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县公安局派驻寿阳县西洛镇南下厢村工作队员弓慧光帮扶工作纪实

蹲点住村调产增收 心系群众共谋发展

黄河新闻网晋中讯(记者 李宏 梁美平)在寿阳县“转作风、树典型、做示范、调结构”蹲点住村工作动员会后,2016年3月15日,弓慧光被寿阳县公安局选任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进驻西洛镇南下厢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从此他便开启了与群众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炕,同干一种活的“新生活”,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精准扶贫”的工作岗位上。

南下厢村位于西洛镇南30公里处,是全县21个贫困村之一,全村111户,总人口数258人,贫困人口就有56户98人,占总人口数的37%。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耕种品种单一,经济发展一直缓慢。

说起来,当弓慧光背起行囊面对农村那片广袤的天地时,实有太多的陌生;当他撇下家人奔赴那70公里外的驻村工作点时,心中又有些许不舍。但是,岗位的变化、角色的转变、情感的投入,在精准扶贫和履行“扶贫工作队员”过程中感受和体会到的点点滴滴,已成为他一生中最难能可贵的心路历程。

凭着年轻人的锐气和激情,弓慧光入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逐门逐户地走访,让村民们熟悉他这个“外来的新和尚”。但看得出来,村民们还是对他心存质疑:“这个‘新和尚’能给村里和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会不会又和以前一样,戴着‘帽帽’来转转,定些计划挂墙上,讲讲政策就走人?”为打消村民的疑虑,他与扶贫工作队员共同努力,通过第一次全体村民座谈会,确定了“减玉米、增杂粮、提果蔬、扩药材”的种植思路。这个项目从实施、投产、见效经历了不小的波折,也让全程参与的他感受到了农村工作的不易。

2016年3月25日,弓慧光和驻村工作队员远赴太原邀请山西省现代农业科研中心籍增顺主任、牛自勉教授到南下厢村,根据南下厢村果树种植条件,现场给村民讲授了果树栽培的品种选择、栽植定株、水肥管理、花期授粉、果实采收等技术要点。同年先后两次筹资15万元,赴运城市平陆县、晋中市榆次区及太谷县果园基地进行实地考察选苗,为村民采购回了玉露香梨、烟富8号、长富1号优质树苗24000株。截至2017年5月,采购回的树苗已全部成活,种植面积达800余亩,补贴村民第一期40户,第二期42户,最高补贴8191元,受益户占总户数110户的74.55%。预计2019年将迎来第一次挂果,参与种植果树的贫困户人均增收7000余元左右,参与种植务工的贫困户人均增收2500余元。

以往村民在种植谷物杂粮时,存在间苗难度大、种植效率低、产量不高等问题,致使村民种植谷物面积少,积极性不高。2017年春天,正值村民犁地种植的关键时期,为调整产业结构,抢抓种植时节,提高种植质量和产量,弓慧光积极联系驻村民营企业建凯机动车安全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筹资16500元为村民购买了4台谷物免见苗播种机。新购回的播种机,播量精度高,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出苗后不用间苗,大大减轻了村民的劳动强度,增强了村民种植谷子的信心。自使用谷物免见苗播种机后,全村把种植谷的面积由原来的70亩提高到260亩,种植荞麦的面积由原来的10亩增加到140亩,每亩杂粮比种植玉米增收700余元,达到了短期调产就可增收的效果。

2017年8月16日,对于南下厢村民是非常振奋的一天,在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弓慧光与扶贫工作队为村民免费发放价值近5万的柴胡籽种964斤,并邀请到山西维康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专家焦振民深入田间地头,围绕柴胡的药用特性、丰产栽培技术、常见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质量控制管理等种植生产知识,给村民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辅导,为中药材增产、贫困户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发放现场,他与村民密切配合,登记、签字、发放、领取,贫困户陆陆续续都领到了柴胡籽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此次中药材种植将采取“政府+农户+公司”的模式,农户只需提供种植所需土地,进行精心耕种,细心管理,保证产值产量;政府将籽种无偿提供给农户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并协调药材公司按市场行情收购农户所种植的中药材,力促村民增收的目的。等到2018年、2019年柴胡收购时,预计可为南下厢村村民带来收益共计50余万元,真正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目的。

按照2018年脱贫攻坚实现连战连胜总体部署,弓慧光坚持以村为体、以户为基,把深化“五洁净”“六要六有”达标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的的根本抓手,先后投资15000余元为每位贫困户发放床单2块、枕巾4块;投资5000余元为在村长期居住的村民免费更换纱窗;投资8万余元购置23万砖帮扶9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帮扶1户贫困户修建门楼一座。经过一年的改造,南下厢村整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户的住房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极大的提高了贫困户及整村村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弓慧光看来,党中央自上而下开展的扶贫工作,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引导扶贫干部真正的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经过3年的扶贫工作,他深刻地感受到:首先,扶贫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统一部署,提出战略目标,才会有干群同心同德,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其次,脱贫离不开贫困村民的自主行动。扶贫不扶志,一切都是空谈。只有村民主动配合扶贫干部,愿意投入到项目中来,踏实肯干,脚踏实地,脱贫才有希望。最后,扶贫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防止脱贫后再度返贫的现象。一是要发展长期产业,不能做一次性买卖,要走出“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链条。二是不能污染环境,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开发金山银山,污染企业不能引进。三是要关注村民的健康生活。村民年收入有限,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劳逸结合,摆脱亚健康生活状态,同时要将健康扶贫医疗政策特别是“1136”工程持续下去,这是一块深得民心的大好政策。

总之,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在实现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我党领导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