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寫作?

曾許人間第一流


隨著知識變現、新媒體的興起,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在互聯網上付費學習,為知識買單。在這種趨勢下,羅振宇的羅輯思維成了一個知識ip,據傳其估值已經達到幾十億。馬東旗下的精品課程《好好說話》,日銷售額就創下了555萬元。


不光是名人嚐到了甜頭,就連普通人也在知識變現中分了一杯羹。據說,無論是投稿,還是出書,如今在各條戰線上從事新媒體寫作的人多達千萬。這麼多人,在沒有行業規範,沒有系統培訓的背景下,如何持續寫出優質的新媒體文章?一旦知識變現的風口褪去,這些人中又有多少能繼續寫下去?


說到底,寫作是一種複雜的創造性腦力勞動,只有真正喜歡的人,才能堅持下來。只有堅持下來,才能創作出好作品。


而說到寫作,現在市面上關於寫作的書、講寫作的課也不少,什麼“7天學會新媒體寫作”,“新媒體寫作套路解密大全”、“21天讓你成為寫作高手”……寫作竟然成了可以速成的技能了!


其實,就像推薦股票的專家肯定不是炒股高手一樣,出寫作書、講寫作課的人,也不會是什麼寫作大師。何況他們所寫的、所講的也只是一家之言,畢竟難以服眾。


因此,與其跟著薦股專家買股票,不如直接學巴菲特的思路。寫作也是一樣,與其上各種老師的學習班,不如直接跟著偉大作家學,所謂“取法乎上”就是這個意思。而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本書——《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就是我們跟偉大作家學寫作的窗口。


《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這本書很有趣,它是一本用“數字”寫成的,關於“文字”的書。它用大數據研究文學作品,讓數據告訴我們,那些偉大作家是如何創作的,經典作品又是否有規律可循。當這些問題的答案揭曉以後,我們就將get寫作的黃金法則。


除了用大數據研究文學作品,本書作者本·布拉特(Ben Blatt)還把這種有趣的方法應用於音樂、影視劇、綜藝節目等,可謂思路清奇、腦洞大開。

01 開篇:出人意料、令人難忘的文字,讓開篇極具震撼力。

故事的開篇,是作者吸引讀者的第一次機會,也是最後一次機會。讀者能否一見鍾情,全在開篇。


下面來看幾個有名的開篇。


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白鯨》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雙城記》


為了找到開篇的規律,Ben查閱了8份榜單,選出了至少出現在4份榜單上的20部作品。在這20部作品中,他發現,開篇的篇幅長短差異很大,雖然簡潔的開篇的確令人難忘,但它並不是好開篇的唯一標準。


而好開篇的共性,是它們的獨創性和震撼力。是出人意料、令人難忘的文字,讓每個讀過它們的人難以忘懷。


這些具有獨創性和震撼力的開篇,是怎麼寫出來的?我們不得而知,這或許需要多年積澱後的靈光乍現。但是,本的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知道糟糕的開頭是什麼樣的。


1830年的小說《保羅·克利福德》,以“這是一個黑暗的暴風雨之夜……”開篇,將近200年後,它被評為史上最糟糕開篇,成了青年人嘲笑的對象。


以天氣來開篇的手法的確陳舊,就好像兩個尬聊者沒什麼可講的,只能談論天氣一樣。難怪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暢銷書作家埃爾默·倫納德,說關於寫作的第一條規則,就是“絕不要用天氣來開頭”。


不過一切事情並沒絕對,在86部曾獲普利策獎的作品中,其中有13部就是用天氣開頭的,喬治·奧威爾在《1984》中的開篇,還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開篇之一。

It was a bright cold day in Apirl,and the clocks were strking thirteen.(四月間,天氣寒冷晴朗,鐘敲了十三下。)

雖然開篇講到了天氣,但是它並沒有只說天氣,而是通過設置場景,挑起讀者的期待。所以,這告訴我們,要回避簡單的聊天氣的套路,描述天氣不是不可以,但是天氣是要為場景服務的,目的是吸引讀者讀下去。


而如何吸引到讀者呢?使用出人意料、令人難忘的文字!

02 用詞:呈現出來,而不是說出來。

小說《搏擊俱樂部》的作者恰克·帕拉尼克,反對使用英語中以ly結尾的副詞。他說:

請不要用愚蠢的副詞,比如‘睏倦地’(sleepily),暴躁地(irritably),悲傷地(sadly)。”他認為,作品應該用更多線索讓讀者體會到一個角色有多麼瞌睡、暴躁或悲傷,應該通過場景的設置釐清上下文的含義,而不是依靠使用以ly結尾的副詞,去告訴讀者他們應該如何聯想。

諾貝爾和普利策獎得主,文學大師託妮·莫里森也說:

我從來不寫‘她柔聲地說’(She says softly)這種句子,如果在此前的文字中沒有體現出溫柔,我絕對會花費時間和篇幅圍繞溫柔進行描寫,直至讓讀者感覺出溫柔。”

為什麼這些作者都反對以ly結尾的副詞?偉大的作品都很少使用這種副詞嗎?Ben分析了所有偉大作家的167部作品,他發現,作品的質量的確和副詞的使用量有關,副詞越少,作品越受歡迎。


