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忘不掉的童年小吃是什麼?

特色美食在東北


生煎包啊當然是!

生煎包雖然成名於上海,但是在江浙一帶也是著名。

早上起來,三個生煎一碗豆漿,一整天都美滋滋。

上高中的時候,騎車去學校,早上吃路邊攤,每次都是生煎。

皮薄底脆肉新鮮,一口下去,湯汁四溢,要多香有多香。

後來上高中住宿,食堂裡只有蒸包,沒口感,很難受,每次放假就去飯店吃來解解饞。

最喜歡的一家是滬小灶,那裡的生煎包口味很純正,價格也親民,現在全國各地都有加盟,大家可能也吃過。

深夜放毒哈哈哈,這個是生煎三拼,三種口味,好像是薺菜,魚蝦和鮮肉,個人喜歡鮮肉,如果覺得膩就吃薺菜的。

每次去吃生煎,我會點一份上海酸辣湯,真的好喝,和胡辣湯有一拼我感覺,配合生煎簡直絕配!

難受,餓了,幸好可以點外賣,不喜歡吃生煎還有餛飩和麵,都是純正上海口味,真的大愛這一家。

如果我能開一家就好了,天天吃,天天吃,不用給錢還管飽。

不過也不是沒可能,雖然還在上學,但是創業可以考慮這個,畢竟現在加盟餐飲業很火,打個電話瞭解一下就行。

以上就是我的童年回憶,生煎包,如果想吃的話,考慮一下我安利的滬小灶哈!


獨舟電影


我是廣東陽江人,說到童年念念不忘的小吃的真的很多呢,豬腸碌,䬱字榪,灰餈,酒杯印,葉貼,番薯餅,炒粉,芋頭糕,豆康餈,油餈,油麻角,炒米餅,一邊寫一邊流口水,感覺自己從小就是吃貨一枚,長輩疼我的方式就是帶我去吃好吃的,現在想起來好幸福啊!

豬腸碌(最愛)

豬腸碌我的最愛,每次趁墟的時候必吃,平時都很難買到,那時候!也是一毛錢一小條,好吃的要命,現在回家必吃的小吃!

傳統的豬腸碌是用米粉皮包著豆芽、蝦皮、炒河粉、蛋皮等再在河粉皮上撒上一些芝麻,淋一些肉香汁即可食用。上碟時可以整條吃,也可切成段,再蘸上特殊的調料,如辣醬、番茄醬,味道鹹中帶香,非常美味。吃豬腸碌的時候,蘸上辣度適中的辣椒醬,保證了口感的豐富性,吃起來不會過分單調。

䬱子榪

灰餈

番薯餅

以前小學放學的時候總愛去門口阿姨擺的小攤裡買上一塊,記得只需要2毛錢,味道贊爆!

炒粉

芋頭糕

葉貼

油麻角

陽江粉酥(炒米餅)

豆康餈


92小姐姐美食


1 蒿子粑粑:



安徽這邊的特產?反正六安這邊就有,但是我很多外省的朋友都表示沒聽過。這個食物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很好吃,算是我對於家鄉的一種記憶。

2 鄉巴佬:





這個應該很多人都吃過吧。小時候就喜歡吃,但是家裡大人不給,說是不衛生。但我們小孩經常偷著買,不貴,最少五毛,最貴也不過兩塊。

3 南德方便麵:



油炸食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在我們這塊很暢銷,但是上了初中以後莫名其妙的就沒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廠家倒閉了。

4 果凍:



這東西算是奢侈品了。要是家長買了果凍,估計家裡的小孩都得樂死。

5 辣條:




這個不多說,大家都懂。但是我們那時候一毛錢就可以買到一片或者一根,吃的那叫一個津津有味啊。

6 飲料: 健力寶 芒果汁




在匯源和可口可樂還沒有暢銷的年代,基本每年過年的飲品都是芒果汁或者健力寶。這兩年沒怎麼看到了,而且質量也變得越來越差,以前逢年過節都當做禮品送人的。

7 QQ糖:



現在還有,只是年紀大了,很少會吃了。

8 茶桃:



