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1943年抗日戰爭最緊要的時刻,國民黨號召知識青年從軍。當時提出了“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

國民黨當時先後組建青年軍九個師(青年軍番號是200-209):

201師(師長:戴之奇),202師(師長:羅澤闓),203師(師長:鍾彬),204師(師長:覃異之),205師(師長:劉安棋),206師(師長:楊彬),207師(師長:羅又倫),208師(師長:黃珍吾),209師(師長:溫鳴劍)

因為當時國民黨接收了大量美式裝備,如汽車團、炮兵團等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兵種,這要求士兵的素質相對要高。為了鼓勵大量知識青年從軍,提出各種優待條件,如:復員後可以免考免費升學;願意就業的可以優先就業;大學生可以公費留學等等。

青年軍團長由中央嫡系部隊挑選少將級幹部擔任。團以下幹部則由各部隊擇優保送到青年軍訓練總監部所屬的幹部訓練團受短期訓練後,選派到各師任用。

46年國民黨軍隊整編(變化):

201師改編為整編203師第2旅

202師改編為整編202師第1旅

203師改編為整編203師第1旅

204師改編為整編205師第2旅

205師改編為整編205師第1旅

206師擴編為整編第206師

207師擴編為整編第207師

208師擴編為整編第208師

209師改編為整編第202師第2旅

青年軍6個整編師組建青年軍情況:

整編202師與整編203師組建整編第9軍(軍長:吳嘯亞)

整編205師與整編206師組建整編第6軍(軍長:劉安棋),

整編207師與整編208師組建整編31軍(軍長:黃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