當然,特例也是存在的。納博科夫在《洛麗塔》中,使用副詞的數量,比他另外8部英語小說多出很多。


不過,對於副詞的反對,幾乎成了作家們的共識。《夏洛特的網》的作者E.B.懷特,和康奈爾大學教授威廉·斯特倫克,也鼓勵讀者“用名詞和動詞寫作,而不是形容詞和副詞”。不得不說,這個建議,對我們從事新媒體寫作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除此之外,懷特還告訴我們,讀者不喜歡作者告訴自己“不是什麼”,而希望作者告訴自己“是什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即使要表達否定的意思,作者也應該用肯定的表達方式。


舉個例子。


應該用“欺詐”(dishonest),代替“不誠實”(not honest);

應該用“他經常遲到”(He usually came late),代替“他經常不守時”(He was not very often on time)


總的來說,文學創作是為了呈現,讓讀者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和性格。作者不應該犯懶,要給足讀者想象的空間。通過你精準的描述,讀者才會跟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你的工作是呈現給他看,而不是告訴給他聽,這就是一個作者的專業精神。


因此,作為寫作者,我們還是要多花時間,刪除那些不必要的詞語,努力讓文本儘可能完美,這關乎我們的寫作態度。

03 人物塑造:不從他人角度思考,會讓作品走向失敗。


伍爾夫說,任何作者,只要在寫作時考慮自己的性別,就無藥可救了。


我們讀小說是為了探索更廣闊的世界,理解這世界中真實的人,他們包括男人,也包括女人。偉大作家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創作出令人信服的角色,這其中當然包括,和自己不同性別的人物。


那麼,在偉大作家的偉大作品裡,他們是如何安排人物的舉止和談吐的呢,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會有很大區別嗎?


通過對100部經典作品的統計,Ben發現,作家們更傾向於讓女性角色“尖叫”,而男人不怎麼尖叫,但喜歡“咧嘴笑”。


除了“尖叫”,女性比男性更經常“顫抖”、“哭泣”、“咕噥”,以及“和某人結婚”。而男性更經常“嘀咕”、“大喊”、“輕聲笑”以及“殺死”。


所以,如果你正在寫一個男性角色,你寫道,他因恐懼而“尖叫”,那麼恐怕廣大的男性讀者就要吐槽你了,“我們才不會‘尖叫’呢!這是誰寫的垃圾,根本沒法看!”


通過Ben的數據分析,我們瞭解了作者是如何描繪筆下的人物的。無論寫作者是什麼性別,他都必須學會從異性的角度思考,讓人物開口說他(她)們會說的話,否則你的虛構就站不住腳。


另外,如果你筆下的人物簡單、刻板、過於偏平化,那你也不會吸引任何讀者,你的作品註定走向失敗。


因此,塑造人物時,我們要通過不同的視角,對人物進行合情合理的設定。Ben只不過給我們提了個醒,要想真正寫活人物,還得靠我們自己。多留心,多觀察,多積累。當然,這也是創作的樂趣所在。

以上就是大數據告訴我們的,有關寫作的黃金法則。


林靜陽


我喜歡寫作,但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學術性的研究。只想談談個人寫作經歷。

我得承認,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喜歡上寫作,是受朋友影響。興許,朋友早已放棄,我卻堅持至今。

剛接觸寫作時,也就20來歲。聽作家說,想成為作家,寫出好文章,必須多讀書。於是,上班也看,下班回家書依然不離手,且都是世界名著。光借書證,有3、4個。然後是拼命寫,從早到晚不停地寫。寫到什麼程度?我也不細細描述,只說一點,直寫到握筆的右手中指磨出繭子,食指尖窪了下去。所寫的草稿比我人髙。

為提高寫作水平,參加了多年的函授寫作班,積極參加當地文學創作活動,能拜的老師,低三下四,也不放過,前去拜訪。

投出去的所謂"作品",一年不見發表一個字,是很正常的事情。為了能見到文字變成鉛字,甚至給報社寫讀者來信,以此獲得慰藉。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奮鬥,總算有了起色,開始在報紙雜誌發表東西了。從縣級,到市級,最後成為省級作家。曾經,我最多時有四五十位文友,到現在全部放棄寫作了。有的因為家庭,有的升了官,有的做生意去了,有的安不下心,坐不住。總而言之,都不幹了。

有時,我挺佩服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慶幸自己沒有退縮。在寫作過程中苦中作樂,當把文字組成美妙的句子,用心讀時,感覺就是一曲動聽的樂章。不喜歡,不愛她,完全享受不到,感受不到。

現在,我已年愈60,家務纏身,帶孫女,原本放下寫作。不想,受當下自媒體吸引,又把放棄半年的寫作撿了起來,一試身手。說到底,對寫作難以割捨。

其實,現如今從小學開始,作文課少不了,提筆寫篇東西,不費吹灰之力,人人都會,都有這個能力。但是要寫出所謂的文學"作品",卻是另外一回事了。可見,有文化,高學歷,不一定就能成為作家,或寫手。沒文化,水平低,不被周圍環境所影響,潛下心,數十年如一日,當作畢生追求的事業,持之以恆,頑強努力,功在自然成,何愁寫不出好作品,成為當代大作家,也不是不可能。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數不勝數。