我們這裡屬於南方丘陵地帶,適合種茶樹。上面結了像桃子一個的果實,還有茶幹,也是很不錯的零食。

9冰塊:

此處無圖: 圖貼不上來

既然說到童年記憶,怎麼能少的了冰塊?一毛錢一袋的糖精汽水,炎熱的夏天,放在冰櫃裡那麼一凍,再拿出來的時候,冰冰涼,又解暑又便宜,一袋就能消磨一個下午。記得我們小時候最喜歡喝這個啦。不過和鄉巴佬一樣,大人都是不給吃的。的確也很不衛生,想想我們能長大,也是抵抗力強啊。



寫的時候還覺得有些懷念以前。雖然小時候總感覺日子很長,老師很煩人,媽媽很嘮叨。但是長大了才發現,原來這些都是我們人生不可多得的寶藏。人總是不斷長大,不斷變老,最後走向死亡,但是童年珍貴的記憶,卻是始終伴隨著我們。有些東西在我們長大的過程中漸漸消失,有些東西一直都在,但是我們卻已經不是從前的我們。最主要的還是開心吧,保持一顆童心。雖然生活很難,但一定要記得小時候的大笑哦。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啦。


大臉貓lu


童年的小吃,今天也還能吃得到,但是味道和感覺卻不再是以前那樣了,就好比小時候一塊錢就能買到的快樂,現在一萬都不一定買得到。童年畫在手腕上的表,雖然不會轉動,但是卻帶走了我最美麗的時光。

說到童年小吃,我腦海裡依稀迴盪起了小時候經常說的那些民謠“種田得吃白米飯,種地得吃好芋頭,早早起來燒兩個,姊姊妹妹爭吼吼”。這個要用我們桂柳話來唸才有味道,這裡面說的就是芋頭,童年我喜歡把芋頭放到廚房的火堆旁邊用熱灰蓋住芋頭,烤得香香的,那味道是無法忘懷的。至於為什麼說姊姊妹妹爭吼吼指的就是兄弟姐妹之間爭搶烤芋頭了,那時還沒有辣條,或者說沒有錢去買零食,烤芋頭、烤紅薯自然就成了小朋友們爭搶的對象。



另外一個就是“涼粉”,我們當地叫涼粉,實際上就是神仙豆腐,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組隊去山上找神仙豆腐的葉子回來做涼粉,大人指導過一次我們就會做了。特別是在夏天,雖然沒有空調冰箱,但是有井水,井水也是冬暖夏涼的,做好了涼粉放一些白砂糖,用井水來“冰鎮”,那真是降溫有解暑,而且還特別解饞,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它的果子也可以吃,甜甜的。現在雖然還可以做,我們那也還有,不過現在吃的感覺可比不上小時候那滿滿的幸福感了。



再說一個,玉米粑粑,這個玉米粑粑不知道有多少人吃過,我們以前自家種的玉米來粑粑,不過這個就只能是大人們做了,小孩子做不了。我們叫做“包穀粑”,就是用新鮮玉米打成漿,加白糖蘇打,用新鮮玉米葉子包起來蒸熟,這樣的玉米粑粑玉米味特別濃,而且香甜可口,小時候好不容易才讓父母幫做一次呢,而且玉米要新鮮嫩的,老了就不行了,一年吃上一兩次就不錯了。


其實對於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說,忘不掉的童年小吃就是那些農家作物製作的食品以及山上的野味野果野菜。不過還有一個我得強調,那就是“筒筒糖”,說這個名字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你看我描述和圖片就懂了。用自家的大米去給人家用機器現場加工成一根根空心圓柱狀米棒,咬起來脆脆的,放久了就不好吃了,而且很甜,很香,每次有人來做,村裡都會排隊拿米去加工。


範工聊美食


當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時,總會情不自禁地回憶曾經的過往,內心無法剋制的是滿滿的回憶殺!有的人喜歡回首曾經的小學、初高中的求學生涯,亦或是大學時的美好青春時光;也有的人喜歡回憶曾經的初戀或情感糾結……


對於我這種從小到大看見食物就兩眼放光的吃貨來說,我的回憶裡永遠是跟“吃”有關的事物,而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整個童年吃過的那些小吃。


