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和平# 奉天纺纱厂 “天下第一厂”的故事

来自和平#  奉天纺纱厂 “天下第一厂”的故事

翻开中国经济史,不得不提张作霖和他的近代工业文明史,也一定绕不开奉天纺纱厂昼夜响彻的纺纱声。日前,一位来自沈阳的历史小说家李同峰,用一本记录奉天纺纱厂历史的小说《天下第一厂》,向公众讲述了当时在兵荒马乱年代里最真实的“奉天工业故事”。

“很多老沈阳人都知道,在皇寺广场附近,曾经有一座工厂备受世人瞩目。后来,奉天纺纱厂遗迹被沈阳市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被好好的保护起来。”3月3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李同峰向记者讲述到。带着对老奉天历史的好奇,记者走进沈阳档案馆,走进和平区相关部门,和民俗学家一同探寻关于奉天纺纱厂的“历史印记”。

追溯奉天纺纱厂的历史

来自和平#  奉天纺纱厂 “天下第一厂”的故事

奉天纺纱厂,始建于1923年,九一八前,该厂落入日本人之手。奉天纺纱厂位于北市场皇寺大街以西,抚顺路和西塔街交叉口处,大门样式十分经典别致,完全是仿欧式建筑,主体两层,起脊灰顶,拱卷式门窗。在中间上方还突出三层高楼阁。楼阁顶上立有旗杆。在正面二层楼阁中间镶嵌有罗马式圆形立钟并设阳台,宝瓶式护栏。一楼中间开门,南侧为走廊,檐廊与弧形套窗相连。像一幅西方油画铺展在奉天的皇寺地区。

记者查阅资料获悉,民国时期,时任奉天省副省长兼财政厅厅长的王永江,看到东北棉纱和棉布需求量日益增长,而棉制品市场却被日商把持并获得巨额利润,便想到东北大量便宜的原料,又有充足的劳动力,为什么中国人自己不能办厂呢?于是,他经过调查研究之后,提出创建奉天纺纱厂,开辟财源的建议,连夜起草方案呈报给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省长张作霖后,深受张作霖的赞许,决定出资筹建奉天纺纱厂。

按计划,厂址选在北市场抚顺路北与西塔街路口处后,便开始了大兴土木。根据张作霖和王永江意见,奉天纺纱厂性质为官商合资兴建,占地三百余亩,砖木结构厂房几百间,从美商慎多洋行购进纺纱机两万锭、纱布机二百台及发电机等全套设备,还建有铁路专用线、机械修配厂、锅炉房、水塔、货栈等,设施完善,是奉天民族资本规模最大的纺纱工业企业,并拥有雄厚资金,仅两年时间,便完成了建厂后的机械调试。

奉天纺纱厂正式投产后有员工一千多,后来逐渐增至五千余人,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全厂年获利大洋三十万元,是世界上新建的最大纺纱厂。

纺纱厂故事唤起沈阳人对历史的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存的奉天纺纱厂遗址正在被很多人遗忘,我希望通过一部小说唤醒更多老沈阳人对纺纱厂的记忆。”在这部《天下第一厂》的历史小说中,李同峰用温柔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奉天纺纱厂建厂后的风风雨雨,并得到了沈城民俗学家以及历史研究者的强力认可。

在业内人士春风出版社编审王晔看来,《天下第一厂》通过以董学政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反日故事,真实再现了奉天纺纱厂的历史原貌,讴歌了为奉天解放做出贡献的一大批共产党人。“作品以反日斗争为主线,以董学政的恋爱过程为暗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很有特色,是一部难得的反映工业题材的历史小说。”王晔表示。

李同峰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记录纺纱厂的历史,是源于自己本身近些年间对老沈阳历史的思考。“我在沈阳40年,是老和平人了,在和平区,有那么多的历史文物值得我们后人去追溯,去了解。”于是,2017年,扛起“传承历史”大旗的李同峰着手准备《天下第一厂》的写作素材。与民俗学家彻夜长谈,采访本地历史学家,驻扎档案馆查阅历史资料……李同峰经历了不少难以忘怀的日子,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写出这部近20万字的历史长篇小说。

记者翻阅这部作品了解到,该作品主要以前后两大章节的架构创作,跨度达50年之久。九一八前后,作品中的主人翁董学政作为有报国之志的年轻人,在纺纱厂工作期间,秘密加入了该厂地下党成立的反满抗日联盟组织,为地下党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斩获了一份跨国爱情,董学政父母均是满洲省委高级领导干部,双方被党组织秘密派往抚顺组织抗日领导工作,由于叛徒出卖让日本人将夫妻二人抓捕拘押在日本宪兵队。用尽酷刑,未能让夫妻二人吐露党组织的半点秘密。不甘罢休的日本宪兵队,又获取了在奉天纺纱厂工作的董学政也是地下党之后,开始了抓捕行动。董学政从党组织得知这一消息以后,不得不带上自己心爱的人逃到上海,并躲过一劫。到了上海之后,一颗抗日之心让董学政成立了上海抗日救国防火团组织,继续从事抗日救国活动,直到上海解放,未曾踏入沈阳半步。

三十多年的骨肉分离,让董学政和爱人踏上了回沈阳寻找失散父母之路,遗憾的是,最终却与任厅级职务的父母擦肩而过,未能相认父母尽到一颗孝心。

“这部小说从立意上看,通过挖掘沈阳区域的历史题材,展现了一幅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的大画面。这无疑是一张沈阳的历史名片,为世人了解沈阳历史,又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已故的民俗学家黄卫东表示。

新闻延伸

在历史研究者崔春昌看来,奉天纺纱厂的发展史是一部展现中国近代文明史的重要资料,也体现了奉天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

“奉天纺纱厂是沈阳的历史地标,可以说,它承载着的是沈阳的工业文化。”和平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像奉天纺纱厂遗址这样的老建筑,在和平区还有60多处。和平区一直非常关注对这些老建筑的保护、历史挖掘和综合利用工作。“老建筑不仅展现着城市传统的风貌和地域特色,更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拥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如何深入挖掘这些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如何更大范围地向公众普及它们的历史知识,值得思考与探索。”

目前,和平区已经开展了“穿越百年看和平”游学历史建筑系列活动,目的就是挖掘盘活和平区老城区特有的历史古迹、人文典故、老街巷、老字号等资源,延续整个城市的文脉。

采访中,记者从和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平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和平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处了解到,和平区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原创文艺精品,实施“和平与尊严”第二次世界大战原点记忆工程,加大对历史文物建筑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的挖掘和保护工作,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开展面向不同人群、不同类型的游学历史建筑活动,追忆百年历史,讲好和平故事。此外,和平区还将成立文物保护协会和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汇聚文物界专家学者,举办文物知识讲座,鼓励相关文创产品研发,让老建筑“活”起来、“火”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