鮑炳山仲夏南窗風


很多人說寫作是件簡單的事,只要會寫字都能寫。但是我們卻忽略一個常識,即我們總是過於樂觀地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運氣。


幾個月前微博@和菜頭 搞過一次在線批改作文大賽。從參賽作品來看,大部分人的寫作能力真的是很慘不忍睹。於是很多人又把寫作的難易程度從一個極端轉移到另一個極端。


但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你觀察就會發現,腦中的想法呈現發散性。經常是從一個想法突然蹦到另一個想法上,而寫作就是按照 一定邏輯順序輸出的過程。


寫的不好的文章最大的問題就是邏輯不清,那麼接下來就先為你介紹兩本書。


1、《一本小小的藍色寫作書》

美國高中生教材,通過淺顯的語言向你介紹了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和常見的邏輯漏洞,這本書可以為讀下本書做準備。


2、《金字塔原理》

邏輯思維類科普書的巔峰之作,問世四十多年來重版無數次,現在仍然是暢銷書。只要提到邏輯思維就一定躲不開的書,這本書還衍生出了無數關於邏輯思維的書和課程。


邏輯思維方面的書看這兩本就差不多夠了。下面給你開一個寫作的書單

1、《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美國高中生的寫作課本,也許你會說這是美國學生用的。國人用不上,但其實不然。雖然語言和文化不同,但是寫作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而且這本書特別薄,說的內容淺顯易懂。所以首推你看這本。

2、《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從邏輯思考到文案寫作》

寫作最注重的就是邏輯,你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會發現凡是寫的不好的文章,基本上都是邏輯不通。這本書的作者在麥肯錫工作多年,特別注重邏輯。而且書中例子詳實且清晰,你可以仔細琢磨一下,少走彎路。

3、《文案創作完全手冊:文案大師教你一步步寫出銷售力》

廣告教父奧格威力薦的經典文案教材,讓你快速全面提升文案水平。眾多廣告公司推薦的入門書籍,不多解釋。


看了這三本,也許你想說自己寫的是小說。別急,下面就是虛構類寫作的推薦書目。

1、《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

相當作家,是不可能所涉及所有領域的。看了這本書,可以幫你確定自己的寫作領域和類型。

2、《小說創作基本技巧:從計劃到出版》

從基本寫作技巧出發,剖析小說創作最核心的謎團。這本書涉及到主題、設定、視角、人物、情節、主要事件、關鍵場景、對話、線索等方方面面。

3、《小說的骨架:好提綱成就好故事》

寫小說,就得先列提綱。這本書告訴你寫小說列提綱時該考慮哪些。

4、《642件可寫的事》

這本書最近比較火,是美國一群作家想出來的題材大合集。裡面包含了642件可以作為寫作題材的標題,你可以一件一件寫,也可以把幾個標題合成一個短篇大綱。鍛鍊文筆的同時,還很有趣。


其實不管是虛構類寫作還是非虛構類寫作,仔細研究你會發現。凡是好文章都有一個特點,能給你很強的代入感。那麼如何通過文字給讀者帶來代入感,就需要明白其中原理。那麼接下來就為你推薦一本書。

《故事思維》

把這本書單列出來並不是它比前面推薦的哪些書有多高深,而是這本書告訴你一個道理。即事實無法形成信任,故事才可以。只有學會講故事,人們才願意聽你說話,願意看你寫文章。

以上就這些。

<strong>


吃書青年


寫作需要學嗎?曾經有個文學大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會寫字的人就可以寫作。對於這個觀點,我以前是相當不屑的,覺得寫作是一件智力活,從構思到佈局到文筆到修飾,肚子裡沒有貨是很難寫出文章來的。可是,隨著自己在寫作這條路上走了一段時間,我開始能理解這句話了。寫出作品本身不難,可是寫作這件事很難。

倍受寫作者推崇的《成為作家》這本書裡提到,寫作所面臨的困難中關於技術層面的(比如文采、構思、才華等)不到20%,其餘超過80%的困難是來自寫作之外的,比如懷疑自己具備寫作的能力、始終沒辦法開始寫等。


《小說寫作教程——虛構文學速成攻略》這本書裡也提到了很多關於寫作小說的許多技巧,比如設置衝突,建立人物形象等,但在書中的最後,作者說到如果沒有學會任何技巧,開始寫就對了,跟隨自己的感受和靈感,寫任何你想寫的東西,這是寫作的終極技巧。



決定寫作之初,我在網絡上報過幾個訓練營。其中有老師說到,在寫作之前,應該系統的學習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知識。我照做了一段時間,卻發現效果差強人意。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如果閱讀都不能自主進行,談什麼後續的輸出;而文章本天成,寫文本就是一件不拘一格的事情,框架太多反而束縛,有畫蛇添足的嫌疑。

我讀大師的作品,比如沈從文的《邊城》,這是一部國民經典的作品,據說還差點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全書只有9萬多字,人物情節也很簡單,從頭到尾也沒有華麗的詞句,可讀後總能讓人產生口齒留香的感覺。汪曾祺是沈從文的學生,在回憶老師時,他說沈從文從不引用別人的句子,不管看到什麼寫什麼都是用自己的話寫出來。汪曾祺受老師的影響,作品裡也都是很平和的語言,結構也很自然,絕對擔得起“天然去雕飾”的說法。

