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開展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整治“百日行動”

今年央視“3·15”晚會上,多家企業被曝光!其中,部分辣條生產廠家衛生亂象的畫面觸目驚心。隨後,從中央到地方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迅速開展校園周邊辣條等“五毛食品”突擊檢查,進行專項整治。

我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自3月下旬開始,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為期3個月的校園及其周邊食品安全整治“百日行動”。目前,整治行動已開展一個多月,成效如何?辣條等“五毛食品”是否依然暢銷?執法人員做了哪些工作?家長和孩子對整治之後有何看法?帶著疑問,記者於4月17日進行了走訪。

校園周邊門店:

辣條等“五毛食品”消失不見

記者先後走訪市七小、十小、二小、四小等學校發現,大部分零食店大門緊閉,琳琅滿目的誘人辣條不見了蹤影。回憶過去零食店門口常常被圍得水洩不通、小朋友爭相購買“五毛食品”的場景,對比現在小朋友不再吃這些不健康的食品,記者心裡多了幾分欣慰。

在市十小附近的一家小超市,記者仔細看了看裡面的零食,大多數為雞爪、餅乾、薯片、棒棒糖、麵包、牛奶、飲料等零食和飲品。當問及為何不賣辣條時,店主告訴記者,這次專項整治力度大、監管不間斷,自從下架後,再也沒進過辣條等“五毛食品”了,以後也不會再賣這類零食。而市二小、十小等學校的部分門店也由原來以賣“五毛食品”為主,轉變為賣小玩具為主。

在芒碭路亞太小商品批發市場,記者同樣看到僅有的兩家辣條批發店大門緊閉。從校園周邊門店裡的辣條等“五毛食品”消失不見,到辣條批發商的生意蕭條,足以說明此次專項整治成效明顯。

遺憾的是,走訪中,記者發現部分學校門口下午上學前和下午放學後仍有流動攤販售賣小零食,這些流動攤販大多是年齡較大的留守老人,或推著三輪車售賣,或在地上擺攤售賣。這些攤販所售產品不盡相同,偶爾有幾家擺放有少量辣條等“五毛食品”,買零食的孩子倒是比以前少了許多。

執法人員表示:

宣傳教育與檢查整治形成常態

自3月下旬以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校園周邊200米內的小食雜店、食品小賣部等食品經營商戶和食品小攤販進行拉網式排查,全面查扣央視“3·15”晚會報道的“蝦扯蛋”“黃金口味棒”“親嘴牛筋”等辣條;走進小學、幼兒園等部分學校開展食品安全知識講座,教學生辨別假冒偽劣食品,提醒學生自覺抵制辣條等“五毛食品”;堅決取締無證流動小攤販,要求有證的小攤販在指定區域內規範經營,禁止進入校園周邊200米以內;加大“五毛食品”抽檢力度,重點針對“五毛食品”批發企業進行抽樣檢測,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一律嚴厲查處。

演集鎮食藥監所所長鬍超告訴記者,通過專項整治,城區校園及周邊基本沒有經營麻辣預包裝小食品和無證經營食品的行為,基本形成了學生自覺抵制“五毛食品”的氛圍。但學校周邊的小食雜店、流動攤販多為留守老人經營,多次排查多次下架,又出現反彈,出現經營者與執法者“打游擊”的現象。今後,將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把辣條等“五毛食品”清理出校園周邊區域。

此次專項整治,已出動執法人員580人次

檢查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單位745家次

責令下架辣條等“五毛食品”265公斤

取締校園周邊無證經營店6

責令整改56

家長孩子認同:

整治後吃零食現象明顯減少

走訪中,記者發現孩子在校園周邊主動買零食的現象確實大幅度減少,家長與學校達成教育一致,經常為孩子講亂吃零食的危害。

“雖然以前一直給孩子講吃零食對身體不好,但孩子總抵不住誘惑。尤其是各種各樣的辣條,裡面添加的調味劑多,孩子每次到學校總忍不住買一包吃。”市民曹女士告訴記者,“自從執法人員到學校宣講食品安全,學校老師經常給孩子宣傳提醒後,我家孩子最近變化很大,主動對我說以後不吃那些‘五毛食品’了,不衛生不健康。”

和曹女士有著一樣感觸的,還有很多家長,他們希望校園及其周邊食品安全整治形成常態化機制,希望辣條等“五毛食品”徹底消失在校園周邊,讓孩子遠離垃圾食品,健康成長,專心學習。

一直以來,辣條等“五毛食品”因香辣誘人、價格低廉深受孩子們喜愛,這也成為家長、學校及執法部門頭疼的難題。 我們都希望孩子的飲食是健康安全的,希望還學校周邊一片淨土,這就需要:

● 食品經營者提高個人素質,認真學習食品安全法相關知識,從根本上認識辣條等“五毛食品”的危害,自覺做到依法依規經營;

● 監管部門和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形成長效機制,杜絕監管盲區,真正淨化校園周邊食品經營環境;

● 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認清辣條等“五毛食品”的真正面目,真正做到不吃不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