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了谁的奶酪?一代“暴君”杨广为何要以一国之力三征高句丽?

天才与恶魔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作为帝二代的隋炀帝杨广,就是左手圣明右手昏君的典型代表。本该安稳经营其父隋文帝杨坚打下的大好江山,以期在帝国版图上实现自己雄图伟业的隋炀帝,为何宁可拖下整个国家,也要接连三次征战高句丽?

动了谁的奶酪?一代“暴君”杨广为何要以一国之力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在短短数年间便三征高句丽,举百万大军却都铩羽而归。大业八年,隋炀帝第一次召集百万之军攻打高句丽,却因其错误的战略指挥,只顾一味堆砌兵力而全然不顾后勤供应的压力,加之对辽东气候的不适应,第一次征战以损失惨重告终,且国内农民起义起星星之火;第二年伊始,本该休养生息以待发展国力的隋朝,又开始了第二次的东征高句丽之行,在即将胜利之际,负责一应后勤处理的杨玄感突然举兵造反,隋炀帝不得已退兵班师回朝,平定国内动荡局势;大业十年,杨广已经是发疯般地不顾国内民怨鼎沸之势,再次征兵高句丽,此时隋朝早已民不聊生、烽烟四起,隋炀帝迫于局势接受高句丽“短暂”的请降后再次班师回朝。最终,隋炀帝以一国之力三次攻打而没有实质性收获,劳民伤财、动摇国之根本,也成了隋朝覆灭的最终导火线。

动了谁的奶酪?一代“暴君”杨广为何要以一国之力三征高句丽?

高句丽又称做“句骊”,扶余人为主,拥有广阔平坦的农耕之地,经过百年的扎实经营生产,农耕生产力一度辉煌。扶余人在结束内战之后,休养生息,扶余人数量也不断稳步高速增加。更为令人可怕的是其军防能力,扶余人因地制宜,利用特有的地势大力修建城堡,被灭国之前拥有176座城池,曾建立了坚若铜墙的军事防线。

动了谁的奶酪?一代“暴君”杨广为何要以一国之力三征高句丽?

扶余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中原王朝形成巨大的威胁,这是有战略远见的杨广付出重大代价也要三次攻打的重要原因。首先“句骊”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农业生产力及其不俗,又东临渤海湾,扶余人控制着渤海湾的经济贸易与渔业生产,经济生产力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其次扶余人不断学习中原王朝的统治模式,不断完善统治制度,仿建中原王朝行宫,执行严苛的律令制,稳固的统治模式意味着国家将不断强大。再次扶余人拥有自己独立的文化特色,并向周边属国不断传播教化,这对中原王朝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衅,对中原王朝来说,学我者生,代我者死,这是历代中原王朝君主所不能容忍的。最后,扶余人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在辽东建立了坚若磐石的山城要塞群,这些堡垒要塞大多建在较高地势的岩地之上,可以利用险峻的地势优势来抵御来犯之敌,要塞内食物充足,水资源丰富,不怕长时间的军事战争,而且地势易守难攻。如果放任扶余人不断地稳步发展,国力强大到一定程度的“句骊”王朝必定会将扩张矛头指向中原,因此隋朝一朝两代帝王,都不惜身死国灭,也要攻下高句丽。

动了谁的奶酪?一代“暴君”杨广为何要以一国之力三征高句丽?

隋王朝两代帝王多次攻打扶余人之国,除了高句丽本身强悍的国力威胁外。对于执政手段激进,好大喜功的杨广来说,兼并扶余人的国土,不仅是他帝国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也是他实现浪漫诗人般的政治理想所不可缺少的一步。不论是影视作品形象,亦或是史书上的记载,我们对于隋炀帝第一刻板印象,大多数是认为这是一个骄奢淫靡、好大喜功、血肉百姓的一代“暴君”。但是,杨广虽然无德,但他确实是一个有雄才伟略之人。隋炀帝在位仅仅数十年,在政治上改革官制、修订法律、东迁洛阳;在军事上攻灭土谷浑、征讨契丹、三打高句丽;在文化上开进士科、收藏大量典籍、尊崇传播儒学佛教;在经济上举全国之力修大运河;在外交上实现万邦来潮的强盛之像。隋炀帝对于统治的欲望与沉迷,想要对其霸业的炫耀之情,具有浪漫诗人特色的政治理想,独特的个人英雄主义执政理念也是他三次东征扶余人的原因之一。

动了谁的奶酪?一代“暴君”杨广为何要以一国之力三征高句丽?

历代君王与传统贵族势力的博弈,都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战。隋朝承自北周,关陇集团在隋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在社会经济与军事力量上,甚至在朝堂之上也有着绝对的话语权。隋文帝行事谨微慎行,采取的是退让之策,不敢过于直接面对关陇集团之争,所做出的反击也仅仅是兴建长安大兴城。隋炀帝与其父杨坚行事截然不同,为了巩固他的政权,先是以“关中大饥”为由,兴建东都,经营洛阳,以期脱离关陇集团的势力,而后又开进士科,允许非传统贵族势力入仕参政,打破了贵族对朝政的垄断局面。最后隋炀帝以洛阳为政治根据地,四处征战,因此也有一种声音,说隋炀帝多次举兵高句丽,其实也有着为了削弱旧贵族实力这一深层原因。

动了谁的奶酪?一代“暴君”杨广为何要以一国之力三征高句丽?

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评价与刻画十分丰富精彩。杨广骄奢无度,亲近奸佞,沉于女色,因过分劳逸百姓及残忍对待农民起义更是被冠以“暴君”之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隋炀帝罪在当时,所行惠于国家之事却是利及千秋。三次征战高句丽,耗尽国力却毫无实质性收获,但其战略远见,却是十分正确的,正所谓君之卧榻,岂容蛮夷觊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