還讀者分析,魯迅的作品裡面,有不少話語句不通,深究起來,可以算是病句。可是,他卻被認為是中國近代最偉大最優秀的作家之一,靠什麼,靠的是他文章的風骨、文中的內容。

寫作是對生活的表達,是傾訴交流願望的體現。當你有話想說,有想法想要表達,就可以提起筆來。

如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一樣,當你寫得多了自然也就好了。可這個寫並不是說胡亂寫,要有意識地去提升自己,去用心地去記錄和表達。

著名二戰作品《安妮日記》是一位小女生十二到十四歲時記錄自己及家人朋友躲避戰爭迫害的故事,裡面全是小姑娘的日記,從一開始的如流水賬般的記錄生活,表達感受。到後來,深刻地思索愛情、人生等大問題。當這本書被出版時,全世界都震驚小姑娘的記載,評價她是一位聰慧具有天賦的寫作者。



剛開始寫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提筆去寫。在這條道路上,或許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迷茫和困惑,但絕對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堅持下去,一直走下去,走向哪裡,成功還是放棄,時間會告訴你的。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我所認可的學習寫作方法:找到想要發展的領域,大量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借鑑名家經驗,一直往下寫!


李端流雲


感謝這樣你的提出這樣的問題。

首先,你能提出寫作問題,感覺你是一個上進的人,自己想通過寫作來進行改變。

不管你是想作為業餘寫作,還是專業寫作,或者是說成為單位的筆桿子,寫作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你點右上角的按鈕關注我,我的其他文章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回到你的問題來,怎麼學習寫作?

在我看來,寫作也有標準的流程。

寫作流程

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愛德華茲·戴明提出過一個SIPOC模型,講的是組織系統模型。

其中SIPOC分別代表:供應商(Supplier),輸入(Input),流程(Process),輸出(Output),顧客(Customer)。

這一套系統組成了業務的全景視圖。

那麼對於寫作來說,這也一樣:

供應商:書本,知識。

輸入:閱讀,學習。

流程:思考,構思。

輸出:整合,寫作。

客戶:讀者,粉絲。

管理也是相同的,讀書也可以利用好你自己的SIPOC模型,這麼看來,你的寫作“全景視圖”是不是也就清晰了?

看完整個寫作流程,那麼我們再一個個講一下每一個環節。

供應商與輸入

在這裡,我們的供應商就是知識,就是書本,我們需要大量的進行輸入。

書本就是最好的選擇。

沒有誰天生就什麼都會,我們都是學習來的,就看我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量。

哪怕我們沒有天賦,但我也相信笨鳥先飛。

我們用我們的努力,去多多的進行輸入,多多的看書。

流程

很少有人在講寫作時說思考這個事,很多都會寫輸入,多看書,輸出,多練筆。

我認為思考這個事很重要。

不管你看多少書,吸收多少知識,那都是死板的,都是教條的。

也都是別人的,只有經過你自己思考,你自己加工,轉化成你自己的內容,也就是通過思考,這才能成為你的內容。

簡單介紹幾個思考工具給你:

Xmind 軟件,思維導圖的製圖軟件,你可以把你自己的想法,書本中的觀點,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現出來。可以看到知識的整體脈絡,也可以說,這是你具備直升機思維的最好工具。(直升機思維,在高處看全景的思維)

學習覆盤,最近很流行復盤這個詞語,其實,覆盤就是以前我們上學那會說的複習。

怎麼覆盤呢?你需要掌握幾點,學習了什麼?對你有什麼幫助?你怎麼去踐行。

覆盤看似簡單,但是你需要長久的做下去,只有你做下去,你才能把問題思考清楚。

輸出

其實輸出,才是真正的開始動筆。

輸出是最簡單的,只需要你知道兩個字,堅持。

堅持,這兩個字好說,但是不好做。

對於那些沒有寫作的人來說,每天寫200字都要命。

那麼對於學習寫作的你,我建議,初始階段,每天500字。不管你寫什麼內容都可以,心情、讀後感、觀影感、哪怕是流水賬都行。

對你最大的要求,就是堅持。

村上春樹,我們都知道,這麼大牛的作家,也不是靠什麼靈感,他就是靠每天的輸出,他每天輸出4000字,不多也不少,就這樣一直下去,他的身體也慢慢習慣了他每天輸出4000字的節奏,久而久之,思緒自然而然就來了。

客戶

很多人講寫作,也很少講客戶觀。

我要給你說的,不管什麼寫作,客戶觀很重要,你要具有產品思維。

寫文章不是給自己看的,寫文章是需要給客戶看的,你寫的怎麼樣,只有客戶最清楚。

他才是驗證你文章好壞的最好標準。

你可以發給你的家人看,你可以發給你的朋友看。

如果可以,你也能發到各類網站上去看,看別人對你的評價,點贊或者轉發。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我是姜哥,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請點贊轉發。


姜哥成長說


“今天不想跑步,所以才去跑步。”這是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這樣寫到,對跑步的人來說,最難的事情不在於跑5公里或10公里,最難的事情是,換上跑鞋、走出家門,邁出第一步。

寫作這件事,最難的也不是寫的文章好不好,而是要“寫文章”這件事本身,要去有頭有尾地做完一件事,而且這件事可能做得還不是十分漂亮,但卻要公示天下,光是想想,就能嚇退很多人。

