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在东京大学演讲时,为何说“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张镡月


我想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首先肯定会产生两种观点,一种是“辜鸿铭是汉奸”,另一种就是“辜鸿铭肯定没说过这句话,这是别人栽赃嫁祸的”。



事实上,辜鸿铭不是汉奸而这句话也确实出自他口,但大家不能仅凭这句话就断章取义的认定辜鸿铭是汉奸,我们可以先看一下这句话的来源。

1923年,辜鸿铭从北大辞职,1924年他远赴日本讲学,一天他去了东京大学做了一次演讲,辜鸿铭的演讲是世界出名的,他的演讲门票真真的是一票难求,这次在东京大学他演讲的主题是《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

演讲中他说道:“其实连日本人自己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应当说现在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相当于唐代的中国人,那个时代的中国精神,在今天的日本保持着,但在中国却已经失传大部分了。中国的文明在唐代就如同是盛开的鲜花繁盛到了极点。后来到了元朝,因为蒙古人的侵入,大约有一半的中国人被蒙古同化了,他们接受了蒙古人那些粗野龌龊的东西……”


辜鸿铭的这段演讲也很好理解,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期日本大规模的东渡来学习中原文化,所以在日本的很多地方都保留了当时唐文化的特色,尤其是京都,保留了众多具有唐代色彩的古迹文物,毫不客气的说在民国时期甚至是现在,日本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推崇的程度都非常的高,辜鸿铭游学日本三年之久,遍访日本各地,也一定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在日本的绚烂发展。他说“日本人也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其实也有嘲笑日本人没有自己文化的意思,日本人永远在效仿我们,但也永远成为不了我们,不知辜鸿铭先生内心隐隐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大家感受到了没有。

但是推崇传统文化的辜鸿铭也有困惑和愤怒的时候,那就是民国时期掀起的一场场推崇新文化的运动。

辜鸿铭注定不是一个崇洋媚外的人更不是一个趋炎谄媚的人,他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一个致力于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学贯东西的名家,是一个坚定的传统保皇派。虽然是保皇派但不是一个人冥顽不灵的固守之人,否则当年他留学欧洲也不会剪掉辫子,西装革履,然而当国内开始掀起反清浪潮时,他又将辫子留了起来,直到民国时期也一直留着,别人嘲笑他,他却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其实辜鸿铭的话很中肯,当时全国都在搞西学运动,尤其是以胡适等人为首的文人都在推崇新文化,但他们推崇新文化无不以舍弃旧文化为前提,这一点是辜鸿铭极力反对的,一个抛弃自身文化的民族有何前途可言?而且西学与东学不是水火不容的,是可以共存的,就像自己虽然辫子在头,但他留学西洋,精通9种外语,甚至还曾与泰戈尔一起提名过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托尔斯泰,伊藤博文,毛姆,芥川龙之介等当时国外名人无不对他的博学多才,诙谐幽默的谈吐大加赞赏。


辜鸿铭用自己的行为表达方式告诉了国人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新文化,正是传统文化在我国的逐渐缺失才导致辜鸿铭倍感凄凉的说出了这一番话。

如今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当年辜鸿铭说的那些话正在时刻刺激着国人,所以我们现在又开始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了,世间轮回,处处透露着悔意与反思……


咸鱼闲聊


辜鸿铭,晚清民国初,第一大怪才,他说这话,也就见怪不怪了。<strong>

辜鸿铭是民国时期,难得坚守中国儒家文化的人,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文化,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棒的民族,中国人实际上是最为温良的人。辜鸿铭是当之无愧的欧美中国名人,是改变中国人崇洋媚外的第一人。

说起他的才华,可能许多人不太清楚。但当时许多留学海外的中国人,都知道辜鸿铭是中国文化第一人,许多欧美人士都知道他,说到中国文化,就知道辜鸿铭。

最后辜鸿铭和泰戈尔并列,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辜鸿铭和泰戈尔照片)

辜鸿铭,在与他学贯中西,严格来说,应该算半个中国人。他父亲是福建人,母亲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从小又生长在南洋、欧美地区,因而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等九国语言,而且还获得了海外名校13个博士学位。

辜鸿铭以西学入围,而且还获得这么多博士学位,足以见得他的西学功底。

后来,辜鸿铭回到中国,全盘接受中国文化,尊崇儒家,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保皇主义。

