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侵犯中華一寸土地,踐踏中華一臣民,先從朕身上踏過去!”

明朝,是一個打死都不向任何外族政權妥協,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的國家。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白手開創了大明帝國,也是中華盛世上一個萬國來朝、睥睨天下的時代。

“想要侵犯中華一寸土地,踐踏中華一臣民,先從朕身上踏過去!”

該王朝之剛烈、勁節令人歎服;之強大、威儀遠邁漢唐。終其一世,無論縱橫四海,還是內外交困,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貢、不稱臣,並恪守“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

大明其強盛,僅引述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對這個朝代的評述:“15世紀,中國是世界上的超級強權。不論是國力還是成就,在人類史上都是難得一見的。”

“想要侵犯中華一寸土地,踐踏中華一臣民,先從朕身上踏過去!”

明朝開國之初,便挑戰當時實力仍很強大的元王朝統治。這是一個看似容易,其實難上加難的任務,從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後,還沒有一支起義軍能夠北伐成功,甚至再往前數,自從北宋滅亡後,以長江為界,更沒有一支南方政權可以北伐成功。

在之前的整個中國歷史上,還沒有一位開國皇帝,可以用從南向北的方式統一中國。明朝北伐元朝,不僅僅是改朝換代,更是在挑戰歷史的定律。

“想要侵犯中華一寸土地,踐踏中華一臣民,先從朕身上踏過去!”

漢唐兩個以武力著稱的王朝,在早期建立政權後,苦於連年戰亂經濟疲敝的現實,面對外敵的侵擾,不得不採取妥協求和的方式安定局面,等到實力積累強大後再進行反擊。

明朝卻恰恰相反,明朝開國,同樣建立在窮的爛攤子上。然而對於強大的敵人元王朝,明朝既不求和也不妥協,一邊進行對外戰爭,一邊著手恢復國民經濟,兩頭都沒有耽誤。在朱元璋在位的三十年裡,明軍相繼在西北,漠南,遼東地區多次重創元王朝。

“想要侵犯中華一寸土地,踐踏中華一臣民,先從朕身上踏過去!”

特別是藍玉的捕魚兒海之戰,不但以十五萬大軍,在斷水斷糧的情況下深入到貝加爾湖地區,重創北元王朝主力,更令“元朝”這個政權實際不復存在——明軍在此戰中雖沒有捉住北元太子,卻繳獲了元朝印信。

這以後,原本以“北元”身份存在的蒙古草原地區,分裂成了韃靼、瓦剌、兀良哈三部。並相繼接受了明王朝的冊封,雖然與明朝時戰時和,但相互之間的冊封關係和朝貢關係卻一直延續下來,並最終被清王朝繼承。

“想要侵犯中華一寸土地,踐踏中華一臣民,先從朕身上踏過去!”

揹著無數罵名的明成祖朱棣,無論他的皇位得來究竟是否正當。可是,他確實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好皇帝,在他的統治下大明國力達到了巔峰。他也是上馬背可征伐沙場,下馬背可帷幄治國的千古一帝。

他遷都北京,親守國門,用行動表明大明捍衛國土和百姓的決心,並開闢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至明亡都不曾打破的規矩:天子守國門。

“想要侵犯中華一寸土地,踐踏中華一臣民,先從朕身上踏過去!”

他有這個實力,後代亦有這個決心,這已經不是一百年前。“想要侵犯我中華一寸土地,踐踏我中華一人臣民,先從朕的身上踏過去!”

他還令鄭和六下西洋,氣勢之磅礴,成為人類航海史上的奇蹟。在第三次西洋之旅的時候,鄭和甚至還抓了一個國王回來,並且在明朝接受審判並坐了幾年牢。四海昇平萬國來朝,也成為中華歷史上驕傲的印記。

“想要侵犯中華一寸土地,踐踏中華一臣民,先從朕身上踏過去!”

早在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他們回首看到為之流血犧牲的這片土地上,期待華夏復興那一天。九十多年後,他們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再次屹立起的華夏大明旌旗,終於可以讓崖山殉國的十萬臣民含笑九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