現代人對於“成功”這件事太過急迫,個個把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當做了座右銘。寫作和跑步一樣,都是一件見效太過緩慢的事。跑一個月,不見得能練出一塊肌肉瘦個三五斤,但卻很有可能收穫滑膜炎;文章寫個三五個月,也不見得能積攢百八十個粉絲,肩周炎頸椎病倒是會不請自來。這樣一看,跑步和寫作確實都不是一件划算的事。

村上春樹卻是一個同時在寫作和跑步上都獲益匪淺的人。決定以寫小說為生和堅持長跑的時候,村上春樹已經33歲了。38歲所寫的暢銷書《挪威的森林》,一度引起“村上現象”,47歲的時候,他參加了100公里的超長馬拉松。


1、寫作最大的障礙不是技巧,是妄念

說起寫作,很多人都會以“我文筆不好,寫不好”作為理由。“寫不好”才是正常,要是一開始就能寫好,這恐怕得是天才,早就已經名聲斐然了,不必在此糾結是否要開始寫作、如何開始寫作。

和菜頭這本《槽邊往事》不是本寫作教程,和菜頭本人是一個寫作踐行者及受益者。他工科出身,99年開始接觸網絡,在BBS上灌水,後來通過博客、微博、微信公眾號寫文章,在《得到》APP開通付費專欄,現在已經出書兩本,這本《槽邊往事》是他的第二本書。

書上有6篇文章涉及寫作這件事,還有幾篇文章涉及和菜頭寫作經歷,不確定要不要開始寫作這件事,可以看這本書破除心裡的妄念,以及用和菜頭寫作20載方有小成,鼓勵文筆並不上佳的自己樂在其中。


2、功利心不是壞事,有趣有利是最佳搭檔

在葉聖陶和夏丏尊二位先生合作撰寫的《文心》中說,“作文同吃飯、說話、做工一樣,是生活中間缺少不來的事情”,“是應付實際需要的一件事”。

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從來不缺少寫作場景,給上司彙報工作、給小孩的作業寫評語、逢年過節發信息祝福親朋好友。好好練習寫作,不只是獲得自己的自我肯定,更是一件讓自己工作生活更得心應手、有實際好處的事。日久天長,就算不能像村上春樹那樣成為知名作家,或者像和菜頭那樣出書,現在各大平臺開通的原創讚賞,也可以權充零花錢。



勞拉·布朗的《完全寫作指南——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這本書裡,將寫作歸納為六個要素:目標、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內容、寫初稿以及修改,分析在各種寫作需求下,要如何將這六個要素串聯起來,寫出我們想要傳遞的信息、達成我們的實現的目的。

忘掉我們日常對辭藻華麗才是文筆好的定義,寫出邏輯通暢、情真意切的文章,就是最大的勝利。


3、寫文章也有方法和技巧,用對套路事半功倍

小學時候學習寫作文,老師教我們的總分總結構,元代文人喬夢符也提出過鳳頭、豬肚、豹尾的經典寫作結構,然而還是顯得太過寬泛也不知從何下手。

布蘭登·羅伊爾在這本《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中,總結提煉了20個涵蓋寫作四大支柱其中三個——結構、風格、可讀性——的原則(其中一個原則語法,另行成書,也不是太適合中文寫作者,略過)。

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合理地安排文章的結構,讓其表達條理清楚,並用簡練、準確、個人性的例證論證觀點,並注意用各種排版工具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寫完一篇文章後,可對著這本書中的20個原則,自查文章符合了幾個原則,違反了幾個原則。


4、寫作是個腦力勞動,思路最重要

寫作大概能有兩項收穫,一項是通過寫作成名,另一項是通過寫作梳理自己的思路,不論是哪種,既然是公開發表,總歸還是要儘量寫得能夠吸引人一點。

雖然羅伯特·布萊《文案創作完全手冊》是一本廣告文案寫作方法,但是書中所列8種標題的基本類型、創造有效標題的4大公式、38個常備標題的範例,這些範例的背後,有一整套讀者心理分析。

看這本書最重要的學習作者的思考方式,尤其是對人性的思考,有助於讓我們思維更為廣闊。


5、素材可以這樣蒐集和整理

除了靈感和套路,寫作還有一件苦惱的事是,素材從哪裡來?從某種意義來說,素材和靈感有時就是一回事,我們蒐集足夠多的素材,重新組合之後就是一個全新的靈感。

萬維鋼的付費專欄,能夠做到日更,絕對不是靠自己沒日沒夜的閉門苦想。在他的《高手》中,專門講了他如何管理信息,讓自己能夠做到高質量日更。

他用網絡軟件分門別類保存他日常看到的有用信息,這個網絡軟件可以多人共享、共同編輯信息,讓他和他的助手、編輯之間可以節省大量溝通時間,而且這個網絡軟件還可以自動關聯他筆記中相互之間有聯繫的信息,幾乎可以自動形成一篇文章的參考資料。


株株兒


初學寫文章,要有一個好的心態,走出第一步最難。

寫文章,其實說簡單也簡單。那就是去寫,堅持寫就是了,僅此而已。

一定不能求急求快。

和菜頭的文章裡說過一段話:

如果你從零次點擊開始寫文章,寫到一千次;或者從0字節開始,寫到100篇文章,那麼你會理解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什麼,知道需要多少時間流逝,事情才會前進一點點...別人在多短的時間,做成了多大的事,賺到了多少的錢,和你全無關係。你有你的時間,你有你的節奏,徹底從群體性的瘋狂心念亂流裡出來了。

千萬別相信!一些所謂的寫作“乾貨”文章所說,一篇爆款文只需要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就能寫出來。

那是炮製!不是寫,是洗稿或抄襲。

爆款文就像找對象談戀愛,更多的時候,可遇不可求。

事實上,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

曾經有記者問福克納“寫作的技術”是什麼,福克納說“作家不需要技術,要是你對技術那麼感興趣,就別當作家,去給人做手術或者砌磚都行”,至於他給出的方法,不過就是四個字:不停地寫。

除了不停地寫,寫作到底有沒有套路?

寫作當然有套路。

這裡所說套路是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當你寫得足夠多的時候,你就會掌握到這些方法和技藝。

所以,我們平時要多看好文章,多拆解好文章,多思考別人怎麼寫。

拆解好文章,是個去肉存骨的過程,骨就是文章的框架結構。我們要學習別人是如何搭建框架結構,如何理順其中的邏輯關係。

我們初學寫作時,可以拿範文來進行仿寫,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千萬不要以仿寫別人的文章為恥!

試想,世上學東西的人,哪一個不是從模仿開始?

書法,美術,音樂,體育……甚至於做人,哪一種學習不是從模仿開始?每一個領域的大家,都是從模仿開始,最後才慢慢有自己的風格。

初學寫文章,除了要經常解構好文外。還要對自己寫過的文章進行思考覆盤。只有經常覆盤總結,才會有真正的進步。

看看你發在公眾號裡的文章,哪一篇閱讀量高,哪一篇閱讀量低。

它為什麼高?是蹭了熱點,還是文章確實寫得好,好在哪裡?

它為什麼低?是哪裡出了問題,以後該怎麼改?

好文章有鳳頭、豬肚、豹尾六字之說。

顧名思義,就是要有鳳凰的頭部一樣美麗,開頭寫得好,讀者就會有往下看的衝動。文章主體是文章的中心,要像豬肚子那樣有充實、豐富、飽滿的內容。豹尾,豹的尾巴非常有力,比喻文章的結尾表現力強、主題得到昇華。

新媒體寫作,又有區別於傳統寫作的特點。

一篇好的新媒體文章,必須具備幾個要素:標題起得好,開頭吸引人,中間有內容,結尾有引人轉發的金句,排版清晰醒目。

我從學生時代起就喜歡寫作。

這些年來,斷斷續續寫過一些隨筆,詩歌、小說,有零星文字見諸報端。但我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寫作練習,中間又因各種原因,多次較長時間停筆。

最近一年,又再次動筆(鍵盤有意見了),寫今日頭條、公眾號。

重啟公眾號後,發了幾篇文章,及時進行了覆盤。

現在我就以前三篇文章為例,簡單說一下覆盤總結。

第一篇文章修改了很長時間,自我感覺不錯,寄以願望。文章發出後,就學著別人轉發到各個群和朋友圈。一有空,就兩眼發光地盯著閱讀量數字。但得到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閱讀量比想象中的低,只有100多。心酸過後,認真分析了原因。主要原因是定位不精準,受眾太少。


第二篇文章投稿過多次沒有過稿,自我感覺不是很好。文章發出來後,閱讀量反而出乎意料的高(當然比起大伽來,這點閱讀量根本不值得一提),有3000多。我重新仔細看了文章,發現標題起得不錯,特別是開頭寫得比較好,有代入感,有畫面感。內容也戳中了痛點,文中有幾個刺激點,文尾的金句也足夠勾人轉發。

第三篇文章本身感覺就不好,但已不知如何修改了,不想浪費太多的時間在上面,就發了。標題改了N次沒改好,主題太大,內容範圍太寬泛,好象很高大上的樣子。文章發出後,閱讀量正如我所料的低迷。但收穫還是有的,至少驗證了我心裡的感覺和想法。這也是我發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寫作是一個輸入、思考、輸出的過程。很多人認為只有輸入、輸出的過程,中間少了思考過程。讀書筆記只會做摘抄,而不是通過思考,把底層的信息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然後再用自己的文字寫出來。

輸入並不僅限於閱讀。

粥左羅的文章裡說過,你見過的人,做過的事,讀過的書,都可以進行思考輸出。

只要你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一顆敏感的心,勤于思考的大腦,日常生活裡的種種人事,都可以感知、思考、輸出。

初學寫作,堅持很重要。只有堅持才能走得更遠。

記住:高質量的寫作者和文章,到哪裡都會受歡迎。

最後,祝一直堅持認真寫作的朋友,都守得雲開日出!