出生在那個貧困年代且在農村的我們,童年的回憶裡除了漫山遍野的野菜野果和野味,還有父母親手工製作的美味,以及街上出售的食品。

雖然那些個小吃,帶著那個特殊年代深深的、讓人心酸的烙印,卻讓我此生忘不掉!儘管,有些小吃如今我們依然可以吃到,但是心境和味道卻不同了!
柳鋼雪條(1) 之所以記憶最深刻的是廣西柳州柳鋼雪條,是因為當時它比任何品牌的冰棒都做得好。不僅冰棒的甜度適中、甜味自然(有些牌子的冰棒居然會甜到苦),而且在相同高溫的天氣下,它要比其他牌子的冰棒耐化近一倍時間(我們小時候曾經做過無數次實驗)。
柳鋼雪條(2)那時候的夏天,總會有賣雪條的用自行車馱著一泡沫箱,走村竄巷地吆喝。 那年代柳鋼雪條只有白色和綠豆兩種口味,白色的兩分錢一根,綠豆的三分錢一根。如同“鋼”一樣堅硬的柳鋼雪條,讓我們童年的夏天增添了一抹甜滋滋的味道。


爆米花 小時候,一聽到有人吆喝“爆米花囉!”村子的小孩就心花怒放地裝起小半布袋玉米或大米,興沖沖地扛去爆米花處排隊。當那簡陋的爆米花設備“嘭”的一聲炸響時,米花就可以吃了。不過,我特別害怕那炸響聲,每次都遠遠看著不敢近前,如今想來依然心有餘悸!
米花糖 (1) 童年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米花糖,而圖中這款“紅糖米花”是最“古老”、也是最經典的,酥香脆口,甜到發膩。但是比較容易粘牙,我們那時換牙的年齡,常常有小夥伴吃此款米花糖時把牙給黏掉了。

米花糖 (2)我們讀四五年級後就開始有了圖中的“白糖米花”,雖然它造型有方有圓非常漂亮,但它價格要貴一些,而且沒有紅糖的味道甜,所以那時它並不受我們青睞。米花糖(3)現在好像叫“米果”,小小一條的,價格也不貴,我們幾個小夥伴有時湊錢買一小包,裡面可以有好幾個,每人可以吃一個解饞。


米花糖 以前這種小米花生糖,只有準備過年時,才有外地人挑來村子裡或圩日時到街上賣。酥脆、甜度適中,也不粘牙,挺好吃的。
米花棒 (1) 也有叫它“金箍棒”的。好像我讀小學時就一兩分錢一根。我家的七親八戚特別多,因此過年我得的壓歲錢也不少,所以我那時幾乎隔天就買一根解饞。

米花棒(2)米花棒的顏色好幾種,以前也搞不清楚它那些顏色是怎麼弄上去的,只是單純的認為花花綠綠的特別好看。還有一種圓形的“米花片”,薄薄的一片,好像是兩分錢可以買五片,我們那時超級喜歡它。可惜我沒有找到圖片發出來,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它?
花生糖 那時候,這種花生糖只有過年時才手工製作的,很甜但比較硬。其實我們小孩子因為換牙的原因並不喜歡它,已經上初高中的哥哥姐姐和大人們比較喜歡吃。

芝麻糖 這種用芝麻和糖漿(有時也加些花生仁)製作而成的零食,也是在冬天農閒或過年時才做的。
牛皮糖 我們那時吃這種糖特別開心,偶然得到一塊如獲至寶,然後可以吃上一整天。它特別Q彈,嚼扯很久都不會斷開,有時我們一邊用力咬住,一邊用手拉扯得老長,笑死個人去。


打紅薯窯 那時候我們天天變著花樣吃紅薯芋頭,尤其冬天放牛時,一幫小夥伴分工合作,幾個到別人採挖過的地裡撿漏,幾個找柴火,幾個拿泥塊壘窯。把窯燒紅後熄火,然後把紅薯芋頭丟進窯中,再把窯砸塌、夯實密封。
約一小時後再扒開窯泥,烤熟的那些紅薯芋頭那個香啊,至今仍然讓我回味無窮!