在中国的时间,辜鸿铭学习了大量中国儒家文化,掌握了儒家真意。于是,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要想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必须大力弘扬儒家文化,才能改变现状。显然,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下,这个想法太过天真。

(辜鸿铭剧照)

为此,辜鸿铭开始了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系统地向西方、外国宣传了最为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孔子文化。他将四书中的《论语》《中庸》《大学》,采用地道、经典的英文翻译,最终这些中国经典名著,流入西方世界。

(辜鸿铭英文版论语,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必读书籍)

辜鸿铭翻译的这些中国经典书籍,一直被欧美等国当做教学书籍,当时在德国、日本等国专门在大学开始辜鸿铭讲座,专门研究辜鸿铭的学说、翻译作品。而他翻译的这些经典著作,现在都被列入东方系列丛书,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人文化、思想的必读书籍。

辜鸿铭对于中国人的许多行为、思想做了一番新的解释,说实话,让民国那些一味追求西学、以及今天的一些国人都感觉有些羞愧:

辜鸿铭认为

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

而只有中国人博大、淳朴、深沉,是一个温良的民族,这样的民族才能长存。这些言论一出,再加上往日一些批评西学的著作,让西方文明都自愧不如,纷纷掀起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

一次,一些外国专家联合来到中国,请辜鸿铭吃饭,觉得他是中国文化名人,便让他做首座。有不少外国人觉得,中国的孔子文化没啥用,对此,辜鸿铭就指着桌子说,如果大家今天争着做首座,那么这饭也就没得吃了,这就是中国的孔子文化。顿时,这些外国人有所领会。


岁七夸父


首先辜鸿铭确实说过这句话,而且是在1924年赴日游学期间,在东京大学所说。

为何会出现这种说法?其实不能理解为辜鸿铭先生这是媚日,其实这是变相的在赞扬中国文化。


当时的国内学术界的背景是“西学东源”,其主流风气就是通过各种发掘,来证明西方文明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

最突出的一个事件就是有过文献,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兴起过汉学。

更是说达芬奇其实是中国人,因为蒙娜丽莎这副画,明显是画的黄种人,而且背景类似于东方景物。

当时还有不少说法,说老子、孔子的思想,如何影响了欧洲的一些名人。

并且突出表现就是过度解读了西方出现的汉学,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影响他们的标志。

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我们确实需要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所以才出现“西学东源”这种论调。

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一种对自我文化的肯定和保护。

因为在西学东渐的年代,面对列强在武力上的入侵,我们毫无办法,只有在文化上反击。



所以有识之士才会去打破西学东渐这种趋势,以防止文化界被西方文化颠覆。

事实也证明,一个民族必须拥有自己本土文化,一旦文化被破坏,就将很容易成为他国的附庸。

就像哪些英联邦国家一样,没有自己的文化,无论怎么发展,都摆脱不了附庸的地位。


而至于辜鸿铭为何在东京大学这么说,主要就是表明中华文明一点都不逊色于西方文明。

日本明治维新后而发达,其根本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的维新,没有牺牲其自己的文化。

所以日本的成功,验证了中华文明存在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是西方文明所不具备。

辜鸿铭一生以儒学自娱,是个真正的国学大师,而且为人保守传统,甚至还留了辫子。

但是辜鸿铭是真正的文化卫士,他在东京大学的演讲,本意上就是论证中华文明的优越性。

通过日本的成功,表明在文化方面,中华文明也是可以让国家走上富强民主的道路的!


小司马迁论史


此话一出,关于辜鸿铭汉奸,斯文败类的话就不绝于口,好好的一个中国人跑到日本去夸赞日本人,脑袋不是有病是什么!

