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南和蘇北到底有什麼恩怨情仇

說到內鬥,地圖炮們早就把炮口對準了江蘇。“內鬥”作為江蘇人光榮而悠久的傳統,古已有之。兩千多年前劉邦(徐州)和項羽(宿遷)兩個江蘇人就因為內鬥,爆發了綿延4年之久的楚漢之爭。。

時至今日,江蘇“內鬥”的段子更是伴隨著網絡層出不窮,可謂深入人心。

江蘇內鬥背後有著深刻的歷史、文化和經濟原因。說到頭來,這種內鬥反映的,還是江蘇省內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現實。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來看看他們到底在內鬥些什麼。

關於江蘇“內鬥”的主體,各種說法莫衷一是。

蘇南和蘇北到底有什麼恩怨情仇

按照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劃分,比較公允的劃分為蘇南(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蘇中(南通、泰州、揚州)和蘇北(徐州、淮安、鹽城、連雲港、宿遷)。

給外省人“內鬥”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蘇南與蘇北+蘇中的矛盾。

蘇南人認為蘇北窮、人口素質低;蘇北人認為蘇南妄自尊大、尖酸、小市民。由於經濟上的強烈對比,蘇南在這條鄙視鏈中居於強勢地位。

江蘇的“內鬥”絕不僅僅限於南北相看兩厭,而是一場全面戰爭。蘇南內部,毫無團結

經濟發達的最蘇錫常自認為是血統更純正的蘇南,總覺得南京、鎮江是混進蘇南隊伍的叛徒。

南京身為省會老大哥尤其威望不足,分分鐘被踢出蘇南隊伍,只能算個“徽京”。

蘇錫常內部,崑山、常熟、張家港、太倉、江陰、宜興一票全國最強縣級市又不服蘇州、無錫市區老大地位。地位競爭的單位越拆越小,誰也不買誰的賬。

蘇中之間,一盤散沙

南通看待自己的蘇中身份,就像看到了劣質的原生家庭。他們急於擁抱上海大腿,成果就是成為全省經濟第四大市。

揚州泰州被硬生生分成兩個市,揚州人最愛說“如果不是分家,現在揚州才是全省第四”。

話未落地,揚州就跑去與鎮江、南京搞寧鎮揚一體化,撇下孤零零的泰州。

蘇北之間,菜雞互啄

徐州自詡淮海經濟區中心,卻連一眾蘇北小弟都收服不了,只能眼看著連雲港到處惹是生非。

連雲港的好勝心太強,最想壓各位蘇北兄弟一頭。

徐州的“老大地位”

顯然是不太穩固的

經濟上的“淮海省”希望也不大

好不容易有點文化資源,就去和淮安為了《西遊記》的歸屬大打出手;為了淮鹽文化繼承人身份又跟鹽城撕破了臉;和宿遷的爭端則是誰才是全省最弱。

總結起來,江蘇的“內鬥”可謂是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大亂鬥。對於敢來爭“內鬥”省桂冠的外省人,就問一句“還有誰?”

內鬥原因

“內鬥”的產生,原因是多樣的。客觀上的地理、歷史等因素奠定了內鬥的基調,政策等主觀方面的原因則加劇了江蘇內部的矛盾。

歷史上,所謂的蘇南、蘇中、蘇北在大一統王朝時期,往往分屬於不同行政區管轄;在分裂時期,它們又往往又從屬於不同政權。蘇北和中原聯繫更緊密,蘇南則常和浙江相提並論。

直到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建南直隸,蘇南、蘇北才第一次被納入一個行政區。

到了清朝,出於弱化富庶而叛逆的江南的目的,實行奇葩的一省兩治——江蘇巡撫駐蘇州轄蘇南大部分地區,兩江總督直轄南京以及蘇中、蘇北大部分地區。

建國後,也曾經劃短暫的將江蘇分為蘇北、蘇南行署區及南京市三個省級行政區,1953年才建江蘇省。

這種歷史割裂,使得江蘇省內實際上分屬於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區。

去過江蘇的人都知道,連雲港人聽不懂鹽城人的方言,鹽城人又聽不懂蘇州人的方言。中原官話區、江淮官話、吳儂軟語在這個省份各行其是,由北到南地一字排開。

如果能有一個輻射四方的老大哥鎮住場面,內鬥還不至於不可收拾。可江蘇的區域三巨頭城市蘇州、南京、徐州分別位於省內東南、西南、西北角,影響力總是不夠。

對於省會南京而言,最痛苦的是蘇錫常離自己很近,離上海更近!上海這個超強磁場嚴重削弱了南京的控制力,進一步拆分了江蘇人的認同。

政策的區別對待更讓這種來自文化傳統的矛盾快速升級,一發不可收拾。

長期以來,廣大蘇中蘇北地區的交通條件非常落後,政策上長期沒有改善蘇中、蘇北落後交通的意圖。直至上世紀末,除徐州和連雲港外,蘇北其它地區長期沒有鐵路。缺乏運力的支持,蘇北經濟發展無從談起。

省內工業化過程中, 為了尋求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 ,政府的產業政策目標也往往優先於區域政策目標 。這使資源配置比較集中在經濟發達的蘇南地區,本就貧弱的蘇中蘇北越發沒有翻盤的機會。

為了守住國家規定18億畝耕地紅線政策,省內統籌規劃,讓蘇北承擔了大部分耕地指標。

寸土寸金的蘇南可以興建工廠、商務樓,蘇北卻甚至要復耕部分土地,招商引資由此困難重重。

蘇北對蘇南的不滿也屬人之常情。

蘇南和蘇北到底有什麼恩怨情仇

所謂“內鬥”,更多是網絡上的調侃。如果真的是純粹為了黑而黑,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消滅地圖炮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真正意義上加強了解,充分認識對方存在的價值。

對於經濟實力雄厚的蘇南而言,同省的蘇北城市往往是它們最好的經濟腹地。蘇北為蘇南提供了大量勞動力、農產品和耕地指標,讓蘇南能夠毫無後顧之憂地跟著上海發家致富。。。

江蘇在各種“內鬥”的拌嘴中,仍然能成為中國經濟最活躍、增長最迅猛的一個地區,絕不是沒有原因的。

儘管網上吵吵嚷嚷,省內兄弟城市有難,江蘇人還是願意互相幫助。惟其如此,才能讓火車頭和腹地保持緊密的協作,一起發家致富。

更何況,不論是富庶的蘇南還是貧困的蘇北,但凡是江蘇人都記得被葛軍支配的恐懼。共同的文化記憶也不至於讓他們走得太遠……

葛軍是江蘇高考數學卷的出題人,

以讓全省平均分過不了及格線為己任,

是江蘇高中生噩夢裡最常出現的臉孔

蘇南和蘇北到底有什麼恩怨情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