蒸紅薯芋頭 那時紅薯芋頭既是我們的零食,又是我們的主食,上學時我們那破布書包或褲兜裡總是揣著幾個。週末在家裡吃,我們就弄些壇酸水、辣椒段、醬油、蔥花、香菜做成味碟,吃芋頭時蘸一蘸,真是絕配!
糯米餈粑 (1) 過年時,幾乎家家戶戶都要用糯米舂上好幾十斤餈粑,留著過年走親訪友送禮,或年後春耕勞作時的口糧。白色的餈粑是原味,黃色的餈粑,以前我家是用黃梔子泡水後再泡糯米,餈粑又香又漂亮。

糯米餈粑(2) 冬天烤火時,隨手放上一個鐵支架,擺上幾個餈粑烤得外酥裡軟,再蘸上白糖或者蜂蜜,好吃得不要不要的!粉利 吃的時候切條或切塊,打邊爐或跟臘肉、蒜苗一起炒又香又勁道,很好吃。

糯米軟糕 這種由糯米、糖漿、芝麻做成軟糕,軟軟糯糯的,無牙的老人或小孩特別喜歡吃。
艾粑粑 (1) 每年清明前後,家裡的大人總要去野外採摘嫩艾葉,然後焯水、切碎後跟糯米粉一起搓均勻,再一個個包上餡、放柚子葉墊底,然後上鍋蒸十多分鐘就熟了。

艾粑粑(2)蒸熟後不能立即吃,因為艾粑粑剛剛蒸熟又燙又軟爛,還特粘牙。需晾十五分鐘後再吃,此時艾粑粑軟糯、勁道、香甜可口。
糯米粑(又叫大肚餈或大肚粑)可以包各種餡料,甜的鹹的,酸菜餡、韭菜餡均可,反正喜歡什麼口味就怎麼包。

蔥油饃 用蔥花和米漿(或麵粉)、鹽調好,再用一圓形模具攤上調好的米漿,放油鍋中炸熟即可。
花生酥餅(也叫月亮酥餅)用一個圓圓的鐵磨具,將調好的麵粉漿倒入其中,撒上花生米,再放油鍋中小火炸至酥脆。小時候,七天才有一圩集,父母趕圩時總會給我們帶回一兩碗米粉或是幾個蔥油饃、花生酥餅。

韭菜餅 韭菜餅做法與蔥油饃和花生酥餅做法相似,只是要用韭菜芯(韭菜花梗)切碎後再做。
脆果 (又稱麻蛋果、油果) 是用糯米粉、白糖搓成小疙瘩後,放油鍋裡小火炸至酥脆即可。又酥脆又香甜,冬天時,我們小孩子總喜歡揣幾把放兜裡當零食吃。而我們廣西許多地方打油茶也少不了它呢!

白鴿蛋 這種又脆又甜膩的小吃,不知道我們那裡的人為何這樣稱呼它,或許是因為它的外形跟鴿子蛋大小小相似吧!
酥角 一般裡面是空心的,薄薄的一層酥皮,一咬就碎裂開來,挺好吃的!也有人喜歡裡面包些花生芝麻餡,但是沒有空心的吃得暢快。


酥餃 一般有甜鹹兩味,裡面包花生仁芝麻之類的餡,口感香、酥、脆。不過製作過程比較費時,所以以前家裡的大人都懶得做,一般在臨過年時,就上街買幾斤酥餃備做年貨。
開口棗(也叫開口笑) 以麵粉、雞蛋、白糖以及白芝麻為原料製作,再放入油鍋中炸至香酥即成。


貓耳朵 用麵粉、白糖、紅糖、雞蛋製作而成的貓耳朵,“嘎嘣脆”的感覺是我們童年過年時最最期待的小吃。
麻通 這種主要原料由糯米、白糖、芝麻、茶油、飴糖等製作而成,因其中間空心如通草,因而得名“麻通”。麻通是由廣東傳到我們廣西的小吃,由於它的製作過程比較複雜而繁瑣,因此我們也只有過年才能吃到。