实际上辜鸿铭绝对不是有病之人,辜鸿铭出生于南洋,除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外,还精通九国语言,一共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是晚清及民国时期学贯中西式的重量级人物,号称“清末怪杰”。

自鸦片战争以来,世界的中心从东方彻底转变到了东方,固步自封的清朝中有一些开明人士开始积极翻译西方文字,以图达到“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很多人正因此而成为当时的大家。

然而,辜鸿铭怪就怪在,精通多国语言,却不是致力于将西方的作品翻译成中文,而是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典籍翻译成外语,儒家经典一共四部,辜鸿铭翻译了三部,包括《论语》《中庸》《大学》三部,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

其创作的《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等书都是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西方人最开始了解的中国,就是从辜鸿铭的笔下。当时西方流行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可见,相比于中国的建筑他们更认为辜鸿铭是活着的中国标签。

我以前读过《中国人的精神》,感觉作者说的有些别扭,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本书是辜鸿铭用英文写的,又被人翻译成中文,说到底压根就不是打算给中国人看的。当然,我们看看也是无妨的,辜鸿铭在这本书里面大力宣扬中国文化,认为西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中国古典文化来取经。

在书中辜鸿铭把中国人同西方各国做对比,指出中国人是完美型的人,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辜鸿铭是一个为中国文化向世界背书的人!

这就引申到辜鸿铭说到关于题目中的那句话了,这句话是辜鸿铭在日本的一次演讲中说的,辜鸿铭说“日本人不是真正的日本人,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是唐代的中国人。”也就是说,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前面有一句“日本人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后面还有一句“是唐代的中国人”。

三句话放在一起,辜鸿铭的意思就是说,日本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就是因为从中国学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和辜鸿铭一贯的思路是一样的,说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改变世界,宇宙无敌。

跟所谓的文化正统性没有关系,也没有说日本是华夏正统的意思。

实际上辜鸿铭对日本人并无太多好感,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写道:“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自信,辜鸿铭的看法是: “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如说它是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

想要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需要的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的文化内核。

从传统文化中发现优秀的东西,也是我们每一个搞历史的人应该做的事情。


史论纵横


辜鸿铭先生说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仅从学术或者学习程度上,非常赞同。若从精神风貌和气度风骨上,绝对不同意。日本人只是中国隋唐、五代宋的汉人的高仿。高仿就永远不是真的。打个比方,富贵人家的出生者,在衣食上,那个做派、气度,令人羡慕。让一个暴发户去模仿,可以模仿得出那种吃、穿、享受;但永远模仿不出对国家、家族、亲人的责任心、纯朴的民风。尤其模仿不出那种雍容华贵的气派。拿茶道来看,日本茶道透露着极端的小家子气。是暴发户的心态。整一个茶,都要限量版。如果日本人做工厂的主子、家庭的大家长,会饿死一批人。这就是古代中国人与现代中国人的不同。高仿,仿不出那种大国气度。现代中国人,只要恢复祖先对农耕文化、对职业、对外来文明的敬畏、尊重,保留汉魂胡技,就已经可以把日、韩比下去了。


行者槚肃霜


这句话并不能证明辜鸿铭就是汉奸,恰相反,辜鸿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极端卫道士。

“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这句话出自辜鸿铭的演讲,辜鸿铭所著《辜鸿铭讲国学》一书,就收纳了这篇演讲。整句话是:“其实连日本人自己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应当说现在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相当于唐代的中国人,那个时代的中国精神,在今天的日本保持着,但在中国却已经失传大部分了。”

此句主要针对那个时代的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而中国人也痛恨以及蔑视日本人的前提下。所以这句话应该有这么几个意思:1.日本人别嘚瑟,你们也是被我们汉文化所同化了的,你们连自己的祖宗都忘了。2.中国人也别嚣张,咱们也忘了不少老祖宗的东西,日本人沐猴而冠,比咱们学得可像了去了。

据说辜鸿铭曾经还嘲讽过日本首相,对伊藤博文不屑孔孟之道大加挞伐,突出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性格特征。

中国文化完美无缺。

在中西文化对决的时代巨变中,诞生了像辜鸿铭这样的怪杰。他早年游学欧洲,沐浴西方教化,回国后却遵循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卫士。他极力向西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在其眼中,中国文化至善至美,是西方无法比拟的。

辜鸿铭,字汤生,祖籍福建同安县人,1857年生于槟榔屿,曾祖父辜礼欢是马来西亚威尔斯太子岛的首任“甲必丹”(头目、领袖)。小时候家境盈实,受到良好的中西方教育。

辜鸿铭还有一个奇葩之处,他既学习英文,也学习四书五经,并且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拿到文学硕士学位,掌握希腊、拉丁语等多门语言,可谓是个奇才。

