋒》“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奮鬥新時代好書記好班子”系列欄目中,播出了秦應煉的先進事蹟。

好制度帶出好班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北池村曾被評為棗莊市“工業產值第一村”。村辦企業——化工原料廠連續八年創造年利潤千萬元以上,為北池村贏得了“魯南第一村”的美譽。但是後來由於村“兩委”在村務管理上不夠公開透明,群眾不瞭解、不明白,意見日益疊加,加之九十年代末,由於國家政策調整和企業管理不善,化工原料廠停產倒閉,矛盾問題突出,引發長期信訪,村班子一度陷入癱瘓。2001年,秦應煉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首先從黨支部建設入手,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通過對無職黨員設崗定責,讓黨員由“站著看”變成“帶頭幹”,渙散的人心重新聚了起來,村支部也重新“硬氣”了起來。

圍繞著怎麼管好村莊,秦應煉帶領村“兩委”認真汲取了教訓,樹立了“公道正派、陽光議事”的治村理念。為了打破以往村“兩委”關門議事、書記個人“說了算”的做法,創新實行了“支部提議、兩委商議、黨委政府審核、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議事會決議、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陽光議事七步法”,村裡的大小事務都實行民主決策。同時,還選舉產生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建立健全了村務監督委員會相關制度,對村中大小事務採取事前參與、事中監督、事後評估的方式進行全程監督。每月還要定期在28日對村委財務和事務等工作進行審核、監督,真正讓黨員群眾參與並監督村裡的每一項決策、每一筆支出,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身清白。幹群關係也由“老不信”變為“一呼百應”,對黨支部的工作更加支持,大事難事辦一件成一件,幹部的成就感更強了。

好理念趟出好路子

秦應煉通過參加“千名支書進黨校”培訓和到蘇浙一帶考察學習,受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啟發,創新發展思路,提出成立農村置業股份合作社的想法,通過集體入股、村民自願認籌的方式,發展置業合作經濟。在此基礎上,確定了立足產業發展,挖潛資源優勢,推動三產融合的發展理念。向閒置資產要效益。盤活老舊廠房建成佔地300畝的北池工業園區,引入企業13家,盤活廢棄養豬場引入生態養殖項目,每年增加租金收入36萬元。在土地資源中找收益。整建制流轉土地800畝,引資8500萬元建成生態觀光示範園,整理坑塘、溝渠等對外出租,增加集體收入10萬元。從項目資本中求增益。成立滕州市首家農村置業股份合作社,採取村民自願認籌的方式,創新籌集股金37.5萬元,一期工程已建成2600平米廠房對外出租,增加集體收入9萬元,村民每股每年分紅100元,實現了產業振興。村內各類工業、農業項目年產值達到3億元,實現稅收1500多萬元;解決就業600餘人,村民人均工資、分紅等收益達到22000元。

在鞏固發展的同時,秦應煉堅持“發展成果由群眾共享”的理念,確保集體收入用在為群眾辦實事上,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每年都拿出集體一半以上的收入補貼給每位村民:醫保每人補助110元;自來水每方補貼1.5元;衛生費、治安雙保、小麥玉米保險村裡全部承擔,人均年受益達到200多元。去年,依託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創建工程,累計投資300萬元完善了村內基礎設施,完成立面改造230戶,美化牆面2.4萬平米,復鋪主幹道1.3萬平米,建設了綜合黨群服務中心和文化長廊,打造了高標準的生活區。這一系列的改變最終帶動了鄉風文明,提高了群眾的文明水平,群眾對秦應煉和村級工作的滿意度不斷攀升。

好代表做出好表率

心繫群眾,履職責任記心中。秦應煉已當選為滕州市三屆人大代表,他更是在工作中不斷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職責。

在秦應煉的家裡,桌上除了各種農業科技書籍外,更多的是學習材料、調研報告。他說:“人大代表只有加強學習,精心履職,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工作之餘,他不僅認真學習人大業務各類知識,加深對代表履職的認識,而且每天都要去村裡走訪群眾,找村民談心,傾聽他們的所思所盼,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除此之外,他還計劃再回引一些在外創業人士,鼓勵更多村民抱團發展,做強村裡工業園區的產業。秦應煉用真心換來真情,用實幹贏得信任,顯示出了基層人大代表在鄉村振興中的責任和擔當。

在滕州市第十五、十六、十七屆人代會上,秦應煉領銜提出了《關於解決多村一表的議案》、《關於對龍泉南路設置交通標誌的議案》、《關於對市經濟開發區南擴、加強基礎配套建設的議案》、《關於規範管理民辦幼兒園的議案》、《關於加大對漷河溼地投入、列入城市對綠地保護規劃的議案》、《切實解決南沙河東部山區群眾吃水難題的議案》等議案,均得到了有關部門的答覆,並圓滿辦理。他還積極參加閉會期間活動,本屆先後參加了十八屆人大十四次會議、市人大“水汙染防治法”專題輔導、市人大視察全市重點工程建設活動、滕州市人大代表履職專題學習班3次。

“我是一名村幹部,更是一名人大代表,村民信任我,我就要勇於擔當,不辜負村民對我的期望,為村民多辦事,爭做一名新時期合格的人大代表。”佇立村頭,望著鬱郁生長的園林綠化樹,秦應煉激情滿懷。

王慶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