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王岗乡大山头村90后小伙刘洋回乡创业,流转村民土地搞“稻虾共养”,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今天,让我们跟着刘洋去田间转转。

在田边,他看着稻田里高产的虾,憨憨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虽然刘洋不到30岁,但听过他经历的人,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2008年,从驻马店财经学院毕业后他便北上创业;2009年底,在北京就有了自己的建筑运输车队;2010年初,经过走访、调研,他认准了建材市场的发展前景,回到家乡通过融资成为明港水泥厂厂长。2012年,随着家乡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刘洋主动回乡创业,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进入大山头村委。

2017年,刘洋被乡党委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2017年12月,他自筹资金成立了信阳市平桥区嫣然农业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初,通过流转土地,刘洋成立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为主的信阳市平桥区王岗乡耘峰种养殖农业合作社大山头分社。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刘洋详细介绍起“稻虾共养”的流程:在水稻田周围挖养虾环沟,种一季水稻,养二季小龙虾,每年三月份投放虾苗之前,在田里备足有机肥,保证土壤的营养供给,整个生长过程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保持田里水量适当。五月份先出售第一季龙虾,等稻收之后又能再卖一季龙虾。以往只种水稻,每亩净赚最多500元,现在能赚2000多元呢!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在带领村支两委到湖北、安徽,实地调研学习稻虾共养技术时,刘洋了解到因为“稻虾共养”,水稻也会比之前产量高、质量好。

如今每到龙虾季,商贩们就会直接来田头收购。就连水稻,现在也有外面的商贩提前预订收购了,根本不愁销路。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动周围的村民增收。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村里的吴得保和陈萍夫妇,是刘洋聘用的常年工,夫妻俩主要负责向“稻虾共养”的田里投喂龙虾,并观察龙虾的长势、田里水量等,然后根据情况做好龙虾最佳生长环境的保障工作。“我们俩每月共5000元工资,活儿不重,又在家门口,干得很舒心!”陈萍高兴地说。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邱琳是大山头村的第一书记,去年被评为“平桥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对大山头村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说:“大山头村位于王岗乡西南部,村委会所在地距王岗乡12.4公里,曾是平桥区最偏远的贫困村,2015年全村脱贫。但长久以来,大山头村农业发展仍以单季稻为主,农业产业模式单一,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农户收入少。”

对于大山头村来说,虽已退出贫困村,但如何让老百姓实现可持续增收,进而防止脱贫户返贫,却仍是一大问题。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村里的合作社将贫困户纳入到产业发展中,实现信息分享、技术共享、降低风险的共赢增收模式。大山头村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稻虾共养”模式试验成功后,就正式向老百姓推广,让更多人都加入进来,一起致富。

除此之外,合作社还通过用工劳务带贫,通过劳动技能培训,签订用工合同,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分为不同工作岗位,负责养殖、种植工作。通过劳务,15户贫困户(其中五保户3户)实现户劳务年均增收3500元。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村上搞“稻虾共养"产业,大伙都有钱挣,有劳动力者可自己发展,也可去基地打工,没劳动力者可出租土地给合作社,坐地收钱。大山头村低保户李金玉喜滋滋地说:“去年,我就开始搞‘稻虾共养’,如今,看着小龙虾走俏,一亩田收益翻了数倍,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除了“稻虾共养”,大山头村嫣然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还发展有:林间养牛存栏35头,林下养鸡3000只,益母草、夏枯草等中药种植300亩。

今年,新增有机订单蔬菜养殖基地,林下灯笼椒种植150亩。积极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进一步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好绿色廊道。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村民在合作社务工性日收入80到150元


刘洋:养虾亦有“稻”,90后小伙儿带领村民致富


下一步,王岗乡大山头村将采取政府引导、项目扶持、示范带动等多项举措,积极引导其他贫困村发展“稻虾共养”,让农户拓宽增收渠道,同时,也为打造"一村一品"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转载于【平桥微宣】,经【凯升融媒】编辑,转载此文请标明原作者,保持文章完整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