文化上的自大狂。

辜鸿铭提倡尊孔读经,与时代相违背,甚至不承认中国之外还有其他文化,是个典型的文化自大狂。

五四时期,他应蔡元培的邀请,出任北大教授,是北大维护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曾批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学习洋务,对自己国家的学术传统却充耳不闻。

辜鸿铭甚至反对维新变法,对一切进步的技术革命、变法运动都嗤之以鼻,认为只有振兴“君子之道”、“忠恕之教”才能力挽危局。

剪不掉的封建残留。

人们对辜鸿铭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鞭子了。辛亥革命后,在大家都把象征封建残余的鞭子剪掉之时,辜鸿铭却始终留着他的那条著名的小鞭子。

每次新生上课,大家看到他的鞭子都要哄笑一片,辜鸿铭总会不急不慢的告诉他们:我知道你们嘲笑我的鞭子,这只要一把剪刀就能解决,但是想要剪掉你们心里的鞭子却难之又难啊。学生闻之,都正襟危坐,毕竟这是大实话,想剪掉头上的鞭子是容易的,心里的封建思想、文化遗留想剪掉却是难之又难。

三妻四妾的拥趸者。

辜鸿铭心里的那条鞭子,也确实伴随他一生。尤其是在关于三妻四妾问题上,他可是坚定的拥护者。他曾理直气壮地对外国人宣传纳妾理论,并用茶壶、茶杯来比喻。

“您想想,是一把壶配四个茶杯合适呢,还是四把壶配一个茶杯合适?”说得洋人匪夷所思,这种在洋人眼中逆潮流而为的思想,要是放到现在早被无数唾沫星子淹死了,或也恰好反映至少他还是坦白面对自己内心的吧。

在辜鸿铭是否为汉奸的定性上,时人对他还是非常有争议的,却不是因为出于“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这句话”。

主要是他后来还参加过英国探险家科鲁洪的勘查队伍,自告奋勇充当这支试图为英国人开辟中国西南腹地通道的探险队的首席翻译,实在令人难以自信。然而辜鸿铭从来没有在其书中提到过这件事,对他的动机只能是猜测。

这或与辜鸿铭宣扬“爱民主义”甚过“爱国主义”有关。在《张文襄幕府纪闻》中曾记载,慈禧七十岁生日时,辜鸿铭对别人说:“万寿无疆,百姓遭殃”。可谓大胆至极,如果是康乾文字狱时期,这句话足以掉脑袋了。

故此,什么是汉奸?辜鸿铭是否为汉奸?最好从当时情境出发,不要带着当下的判断标准,毕竟那是一个从专制王朝到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和现在还是不同的。


莫山主说历史


辜鸿铭片面且错误认识的原因

因为辜鸿铭没有活到日本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所以他对日本人有些片面的好感不足为奇。

但如今的国人,作为多少有些有近代史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日本人才是最变态民族,是一个把变态深入到骨子里的卑劣民族,道貌岸然,他们表面上的卑躬屈膝、点头哈腰也并不是什么“礼”,而是变态的谦卑,用此来隐藏自己不轨的想法,伺机而动欲行贼事。

论实事,得结论

那来看看日本的国家行为,在南京大屠杀,拿活人人体做细菌试验,偷袭珍珠港,至今不知悔改,参拜靖国茅厕,他们的仁义礼智信又在哪?如果这些都不看到,只能看见他们点头鞠躬打招呼,那确实用知识也难医你的低级思维。

真正的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坚守着自己的仁义礼智信,深入骨髓。无论丝绸之路或是郑和下西洋,在我们中国人拥有跨越时代的绝对实力时,我们带来的是和平、友谊、贸易和文化交流。

如今,中国援助非洲、参与国际反恐维和、一带一路共同发展、亚投行与欧洲共同致富、国际事务言出必行。

这些伟大历程才是代表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行为。而代表我们民族和国家正统文化的,也永远只有我们纯正的中国人!