糯米餅 糯米餅是廣西柳州的傳統小吃,主要原料由糯米粉、白糖、芝麻、花生等經過手工製作而成。以前臨過年時,我們柳州郊區的農村每家都要做幾十斤,但是現在很少有人做了。不過,街上有專門製作這些傳統小吃的店鋪,什麼時候想吃都可以買得到 。只是買的再也沒有曾經自己家制作的那種感覺和味道了!
壇酸(或紅糟酸) 我們廣西柳州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不少罈罈罐罐,不是醃酸的就是醃製各種醬料或鹹菜。這些醃製品不僅是我們夏天送粥的小菜,更是製作菜餚時的絕好配料。

酸嘢 儘管家裡泡有無數的壇酸,但我們這些小孩子趕圩時,是必定要在街上吃一小碟“碎酸”才肯回家的。碎酸,也可以說是雜酸。顧名思義,也就是把各種瓜果蔬菜切碎後醃製而成的酸嘢。因為街上的酸嘢會加以白糖或糖精調味,並且醃製時間短,因此味道酸酸甜甜的又十分脆口,與家裡的壇酸有天壤之別,我們那時特別上癮。
柳州酸嘢 如果你以為柳州除了螺螄粉就沒別的美食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柳州人的眼裡,酸嘢跟風靡全國的“柳州螺螄粉”一樣,能讓吃過的人“中毒”匪淺!柳州酸嘢似乎“無所不能”醃泡,各種辣椒、瓜果、蔬菜均可醃製成色澤誘人、酸甜脆口的酸嘢。

儘管那個年代我們十分貧窮,但是柳州人“窮穿窮住但不能窮吃”生活“哲理”,讓我的童年生活豐富多彩,也使我這吃貨不愁吃喝。懷念啊,我們的童年啊!


美食桃淘


廣東南雄人。家鄉的美食真的很多。最常見的就是酸筍。外地人會說很臭。煮菜特別美味

還有酸筍煮的鴨子。也是我們南雄特色菜

還有我們的
梅嶺鵝王。真的是勁爆辣。太香了。每次回家都要吃
還有我們南雄的角勒磁。可以包水澇菜。可以包茄子。

還有花生餅。芋頭片。酸菜磁
還有南雄的牛幹埔。牛肉曬乾的。很下飯。現在出遠門都要帶點吃


還有鴨清。我們家鄉話要鴨清。就是曬乾的鴨胗。放酸筍辣椒炒。很下飯

還有一個是紅的瓜子。我在外省沒看見有這個。真的好香

灰水磁。炒著吃。蒸著吃

註定136024659


作為八零後的我,同年幾乎沒有什麼零食,也許難忘的只是那份記憶與求而不得的渴望。

那就細數一下忘不掉的小吃吧!

小豆冰棍

那時候很少有冰箱,冰棍只有兩種:小豆冰棍和奶油冰棍

小豆冰棍,只有冰棍頂部有密集的小豆,下部都是冰,小豆冰棍名副其實。總是不捨得把小豆一下子吃完,會一下下的舔著吃,直到頂部都開始融化。當時只賣五分錢,後面漲到一毛、三毛、五毛、再之後我已經漸漸的長大了,再也沒有走街串巷的叫賣了,也沒有那一毛錢的小豆冰棍了。再貴的哈根達斯也抵不上小豆冰棍的美味了。


還有一種叫無花果的小吃

黑白包裝的經典零食“無花果”,怎麼能忘記你的味道呢,甜甜的帶著一絲酸。

80後、90後10大懷舊零食之一,早在十多年前,幾乎每一間路邊小商店都能看到其身影。

吃了很久,居然不知道它是用什麼原料做的,長大後才明白原來使用胡蘿蔔絲做的,有沒有大跌眼鏡啊!


袋裝刨冰

也許它的作用不是用來吃的,在炎熱的夏天,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一袋刨冰,降溫解暑。靜靜等待它的融化,把袋子的一角咬開,慢慢的吸著冰鎮的水。喝完之後,透心涼。當然空袋子也不會放過,把袋子吹滿氣,再把剛才的口子擰起來,一腳踩下去,砰的一聲爆炸聲,很多女同學尖叫起來。

方便麵

海鮮包裡怎麼就沒有海鮮呢?

