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古代货币历史

金融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货币的基础上,货币最重要的是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当然法制这个事情就已经是很后来的事情了。人类从有货币开始,到人类真的是一个法制社会,中间隔了漫长的距离。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大家都在干嘛?其实东西方都在干同一件事情,就是坚定地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从王权手里夺取货币权。因为在没有法制的情况下,王权就是一切。东西方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和王权斗争,直到把货币权掌握在人民手里的。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也可以换句话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货币历史,这个东西完全就跟人类的成长发展紧密地贴在一起。

带你了解古代货币历史

在王权开始欺压人民之前,就已经开始有货币了,那个时候货币是民主的货币。就是大家觉得不方便,我拿一头牛换你一头羊,可是我怎么找你钱呢?当以物易物的阶段过去之后,人类就开始使用货币。最早的时候是使用贝壳,而且最有意思的是东西方都使用贝壳,因为贝壳的距离比较遥远,只有在海边才能找到贝壳。那个时候交通运输不方便,所以大家都使用贝壳。所以大家看到中国字里面,凡是跟钱有关的都是贝字旁,就是因为最开始的时候用的是贝壳。在清朝魏源的《军储篇三》中有记载:“货币者,圣人所以权衡万物之轻重,而时为之制。夫岂无法以驭之?曰:仿铸西洋之银钱,兼行古时之玉币、贝币而已。

到今天,其实有的地方还保留着这个东西,在太平洋中间有个叫加罗林群岛。这个岛上使用的货币是一种大石头,但是这个石头是另一个距离四十海里的岛上来的,而且这石头很大。大家怎么交易呢?这个很有意思。比如说因为各种交易这块石头10%是我的,有5%是张三的,有50%是李四的,大家也不锯这石头。大家共同认定一件事,就是这石头5%是张三的,50%是李四的,交易的时候大家不会去动这块石头,就是记录你所占的比例的变化。终于有一天,这个岛上的一个富户,收粮食,打鱼获得了一块大石头,100%都是他的了。然后他就把这块石头放船上准备运回家去了,结果快到家的时候船沉了,这块大石头就沉在海底了,但是全岛的货币没有减少,全岛人民都认同水底的那块石头是属于他的财产。说明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的本质其实不在于到底是金子还是银子,最重要的是全体人们都共同认定这个东西有交换价值,它就是货币。

带你了解古代货币历史

可是当有了国王之后,国王就不这么想了,国王想为什么这块大石头大家就这样认同了?国王来了说我要废除这个石头,国王一想我有什么东西就使用什么东西吧,比如说如果我有布,那我说布就是货币。《国风·卫风·氓》中的一段就有写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史记·平准书》中记载了关于汉武帝铸钱的事情:“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大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秦始皇第一次发行了货币,叫做秦半两。《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二十铢。”汉武帝铸了五铢钱,铢是一种很轻的重量单位,大概二十四铢就是一两。五铢钱是中国钱币史上使用最长的金属货币。《汉书·武帝纪》中记载:“春二月……行三铢钱。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五年春三月甲午……罢半两钱,行五铢钱。

”唐太宗铸的钱就更有名了,叫做开元通宝,唐高宗李渊武德四年开始发行,唐太宗年间继续沿用。《旧唐书·食物志上》中记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一千文就是一贯,那绳子串起来。开元通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币值最稳定的一种货币,所以持续了三百多年。

带你了解古代货币历史

到了北宋,整个货币制度,商业制度,整个进入到了人类历史上的高峰。北宋就正经的铸钱,大概就铸了两亿六千万贯。南宋的《群书考索·财用·铜钱》中就记载了:“宋朝国初平江南,岁铸钱七万贯,自后稍增广。太宗至道中,岁八十万贯。真宗景德末,一百八十三万贯。天禧末一百五十万贯。仁宗天圣中,岁铸一百余万贯。庆历中三百万贯。神宗熙宁以后,岁铸铜钱宫六百余万贯。”两亿六千万贯大概是一个什么意思呢?就是明朝比宋朝只短一点儿,明朝也二百多年。二百多年间,明朝只铸了六百万贯钱,还没有宋朝的零头多。

大家看看《清明上河图》就知道了,宋朝的商业之发达。根据现在的统计分析,北宋开国的时候,差不多人均GDP在380多美元。到北宋高潮的时候,差不多能够达到五百几十美金。这是什么概念呢?在宋朝之后一直到一九八零年代,中国的人均GDP才恢复到五百几十美金。

带你了解古代货币历史

《三国志·易志·刘巴传》注引《陵零先贤传》中记载了刘备铸钱时候的一个故事:“军用不足,备堪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就是说刘备在铸钱的时候,明明就用了十铢重量的金属,却非在上面写一百钱,然后用这个一百钱去换百姓周手中的五铢钱。把收上来的五铢钱熔了,然后做了十个一百钱。结果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本来民间这二十个五铢钱就值一百钱,结果这么铸钱,一百钱就变成了一千钱,最后只好回到了以物易物。这就是所谓的铸大钱。《国语·周语·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中关于铸大钱的纪录,这一年也是我国文献中关于铸钱的最早记录。“(周)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单穆公曰:不可……王弗听,卒铸大钱。

带你了解古代货币历史

还有一种皇帝是铸小钱的。就是他也造一个五铢钱,但实际上只有三株,《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孝灵皇帝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雒阳及长安铜人,由是货贱物贵,谷石至数万钱,尽毁于董卓之手。”也是用这种钱去换百姓手中的钱,然后熔掉,原先三个五铢钱的重量可以铸成五个小钱,但是上面写着也是五铢钱。也是同样的结果,最后流通的时候大家不认,老百姓就这样被洗劫了。

在古代,收税只是一种方式,除了收税之外,用货币洗劫人民,是国王们特别喜欢干的一件事,然后大家都得斗争,所以人民就起来开始反抗,就有了历朝历代的改朝换代。

因为文章篇幅的原因,古代货币的历史先讲到这里。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会继续讲关于货币的一些历史,欢迎大家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