正心无忿懥


我是方圆,我来回答。

说起辜鸿铭,我们都知道他是民国时候学界著名的“老怪物”,但这也算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吧。当时民国的知识分子们心中就只有两个主题,那就是——启蒙和救亡,毕竟当时中国的现代面貌刚起来不久,急需两者融入加以改变。

当时人们都希望向外部世界学习,通过引入文化来改造当下这个已经显得没落的文化。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例外,他就是辜鸿铭。

对于辜鸿铭本人来说,他自己可以说是学贯中西,但是对于中国文化,他始终只保持一个字,那就是——好。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在他这里都是好的文化。当时已经是民国了,但是他依然穿着长袍马褂瓜皮帽,留着长长的辫子,满口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皇帝万岁”等等,可以说是腐朽透顶。

他最著名的便是支持裹小脚。当初辜鸿铭找媒婆给自娶媳妇的时候,就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要大家闺秀;第二,要知书达理;第三,要裹小脚。

前两条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是第三条就太变态了。

要知道,裹小脚这件事情是很残忍的,这是封建社会下对女性的变态要求。但是辜鸿铭觉得,小脚女人走起路来一颤一颤的,看上去非常的轻盈和贤淑。而他自己对小脚的痴迷,那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变态的程度。

据说他每次在工作累了或者思维枯竭的时候都会让自己的媳妇把鞋脱了,然后观赏和把玩其小脚。

此外,辜鸿铭还支持纳妾,为此他还说出了著名的强词夺理的比喻:男人是茶壶,而女人是茶碗,一套茶具都是一个茶壶配四个茶碗,哪有一个茶壶配一个茶碗的?所以男人应该纳妾。

所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辜鸿铭这个人就是这种文化反动派或者是保守派的面目,甚至说他是保守派的代表人也都不过分。不过也因此,他被后人记住了。

但是,这个人是不是就是腐朽不化呢?当然也不是,他虽然思想保守,但是也并非就是不辨是非。

在1917年的饿时候,辜鸿铭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教授。

当时蔡元培为了净化北大风气,就创办了一个“进德会”,其意思大概就是使道德进步的会。当时,进德会的成员分为三档,总共八戒,最低的一档是不赌、不嫖、不纳妾。最高一档是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

而辜鸿铭却是又抽烟、又喝酒、又嫖娼、又纳妾,简直就是“进德会”的对立面。

所以在当时就有很多人站出来说,这个辜鸿铭教授会不会出来和校长蔡元培唱反调,和他对着干呢?实际上并没有。辜鸿铭除了我行我素之外,没有说过一句反对的话,相反,在他心里他是支持的,只不过对于他本人来说,这样的方式不适合他。

而在辜鸿铭那里,还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这主要就体现在他评价何为“好人”。在他看来,讲原则,有气节的人就是好人,而当时在他看来,全中国只有他和蔡元培能称得上是好人。

他评价蔡元培说,他前清的时候就开始闹革命,在北洋的时候依然在还革命,即便是今天他依然还在革命,所以他这就是真革命。而他自己,却一直是“保皇帝”,以前是,现在也是。而这,就是真正的有原则,有气节。

所以辜鸿铭才有了那一句名言:“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其大意就是说,你们用剪辫子来宣誓自己已经和过去一刀两断,并接纳了新思想,但到底是不是真的接受那就不好说了。而我的思想已经是最新的了,我只是装根辫子来装饰自己,这只是我的文化偏好而已。

辜鸿铭的“文化反动”不是立场,而是偏好。两者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立场是,我不仅站在这里,并且我还反对一切不站在这里的人。而偏好则不同,我喜欢这个,但是不也不反对你喜欢那个。

所以我们可以来解释题主的问题了。

辜鸿铭曾在演讲中说:

“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中国人的文明早在元朝时就被忽必烈给截断了,而只有日本人才继承了真正的汉唐文明之精华。可以这么说,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这句话肯定受到众多中国人指责和批判,但是请注意了,在你批判的同时,也请你去查阅一下辜鸿铭所说的“中国人”的含义。辜鸿铭所说的中国人,应该理解为“中华文明或者华夏文明”,而确实这一主体的是中国,但却不是中国独有的,它应该属于东亚各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只对中国人影响极深,即便是对整个东亚也影响颇深,而中华文明最好的载体是中国,简言之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得以延续和保存,但是这种文明绝不仅仅是中国独有的。它应该属于东亚各国,或者世界。

毕竟,只有伟大的文明才能走向世界,而我们的中华文明就是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文明。