那時候的方便麵不是為了方便,就是年代,連玉米麵都還在變著花樣的做。方便麵在小地方也很難買的到,即使買的到也只是一袋袋的買。小時候,外國給表哥一箱箱的買回來,總會吸引很多羨慕的目光。

吃法一:幹吃,先用拳頭將麵餅錘碎,再把調料包倒進袋子裡,用力晃動,讓調料儘量均勻,一下下的捏著吃

吃法二:煮著吃,清水下面,再放一個雞蛋,那就是絕美的搭配。

曾經想到就流口水,現在已經被視作垃圾食品了。

方便麵還是那個方便麵。童年卻已經過去了。


霧靈新韻


這些年,走過很多地方,也天南海北的吃過無數美食,但能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卻是小時候的那些味道……

糯米糕

小時候,每逢趕場天。我就要磨爸爸給我買糯米糕。在小鎮只有一家買糯米糕的小店,店老闆是位白頭髮的老人,每逢趕場天才開店營業,老人只做兩種糯米糕,一種紅糖的,一種白糖的。紅糖的糯米糕上鋪著一層薄薄的紅糖粉,天氣熱的時候,紅糖表面會有少許融化,配上軟綿綿的糯米糕,饞得我口水直往肚裡咽!白糖糕上亮晶晶的白糖,像一顆顆璀璨的星光撒在橙黃的米糕上,光看樣子就叫人垂涎欲滴。爸爸每次只能讓我選擇一種口味,所以在我的記憶裡總有一種難以抉擇的痛楚!後來,老人走啦!就再也沒吃過這麼好吃的糯米糕啦!

黃糯米飯

我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每天早晨都有賣糯米飯的攤,是那種用黃染飯花水染黃,做成的金黃色糯米飯,不用任何調料就自帶花香的那種。只要花上兩毛錢,老闆就會熟練的用筷子挑起一坨金黃的糯米飯,迅速的放入鹽味的引子餡中翻滾幾下,用勺子朝糯米飯的中間插個口,放上一勺紅糖,用塑料袋拿起一捏,一坨香甜的糯米飯就穩穩的拿在手中,一口下去,引子的香味裹夾在軟糯的糯米和紅糖的香甜氣味中……

卷粉

在貴州的各地,都有不同版本的卷粉,直到現在都還長盛不衰。但現在的卷粉總差些小時候的那種勁道。小時候的卷粉薄如蟬翼,口感勁道彈牙,配上紅油和脆脆的酸菜,夏天吃一碗,那才叫一個過癮!

野白莓

小時候,水果是很稀罕的食物。在初夏時節,山上都會長滿一種野白莓,我們當地叫白泡。野白莓成熟的時節,孩子們會三五成群的相約採摘,一人帶個塘瓷口缸,去山裡瘋野的同時,還可以品嚐難得的美味。

在插秧的時節,田邊地頭的覆盆子都掛滿帶刺的枝條,人們插完秧,便會拿著塑料盆子,去摘上一大盆,用手抓起,大把的吃起來!吃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被覆盆子汁把嘴染得烏黑,滿手也被染得醬紫!

覆盆子

小時候的那些味道,還有很多都無法一一列舉,但都留在心底永遠無法抹去,每每想起,都久久難以忘懷……

你小時候吃過的美食,那些也讓你久久不能忘懷?快寫出來一起分享分享吧!






羹湯食語


童年的時候太早,沒有趕上好時候,生產隊剛剛解散,地分到個人手裡不久,大傢伙都在玩命種地,做小生意的幾乎沒有。小吃都是自家產的。當然沒有現在擔心的食品安全。

剛開始吃窩頭,玉米棒子就是好吃滴。中秋的時候玉米就可以煮著吃了,一大鍋一大鍋的當飯吃。時間一長就不是美味,於是就放在灶坑裡燒,吃起來不錯,就是吃完了臉都黑了。燒著吃的還有秋後的螞蚱,從地裡回來的時候,抓幾隻,放在灶坑裡燒了吃。就一點點肉,不夠塞牙縫。

