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一直没有菜市场。皇家吃菜有太监,王府吃菜有厨子,兵家吃菜有伙夫,有钱人家吃菜有做饭的。而普通百姓吃菜,靠的就是拉着排子车,钻胡同儿,扯着嗓子吆喝的卖菜的。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直到1902年,东单才有了东菜市。因为,那里住着王公贵族、官僚政客和外国使馆。哪儿富哪儿就招做买卖的,哪儿有老外哪儿就被插手。5年后,果然有个法国商人,看到东菜市有利可图,立刻插手管理。还起了个英文名字“East Market”,翻译过来,成了“东市场”。一下子,就把“菜”字改没了。不奇怪,老外要的是“市”,不是“菜”。

解放后,为了满足市民需求,北京的菜市场多了起来,如,先有了“四大菜市场”:西单、东单、朝阳门、崇文门菜市场;后来又多了天桥、和平门、北新桥、菜市口、钟楼菜、白塔寺的宫门口菜市场……等等。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可普通百姓,还是不怎么光顾菜市场。菜市场以鸡鸭鱼肉、各种调料为主,有菜也是过了过水就贵的邪乎。过了过水就涨价,糊弄谁呢,谁知道过的什么水,干净不干净?普通百姓,不讲省事,只图实惠。

解放没几年,串胡同的私人排子车就没了。不过,公家的小菜铺和小菜摊儿又多了起来。小门小户,认准了的是小地方,怕的是“市场”。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上文说到,老北京讲究居家,几乎不在外边儿吃。如今,已经习惯“买着吃”的京城“晚代”,也许会问:总居在家里不下馆子,就不腻得慌?

应该问“就不馋的慌?”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何况老北京居家吃的菜,并不少。粗略算来能有二三十种。如,白菜、豆腐、茄子、扁豆、芹菜、萝卜、柿子椒、土豆、葱头、小白菜、洋白菜、 冬瓜、韭菜、茴香、蒿子梗儿、黄瓜、豆芽菜、西葫芦、黄豆嘴儿、莲藕、茭白、葱姜蒜、南瓜、角瓜、老倭瓜……等等。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这二三十种菜,经过炒焖炖熬,调出苦辣酸甜,再加上刀工不同,切出了条儿、块儿、片儿、末儿,老北京的菜不但没吃腻,还一吃就是上千年!

乃至惹得如今的商家,也纷纷打出了“老北京家常菜”的招牌。殊不知,家常菜只在家里。离开家的家常菜,准变味儿。饭馆儿里的“家常菜”,要香就得重油,要味儿就得重调,要上眼就得讲样子。就这样,老北京的家常菜到了饭馆儿,又回到了只为赚钱的饭馆菜。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一向推崇“自己动手,想吃就有”,有钱也不买着吃。花钱多少不说,吃多了能吃出一身病。有个朋友,常住香山饭店,没住两年就进了海军总院,差点没出来。临出院的时候,医生除了开药,还送他一句话:“回家做饭吧,吃家常便饭。”

有人说,也想自己做,就是不知道怎么做。老北京吃菜吃的是菜,讲究主味在菜里,不全在做法上,越原味越好。

什么“色味香”,什么“火候儿大小”,什么“够口儿不够口儿”,都是说辞。说辞,不能当饭吃。千万别听厨师的,那是讨生活的活计;更不能听“美食家”的,那是动嘴不动手的馋嘴吃货。甭多了,饿他三天,就什么做法都美、见了什么都会狼吞虎咽了。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说实在的,学会自己做,既不难也不差。关键在菜鲜、洗净、做熟。别的,都是一回生,两回熟,三天没力巴。

刚开始做,尽量别看菜谱,那是纸上谈兵,多在宣扬厨艺。可参考一下网上的做法,但首选普通网民的经验体会,多参照几家,自有感触。。

没做过饭的,常常不知道做什么好。没见过猪跑,还没吃过猪肉?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人的食欲,主要来自饥饿感与饮食习惯,而喜欢家常菜并学着自己做,既是生存所需,又是生活情趣,还是家之温馨、安之根本。

不妨看看,只选了20种菜,稍微换个做法,就出来40道菜。有了这40道菜,就能一周不重样。如此美事,何乐不为?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老北京人吃菜,为的是身子骨儿,不为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