方圆文史


文化大革命后,把中国的文化之根也革没了,才会出现辜鸿铭这种没有信仰的所谓名人所谓知识分子。对中华文明没有仔细深入的研究,半瓶水的容量卖弄整瓶水的知识。

中华哲学是中华文化之根,今国人自豪尊严所在,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不要因他国经济发达、技术了得而妄自菲薄,认人为父。

古中国的哲学核心虽是唯心主义的,但其对人性、人心的认识是深刻的、客观唯物的。《易经》告诉人们事物是活的、变动的、矛盾又统一、对立又互容。孔子看到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孟子言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兮。老子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哪一家不将人性血淋淋透明化展示于众,因人的不靠谱性先贤们提出了君子精神,来升华人的品行,影响社会走向秩序与包容。君子精神就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既制约又促进的活的思想,君子精神从诞生至今有约3千多年,至今有用有为。君子精神告诉你人要爱惜自己、也要团结博爱他人众人。要努力奋斗建功立业也要坚守法律与道德底线。

晚明的王守仁,又名王阳明创立的知行合一理论,将古哲学的修心养性儒学思想,向科学实践推进了一步。如何证明理论的正确性,要用行动去检验它。王守仁启蒙了儒家向实干与现实的贴近。

现今国人接受的西式教育与西式科学思维是进步,但也不能就此否定先祖。西式理性唯物客观唯利是图的思想能提高人的能动性,但也失去了自律性。西式的思维必须配套西式严密诚信系统与法律体系加以约束。国学的核心价值观是自觉、自知与自律,做个言行一致的真君子。


滔天男装


看到这个题目,我相信很多读者会不解,会感到愤怒。

其实,这句话只是断章取义,这一句话更加完整的是“日本人并不是真正的日本人,现在的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相当于唐朝的中国人。”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辜鸿铭的意思是日本人保留着唐朝时的文化,而现在的中国人把中国的传统的文化都丢弃了,所以日本人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

这句话是辜鸿铭在1924年在东京大学做《中国文化的复兴与日本》这一演讲时说的。那时,很多中国人崇洋媚外,流行向外国学习,不顾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辜鸿铭本身非常提倡中国传统文化。

他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伟大的,唐朝时的中国文化才是正宗的中国文化,而到了元朝,蒙古族的铁蹄踏入中原,元朝的统治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导致了中国文化的流失。而且当时人们的崇洋媚外抛弃中国文化。

但是炎黄子孙恨之入骨的日本却还保留着唐朝时向中国学习的文化,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言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日本想要侵略中国,辜鸿铭想让日本知道他们的文化是从中国学习来的,不应该攻打中国。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大家听到这句话,都会觉得辜鸿铭在讨好日本,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断章取义,就像我们都知道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我们以为拿破仑是在称赞我们,但是这句话还有下一句,“我希望这头雄狮永远都不要醒来。”

其实谈到辜鸿铭大家应该都对他很熟悉。辜鸿铭可是被称为“清末怪才”。辜鸿铭精通多国语言,获得了十三个博士学位,把中国文化引向来西方,批判了国人的崇洋媚外,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传播与融合。而我今天最想说的是辜鸿铭的辫子。辜鸿铭在清朝还没有灭亡时,把辫子剪去了,而清朝灭亡后,他却把辫子留起来了。

别人骂他是清朝遗老,他反击道,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里的辫子是无形的。在上课时,他穿着清朝时的衣服,留着辫子,宣扬着传统思想,认为应该保留一夫多妻制,坚决维护儒家的传统价值。他极力推崇中国文化,属于保皇派,但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皇派,他有着很先进开放的思想。辜鸿铭是很怪,但是他又为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辜鸿铭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怪才,那又怪在哪里呢?怪在他的学说思想与大众潮流不同,或者说相反,但是他又有很大的贡献。我是很喜欢辜鸿铭的,他很酷,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能保持自己的观点。而他保持自己观点的关键因素,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观点。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普通人在那个时间还是保皇派,并明确提出自己的和大众潮流完全相反的观点,会怎样呢?被世人唾弃。

但是,辜鸿铭并没有,因为虽然他是保皇派,但是他并没有说恢复封建制度,而且,退一步说,就算他的一些观点不对,我们永远也不能抹去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毕竟,瑕不掩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