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丸之地的朝鮮,兩千年來面對泱泱中國,為何能獨善其身

不得不說朝鮮真是一個偉大的民族,面對地大物博,擁有高度文明的中國,兩千年來竟能獨善其身,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語言和傳統。有人認為,只是因為我們中國都不稀罕朝鮮這個荒涼之地發動戰爭去打不划算。真的是這樣嗎,小編認真捋了捋發現,明清的時候或許如此,那時朝鮮已經統一獨立於中國幾百年了。但是,兩千年前呢,朝鮮為什麼沒有融入中國,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呢?

大家知道,直到戰國時期,中國的核心仍舊是黃河流域,浙江、福建、兩廣、雲貴等仍舊是荒涼之地,無史可考。對於那時的中國來說,朝鮮和雲南、廣東沒啥區別。秦始皇統一中國,但是不包括雲南、貴州。幾乎在同一時間,漢武帝征服了雲貴和朝鮮,一個是西南少數民族,一個是東北少數民族,沒有大的區別。命運從這裡開始不同,雲貴在漢唐穩定統治了幾百年,後來時而獨立,時而統一,慢慢和中原王朝融為一體。但是,朝鮮卻不斷反抗,中原王朝在朝鮮都是短暫統治,就被趕了回來。其中,好幾個朝代都是舉國之力進攻朝鮮,都沒能成功,可見朝鮮的頑強戰鬥力。

彈丸之地的朝鮮,兩千年來面對泱泱中國,為何能獨善其身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兵由水陸兩路進攻,滅衛滿朝鮮,次年置為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屬於幽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後,朝鮮半島北部和目前中國東北地區主要分佈著扶餘國、高句麗、沃沮、東濊和其它小國家或部落。西漢在這一地區建立了漢四郡。但由於受到當地人的反擊,真番、臨屯二郡很快瓦解,玄菟郡也被轉移到遼東。與此同時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興起後,開始逐步統一其周邊國家,並在西晉末年(313年)吞併了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668年,唐朝和新羅的聯軍征服了高句麗。相當於高句麗獨立於中原王朝355年,這麼長的時間,足以形成自己的文化、語言和國家認同。何況,676年唐朝就被迫退出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新羅統一了朝鮮。才短短的9年之後,朝鮮就又獨立出去了,國家認同馬上就恢復了。此後,中原王朝就再也沒能拿下朝鮮了。

彈丸之地的朝鮮,兩千年來面對泱泱中國,為何能獨善其身

我們再來看為什麼從313年-668年,中原王朝都沒能佔領朝鮮。313年,西晉八王之亂剛過不久,離五胡亂華只有3年了。西晉自身難保,自然管不住朝鮮。此後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四月,隋滅南陳後,中國才恢復統一,歷時276年。統一後的中國就想著統一朝鮮了。開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遣三十萬兵分水陸兩路攻打高句麗。但隋軍因遭大雨,運糧困難,水軍遭遇風暴,與高句麗交戰損失慘重。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親率三十萬軍隊兵分陸路和海路同時征伐高句麗,但遭到高句麗的強烈抵抗,隋軍潰敗。大業九年(613年)和大業十年(614年),隋煬帝再次率軍親征高句麗,都是無功而返,甚至導致隋朝滅亡。

彈丸之地的朝鮮,兩千年來面對泱泱中國,為何能獨善其身

唐太宗李世民則以高句麗據有的“遼東”為“舊中國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決心將對高句麗的征伐作為中國九州統一戰爭的最後部分。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再一次對高句麗發動進攻,但高句麗擊退了唐的入侵。直到668年,經過23年才拿下高句麗,並短暫佔領9年。通過670年到676年的反唐朝運動,唐朝被迫退出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

朝鮮趁著中國南北朝的分裂,獨立發展了三百餘年,得以形成國家和民族認同。所以,面對鼎盛時期的唐朝,都能夠團結起來把唐軍當侵略者趕了出去。

此後中國又是分分合合,再也沒有能力佔領朝鮮。及時花大力氣佔領了,也不一定能統治,參考盛唐。當然,朝鮮的戰鬥力也是不容小覷,後來契丹、元、紅巾軍發動幾十萬大軍,都沒有能佔領朝鮮。明清也是基於朝鮮難以統治,才退而求其次,納其為藩屬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