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共勉。


我是靜水


<strong>是:寫作靈感常有,寫作套路卻不精美。從每天清晨醒來,輾轉於澆花、吃飯、聽一首歌、聽鳥鳴啾啾。生活裡的素材源源不斷,靈感總在一瞬迸發。我記住了那一剎的美妙,卻只能匆匆記下,變成個人日記的模板。

記下生活的美好瞬間,絕不是為了變成一則說說的模式。寫作靈感總是在不經意觸發,它的有趣、特別之處,應該得到妥善處理。倘若加入寫作套路,讓飄忽的靈感,更有領悟力度,可讀性更強。從而達到讓寫作靈感,隨時隨地變成不同文本模式。這種靈感編排,趣味性也是很高滴。

一則生活靈感,倘若只是一篇日記,那麼看它的概率也會隨之降低。若是加入到藝術創作:以小說、詞曲、或評論等寫作模式出現,被觀看的次數將會提高。別讓有趣的事情,因為寫作套路不同,而讓人忽略它的美感。如何知道更多寫作模式呢?你可以從《完全寫作指南》一書瞭解到。

《完全寫作指南》是由自勞拉· 布朗博士所著,她擁有三十年的寫作輔導經驗,曾在多家寫作工坊及專家協會中擔任顧問,為不同機構設計寫作培訓計劃。全書一共分為三大部分來闡述寫作模板,為大眾量身打造了“只要想寫就有模板”的枕邊書。

一、靈感深加工,先從寫作步驟開始瞭解

在《完全寫作指南》書中,作者製作了一個寫作步驟模板。確定你寫作的目標 > 瞭解讀者之所想 > 頭腦風暴寫作素材 > 組織文章 > 打初稿框架 > 修改。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閉環,當你不知道如何寫,就用這個寫作模式。

現在,你從文件夾裡摘取一個隨記靈感。把它拿來放到什麼寫作套路去呢?不如試試寫一封情書。情書如何寫?請翻開書籍查閱!

有趣的是,作者還會教你寫情書的要點。有幾個注意點:不要拘泥於高級詞語,不要怕寫傻話。寫情書該寫什麼內容呢?想想你第一次遇見她,心動的瞬間。分享一次你夢見她的場景。記錄下你對她的思念。

重要的是:情書的口吻要真誠!想想對方看到之後的反應,想想你們之間的關係,來確定寫作口吻。不要把用露骨的情話對方嚇住了,要尊重自重且真誠。

以上寫作步驟模板,並非死板的從一到六去執行,可根據自身寫作情況,隨意切換步驟。試試把寫作靈感加工成情書或其他的模式吧。

二、有了寫作步驟,還需寫作技巧

寫作步驟算是入門級了,就像一個人去練劍法,會先知道練功步驟,再知道如何使劍招式。而寫作技巧類似於招式。日常的寫作手法大部分以描寫、記敘、說明為主。《完全寫作指南》除了大篇幅整理寫作模板之外,每一個模板都有寫作技巧的要點。

而寫作技巧最常見的是白描。白描是通過正面描寫人物特徵或對某個事件進行闡述與說明,語句簡凝傳神。

這是許多著名小說的表現手法,例如《三國演義》使用直白簡潔的語句來描寫人物。師太亦舒筆下的小說,大部分是以白描手法為主,三言兩語間把一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我們也可以從書中學到更多寫作技巧,至於如何正確使用,還需要時間去練習。

若你想把靈感素材轉化為小說片段,多瞭解人物寫作手法。人物描寫:包括語言、心理、神態、動作等,這時人物畫像你需要了解到。

除此之外,書中大部頭的寫作模板,要以工作為主。從寫簡歷到郵件、推廣宣傳、甚至報告與投標書,都羅列於書中。每一個模板都搭配了相應正確與錯誤對比的例子,完完全全讓讀者瞭解,寫作中那些常犯的錯誤在哪裡。

避免錯誤,才是學會寫作最快的捷徑。一個人文字功底再好,若是通篇雷點多,再好的語句也是沒什麼用。就像在工作上寫報告,再情真意切,該寫的漏寫。返工多次,機會也會隨之流失。

三、修修改改又是一篇好文章

修改文章是最痛苦的環節,篇幅小還好,若是涉及大數據與論文,改起來更是喪氣騰騰。但修改真的特別重要,有時僅一字之差,人生便會不同。

有新聞報道,在某山村,某位村民因為名字與另外一人相同,人還在世卻被登記死亡註銷。這位村民是去買車票,身份證一刷卻是註銷的信息,才從中得知這個事情。追尋源因,才知登記的人沒有及時核實信息,把另外一個人註銷信息,錯登成他了。

搞了一個大烏龍,若之前核實修改過來,就不會出現類似荒謬事件。

修改文章也有步驟,寫完放兩天,再來改就能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文章篇幅大,分批修改。篇幅小,檢查錯別字,語言是否通順。

從文章結構修改:整篇文章的結構從開頭—正文—結尾,是否完整。好文章是鳳頭豬肚豹尾的結構,以這個為參照點,有意識的去修改文章。

從片段語句修改:文段要有短有長。通篇句子跟片段都很長,讀者看了容易打瞌睡。最好語句以簡潔凝練為主。

從修辭手法修改:刪除贅語,加入適當修辭寫法,可參考高手們的寫法。

好文還需修修改改,用多少時間去寫,就花多少時間修改。

看完《完全寫作指南》,知曉婚禮請柬如何寫,議論文的要點等等。以前對議論文很反感,現在清楚結構要點,忽然覺得蠻親切。這本書,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在文章“這樣做”之處,字體沒有加粗或用顏色區別。

有了《完全寫作指南》助力,讓你的寫作靈感,從單一的日記模式,演化為情書、情詩、書評、小說的模式。若加入寫作技巧,從結構到主旨都能帶來質量的飛昇。手邊備一本,在工作的關鍵時期,還能為你的報告與工作總結,帶來一些有效性的指導。


黛德故事


寫作是一項可以學習、可以打磨的技能。

01

我認為在著手寫作之前,應當先弄清楚自己想寫的方向是什麼?是小說?還是評論性文章?還是散文?還是自媒體爆款文?


