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和平# 奉天紡紗廠 “天下第一廠”的故事

來自和平#  奉天紡紗廠 “天下第一廠”的故事

翻開中國經濟史,不得不提張作霖和他的近代工業文明史,也一定繞不開奉天紡紗廠晝夜響徹的紡紗聲。日前,一位來自瀋陽的歷史小說家李同峰,用一本記錄奉天紡紗廠歷史的小說《天下第一廠》,向公眾講述了當時在兵荒馬亂年代裡最真實的“奉天工業故事”。

“很多老瀋陽人都知道,在皇寺廣場附近,曾經有一座工廠備受世人矚目。後來,奉天紡紗廠遺蹟被瀋陽市確定為:不可移動文物,被好好的保護起來。”3月30日,在接受記者採訪中,李同峰向記者講述到。帶著對老奉天曆史的好奇,記者走進瀋陽檔案館,走進和平區相關部門,和民俗學家一同探尋關於奉天紡紗廠的“歷史印記”。

追溯奉天紡紗廠的歷史

來自和平#  奉天紡紗廠 “天下第一廠”的故事

奉天紡紗廠,始建於1923年,九一八前,該廠落入日本人之手。奉天紡紗廠位於北市場皇寺大街以西,撫順路和西塔街交叉口處,大門樣式十分經典別緻,完全是仿歐式建築,主體兩層,起脊灰頂,拱卷式門窗。在中間上方還突出三層高樓閣。樓閣頂上立有旗杆。在正面二層樓閣中間鑲嵌有羅馬式圓形立鍾並設陽臺,寶瓶式護欄。一樓中間開門,南側為走廊,簷廊與弧形套窗相連。像一幅西方油畫鋪展在奉天的皇寺地區。

記者查閱資料獲悉,民國時期,時任奉天省副省長兼財政廳廳長的王永江,看到東北棉紗和棉布需求量日益增長,而棉製品市場卻被日商把持並獲得鉅額利潤,便想到東北大量便宜的原料,又有充足的勞動力,為什麼中國人自己不能辦廠呢?於是,他經過調查研究之後,提出創建奉天紡紗廠,開闢財源的建議,連夜起草方案呈報給東三省巡閱使、奉天督軍兼省長張作霖後,深受張作霖的讚許,決定出資籌建奉天紡紗廠。

按計劃,廠址選在北市場撫順路北與西塔街路口處後,便開始了大興土木。根據張作霖和王永江意見,奉天紡紗廠性質為官商合資興建,佔地三百餘畝,磚木結構廠房幾百間,從美商慎多洋行購進紡紗機兩萬錠、紗布機二百臺及發電機等全套設備,還建有鐵路專用線、機械修配廠、鍋爐房、水塔、貨棧等,設施完善,是奉天民族資本規模最大的紡紗工業企業,並擁有雄厚資金,僅兩年時間,便完成了建廠後的機械調試。

奉天紡紗廠正式投產後有員工一千多,後來逐漸增至五千餘人,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全廠年獲利大洋三十萬元,是世界上新建的最大紡紗廠。

紡紗廠故事喚起瀋陽人對歷史的記憶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存的奉天紡紗廠遺址正在被很多人遺忘,我希望通過一部小說喚醒更多老瀋陽人對紡紗廠的記憶。”在這部《天下第一廠》的歷史小說中,李同峰用溫柔細膩的筆觸,記錄了奉天紡紗廠建廠後的風風雨雨,並得到了沈城民俗學家以及歷史研究者的強力認可。

在業內人士春風出版社編審王曄看來,《天下第一廠》通過以董學政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反日故事,真實再現了奉天紡紗廠的歷史原貌,謳歌了為奉天解放做出貢獻的一大批共產黨人。“作品以反日鬥爭為主線,以董學政的戀愛過程為暗線,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很有特色,是一部難得的反映工業題材的歷史小說。”王曄表示。

李同峰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記錄紡紗廠的歷史,是源於自己本身近些年間對老瀋陽歷史的思考。“我在瀋陽40年,是老和平人了,在和平區,有那麼多的歷史文物值得我們後人去追溯,去了解。”於是,2017年,扛起“傳承歷史”大旗的李同峰著手準備《天下第一廠》的寫作素材。與民俗學家徹夜長談,採訪本地歷史學家,駐紮檔案館查閱歷史資料……李同峰經歷了不少難以忘懷的日子,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才寫出這部近20萬字的歷史長篇小說。

記者翻閱這部作品瞭解到,該作品主要以前後兩大章節的架構創作,跨度達50年之久。九一八前後,作品中的主人翁董學政作為有報國之志的年輕人,在紡紗廠工作期間,秘密加入了該廠地下黨成立的反滿抗日聯盟組織,為地下黨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時,也斬獲了一份跨國愛情,董學政父母均是滿洲省委高級領導幹部,雙方被黨組織秘密派往撫順組織抗日領導工作,由於叛徒出賣讓日本人將夫妻二人抓捕拘押在日本憲兵隊。用盡酷刑,未能讓夫妻二人吐露黨組織的半點秘密。不甘罷休的日本憲兵隊,又獲取了在奉天紡紗廠工作的董學政也是地下黨之後,開始了抓捕行動。董學政從黨組織得知這一消息以後,不得不帶上自己心愛的人逃到上海,並躲過一劫。到了上海之後,一顆抗日之心讓董學政成立了上海抗日救國防火團組織,繼續從事抗日救國活動,直到上海解放,未曾踏入瀋陽半步。

三十多年的骨肉分離,讓董學政和愛人踏上了回瀋陽尋找失散父母之路,遺憾的是,最終卻與任廳級職務的父母擦肩而過,未能相認父母盡到一顆孝心。

“這部小說從立意上看,通過挖掘瀋陽區域的歷史題材,展現了一幅如火如荼的抗日鬥爭的大畫面。這無疑是一張瀋陽的歷史名片,為世人瞭解瀋陽歷史,又打開了一扇重要的窗口。”已故的民俗學家黃衛東表示。

新聞延伸

在歷史研究者崔春昌看來,奉天紡紗廠的發展史是一部展現中國近代文明史的重要資料,也體現了奉天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發揮的特殊作用。

“奉天紡紗廠是瀋陽的歷史地標,可以說,它承載著的是瀋陽的工業文化。”和平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像奉天紡紗廠遺址這樣的老建築,在和平區還有60多處。和平區一直非常關注對這些老建築的保護、歷史挖掘和綜合利用工作。“老建築不僅展現著城市傳統的風貌和地域特色,更承載著城市的記憶,擁有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如何深入挖掘這些歷史建築的文化內涵與時代價值,如何更大範圍地向公眾普及它們的歷史知識,值得思考與探索。”

目前,和平區已經開展了“穿越百年看和平”遊學歷史建築系列活動,目的就是挖掘盤活和平區老城區特有的歷史古蹟、人文典故、老街巷、老字號等資源,延續整個城市的文脈。

採訪中,記者從和平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平區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和平區文化旅遊體育事業發展中心負責人處瞭解到,和平區將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打造原創文藝精品,實施“和平與尊嚴”第二次世界大戰原點記憶工程,加大對歷史文物建築文化內涵與時代價值的挖掘和保護工作,進行綜合開發利用,開展面向不同人群、不同類型的遊學歷史建築活動,追憶百年曆史,講好和平故事。此外,和平區還將成立文物保護協會和文物保護志願者團隊,匯聚文物界專家學者,舉辦文物知識講座,鼓勵相關文創產品研發,讓老建築“活”起來、“火”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