後來弟兄幾個合作,抓了半袋子,奶奶就用油鍋炸酥了,晾在條盤上,蘸著椒鹽吃了很長時間,差點就吃飽了。深秋時分,我們就去抓蟈蟈,這時候蟈蟈都是大肚子,炸好了撕開,一肚子小米粒一樣的籽,香噴噴,有嚼勁。剩下幾隻會叫的,放到蟈蟈籠裡,沒有k歌達人,聽蟈蟈唱歌也不錯。

冬天最好吃的就是炒黃豆,有甜口,有鹹口,晚上能咯嘣咯嘣吃個夠。炒生了咬不動,嘎嘣一聲腮幫子疼,炒糊了苦。炒黃豆需要高超的技術,尤其是把糖裹到豆上,更要掌握火候。

我們小孩也有自己自創的小吃。

拿一根粉條,放到爐子上燒,冬天屋裡都是生爐子,那時候沒有暖氣,爐子裡的火苗舔上粉條,刺啦一聲,粉條就突然膨化,粗了兩倍,一股香味沖鼻而起。美滋滋的把膨化的一頭放到嘴裡吃掉,還要哼哼唧唧的表示美好。然後接著再燒,當時還沒有燒烤,我們卻在享受燒粉條。

烤紅薯就不說了,那是傳統,大家都熟悉。我們還會把生紅薯切成片,放到房頂上晾乾,吃起來咯噔一下,看起來像厚厚的薯片。出門的時候兜裡揣幾片,吃多了就屁聲不斷。

冬天還有一個真正的小吃,叫熬糖稀。胡蘿蔔放到鍋裡煮,一直煮,直到變得非常粘稠。具體流程記不太清楚,因為我只是負責燒火。最後呢,就準備好秫秸棒,兩根一挑,粘稠的糖稀就可以吃了。

吃之前,還有一道工序,就是不停的攪,越攪越黏,糖稀開始變得透明。當然,你也可以讓它幻化成各種造型。最後不免口水四溢,吃掉糖稀。因為難得,總是舔一口,攪半天。捨不得吃掉,不停的玩,最好是在別的小孩面前表演。


何茶趣362


鄉巴佬。這個應該很多人都吃過吧。小時候就喜歡吃,但是家裡大人不給,說是不衛生。但我們小孩經常偷著買,不貴,最少五毛,最貴也不過兩塊,最主要的是什麼都有,雞爪啊,雞腿啊,還有滷蛋,鄉巴佬裡面都有,但是雞腿是最貴的,一般都是5毛錢買個雞爪吃。

魔法師方便麵。油炸食品,大家肯定吃過,一般的小賣部裡面都有很多,5毛錢一代,賣的也不是很貴。小編現在還記得以前在初中的時候,課間10分鐘到學校的小賣部裡面打開一袋魔法師方便麵吃,嘎嘣嘎嘣的,吃起來別提多爽了。

喜之郎果凍。喜之郎果凍算是奢侈品了,要是家長買了果凍,估計家裡的小孩都得樂死。小編到了現在還記得每逢姑姑來看奶奶的時候都會帶很多的吃的過來,也會買這種果凍給我們這些孩子吃。果凍吃到嘴裡是很爽的,說的小編嘴裡似乎那種感覺了。

辣條,這個不多說,大家都懂。但是我們那時候一毛錢就可以買到一片或者一根。吃的那叫一個津津有味。小時候的辣條好像是1塊6一袋的樣子吧,一袋裡面有20根或者20片。所以那個時候一般都是成袋的買著吃的,有時候孩子不吃飯了,家長都會給孩子買一袋辣條哄孩子吃飯。

在農村兒時最喜歡做的一種美味,每年到秋季地瓜收穫的季節,家裡都喜歡把自家地瓜經過晾曬製成地瓜條,稍微有一點硬,但水份不會完全晾乾,口感甜甜的,很有嚼勁,吃起來非常好吃。地瓜幹有獨有的香味,家中小孩都喜歡吃,滿滿的回憶。

純手工製作的花生糖,也是兒童那個時候的主要零食了,咬一口甜甜的。90年代的城裡和農村,有人上門做的,用的也是自己家帶去的花生。糖可以自帶也可以不帶,交上幾毛錢一斤的價格,就可以給加工了,具體多少錢忘記了,做這個的更少,一年也來不了村裡幾趟。所以這個吃的少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