只有先搞清楚方向,才能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不盲目、不糾結。

既然知道了自己的方向了,就可以著手學習了。


02 可以報一些寫作大咖的課程,引領著你去學。


03讀一些寫作類的書籍,在這裡推薦幾本。

第一本:《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這本書從文章的結構、風格、內容等非常基礎的方面給我們明確的解析,讓寫作非常容易手。


第二本:《一年通往作家路》,這本書的十二堂課,分別從日記、散文、評論性文章、詩歌、小說等不同的體裁出發,給了不同的建議和實際的操作方法,非常實用。


第三本:《完全寫作指南》,這本書提出了寫作的6個步驟——目標、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寫初稿、修改,你可以從這6個步驟的任何一步開始你的寫作,只要確保6個步驟都全了就可以。


第四本:《文心》,文心這本書是我國教育大家葉聖陶、夏丐尊老先生寫的,豆瓣評分達到了9.4,原本是寫給中學生看得,但是我們成年人看了也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裡面蘊含的讀書寫作的道理、自學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反覆斟酌。


第五本書:《寫作的禪機》。這本書是美國科幻小說大師雷·佈雷德伯裡的一本寫作創作隨筆集,不是一本專門教我們技術的書籍,而是充滿了哲思的色彩。告訴我們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從自己獨特的經歷和感受中,尋找靈感。


04 立即開始著手寫

永遠不要等到你準備好的時候再寫,因為我們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立即寫,用寫作倒逼輸入,寫作會讓我們更快地成長起來。


05 定期覆盤 總結經驗 持續寫作 不要停止。


牧心微筆記


寫作培養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寫作能力,更是鍛鍊和培養我們的批判性思維。也就是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才是大學教育的核心。具體到生活當中,批判性思維就是在面對一個社會熱點話題時,你如何不受輿論干擾做出自己的評斷;在面對一個公司決策時,你如何正確的提出問題、擺明觀點、羅列論據;在面對一個突發事件時,你如何及時有效的溝通等等。這些是在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寫作的意義所在。

在開始寫作前,你必須重溫你的閱讀資料和筆記,構思你要表達的內容,將所有要點列成提綱,清晰無誤的寫下你的論點,並把你要引用的資料準備妥當。

這裡給你分享一個論文寫作時的“三天寫作法”(不僅限於論文)。

第一天,寫作初稿。這是寫作當中最困難的一天,你需要進一步充實、審視、修改你的提綱,然後根據你準備的資料,草擬出一份論文的初稿,並把自己所有想表達的觀點都列出來。

第二天,精練初稿。砍掉多餘的論據,補充論證薄弱的細節。

第三天,修改潤色。通過多次瀏覽、通讀論文,仔細檢查有無語法錯誤,句子是否通順流暢,然後重點檢查導言、結論部分。

為什麼要分三天來寫作呢?因為我們在寫完論文進行檢查時,常常會感覺自我良好,有時甚至覺得自己寫的很精彩,可等過了一兩天再讀,你就會發現文中的一些邏輯漏洞或語言問題,這就是作者與讀者視覺的不同之處。剛寫完時,你還停留在作者視覺,很難客觀的評價自己的文章。三天寫作法,可以為修改潤色留足緩衝時間,從而使得後面的精練和修改更加的客觀和高效。

當然了,像畢業論文等長論文三天時間也顯然是不夠的,一般的寫作可能也不需要三天來完成。但這個三天寫作法的思想基本都是適用的。

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

1、最常見的積累方法:背誦中積累。教材中優秀篇章、精彩片斷、優美語句,是積累作文材料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強化一下記憶,不要只是簡單地看看。

2、從現實生活中吸收積累。俗話說,生活有多廣,語文就有多廣。要想在生活中很好的積累,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學習、休息、文娛體育活動,還是走街串巷,還是旅遊觀賞、社會實踐、社區活動中,都要做一個有心人,時時處處多看、多聽、多想、多吸收。

3、最豐富的積累方法:閱讀中積累。書籍、報刊等是作文材料的一個豐富資源。書籍報刊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古今中外,無論是歷史的文學的、哲學的、地理的、天文的、生物的、自然科學的,大量的書籍應有盡有,無所不有,而且這些材料又相對比較集中,只要你喜歡的,就有可能得到它。

我讀書、學習、積累知識一般是用快速閱讀法,這裡說的快速閱讀不是簡單地閱讀速度快,跟略讀、跳讀掃讀等有著本質的區別。快速閱讀是一種科學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快速閱讀不僅體現在閱讀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對抓住文章段落的脈絡和重點有非常好的作用,幫助我們對文章做整理、分析和歸納。掌握速讀記憶之後,可以把閱讀效率提高很多倍,無論是閱讀素材積累還是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的,特別是對於時間緊張的高中生來說,非常有必要練習提高一下。具體學習或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件》,我自己用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