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吕布的“中国结”


1956年的最后一天,马克·吕布从香港坐火车前往广州,第一次跨越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那道门槛。1957年,北京 摄影:马克·吕布

今天看马克1957年的中国照片,我们直接坠入了怀旧通道,极少关注这些照片当年对西方社会公共常识的冲击。1971年,北京长城 摄影:马克·吕布

当时让西方人觉得不可能的,还有这样的画面:鞍山钢铁厂为了多炼钢铁,一个工程师面前守着5部电话调度生产;职工食堂里,用餐的工人休息不换装,甚至连护目镜都来不及摘下,饭后直接回到生产岗位……1957年,鞍山钢铁厂 摄影:马克·吕布

自摄影术发明至今170余年,在拍摄过中国的有影响的西方摄影师中,马克是一个转折点:他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平等地看中国,他第一个通过照片对西方说,过去中国有过皇帝和龙,有过长辫子、小脚和租界,但现在,中国人有尊严;他把一个“不可能”的中国转达给西方。1957年,鞍山钢铁厂食堂 摄影:马克·吕布

马克的频繁造访,使他与中国摄影师处于同一个工作面上,他用自己的拍摄示范了纪实摄影师是怎么工作的,鼓励中国同行实践不干预拍摄对象的抓拍,放弃闪光灯而让现场的自然光带给照片“光韵”。1965年,北京琉璃厂 摄影:马克·吕布


马克更频繁地拍摄中国是在1980年之后。此时正值中国纪实摄影初成潮流,反思、批判、模仿、创新……多种焦虑交织在一起,中国摄影师亟需一个标杆。2002年,上海弄堂 摄影:马克·吕布

他用自己的照片向中国同行阐释了什么是“纪实摄影”,摄影师如何持续记录一个变化中的国家和国家的变化,以及纪实摄影所能达到的形质品位。2002年,上海 摄影:马克·吕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