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耀州区马咀村蹲点采访手记

村里的变与不变

——铜川市耀州区马咀村蹲点采访手记

现在的马咀村,很是让人羡慕。这里的村民,不用出门打工,只要人勤快,就能谋生,而且机会一点不比外边少。不少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现在也回到村里,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马咀村村民现在很富裕,大多数村民家里有两套房,一套是2000年前后建的二层小洋楼,一套是现在建的多层楼房。不少人家已经搬到新楼房住,用原来的二层小洋楼开农家乐做生意。

马咀村有108栋日光温室大棚,可别小看这些大棚,这是马咀村村民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村上2010年建的30栋樱桃大棚,价格好的时候,每斤樱桃能卖200元。村民一个棚,营务好的,可以卖10多万元。

在采访中,每一个马咀人脸上都自信满满。手头有票子,过日子不发愁,村子发展蒸蒸日上,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村民们有理由感到骄傲和自豪。

马咀村一直都在变化着,而且以最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变化最为明显。

马咀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并不好,整个村子,除了住宅和大棚建在一个相对平整的塬面上,其他地方,几乎都是山沟,土地极为贫瘠。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里的村民还要吃救济粮。

穷则思变。1995年,下海创业的李云南回村创办了桃塬水泥厂。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到他的水泥厂打工赚钱,日子逐渐好转起来。1999年9月,李云南当选马咀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将马咀村发展的重担挑在了肩上。

2000年,马咀村开始建移民搬迁房。移民搬迁房启动资金,需要每户交1万元,刚刚解决温饱的村民,没有几个人能拿出这么多钱。因为村民钱没有及时交来,碰上钢筋涨价,主导项目的李云南甚至在村民大会上哭鼻子。为了不落下一户农民,李云南给那些实在交不上钱的村民先垫上,之后在水泥厂慢慢打工还钱。楼房建起后,当年就有人家办了新婚大事。

2008年,村上的水泥厂关停之后,李云南又带领村民四处考察,在村上建起了温室大棚,开始了二次创业。紧接着,起步发展的樱桃大棚第二年就卖上了好价钱。2014年,在乡村旅游日益火热时,马咀村又积极转型发展乡村旅游,开始第三次创业。现在,马咀村已成为铜川市响当当的“明星村”。

马咀村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当然,这些年的发展中,还有一些是马咀村从来不曾变化的。李云南,这个从1999年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到现在,依然还是“书记”。马咀村的村干部,多年来也一直非常“稳定”,他们一心为马咀谋发展的心思更不曾变过。

马咀村不曾变化的,还有全村人吃苦耐劳,不断探索革新的创业精神。这些年,马咀村都要组织村民到杨凌农高会逛会。组织村民外出开眼界,这也成了马咀村的一项“村规”。(记者:杨光、霍海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